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基于对传统技法的四大严重怀疑,发现写作的真正核心是什么

03.基于对传统技法的四大严重怀疑,发现写作的真正核心是什么

00:00
11:47

大家好,今天我们进入第四讲,叫做写作上的四个严重怀疑。怀疑些什么呢?


第一,怀疑好词好句都能写出好文章吗?我女儿每天回来都会被老师叫她们背成语接龙。最好笑的是一背成语接龙,开了那个头之后,就一定要一口气把最后成语读完了,她才能够罢休。如果让她中间断掉的话,她就觉得非常难受。我觉得这已经变成她的下意识的一个习惯了。


好词好句真的能够写出好文章吗?这个东西是强相关还是弱相关的?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在背成语接龙好词好句的时候,先想一想这个问题。如果好词好句就一定能导向好文章的话,我在想大家有没有看过一个节目,那个节目的名字叫《中国诗词大会》。当时好像真的是轰动一时,大大小小的小朋友们都去看诗词大会,成语接龙。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可能是我这种对写作高度敏感的人才会去留意的现象。那就是这两个大会的冠军、亚军、季军,我都去查了一下他们的资料。我发现他们已经算是人中龙凤,在背的诗词背的成语这样的领域里面,绝对是数一数二数三的顶尖人物。但是他们这些人几乎没有好文章行世!行是行走的行,世是世界的世。没有好文章行世,这意味着什么呢?他们写作的文章是跟他背诵好词好句的能力是完全不匹配的。只能说明一点就是背这些好词好句跟写作不高度相关。你说完全没关系,我不能证明这一点,但是起码《成语大会》和《中国诗词大会》的这前三名可以证明:好词好句,背好古诗,好诗词,好成语,跟写作不高度相关。所以我认为好词好句未见得能导致好文章。如果你想让孩子写好文章,让他去背好词好句,就妄图以为必然会得到好文章的话,我想90%以上的可能性你是得不到的。


第二个严重怀疑的东西是什么?叫做读得多就写的好。读得多就写的好吗?杜甫有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是我觉得未见得,为什么?因为你经常听见周围有人在说,某某某读书读得很多,怎么觉得他写的一点都不好?我每次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每个人都能举一个身边朋友的例子告诉我说。读得多跟写的好,跟能写出来都没有什么关系。那么我们抓孩子们阅读,认为他读得越多就写得越好。我们最常做的一件事情是不是其实是很谬误的,这值得我们去思考。这是我的第二个怀疑。


我的第三个怀疑是有关思维导图的。我想跟大家说,如果一个没有思维的人,一个没有思想的人。他没有思想,他把它画成蚯蚓的形状或者气泡的形状或者树枝的形状,他就会有了思维吗?没有思维的人依旧没有思维。而且因为我是写文章的我知道,一篇好文章其实只能传递一个核心的意思,一个中心点。我经常跟我的同事说,“就像我们的孩子去体检。医生叫你把手指头拿出来他扎针好采你的血。你是希望他一针扎下去你的血就挤出来了,还是希望他扎很多针血才挤出来呢。所以,我们要知道一针见血才更加有力量。扎很多针其实是没有力量的。没有人在听你说展开123456这样子的方法去写作。”文章需要的是痛快,那么痛快的文章有什么特点?痛快的文章就是几乎不会超过三层,甚至不会超过两层,它的关系不会超过这么多!如果超过到要去画一个蚯蚓,不停的开枝枝杈杈画树枝那样的形状,画不同的气泡,那样的形状已经不是一篇文章,那是在整理你的学术研究思路了。我还可以非常肯定的告诉你,好文章的话是一定不会超过两层三层意思的,是绝对不会长得像蚯蚓像树枝像气泡那样形状的没有那么多层次。你如果不相信的话,你还可以把微信公众号上面的10万加的文章拿来看一下。如果有超过三层的,超过四层逻辑结构的你来告诉我一声。因为这就是写文章的规律,越简单越直接一刀插进心脏,这样的文章才越有力量。


我的第四个严重怀疑是比较有意思的,是什么呢?是懂得文学规律,就懂得写作了吗?我发现很多教写作的人,他们教的是文学规律。你可能觉得很有意思,为什么?难道不是懂得了文学规律,就懂得了写作?不是的。就好像一朵花,它是先懂得了开花的规律才开花的,还是它自己就知道开花了呢。写作跟开花很像!那么哪一个作家是看了一篇文艺批评家归纳出来的写作规律之后,写作出了一篇文章,一部小说,一个作品呢。你会发现倒过来了。我们通常写了很多作品之后,文艺批评家从若干作品总结出了文学的规律。文学作品的创作并不是按照文学规律来的。而文学规律是因为有了作品他才来文学规律的。我们不能把这个东西搞颠倒。当然当你写了一些东西,在看了一些文学规律的东西之后,它会帮助你在写作的时候更注意技术。但是你最开始要写得很好,一定不能靠你懂得了那么多的规律。


