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红眼睛赏析

童诗眼睛赏析?
1个回答2024-06-03 17:34

慈祥而又严厉

在我失落时它会送来安慰

在我犯错时它会送来批评

老师的眼睛

亲切而又敏锐

它能看透同学们的心思

指引着我们怎样走在

人生的路上

同学们的眼睛

单纯而又明亮

喜怒哀乐都会照实展现出来

对错于否也都一一看在眼里

顾城黑眼睛赏析
3个回答2022-07-12 06:02
这首诗叫《一代人》,写的是一代与以往有不同甚至是反差的一代人。这一代人由上一代走出,却又对上一代反叛。秉承着上一代的遗传,却毁灭上一代的世界!
带上她的眼睛伏笔和悬念赏析?
1个回答2024-02-23 09:21

悬念的主要作用是抓住读者的心,引起读者对事情的发展、变化、结果,对人物或事物的处境、结局产生关切的心理,使文章情节发展更吸引读者,引人入胜的魅力。

悬念一:她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

悬念二:“为什么她对世界的感情以丰富到不正常的程度?”

悬念三:她身处的环境,头顶上失重的铅笔,她是谁?她到底在哪儿?一直是个谜。

悬念四:“我发了疯似的跑上楼找主任”,为什么会这样?……

伏笔是指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做的提示或暗示。

伏笔一:“只有一样东西凸现出来,这就是那在他头顶上打转的失重的铅笔,不知为什么,一闭上眼睛,这支铅笔总在我的眼前飘浮。”

“那只漂浮的铅笔又在我的眼前出现了,铜壁画叠印在一起……”

前面交代失重的铅笔,是为后文与壁画上的铅笔叠印在一起而推测她的身份埋下了伏笔。

伏笔二:“第二天清晨,阴云布满了天空,草原笼罩在蒙蒙的小雨中,我从眼睛中听到了她轻轻的叹息声。

“看不到日出了,好想看草原的日出……”

“那个没有日出的细雨蒙蒙的草原早晨,竟是她最后看到的地面世界。”

后一句中“竟是他最后看到的地面世界”是对前面“看不到日出了好想看草原的日出……”的一个补充交代。

伏笔三:“我怕封闭……”

“从那以后,在‘落日六号’上,只剩下她一个人了。”“那里是地球的最深处,她是第一个到达地心的人。”

“他将在这不到十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余生。”

只有他一个人在地球的最深处狭窄的环境里度过自己的余生,让我们明白了他为什么怕封闭。

对《你是我的眼》的赏析
1个回答2022-11-02 10:45
《你是我的眼》是一首抒情歌曲,描写萧煌奇在他的“白色世界”中,一路走来的心情故事。正由于萧煌奇看不见,无法像明眼人所接触的世界那么广阔,所以他可以天马行空地发挥创意。因此,他的歌就是听得见、摸得到、嗅得到的一个内心世界,简单而直接。“你是我的眼,带我走过四季的变化,带我走过拥挤的人群”。萧煌奇嘹亮深情的歌声散发出的自强不息和对多彩世界的留恋,让人为之动容。
如何用爱的眼睛欣赏孩子
1个回答2024-03-01 21:36
我看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 亮点要放大——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 2 鼓励药及时——用爱的鼓励调动孩子; 3 有人在爱我——用爱的感觉滋养孩子; 4 榜样胜过言语——用爱的行为影响孩子; 5 娇生不能惯养——用爱的理由拒绝孩子; 6 自作必须自受——用爱的责任。
第三双眼睛看人生——莫言小说《白狗秋千架》赏析
1个回答2024-01-20 18:24
形象、主题与创作风格是作品的灵魂。形象是文章主题的载体,作者通过形象表达对生活的判断。形象用之于物,是为意像,意像当然赋予人的灵感,其实再无别的差别。

莫言笔下塑造了许多条狗,均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性格鲜明,或温顺善良,或活泼可爱,或聪明伶俐,或刁钻古怪,或美或丑,均精准到位。如《怀抱鲜花的女人》《木匠与狗》《一匹误入民宅的狼》《红高粱家族》《白狗秋千架》《生死旅行》中的狗,更不用说《狗道》了。狗成为莫言笔下的第三双眼睛。

《白狗秋千架》中,开篇写道:“高密东北乡原产白色温驯的大狗,绵延数代之后,很难再见一匹纯种。”父亲抱回了“一匹全身皆白、只黑了两只前爪的白狗……引起众人的称羡,也有出30块钱高价来买的,当然被婉言回绝了。”这篇小说反映的是在大唱革命歌曲的年代,当年30元钱几乎是普通人家半年的收入,这条狗绝对是奢侈品。

白狗的性格温顺。在作者笔下,“它不像那些围着你腾跃咆哮、仗着人势在窝里横咬不死你也要吓死你的恶狗,它安安稳稳地趴在檐下铺了干草的狗窝里,眯缝着狗眼,象征性地叫着,充分显示出良种白狗温良宽厚的品质来。”

白狗十分善解人意,“我信了命。我对白狗说,‘狗呀,狗,你要是懂我的心,就去桥头上给我领来他,他要是能来就是我们的缘分未断’,它把你给我领来啦。”于是果然把“我”领来了。

