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 冯友兰与孔子一生的纠缠

176| 冯友兰与孔子一生的纠缠

00:00
17:27

本集知识卡片 


本集文稿 

我们上周讲了,在上世纪70年代批林批孔运动中,仍然不受时代潮流裹挟,保持独立精神的梁漱溟先生。当然这是非常不容易,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的。比如听过他课的学生,也是他的老朋友冯友兰先生,就被裹挟进去了。当然我在这里要申明,孔子不是不能批评,不能批判的。但依附时代潮流,迫于政治压力而作出的非学术意义上的批判,这自然是可悲的。这是冯先生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冯友兰先生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中国哲学史家,大概可以不加之一。


他生于1895年,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19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1923年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担任过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1990年11月26日逝世。今天是11月14日,也就是说再过近两个星期,就是冯先生逝世二十八周年了,他当然是高寿的。活了95岁。而他从大学时代到病逝之前,可以说为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贡献了一生。我前面说过,他听过梁漱溟的课,但却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思考。在读过梁先生的早期名著《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以后,他既对其中的创建深表佩服,又对自己不以为然的地方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那书评是公开发表的。我们在讲胡适的时候提过,胡适1919年出版的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当时影响很大,但它只完成了上卷。而全部写完了又被很多高校用为教材,到现在都还是中国哲学史研究者必读的名著,则是冯友兰在上个世纪30年代写成的上下卷的《中国哲学史》。在这之前他完成了博士论文《天人损益论》,对东西哲学史上的多个派别做了研究。20年代又发表过《中国哲学之贡献》《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等论文,同时开始撰写《中国哲学史》,


到1935年完成出版。冯友兰认为,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可用三个第一来表述。第一个私人办学,第一个以私人的资格提出了一个思想体系,第一个创立学派。你他说孔子只是一个老教书匠,很像苏格拉底,只是苏格拉底不收学费。他比较说苏格拉底自己没有写书,而后来很多写书的人多用他的名字,如柏拉图的对话。孔子也不写书,而后来各书中的"子曰"极多。苏格拉底死了以后,其宗派经过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发扬光大,成为西洋哲学的正统。


孔子的宗派也经过孟子荀子的发扬光大,成为中国哲学的正统。从孔子为中国苏格拉底这一端,就已经占了很高的地位。何况孔子又成为使学术普遍化的第一人,为士的阶级的创立者,至少也是士的阶级的发扬光大者,其建树之大又超过了苏格拉底。他在书里用一章来论述孔子,一章当中又分为六节,这六节的标题是:一,孔子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二,孔子对于传统的制度及信仰的态度。三,正名主义。四,孔子以述为作。五,直、仁、忠、恕。六,义利及性。从这六节的标题我们可以窥见,冯友兰把孔子涉及哲学的重要方面都讨论到了。


1946年到1947年,冯友兰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任访问教授,用英文写了一本巜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的篇幅不到巜中国哲学史》的一半,但论到的问题仍然全面,文字更加清楚。因为那是讲给美国人听的,所以更为简明。这本书后来出版了两个中文译本,都是专家译的。我愿意推荐给每一位朋友,这是一本很值得读的好书。这书一共28章,当然孔子肯定是其中的一章。在书中对孔子有很好的论述。冯友兰告诉美国人,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


在中国哲学跟知识分子人人有关,在旧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学发蒙。儿童入学。首先教他们读四书。四书是新儒家哲学最重要的课本。西方人看到儒家思想渗透中国人的生活,就觉得儒家是宗教。可是实事求是的说,儒家并不比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更像宗教。四书诚然曾经是中国人的圣经,但是四书里没有创世纪,也没有讲天堂地狱。冯友兰又告诉美国人,论语、老子中简短的言论都不单纯是一些结论,而推出这些结论的前提都给丢掉了,它们都是富于暗示的名言隽语。


暗示才耐人寻味。一个人若不能读哲学著作原文,要想对它们完全理解、充分欣赏是很困难的。对于一切哲学著作来说,都是如此。加上中国哲学著作富于暗示的特点,使语言障碍更加令人望而生畏。中国哲学家的言论、著作富于暗示的地方,简直是没有办法翻译的。只读译文的人就丢掉了它的暗示,这就意味着丢掉了许多。一种翻译,终究不过是一种解释。一句话翻出来,只代表了他对这句话的意义作出了自己的解释。但是这句译文只能传达一个意思。


而在实际上除了译者传达的这个意思,原文还可能还有许多别的意思。原文是富于暗示的,而译文则不是也不可能是。所以译文把原文固有的丰富内容丢掉了许多。老子、论语现在都已经有了许多译本,每个译者都觉得别人的翻译不能令人满意,但是无论译得多好,译本也一定比原本贫乏。我想这话不仅读英文译本的美国人应该参考,我们读白话译本的中国人也可以借鉴。就是借白话译本了解大意之后,还是要反复的去体会原文。我们读论语,读老子,