那么现在就有人要问了,你说好词好句未见得能写好文章是弱相关;读得多也未见得能写好文章也是弱相关;把思维导图用于指导写作,你会发现根本就用不着思维导图也是弱相关;甚至连懂得文学规律也未见得是能够直接导致写作,你也认为是弱相关。那么什么东西跟写作一定是强相关的?可能你们所有的人都会问我这样一个问题,那么什么东西是强相关的?就是你的大脑在进行活动,进行较为剧烈的活动。大脑智力活动痕迹明显的时候,这个时候跟写作是强相关的。那么我说的大脑智力活动明显其实就是当你的大脑在思考的时候,它一定跟写作是强相关的。当你的大脑在感受这个世界,在理解这个世界在思考这个世界的时候,那么你一定是在为写作做准备。而写作只是把你大脑的这些运动给记录下来而已。那么最重要的是看究竟有没有思考,有没有感受?有没有理解?来决定写作的先决条件。童书妈妈的顺应天性的写作课是基于激发孩子思考的。那么如果你来到我们的课堂,我们三个小时的写作课,其中的两个小时20分钟,是在帮助孩子们激发他们的大脑活动,激发他的感受,激发他对一个事情的理解,激发他的思考,是在干这样一件事情。而最后剩下的40分钟,他们要趁着他们这热乎乎的在大脑里面翻腾这些东西的时候要把它写下来。你会发现我们整节课只分两部分:第一我们在积累大脑里面的思想,在积累你胸口当中的那股写作的欲望。然后在这两个都积累得很好的时候,我们就会递上一张纸。你会发现你是滔滔不绝,痛快淋漓地会把它写下来。这是我几度怀疑之后最后想明白的道理。那么我也用这些求真的精神去构建了我们的写作课。你如果要知道我们具体是怎么做的,你先可以听试听部分的《一个玻璃瓶子打开的感受力》。这个是我们在教孩子们如何去感知这个世界的。那么还有一个是《三分钟写作不停笔》治疗写作障碍。这是我们当你累积了写作内容和写作欲望之后,你还开不了头的时候,我们就有点像一个水闸。我把你的闸门给抽开的过程,这也是需要来治疗的。我就觉得很多写作写不出来,要么跟你大脑空空毫无内容有关,要么跟你胸口没有升起强烈的写作冲动有关。如果你这两样都有了的话,那么就是有一道闸门把你的滔滔江水给隔开了。当我们用一种方法把它抽掉的时候,你的文思就会要像泉一样涌出来,甚至像大江一样滚滚东流去。那么这种把闸门抽开的方法,我们找到了30多个!《三分钟不停笔写作》,这是一个开头的方法,这是其中的一个方法。你想知道另外的方法,我们接下来继续听下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朱朱朱小莉

    我的孩子是一个十岁四年级的男孩。以前我也怀疑到底是不是读的多就能写得好,因为我的孩子这两点就无法关联起来。今天听了总算得到答案了,好在知道的还不算晚,立刻报名学起来。一个好文章只能传递一个思想,这对常常要写汇报材料的我一样有用,我会和孩子一起学!!

  • 唧唧复歪歪

    说说一个不会写文章的人的想法,大家共勉。 说到提高写作常常本末倒置弄反了写作的重点。 先要有抒发情感和认识的欲望。 然后才需要各种方式方法来协助表达。比如,用好词好句来锦上添花;读得多只是扩大眼界(除非带着思考阅读才是和更多的作者在交流在激发思想的火花),思维导图可以更加合理安排表达顺序的比例使读者易于理解。 不幸的是大家总是喜欢快速见效,结果特别特别依赖工具的协助,却忘记了写作的初心。

    helena_he宸莹_莉儿 回复 @唧唧复歪歪: 有一种作文题目叫“读后感”(或具体到“读《 》有感)。这种题目不仅出现在作文板块,就连阅读板块都有它的身影,只不过较作文板块的要短罢了。要写读后感,就必须带有思考得读好,才能写出完美的、有教育意义的、是真实感想的“感”。所以别说其他作文题了,就连读后感这个带有“读”字的题目也不是读得多就写得好。

