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大学】大学是从小人到圣人到“大人之学”

006.【大学】大学是从小人到圣人到“大人之学”

00:00
14:44

各位同仁,大家好!《大学》一书开篇便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探讨起来很复杂,甚至每一个字要精读,都要透彻地理解它的原意,它的转换意,它的引申义。


比如说大、太学、大学之大何意?学、学问何意?之道的道何意?道家有“道”,儒家有“道”,它们的区别和相似度何在?“明明德”为什么两个“明”?“德”的原始意义是什么?转意、引申义是什么?今天的意义又是什么?


“亲民”,为何朱熹要把它改为“新民”?“亲”和“新”有什么关系?“止于至善”的“止”原始意义是什么?“至”什么意思?“善”,它的甲骨文或者它的篆书含义是什么?今天的引申义又是什么?这些,在过去心灵鸡汤的教学当中,可以说是轻松愉快的把它就顺过去了。但是在国学经典的精读当中,我们必须字字考订,字字比较。


那么,我们要问一个问题,大学要培养的是君子、贤人,那么他不君不贤不慎行不行?不行。因为孔子的人才观当中,并非有些人理解的就是小人和君子的对举。相反,孔子的人才和教育理念当中,人才观、教育观分成五个层次,五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最低叫“庸人”,有些时候也叫“小人”。鲁哀公问什么样的人是庸人?孔子回答:庸人心中无谨慎行事的观念,口中说不出有道理的话语,行事不看自己的能力,小事明白而大事糊涂,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随波逐流,不知道追求什么,这种人就是庸人。他如果是于心不善,而利己损人就是小人。


第二个层次是“士人”,就是读书人!所谓士人,孔子说:心中有原则,有明确的计划,即使不能尽到治国本分,也必有遵循法则,即使不能及各种善行于一身,也必有自己的操守。士人、读书人,知识不一定广博,但所知必须要正确。他说的话也不一定多,但是一定要有道理。一定不能走歪门邪道,要走正道。这样的人就不认为富有好处,贫贱是损失而为富不仁,这就是士人。


从读书来变化自己的精神,提升自己的境界,于是,再上面第三层次是“君子”。孔子说什么叫做君子?言必忠信而心不怨,身怀仁义而又不夸夸其谈,思想通达而说话却不武断,信仰理想而坚持到底自强不息,处事从容。似乎很容易超越,但是你却无法达到他的境界。


这种超越了凡夫俗子,不断精进的高大境界,达到这样的人就是君子。但君子有个特点,往往是“慎独”,是严格要求自己独善其身。可以说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更多的君子出来治国平天下。


第四层,大学传承孔子的精神,继续培养高等人才,那就是治理国家的“贤人”。何谓贤人?孔子认为,所谓贤人品德不逾越常规,行为符合礼法,言论可以让天下人去效仿,而道德足以感化老百姓又不会去招祸。能够提升自己的情怀,这样的兼济天下天下的人,就是贤人。一般人从小人、庸人,提升到士人,再到君子,似乎就完成了人生的大任务。


然而,儒家却强调君子“任重而道远”,还有更高的境界需要攀登。登喜马拉雅山3000米以下都比较容易,3000米到5000米,高原反应让很多人望而却步,5000米到6000米是生死之线,很多人最终退了下来,而达到了8000多米的高度,每一步都是生命底线的挑战。


那么,在精神的喜马拉雅山的攀登上,最高的境界,孔子认为是“圣人”。他说爱天下,爱国家,爱人民的人,为天下的幸福而谋利的人就是圣人。圣人修养自己到了最完美的境界,言行合乎规律,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要求我们每个人不断超越自己,修养自己,从平凡的庸人成为士人、君子、贤人而达到圣人。


孔子可以说给中国儒家定了一个超越的标准,《大学》正是实现孔子的五种人的一步一步不断超越的台阶,它们就是《大学》当中重要的三纲八目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那么,大学具有怎样的当代意义呢?这一部2000多年前的书,对我们今天21世纪的人们还有怎样的精神震撼作用和精神调养作用呢?我认为《大学》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人千百年,在飞速发展的当代,《大学》中的思想光辉仍能够透过历史的迷雾,传承到当代,成为普世价值。


首先,儒家思想是对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塑型的方式,因为儒家是强调心灵反省的学问。儒家并不是鼓吹让人获得千万财产之后,变成一个伟大人物或者学派。相反,儒家认为颜回、曾参的高尚在于他们清贫自守,对道的追求。而清贫并不意味着个体德性的低矮。


