34【工作的幸福】合作的快乐

34【工作的幸福】合作的快乐

00:00
17:07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彭凯平。


在上一讲中,我们谈到了金钱的生理和心理的补偿作用,这一讲我们谈一谈工作中的另一个幸福的源泉,也就是同事之间的合作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间,我们无时不刻的都在合作。比如说流水线上的工人,每个人如果完成一道工序,复杂的产品可能就需要上百个的工人一起来完成,大型的团体操表演,要求群体动作的整齐,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有朋自远方来的大型团体操,其合作之精确让世界为之惊艳。所有这一切形形色色的合作体现在大大小小的事件当中,说明人类社会其实早已离不开合作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合作可以定义为至少两个人在学习、工作、休闲或者是社会关系中,通过共同的活动、相互配合、相互帮助,以追求共同的目标,享受合作的成果,或者是促进友好的行为,其中三个关键的概念:一个是群体,合作是需要至少两个人以上的群体参与的。共同的活动,合作是需要大家一起来行动的,共同的目标,无论是生活中,事业上的目标,或者是合作的成果,或者是纯粹增加、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合作当然可以提高人的工作的效率,但是我们心理学发现,合作也让人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产生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的积极变化。


早在1973年,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莫顿·多伊奇通过他有关合作与竞争的研究就发现,当群体成员的目标与手段都是积极的,并且相互依赖的时候,他们的合作就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引发出三个重要的积极心理后果。


第一个心理的后果就是积极的一致性,指合作的群体中间的每一个成员朝正确的方向迈进一步,就会使所有成员都会向目标更靠近一些。而且这样的行动和行动的主体都会受到其他的群体成员的肯定的评价。


第二个正面的心理后果就是引导性。指群体中的一个成员的成功,通常会鼓励或者引导出其他分享这种成功的人,也会为达成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个积极的心理后果就是替代性。指合作中间任何一个成员的行动都会影响到其他的成员,并且一个成员已经做了需要做的事情的时候,其他人就不必重复,这就是社会合作的积极的心理效应。


合作显然会带来积极的结果,但我们人类又是怎么开始形成这样的合作的天性的呢?是什么样的原因促使人类越来越多的进行合作?在进化的过程中间,我们是有很多的理由需要去相互合作的,进化心理学家就提出两个理论来解释人类合作的起源。


第一个理论叫互惠理论,就是人会在复杂的进化的关系网中进行社会交换。在这种环境下,人们会因为直接或者间接的利益去选择合作,基于互惠的理论,人们合作的原因是因为能够建立和保持利益关系。


第二个解释人类合作起源的是从众理论,从众理论认为在人类早期的原始的狩猎活动中间,由于资源的稀缺,迫于深层的压力,我们必须进行合作,因为那些互惠互利的,合作的先祖容易活下来,那些单打独斗的先祖显然容易被淘汰。这样的话,那些合作的基因又通过遗传流了下来。


儿童心理学家发现,人的合作是我们人类的天性,大约是在18个月-24个月的时候,孩子们开始出现了大量的合作的行为,原因一个是可能人们对他人的反映在两年之后基本成熟,第一年之后开始成熟;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在生命的第二年,孩子的智慧和认知能力得以普遍发展,能够区分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而且能够让自己的行为和同伴的行为相互协调。


心理学家布朗尼和卡瑞格1990年研究了641215个月,1821个月,2127个月,3033个月的儿童的合作游戏,以及区分自我与他人的差别的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儿童的合作的表现有显著的年龄差异,12个月的儿童基本上不能解决合作问题,但是到了18个月,有一半的孩子可以能够解决这样的合作问题,到了24或者30个月的话,孩子能够重复的进行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显然,儿童早期的合作行为是和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社会认知能力和自我的概念有着密切相关的,但是他也表明人类的合作是一种天性。


那么,既然互惠和从众都会促进合作,哪一个机制的影响更大一些呢?有趣的是,20179月发表在心理科学杂志上的论文《促进合作 互惠优于从众》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研究者采用了社会心理学典型的从众的阿西实验范式和研究合作的囚徒困境来实验范式,结果发现:那些能够意识到互惠互利的利益的人,合作更加明确一些。说明在社会生活中间,我们都是因为意识到合作的利益,而不是因为群体中间其他人的压力,让我们期待的压力或者是社会的规范,让我们进行合作。


有什么办法能够促进工作中间的合作呢?我们发现:了解影响合作的限制条件,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这样的限制条件的伤害。


第一:时间压力,2010年,心理学家兰德等就发现人在有时间压力的时候更加倾向于进行合作。他们认为,选择合作是我们人的一种天性和直觉,因为现实生活中间这样的一种合作,收效往往是长期的,也被我们人默认为日常生活中间的最佳选择,但是如果人有足够的时间去做一些更为审慎的决定的话,则可能更倾向于作出更为自私的反应。在这个研究中间,他们要实验的参与者做决定,向一个公共的罐子里头投多少钱,他就发现,如果只有十秒钟做出判断的直觉组,很快就选择合作,而那些至少思考十秒钟以上才做决定的审慎组。往往可能还会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益的行为。