  • 听友27188565

    看到这篇文章,我和孩子的状况都符合三川老师说的…,我比较喜欢看书,看了很多书,可每当写文时,都不知写什么,孩子更是如此,从小就喜欢看书,到现在也看了有几百本书了,好词好句更是抄写,背诵几大本了,可写作文,写日记时都是流水账,比如:今天我去超市,买了什么什么,吃了几碗饭,见到了谁,干吧吧的,没有什么感情,通篇流水,每次写作文,写日记都这样,语文在这几科中,得分最低,孩子不会写,也不愿写,对语文课都有畏惧感了,我想通过听三川老师的写作课,让孩孑不再对写作畏惧,能正确地表达自已的想法。

  • 喵语名著

    前两集讲得挺好的,但这集似乎偏颇了一点。写出好文章,需要综合多项要素。并不是说只要做好其中一项,就一定能写好文章。反过来也不能说,某一要素做到极致却没有写出好文章,就否定这项要素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也许是因为他在其他的方面相对薄弱。

    童书妈妈 回复 @喵语名著: 一定要抓重点,就是要看强相关性,我们花太多时间在弱相关上啦

  • 小鸡蛋000

    一直在关注三川玲老师的公众号,每一篇文章都仔细看过,特别喜欢她的观点和写作风格。关于写作,以前看过很多别人指导写作的文章,几乎都是在讲技巧,可是,这样的方法远离了写作的初心,刚刚听了三川玲老师的课,很受教,也很有感触,三川玲老师用最直接的语言,最朴素的道理解释了写作的本源,也指出了写作的误区,不绕弯子,不故弄玄虚,特别真诚的缓缓道来,让你听得懂,也能做得到,相信每个人听后都会有很大的收获,相信每个热爱写作的人听了都会有共鸣,感激三川玲老师把自己多年的写作经验真诚的与大家交流,我会一直关注下去。

  • 丑猫灰灰

    我是童书妈妈的读者,所在城市还没有开设写作营,买下课程后我把6节课从头至尾听了2遍,对传统技法四大怀疑这课感受很多。我家孩子写作文动手还行,时不时也能混个范文,但是我对学校教的那套写作指导理论严重怀疑,每天积累好词好句,不仅课本上的好词句要抄写背诵,课外阅读时也要求把好词句划出来,感觉没有好词句就根本写不了作文一样,但是通篇华丽词句堆砌的文章就一定是好作文吗?还有就是让孩子们抄写网上的范文,按套路模式写作等等,我觉得在这种指导理论下,孩子只怕会越来越不会写作了呢?山川老师的课程我邀请了孩子和我一起听,希望她能明白写作一定是真实的体验和感受,也希望她能真正体会到写作带来的快乐!

    童书妈妈 回复 @丑猫灰灰: 不知道孩子反馈如何,期待你分享给我。

  • 我是老六q

    这一讲看得我热血沸腾,甚至红了眼眶。女儿9岁,喜欢看书,尤其是关注了三川的公众号以后,推荐的书基本上都看过,也都喜欢。但小姑娘作文写的并不尽如人意,学校老师经常说的就是要积累好词好句、多阅读、背诵经典。我俩都认为阅读是一件开心的事情,而这些目的性太强的做法让女儿觉得很“功利”、很“无趣”。所以很抗拒“好词好句”这个工作。但每次女儿的作文写出来都像是没有灵魂的小木偶,虽然结构清楚,但是缺乏灵动。为此我真的很苦恼。看到今天的内容,我很激动,把心里最有感受的东西写出来,哪怕是平实的语言也会打动人心,这是我一直告诉孩子的关于写作的心得,看来这样的思路是对的,需要的可能只是一个好的方法。感谢三川玲老师!

  • 一妃_冲天

    关于好词好句的积累,对于这点我也很是困惑!学校老师有要求孩子看完书抄写好词好句,但是孩子很反感,觉得是个负担!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我很怀疑,但是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帮助孩子!三川老师的课让我看到一些希望,非常期待能学习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 旅英宝妈

    其实是个"只有...才..."和"只要...就..."的关系。文中提到的四点应该是"器",是工具,脑中有思考,胸中有欲望是"本"。不本末倒置,合理使用工具就会产出好结果。 个人的问题则在于闸门未开外加惰性。但对写作的喜爱和思考的惯性让我很想了解学习打开闸门的方法并努力克服惰性。也为孩子树立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