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积极的思维】乐观主义的陷阱和超越

29【积极的思维】乐观主义的陷阱和超越

00:00
16:21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彭凯平。在上一讲中,我给大家谈到了如何进行社会比较而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今天我们谈谈另一个积极思维的体验,乐观主义。什么是乐观主义?它是不是一种阿Q精神?它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日常生活中,我们说的乐观主义,通常是指对世界上的人、事、物,始终保持满足,快乐的心态,是与“悲观” 相对的一个常用词、从17 世纪开始·,乐观和悲观首先引起哲学家的注意,对乐观的系统阐述最早开始于 莱布尼茨Wilhelm Leibniz,他认为乐观是一种天然的理性范畴的 认知方式——即使有时候美好善良会伴随着一定的痛苦,但它们最终必然会战胜邪恶。

人类学家李恩雷尔 泰格尔Lionel Tiger 1979出版了(乐观的生物学),他把乐观定义为——当评价者把某种社会性或物质性的未来期望视为社会上需要的、对他有利的或能为他带来快乐时,那么与这种期望相关联的心态就是乐观。从 中可以看出,乐观不是客观的,而是人的一种主观心态,这种心态与一个人的期望紧 密相联;乐观是指向未来的,但是它也对过去和当下的个体产生影响。

20 世纪后期以来 ,心理学家越来越认识到积极思维的益处,乐观作为显著的积极思维体验,在人格、社会和临床心 理学中正日益受到关注。心理学的乐观通常指两个相近但不同的概念。一种认为乐观是一种性格,称为气质性乐观(dispositional optimism),它是 迈克尔·施尔Scheier 和 查尔斯卡维尔Carve 从行为的自我调控理论中发展出来的乐观人格理论,主要包括两个维度:乐观和悲观的期望,分别是指个体对积极结果和消极结果的期待。他们认为 个体运用经历过的知觉和理解去调控他们的反应和行为,乐观者通常认为会有好事发生,悲观者一般认为会有坏事发生。因此研究者认为气质性乐观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可以预测 压力情况下个体能否积极应对。

还有一种理论是将乐观定义为一种解释风格。 Seligman 通过习得性无助推理出人也可以习得性乐观,并通过不断的修改和扩展,最终形成“解释风格”(explanatory style)理论。解释风格是指个体通过后天学习,对成功 或失败进行归因时表现出的不同的人格特征。解释风格具有三个向度,时间向度上的持久性,空间向度上的普遍性,人格向度上的个性化。当人们把积极事件归为自身的、持久的和整体 的原因或者把消极事件归为他人的、暂时的和局部的原因,称为乐观的解释风格,这些人称为乐观者,反之则称为悲观者。 比如,有人在汽车停车场,抢了你的停车位,乐观的解释是对方可能没看见你,你也不总是被人抢位,不是你的个人特点造成。而悲观主义通常会责备自己,老是抢不到位置, 乐观性格和乐观的解释风格在抽象水平上不同。Peterson把乐观分为小乐观主义(little optimism) 和大乐观主义(bigoptimism)。小乐观主义指对结果的具体期望,例如,“今天晚上我能找 到一个便利的停车位”;大乐观主义指显而易见的较大的缺乏具体性的期望,例如,“我们的民族处于繁荣的时期。”研究认为,大乐观主义对应气质性乐观,有生物学的基础。它产生了精力和适应力的一般状态,导致了有利的结果。小乐观主义是特异性学习历史的产物,它使得在具体情况 下更容易选择适应性的行为,即对应解释理论。

乐观性格和乐观的解释风格在 时间纬度上的着眼点不同,气质性乐观注重个体对未来事件的总体期望,而乐观解释风格偏 重对现在和过去事件的归因解释。

美国心理学家迈尔斯指出,乐观主义是追寻生命意义和幸福的法宝。乐观的心态能够帮 助个体用更加客观的视角看待生活,并清醒理智地面对真实的人生,从而获得解脱和超越。乐观可以使免疫系统增强,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乐观的人心脏病、高血压和癌症 的患病率更低,乐观可以减少乳腺癌的复发率,延长患 HIV 的人的寿命,而悲观的人比乐观的人健康退化的时间更早。乐观意识能够给人在迷茫的时候力量的支撑,有助于维护 身心健康和提升生活质量。

马图塔Matuuta(2000)对 800 余名被试的回溯研究发现,乐观者比悲观 者平均寿命长 19%。乐观主义能够预测服用各种药物的病人的物理和心理功能且在与疾病抗争的过程中,乐观主义品质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指出,投资决策都可能受乐观主义或悲观主义情绪的影响,对未来 预期乐观,则经济繁荣,预期悲观,则经济萧条。

乐观主义品质在个体追求、感悟和体验幸福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前和近期 的研究均发现,乐观可以显著地预测主观幸福感,也有研究发现乐观主义能直接或间接成为调节人们幸福水平的中介。 乐观主义者更多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策略和情绪调控方法,从而能促进人们更幸福 的生活。乐观的认知建构之所以比悲观的认知建构更有助于获得幸福感,关键在于运用了一种重要的认知重建策略,即 “从中寻找益处并记住它”。 同时,乐观与生活满意度、与人的未来发展等都有相关性,且大都是积极的。

有些人常常将乐观主义和阿 Q 精神等同起来,其实是不对的。采用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黄修己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 中对阿Q精神的论述:这就是他的自欺欺人、自轻、自贱、自嘲、自解、自甘屈辱,而又妄自尊大、自我陶醉 等种种表现。简言之,是在失败与屈辱面前,不敢正视现实,而使用虚假的胜利来在精神上实行自我安慰,自我麻醉,或者即刻忘却。

