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儿歌幼儿园中班

幼儿园大班传统游戏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03 06:26
幼儿园大班传统游戏主要就是车轮滚滚。就是每人推一个。废弃的轮胎来回跑。或者做手工这些都是大班传统的游戏。
幼儿小班的感统教案例
1个回答2024-02-04 13:20
建议你先让孩子上普通班,因为孩子以前没上过还没有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这当中孩子离开家长有哭\\/闹等一些问题],等适应了以后可以给孩子换班
幼儿园大班幼儿班级简介
1个回答2024-03-08 02:35

写作思路:把班级的基本情况写下来,把幼儿们的表现写下来。

本班共有学生45名,男生24名,女生21名,外省市借读生9名。本班学生中的女生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比较良好,基本能做到认真上课,思想集中,并按时完成作业,对教师所教知识能基本掌握,并做好预习和复习工作。可是本班的男生情景就不容乐观。他们不仅仅人数比较多,并且相对女生而言,比较调皮、捣蛋,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不太好。

尤其上课时,思想无法集中,经常开小差,并且喜欢自说自话。对于教师的批评或表扬有些无动于衷,缺乏学习进取性。另外,本班学生中有半数的学生由于家里动拆迁或其他等原因,都由爷爷、奶奶带着,平时缺少学习上的指导,这对他们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都带来了必须的困难。

升入三年级,学生日常行规有提高:讲礼貌,懂礼貌,学会宽容,学会与他人合作,营造出良好的班内氛围,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学能尽快地适应学校环境,投入到学习当中,争做优秀的小学生。

同时,本班在学习或管理上异常出色的学生不多,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培养。从整体而言,本班学生的总体素质平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主要是抓好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到达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要抓好学生的培优补差工作,使班级的整体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幼儿小班我知道的车子【幼儿园小班《我知道的车子》教案三篇】
1个回答2024-03-14 07:09
教案网免费发布幼儿园小班《我知道的车子》教案三篇,更多幼儿园小班《我知道的车子》教案三篇相关信息请访问教案网。

  1、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2、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玩具几辆小汽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发声练习:师生问好歌曲《小动物叫声》《小鸡叫、小猫叫、小鸭叫》

  2、律动练习:《生活模仿动作》、《小鸡叫、小猫叫、小鸭叫》、《摘苹果》、《大西瓜》《讲卫生》

  二、进行导入

  1、教师出示一辆玩具的小汽车,分别让幼儿大胆的回答。

  (1)教师:叮铃铃,叮铃铃,这是什么车呀?

  笛笛笛,笛笛笛,这是什么车呀?

  (2)师生随音乐演唱《这是什么车呀》。

  2、组织幼儿谈论自己上幼儿园的方式。

  教师:你们是怎么来上幼儿园的呢?(走路、坐自行车、坐汽车)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来园时的方式。

  3、学习新儿歌《小汽车》。

  (1) 教师朗诵儿歌,幼儿欣赏。

  教师边做动作边念儿歌,幼儿欣赏。提问:小汽车是怎么叫的啊?小汽车的轮子是怎么转的?它要带着我们到哪里去呢?

  (2) 教师与幼儿共同学习儿歌。

  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学念儿歌,可以变换多种方式来念,提高幼儿对儿歌的兴趣。

  (3)尝试加快速度,记忆儿歌内容。

  师:下面我们扮演小司机,把汽车开的快快地赶到幼儿园去好吗?

  幼儿尝试逐步加快念儿歌速度。教师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不断地控制速度,最后可以请一位能力教强的幼儿在集体面前表演念儿歌。

  4、音乐游戏:开汽车。

  教师和幼儿一个跟着一个,围着小椅子一边念儿歌,一边开汽车。

  教师和幼儿共同边歌唱“开汽车”,边做开汽车的动作。

  三、带幼儿把小汽车开到外面去进行结束。
篇三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

  2.简单说出汽车不同部位的名称。

  重点:

  初步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

  难点:

  简单说出汽车不同部位的名称。

  活动准备:

  事先联系好可以参观的汽车及讲解员,海报纸、笔,学习单《车子的身体》。

  活动过程:

  一、教师向幼儿介绍参观规则及注意事项,并询问幼儿对汽车有哪些疑问,教师帮忙记录在海报纸上。

  1.不可以随便触摸汽车里面的零件,发言之前要先举手。

  2.不想了解关于汽车的什么问题呢?