都是这样。在这本书里,他有一节来概述孔子的精神修养发展进程。他说在道家的著作《庄子》中,可以看到道家的人常常嘲笑孔子,说他把自己局限于仁义道德之中,只知道道德价值,不知道超道德的价值。表面上看他们是对的,实际上他们错了。我们只要看孔子谈到自己精神修养发展过程时所说的话,也就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一生到四十也许仅只是认识到道德价值,但是到了五十六十,他就认识到天命了,并且能够顺乎天命。换句话说,他到这时候也认识到超道德价值,只不过是孔子所体验到的超道德价值和道家所体验到的并不完全一样。道家完全抛弃了有理智有目的的天的观念,而代之以追求于混沌的整体,达到神秘的合一。因此,道家所认识所体验的超道德价值,距离人伦日用很远。而孔子其实能从心所欲,而所做的一切自然而然的正确。他的行动用不着有益的指导,他的行动用不着有意的努力,这代表着圣人发展的最高阶段。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冯友兰的思路非常清晰,文字也很明白。


尽管这是经过翻译的文字。在哲学家中,冯友兰的文学修养是非常高的,他的妹妹冯沅君更是中国顶尖的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女专家。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冯友兰在光明日报发表《论孔子》的论文,提出孔子是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的哲学观点标志着古代思想开始从神权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他能够把人和现实生活提到了重要的地位,从人的实际生活的需要,观察和了解一切问题。因此教导人们对现实生活采取积极的态度,这都是孔子的贡献。


那时的主流意识形态正在倡导厚古薄今,所以不久《哲学研究》上就发表了同样标题的论孔子的论文,认为孔子在言行方面都是反动的。冯友兰写了一篇《再论孔子》进行反驳,认为思想与阶级的关系不能看的那么机械。孔子的爱人与仁的思想都具有抽象普遍意义,还是可能有超阶级性的思想存在的。可惜这个文章发表不久,毛泽东就在1962年发出了"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号召,开始了新的政治运动。冯友兰受到了很多批判,最终被迫做了检讨。到1966年以后,冯友兰受到了更大的冲击,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受到批斗迫害。


1968年,毛泽东点名说,冯友兰这些人还是有用的。到了70年代,江青亲自去冯友兰家慰问,不久,冯友兰就成为北大清华两校专门写批判文章的写作班子梁效的顾问,"梁效"其实就是两个学校的两校的谐音。不久他就出版了一本专书《论孔丘》。这本书在当时发行量非常大,作为学习资料分发。而我们看看全书的章节标题,就知道它的基本格调了。第一节,春秋时期的前进的形势和孔丘的反动的立场。第二节,反动的政治纲领:克己复礼。第三节德和刑的对立:儒法斗争的一次战役。


第四节,伪善的道德原则:仁和忠恕之道。第五节,反辩证法的合二而一:论中庸之道。第六节,孔丘的宗教的天命论和实用主义的鬼神论。第七节,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和英雄史观。第八节,复古主义的文艺观和反动的教育路线。第九节是历史的结论,而其中的用语也充满了当时的气息。就那个时代的表现来说,冯友兰明显不如梁漱溟。当然我们第一要承认,不可能拿梁漱溟的标准来要求所有人。但第二我们也该承认,这其中总还有高下之分。文革结束之后,冯先生写了自传,回顾了自己一生经历的风风雨雨,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又靠口授,写完了巜中国哲学史新编》,对很多问题进行了重新的认识和思考。


到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思考到底什么是孔子的仁,专门写了论文。这在我们讲仁的那一课里我引用过,这里就不再重复了。这种至老不懈的探索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崇敬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济南近山文院

    傅先生讲《论语》,真活生生一部《论语》文化史。我想象中,孔子真的活在每代中国人心中。每代杰出人物都要代表时代向孔孑发问。自弟子门徒到孟子荀子,从秦汉晋唐,两宋元明清,到民国当代,杰出人物都要问道求道论到于孔子。孔子总是那样,温良恭俭让,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反而照出后世人物的种种不足。圣哉孔子l

  • 赵波_8j

    强烈推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梁启超谈儒学》非常的好。梁任公的文笔太精彩了,小册子几篇文章共几万字,读来真是酣畅淋漓、意犹未尽! 最后一篇《中国思想史上的儒学统一时代》值得背诵! 建议编入中学课本。

    禹道dao 回复 @赵波_8j: 这家伙不行,有点道貌岸然

  • 赵波_8j

    冯先生的学养是值得我们后辈敬佩和学习的。他的遭遇令人痛惜和不平,谁之过?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读陈徒手先生的《故国人民有所思》,其中痛楚可见一斑。

    赵波_8j 回复 @赵波_8j: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传承一旦断裂了,想弥补回来可不是五十年,一百年就能弥补的。大家自己去网上看看某些著名大学的校长在公开场合的表现,思考一下,何以至此? 这本书目前在京东等网店还有卖,能卖多久不确定。

  • 纳兰听雪_om

    人家讲论语都是逐字逐句的讲,傅老师是讲论语的要旨、精义、精神。字与句翻翻工具书就可以了,但精神是翻不到的。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登堂入室看个人的领悟与功夫了!

  • 唐永忠_3r

    要不怎么说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局限性呢?冯先生的做法只能说是一个时代的局限。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结论是相对的。

  • 超能向日葵

    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比我强甚。我们没什么好说,尽可能体会他们当时

  • 1329712slbt

    馮先生才冤呢!生生的把自己弄成了臭名昭著的梁效成員

  • 南华法耀

  • 父与子的成长

    讲的太好了

  • 何振兴0

    已读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