第二个影响合作的要素是情绪状态。心理学家已经发现,人在中性或愉悦的时候,合作的行为明显增强的,欢快的音乐改变我们的心情,能够促进工作时候的合作,研究者将试验参与者分为三组,每组成员会收到一定数量的替代币,可以将替代币作为团体活动的费用,或者作为个人的费用。参与者需要决策不同用途的替代币的数量。他们发现,当演奏欢快振奋的音乐的时候,团队成员更选择为群体贡献利益。但是当播放那些不愉悦的音乐的时候,团队成员更愿意为自己保留更多的替代币。这也许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在超市、健身房、礼拜、候选人提名大会,各种公共活动中间经常要播放一些积极的音乐,因为当人们听到那些稳定的、有节奏的欢快的音乐的时候,我们的利他行为、合作倾向,成全别人参与集体的动机明显会提高一些。所以在工作的场合播放音乐,不仅是让顾客体验更加快乐,其实也让员工体验更加快乐,合作的倾向越加明显。


影响合作的第三个特别重要的要素就是我们的奖励机制,1960年心理学家盖洛使用不同的奖励来考察奖励社会引发被试在游戏中的不同的行为倾向,结果发现,当奖励得分变为现金的时候,进行合作的人数明显增加。但是研究也发现,奖励过多或奖励不足,对合作都会有负面的影响,反而使人更容易产生竞争的意识,奖励适中的时候合作倾向更强一些,研究还发现:给予团体奖励,比给于个人奖励对合作的行为影响更大,即使团体奖励少于个人奖励产生的活动行为也比个人奖励产生的合作行为要多一些。


文化价值观念。莫顿·多伊奇1960年的研究就发现:合作的倾向,或者是个人主义的倾向,竞争的倾向,三种不同的指示语,对人们合作和竞争行为都有直接的影响,在合作的气象条件下,选择合作策略的被试百分比又远远高于其他指导下的选择合作策略的人。


人的社会价值取向可以分为还可以分为亲社会和亲自我两种倾向,这方面的研究都发现,具有亲社会价值倾向的个体,强调共同利益,相互依赖和整体关系,在这些关系中信任别人,资源分配的职业原则讲到的是平等。亲社会价值倾向个体更加关注相互合作,更加警惕背叛的后果,一般来说,他们对他人表现出关心,以道义的字眼描述他人行为特征,亲自己的价值取向,强调的是个人主义,关注更多的是个人的结果,相互依赖被简化为一种交互的关系,这些人对公正的关注程度和信任都是有限的。这些亲自我的人更关注自己的结果,很少关心他人,也往往从控制的角度去解释别人的行为。因此了解自己的同事和合作伙伴,或者是对手,具备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是合作的很重要的前提。


另外一个影响合作的因素,是社会关系的性质,当不同的社会关系、地位、角色出现的时候,人们的合作的倾向性是很大不一样的,在相同的等级和具有朋友关系的群体中间,一般来讲,人类的合作倾向性是比较高的。同样的也发现,社会地位低的人可能比社会地位高的人更愿意与这个高地位的人进行合作。


当我们了解对方的名声,和他以前的合作的历史的时候,我们的合作倾向性也比较强一些、突出一些。我们愿意和那些名声好的人、脾气好的人、愿意帮忙的人合作,而不愿意跟那些臭名昭著的自私的人进行合作。我们也更愿意跟自己相似的人、老乡、同学、以前的同事等进行合作,而不太愿意和陌生人进行合作。我们也愿意和自己喜欢的人进行更多的合作,所有社会心理学中有关人类的关系建设的因素多少都是有类似的一些影响作用。


最后,沟通的方式和方法也能够影响到合作,多伊奇1960年在进行最早的合作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中间,就曾经做过试验,他设计出三种不同的交流方法:不许沟通、可以沟通、必须沟通。结果发现沟通交流显著提高合作的概率,强迫的交流也会有同样的结果,不沟通往往使得合作很难产生。1997年,心理学家大维研究了小组讨论和儿童合作之间的关系,他把讨论分为四种条件,无交流、讨论与研究无关的话题,讨论面对的两难困境、讨论两难困境和无关话题,结果发现,在讨论面对的两难困境的时候,孩子们的合作行为更强、更多一些。


因此,讨论具体的问题是可以增加人们的合作行为的。在工作中间,合作是我们必不可少的要求,而合作又恰恰是我们人类的一种天性,所以在工作中间道法自然,弘扬天性,显然是能够给我们带来愉悦的、快乐的、幸福的感受,加强合作交流,追求共同的价值目标,是我们工作中间合作的幸福的源泉,古人说“善待人者人以善应”,可能就是值得合作带来的好处。


今天你感到福流了吗,谢谢。我们下次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月光_rg

    合作的人不拧巴,

  • luckyer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