其次,儒家思想强调尊重历史,尊重教化,尊重道义。对今天而言,对青少年的教育而言,意义重大。毫无疑问,当代社会是一个消费主义社会,这有正义和合理之处。但是消费主义在超出个体支付能力情况下,过分的向整个社会索取,获得那些非义之财,这导致了多少人因为人性败坏而锒铛入狱,悔之晚矣。在这一点上,儒家的清贫持重,坚持道义,非但没有过时,而且很有必要将其“忧道不忧贫”,严于律己,宽于爱人的思想,发扬光大。


第三,儒家思想还强调了个体修养的重要性,这一点在《大学》当中非常明显。法国的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名言“他人就是狼,他人就是地狱”。狼要击毙,地狱要炸掉,这可以说是人性恶的集中体现。一些现代人就按照这种规模,变成损他利己的人,不劳而获,坐享其成。那么,克制自己非分的欲望,去做一点对这个世界和谐发展的事情,无疑体现出儒家思想超越历史不可泯灭的价值。


第四,我们在学习《大学》《中庸》,乃至于《四书》《五经》的过程当中,不能够完全照搬和拿来,也不能完全否定和打击,而需要放出我们的智慧,拿出我们的眼光,来区分儒家思想中哪些精华应该继承,哪些糟粕应该扬弃。


可以说,《大学》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让我们明白这么一个基本常识,就是说儒家可以分成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先秦儒家,孔子、孟子、曾参、子思,都是其代表。那么先秦的儒家思想中的健康、平等、对话等等思想,在今天应该发扬光大,因为对整个人类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大学》里边体现出来的中国精神,它代表了先秦儒家质朴清新的“诚信”、“慎独”思想,“修齐治平”思想,这些思想对后世中国人的人格完善影响深远。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儒家在两汉经学当中,经过一些神学化的改造之后,变成了适用当时政治需要的宗教性教化思想的时候,问题就不断的浮现出来。所以两汉经学以后,儒家思想开始僵化。


而宋明理学以后,儒家又变成带有更多的禅学、哲学、理学意味的思想,成为很多知识分子所探讨的“内圣外王”之学,并被官方化为一套禁锢人性的观念形态。这些观念规范的支配下,出现了一些偏激和扭曲人性的现象,“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等。这些消极的方面,我认为并非孔、孟、曾参、子思的本意,它们不是在先秦出现的,应该是在后世不断叠加上去僵化的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


所以,不应该把板子打在原始儒家的身上,因为原始儒家都在完善人性,提升人的精神。在这一点上,我们有我们的原则和我们的刚性,我们绝不认同那种原始儒家文化对人性是戕害和僵化的误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淡如微风_e5

    我自己买了课程,也给我读高中的女儿购买了这课程。我告诉孩子,手机就是这样用来学习的,你比我小时候幸运。我小时候没有这条件。

  • 悉木缘

    在北大培训时听过王老师的课,大学问者,家国情怀,书法大家一副傲骨,两袖清风。超有人格魅力

  • 1375678ufnm

    王教授是真正的大家!

  • 上官博博

    简而博。明而渊。丝丝入扣,引人入胜。为我们一点点掀开圣人衣角。去体悟,去感知老祖宗伟大遗产的真实内涵。有如灵魂之甘露,仿若具有让人由内而外蜕化的源动力般地受用无尽。感谢老师如此精心、精彩地讲授。 让末学对中华文化倍添自信。愿与万千子民共勉:今生无悔入华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hold_xh

    真棒👍,系统阐述儒家思想传承与发展。喜欢!

  • 凤海爱你哦

    喜欢王老师的课

  • William蔚

    王教授听您讲得太好了,请问有配套的纸质书吗?

    北大王岳川 回复 @William蔚: 您好,文稿整理出来,很快会出版。

  • 妙音_fxz

    王老师,您讲的特别好。我是每一节课都反复听很多遍才听下一课。可是那个文字好多都不对。有时候听不懂的词想看看字,结果字更离谱

    北大王岳川 回复 @妙音_fxz: 您好,谢谢听百讲《大学》《中庸》。文字是后面编辑根据我讲录音整理的,会有些误听错误。不过好在今年年底这两部书马上出版:《大学精讲》《中庸精讲》,由喜马拉雅天地出版社出版,出版文字没有错误,请多指教。

  • 上善若水_p1r

    请问已经购,怎么听不成

    北大王岳川 回复 @上善若水_p1r: 在第1页右上有几个小点,点进去,咨询客服,他会帮您解决,谢谢。

  • 魏会珍

    喜欢听王教授的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