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9.【阴阳别论】怎么按照阴阳判断人的死期

039.【阴阳别论】怎么按照阴阳判断人的死期

00:00
20:05



大家好!我是张其成。“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这是人生的两大哲学问题,“我何时而来?我何时而去?”则不仅是人生两大哲学问题,而且也是人生两大科学问题。对于已经来到这个世间的我们来说,人人更关注的是自己离开世间的时间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一篇《阴阳别论》就回答了这个问题。《阴阳别论》是《黄帝内经·素问》的第七篇。对“阴阳”这一核心概念,前面已经讲得很多了,那这一篇有什么特点呢?这一主要讲了怎样按照象的阴阳诊断病证、判断死亡的时间。因为这一篇和其他所说的阳含义有所不同,所以称为“别论”,“”就是特别、特殊的意思。《阴阳别论》的开头,黄帝问了:


黄帝问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岐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所谓阴者,真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别于阳者,知病忌时;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谨熟阴阳,无与众谋。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凡持真脉之脉者,肝至悬绝,十八日死;心至悬绝,九日死;肺至悬绝,十二日死;肾至悬绝,七日死;脾至悬绝,四日死。

黄帝问:人有四经十二从,是什么意思呢?岐伯回答说:四经是指肝、心、肺、肾四脏的脉象,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四季;十二从就是十二个时辰,分别对应十二个月;十二个月又对应十二经脉。经脉又分为阴脉和阳脉,知道阳脉就可以知道阴脉,知道阴脉也可以知道阳脉。


阳脉总共有五种,就是五脏阳脉,但不同季节的五脏阳脉各不相同,因此有二十五种阳脉。为什么是二十五种呢?因为五脏阳脉在五个季节(四季加上长夏共五季)有不同的表现,所以是五五二十五种阳脉。阴脉就是真藏脉,出现这种脉象就是胃气已经衰败,胃气衰败一定会死亡。真脏脉是在疾病危重期出现的没有胃气的脉象。这个时候病邪深重,元气衰竭,胃气已经败坏了,“阴脉”也叫真藏脉,又叫“败脉”、“绝脉”、“死脉”。

相对阴脉是没有胃气的脉象,阳脉就是有胃气的脉象,也就是有胃脘之阳气。“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能够辨别阳脉就知道得病的位置,能够辨别阴脉(真藏脉)就知道死生的日期。

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三阳经的情况反映在头部的人迎脉,三阴经的情况反映在手部的寸口脉,它们反映的其实是一致的。人迎脉,结喉旁两侧颈动脉的地方,你用手摸一下能感觉这里脉搏在跳。现代医生一般不摸人迎脉了,我跟我父亲诊病的时候,还经常看到我父亲给病人摸人迎脉。寸口脉,在手的鱼际之后,就是我们经常看到老中医把脉的地方。

把脉要分别阳脉和阴脉,“别于阳者,知病忌时;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能分辨阳脉,就能知道疾病所忌讳的时间;能分辨阴脉,就能知道死生的日期。谨熟此分别阴阳的方法,就不需要与别人讨论了。

但对脉象的阴阳是有多种意思的,“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比如脉往的属阴,脉来属阳;脉静的属阴,脉动的属阳;脉慢的属阴,脉快的属阳。如果诊断发现没有胃气的真藏脉了,那这个人就危险了。

具体说,“肝至悬绝”,如肝脉来时胃气断绝,这里用了“悬绝”两个字,就像一根线孤立悬挂无依无靠,绷得紧紧的,马上就要断掉一样,那么到了第十八天必死;心脉来时“悬绝”胃气断绝,到第九天必死;肺脉来时“悬绝”胃气断绝,到第十二天必死;肾脉来时“悬绝”胃气断绝,到第七天必死;脾脉来时“悬绝”胃气断绝,到第四天必死。


为什么“胃气”这么重要呢?胃气就是胃脘的阳气,是五脏赖以资生的能量。脾胃是后天的根本,是气血生化的源头。人为什么要吃饭?因为人体的五脏六腑都需要营养,吃进去的食物都需要进行消化胃气充足,人的机体健康。胃气不足,人就会生病。