  二、带领幼儿实际参观汽车,观察汽车的基本构造(车身、车轮、后备箱等)。

  1.给幼儿介绍车的主人,并请车的主人介绍汽车的基本构造及各自的用途,如车轮、车灯、引擎、方向盘、安全带等。

  方向盘:控制车子的方向。

  喇叭:安装在方向盘上,用来警告来车或是提醒行人的注意。

  安全带:在座椅的旁边,把安全带扣紧,才可以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车灯:可以在视线不好的时候帮助照亮前面的道路。

  后视镜:帮助驾驶员准确掌握行车的状况,注意后面及两边的车辆。

  2.请幼儿自由观察汽车,并就自己疑惑的地方向车的主人提问。

  三、参观完车子后,回到教室和幼儿进行讨论。

  1.今天你在车里还看到什么?

  2.你们觉得所有的车子都有方向盘吗?

  3.汽车是靠什么才能前进的?

  4.所有的车子都需要加油吗?你们有没有见过不加油的车子?(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

  四、教师总结幼儿关于汽车构造的讨论。

  1.今天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汽车的秘密,知道了汽车的基本构造。汽车还有很多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下一次活动我们再来看看汽车还有哪些秘密。

  2.给幼儿发放学习单《车子的身体》,请幼儿回家后完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孩子们对车子的基本构造都不是很熟悉,他们知道的就是车轮,我在网上查找了一些相关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并慢慢讲解一些相关知识给幼儿们听。通过活动幼儿能初步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并能简单说出汽车不同部位的名称。大部分幼儿能和家长一起完成学习单,去了解更多车子的秘密。

伊顿的幼小衔接课程和传统幼儿园的大班教学相比有优势吗?
1个回答2024-02-07 12:57
传统幼儿园的大班一般都比较重视孩子的学习,也就是提前让孩子学习一年级的课程。但是伊顿幼儿园认为这样做其实不是真正对孩子有益的。
树木统计幼儿园大班教案
1个回答2023-12-17 09:26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树木统计幼儿园大班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设计意图:

人们与植物相依为命,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树木获得大地之肺的美誉。孩子们每天都在大树下玩耍做游戏,大榕树给小朋友荫凉,桂花树香飘满园,荔枝树果实累累。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统计树木也只是一种意识,数据是否准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和树木的感情。

活动名称:

幼儿园树木统计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幼儿知道校园美化绿化好处。

2、尝试在树木、数字和符号之间作记录。

3、逐步培养幼儿对树木的感情。

活动准备:

树木统计表等(附表0)

活动流程:

1、幼儿和老师讨论:幼儿园里有许多树木。大树、小树有多少?开花和结果的.树有多少?你最喜欢的树有多少?我们用统计表记录下来。

2、小朋友自由地组合,或单独进行,每人一张树木统计表格,需要时再领。

3、记录方法要求:

先画出这类树的外型,再进行统计,在下面空格内打√就表示一棵树,例:龙眼树下面有3个√,表示有三棵龙眼树。记录完后用数数方法就知道这类树的数目;

可以用手绘一棵树,代表实物一棵树;

可以用简单的符号来表示实物一棵树;

可以直接用数字来表示;也提倡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记录;

4、记录内容

幼儿园花树有多少棵、幼儿园果树有多少棵、幼儿园榕树有多少棵、你喜欢的树有多少、你要种什么树等。

5、一个统计表统计一种树,几种树用几个表,鼓励小朋友积极主动。

6、老师把小朋友的“树木统计表”收集,进行讲评表扬。

活动延伸

1、老师和小朋友从记录中统计出幼儿园花树、果树、榕树、小树、你喜欢的树、你要种的树等等公布出来,大家享受树木和数字的劳动成果。

2、请小朋友提建议,幼儿园里还种什么树,你认为种在什么地方。

3、你喜欢哪棵树,你怎样关心爱护它。

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班会。。
1个回答2024-02-09 12:44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曾李的洋务运动、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从动刀动枪、师夷制夷、公车上书、毁除科举,再到武装起义,直至满清王朝的覆灭,其间既有暴风骤雨式的革命,亦有和风细雨般的变革,但最后都殊途同归——目的只有一个:维系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并推动我们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这不能不归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魅力所在。
幼儿园大班数学有用的统计教案
1个回答2023-12-20 02:02
活动目标:

1、敢于尝试和探索,学习分类和统计,能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2、通过实践活动,学会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挂图、记录表、数字卡、各种水果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1、幼儿随音乐《摘果子》进入活动室。

2、在进入教室时,每位幼儿从树上摘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

并回到座位上。

3、让幼儿给水果分类,并排列在黑板上。

二、播放课件,幼儿学习分类统计

1、出示课件,水果统计表。

2、教师讲解统计概念。

3、学习条形统计,通过图表感知数量多少。

三、游戏《猜拳》

游戏规则:男女小朋友各十人,教师出示统计表,找一名幼儿进行统计,其余幼儿猜拳游戏。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