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阿 Q 精神属于逃避型和自欺型消极心理防御机制的结合。虽然它可以让人在遭受苦难与挫折后减轻或免除心理压力,短时间就恢复心理平衡,但其消极意义也是非常明显的,可以让人因压力的短暂缓解而 自欺欺人,出现自我麻醉,不求改变从而导致更加严重的心理疾病。阿 Q苦于自己的社会地位的地下,没能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满足,便在精神想象的空间中寻求获得补偿,阿 Q 的精神胜利法说到底就是他内心自卑心理的反向补偿,在现实生活中满足不了的欲望,就会在幻觉中寻求得到满足,同时享受幻觉带来的满足感。

区分乐观主义与阿 Q 精神有三个标准:

1主观与客观是否统一? 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从维护他的自尊心自发而来 的,但是阿 Q 的这种自尊不是完全建立在实际的“成就”上面,而大部分是落在自我以为式的“见识高”、“先前阔了”、“赵太爷是我本家”、“将来我儿子会阔很多”等等毫无根据并且荒诞的信念上。这只能说是一种自卑的变态心理 的异常反应。

乐观主义是建立在健全的人格之上的,而健全的人格是主客体统一的。乐观主义是在客 观事实的基础上,形成的乐观的心态/对未来有信心的展望。因此,主客观统一是乐观主义的特点之一,若只拥有“阳光”心态,却失去了事实本身, 那就是愚昧的阿 Q 精神了。

2 注重的时间维度不同?

阿 Q 的精神胜利法大都是在他生活中遇到挫败的情况后使用的,阿Q精神是对已经发 生的失败进行的意淫式的扭曲,即使阿 Q 会对未来展开一系列不切实际的想象,如“我的儿 子会很阔”,但是这一切只是他对自己过往一切失败的安慰,是指向失败的过去的。

乐观是指向未来的,但是它也对过去和当下的个体产生影响。 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于“考试没考好”这件事,乐观的想法是——今天没考好,是因为我不如别人努力,今天开始认真努力,下次会考好的。(对未来的展望),而阿 Q 的想法是 ——今天没考好,不过没事,还有那么多人比我差呢,我还不错,就这样挺好。

3 是否产生积极影响和积极结果?

阿 Q 是否定且不承认已经发生了的不愉快的事情,当作根本没有发生;阿Q 的精神胜利法是 典型的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是个体无意识地利用合理的解释来为难以接受的行为辩护, 以掩饰自己的无能、过失。……由此可见,阿 Q 精神是病态的、消极的,有时是有害的,甚至是邪恶的。它使人在自我欺骗中与现实社会环境脱节, 从而失去自我,甚至以付出生命 为结果 。 乐观,作为积极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是能够给生活带来积极影响和积极结果的。

有些人把乐观主义当心灵鸡汤,认为积极信念的作用被高估了。其实,我们积极心理学家也想知道,乐观主义的价值到底有多大。加州大学的心理学研究者在网络上招募了150名被试,将他们分为参与组(experienced(即真实参与实验任务)和观察组(predicted)(了解参与组情况,并进行预测)两组。参与组被试共经历两个步骤,第一步,研究人员发放给被试5张人物照片,让被试猜测照片中人物的年龄。填写完毕后,研究人员随机将被试分配为高/低乐观两组(和他们猜年龄的表现无关)。研究人员告诉高乐观组被试,根据刚才的测试,我们认为您在真实测试中的正确率为70%,而低乐观组则被告知正确率为30%。

第二步,告诉被试正式任务开始,给被试10张人物照片让其猜测年龄。通过比较高、低乐观组被试的答题正确率来验证乐观信念的作用。对于观察组的被试,研究人员详细介绍了参与组情况,并让他们推测参与组被试在正式任务中的正确率。

结果显示:参与组中,高、低乐观信念并不会直接影响人们的任务表现(M高乐观=42.3% vs. M低乐观=39.4%),即高乐观组的实际表现并没有比低乐观组更好;而观察组中,人们却普遍推测高乐观组的任务表现会更好(M高乐观=60.7%vs. M低乐观=46.5%)。该结论说明了,乐观主义的信念并不会直接提升人们的实际任务表现,但大家愿意相信乐观有作用。

因此,乐观主义信念本身并不是我们实现成功的决定因素。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盲目崇拜乐观作用信念”的偏见和误差,反而可能导致我们忽略现实,减少风险防范,成为阻碍我们成功路上的“陷阱”。雾霾天,光保持乐观精神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行动去解决问题。但相信这样的问题能解决,是激励我们去行动的心理基础。

因此:想要实现成功和幸福,仅仅依靠“仰望星空,微笑乐观”是远远不够的,归根结底,我们还需要脚踏实地地提升自身实力,并不懈地向目标奋进。做一个行动的乐观主义者。

今天你感到福流了吗,谢谢。我们下次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187895416

    能听彭老师这样的学术大牛的课程,幸运,我一直纠结于人生活着的意义,现在看来,意义就是让自己产生更多的福流?

    Mendyyyy 回复 @听友187895416: 遇到喜欢的人、喜欢的事,自然而然就会感受到意义

  • 听友217155772

    讲的太好了,谢谢这样的课程

  • 齐国士大夫

    😄福流了!

  • 听友310103375

    感谢彭老师的分享!受益匪浅!

  • 听书大老板

    人生若有不快乐,只是未识苏东坡。与其空说理论,不如讲讲历史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