胃气没有了,那人当然就活不成了。所以把脉要他把注意“胃气”,实际上胃气是一个人脾胃功能在脉象的反映,正常应该是和缓流利的脉象。一旦不和了,就要根据寸关尺不同脉象来判断生病的性质和部位。

我的母亲曾经给一个70多岁的老婆婆看病,那是春天三月,天气暖和了,早晨7点多钟,我母亲把老婆婆的脉,发现她的脉已经没有胃气了,两边像断开了一样,本来春天的脉是微弦而长的,现在却非常短,突然断开,五脏脉都没有胃气了,出现了真脏脉了。

我母亲对病人家属说:“你们准备后事了,可能活不到明天天亮。”病人家属不相信,这个老婆婆的儿媳妇平常就跟婆婆关系处得不好,听了之后,就到外面到处去告诉村里人说:“老舜说了,我婆婆活不到明天了。”


我妈叫张舜华,当地人都叫她“女张一帖老舜”。可是到了晚上,婆婆还是好好的,而且吃了一大碗饭,家属们都说“老舜看错了!”我母亲心想:难道真是我看错了。于是她又去把了老婆婆的脉,发现五脏都出现了真脏脉,都没有胃气了,于是肯定地说:“你们准备后事吧。”果然第二天天还没亮,老婆婆就去世了。我母亲就是根据《黄帝内经》真脏脉的脉象来判断的。


接下来,岐伯分析了三阴三阳六经发病的症状,先是说了一阳、二阳、三阳发病的情况,一阳就是少阳,二阳就是阳明,三阳就是太阳。又提到了一阴、二阴、三阴发病的情况,一阴就是厥阴,二阴就是少阴,三阴就是太阴。这一篇的三阴三阳和前面《阴阳离合论》次序有所不同。

那么如果阴阳不和谐了,失去动态平衡了,“阴争于内,阳扰于外”,会导致什么情况?什么情况又会导致死亡?能否预测死亡日期呢?岐伯回答:

死阴之属,不过三日而死;生阳之属,不过四日而死。所谓生阳死阴者,肝之心谓之生阳,心之肺谓之死阴,肺之肾谓之重阴,肾之脾谓之辟阴,死不治。结阳者,肿四支。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二阳结谓之消,三阳结谓之隔,三阴结谓之水,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阴搏阳别谓之有子。阴阳虚肠辟死。阳加于阴谓之汗。阴虚阳搏谓之崩。三阴俱搏,二十日夜半死。二阴俱搏,十三日夕时死。一阴俱搏,十日死。三阳俱搏且鼓,三日死。三阴三阳俱搏,心腹满,发尽不得隐曲,五日死。二阳俱搏,其病温,死不治,不过十日死。

岐伯先是提到了“死阴”和“生阳”两种情况。死阴之属,不过三日而死;生阳之属,不过四日而死。”属于死阴的病,不超过三天就会死亡;属于生阳的病,不超过四天就会死亡。

什么是死阴?什么是生阳呢?岐伯说“肝之心谓之生阳,心之肺谓之死阴。”这里的“之”是动词,“到”的意思,就是“传到”,“肝之心”就是肝病传到心,木来生火,称为生阳;心病传肺,火来克金,称为死阴;“五脏相克而传谓之死阴,五脏相生而传谓之生阳”。

除了“生阳”“死阴”还有“重阴”“辟阴”:“肺之肾谓之重阴,肾之脾谓之辟阴。”肺病传肾,金生水,金为阴,水也为阴,称为重阴;肾病传脾,水来侮土,本来是土克水,现在水反过来克土,脾太虚弱,反而被肾水欺侮,称为辟阴,这是死症不可治。

接着,岐伯又提出“结阳”和“结阴”两类情况。“结”就是气血郁结、不通畅了。我们都听说过“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句话吧?如果气血通畅就不会疼痛,如果疼痛就是气血不通畅,就是“结”。


“结阳者,肿四支。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阳气郁结,邪气郁结在阳经,四肢肿;阴气郁结,邪气郁结在阴经,就会大便出血,并随“阴结”的程度而加重,初结,便血一升;再结,便血二升;三结,便血三升。

接下来,岐伯分析了阴阳邪气郁结的各种情况:


“阴阳结斜(邪),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二阳结谓之消,三阳结谓之隔,三阴结谓之水,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


比如,阴阳邪气郁结,阴气多而阳气少,聚集而不散而称为石水(一种水肿病),表现为小腹(肚脐与骨盆之间)肿胀;

二阳——阳明经(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气结,则会发为消渴病(糖尿病);

三阳——太阳经(足太阳膀胱、手太阳小肠)气结,就会有大小便不通的“隔”症状;

三阴结——太阴经(足太阴脾、手太阴肺)气结,则水气泛滥,发为水肿;一阴一阳结——厥阴经和少阳经气结,则发为喉痹(喉咙红肿疼痛,干燥、异物感,吞咽不利)。

三阴之脉——太阴之脉(手太阴肺、足太阴脾),都搏击于指下,则在第二十日的夜半死亡;

二阴之脉——少阴之脉(手少阴心、足少阴肾),都搏击于指下,则在第十三日的夕时死亡;

一阴之脉——厥阴之脉(手厥阴心包、足厥阴肝),都搏击于指下,则在第十日死亡;

三阳之脉——太阳之脉(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都搏击于指下且鼓动得很厉害,则在第三日死亡;

三阴三阳之脉——太阴、太阳之脉(肺、脾、小肠、膀胱),都搏击于指下,则心腹胀满,阴阳之气发泄已尽,加上大小便不通,在第五天死亡;

二阳之脉——阳明之脉(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都搏击于指下,患有温病,无法治疗,不过十天就要死亡。


当然,在临床上去分辨这些脉象、判断死亡日期是不容易的,现代人基本上没有办法做到了。这里我要强调一点,就是《黄帝内经》反反复复讲各种诊法,却极少讲方药,一共才讲了13个方子,目的是使医者能够法从心出、技随手转,要用心去体悟身体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灵活采用各种预防措施,从而不得病了。

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清心似莲花开

    记得老师前面说过,您当初跟您父亲学诊脉时,十分钟就学会了,然后还承诺说,到时也会用很易懂的方法教我们把脉,那么这一节算教我们把脉吗,还是把脉的内容还在后面没讲到而已,就是这节说的脉之“搏击”、“悬绝”、“去来”、“鼓”,听了还只是一个概念的印象,没有学到手。

  • 静默儿

    “法从心出 技随手转”此言甚妙!中医治病方法可以用“不拘一格 万法由心”概之,可见其活泼泼的生命力所在。现代疾病的种类是很繁多的,但是我们不能执迷于假象而忽视了本质,内经甚少言方药,仅13首,目的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之谓。可见只要明了阴阳五行之道,学好中医并非咫尺千里啊。感恩张老师

    听友315363058 回复 @静默儿: 奇女子

  • 刘兰_be

    老师能不能讲一讲,有胃气和没有胃气的脉各是什么感觉的呢?

    浅挚x 回复 @刘兰_be: 是卫气,不是胃气(中医讲营卫二气,营气行于脉内,滋养周身;卫气行于脉外,抵御外邪)

  • 小礦工

    这节课确实讲粗糙大家都听不懂,估计是老师也不懂所以讲得不好。

  • 咕噜咕噜呱唧呱唧

    老师为什么阴阳别论这一篇没讲十二时辰养生

  • 听友217479723

    老师,腿部毛细血管多,腿部紧绷多按摩可以疏通嘛?

  • 睡不醒_9n

    肾为先天之本,人一出生靠肾精的滋养,脾为后天之本,五脏又需要脾胃吸收五谷之精得以滋养。所以为相辅相成,紧密联系,谢谢张老师!

  • 其德gbs

    666

  • u085oyq3webzknwez3lx

    为什么老师不是按句讲,有些断落一带而过?

    有梦为马_si 回复 @u085oyq3webzknwez3lx: 您好!基本都是一句一句讲的,有的是精讲,有的是略讲,有的内容相关的整合起来讲的

  • 天空_ndt

    这一集听不懂,证明你们十二经络和任督二脉没有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