名贵、温顺和善解人意,不过是“狗之为狗”的一般属性,或许大多数在家里训养惯了的狗,都会讨人喜欢。而在《白狗秋千架》中,这条可爱的狗,却成为作品中一个突出的意象,不但扮演了故事中主人公不幸命运的见证者角色和参与者形象。

小说开篇用倒叙的方法,从在桥头的遇见开始,详尽的描写狗的体貌、动作、神情、姿态。一切举止似乎都在为了我与暖的重逢。直至主人出现后,才回忆起十几年前这条白狗刚出世几个月的往事。在“我”和“暖”的非同寻常的关系中,这条白狗也不离不弃的和“暖”共同遭遇了不幸。直至十二年过去了,这条白狗对昔日常来常往的“朋友”,再度相逢时,作出异样的表情。到“我”到“暖”家后拜望时,即使“主人”不愿接纳,而那条狗见到“我”来时,“象征性地叫着”,不是在帮助主人驱除客人,而且仿佛在向“暖”通风报信。”再到最后,当我从“暖”家回到桥头是,狗又日一步一颦地把我引进高粮地,参与了每一个故事情节,推动故事发展。

如果从角色在作品中的地位分析,白狗在故事中有多大分量,我们可以试着把狗从故事中剥离出去,可以看到,尽管故事跨越了十几年,但是情节并非十分复杂,故事依然完整,即使是在故事结尾处,狗所承担的角色任务非常重要,但是,那也只不过是作者的一个虚构的情节,其实没有狗,故事也会有同样的结局。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安排狗的角色呢?细读小说,我们会感到,作者手法高超之处是在故事里安排第三双眼睛。这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故事,主人公曾经的“婷婷如一枝花,双目皎皎如星,北京的电影演员也比她强不了许多”的骄傲美女,只能嫁给一个哑巴。命运多舛,创作手段中悲剧色彩的元素,即是艺术的需要,也是主题的需要。暖失去了一只眼睛,从此失去了正视人生的权利,在爱情追求上,常年面对着“要亲就亲个死去活来,要打就打个死去活来”的粗鲁野蛮理智不全的丈夫,在家庭上常年又要面对三个不会说话,理智与他们父亲相差无几的孩子,在社会上是个受人歧视的“个眼暖”。

小说中多次精心描写白狗的眼睛,而这双眼睛所看到的,必然与主人公命运紧紧相牵的人和事以及命运,因此,这只(双)眼睛是“浑浊”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可以看到它的主人暗淡的命运。然而正是这双浑浊的眼睛,寄托了命运主人公对未来的渴望。从“我”回乡走到桥头第一次遇见,这只白狗就开始用眼睛与“我”进行了交流。“那条黑爪子白狗走到桥头,停住脚,回头望望土路,又抬起下巴望望我,用那两只浑浊的狗眼。狗眼里的神色遥远荒凉,含有一种模糊的暗示,这遥远荒凉的暗示唤起内心深处一种迷蒙的感受。”然而尽管目光里透着迷蒙,却能够看清世态炎凉。“它似乎在等人,显出一副喝水并非因为口渴的消闲样子。河水中映出狗脸上那种漠然的表情,水底的游鱼不断从狗脸上穿过。狗和鱼都不怕我,我确凿地嗅到狗腥气和鱼腥气,甚至产生一脚踢它进水中抓鱼的恶劣想法。”我只是在内心里有一丝不友好的念头,即被狗眼抓住,从而发出不满,“冷冷地瞅我一眼”。不得不让人感叹这双貌似浑浊的眼睛却能洞察秋毫的能力。

这双眼睛具有超出寻常的识人能力。“我”与这只白狗,已经10年不见,但是从桥头初见到其后几次再见,这条白狗从不陌生,到十分默契,十分关切。

如果说作者笔下主人公暖的勤劳能干,粗俗泼辣,对生活安于现状,自我满足的性格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直接描写进行外在刻画,而她性格中的纤细哀怨迷茫,则是借助白狗这第三双眼睛来完成,而且更真实,更深切。

作者对命运主人公“暖”这样的角色,赋予了极大的同情,失去一只眼睛,为的是让人物更加深入底层社会,揭示底层社会的不幸和艰辛磨难;而在故事中构思出白狗这个意象,为的是于是要借用第三双眼睛来补偿主人公失去的那只眼睛,借用第三双眼睛看世界、看人生。
求《眼儿媚》的赏析
1个回答2022-08-27 00:15
眼儿媚是词牌名,很多人都写过,比如:眼儿媚 【宋】王雱 眼儿媚 【宋】范成大眼儿媚 【宋】朱淑真 眼儿媚 【宋】贺铸
带上她的眼睛用了什么修辞,写作手法及赏析?
1个回答2023-01-24 15:47
带上它的眼睛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他眼睛的留恋表达了对爱情的追求
眼睛肿的原因分析
1个回答2023-11-14 07:01

眼睛肿是儿童肾病早期信号之一-但是孩子出现眼肿家长也不必惊慌-因为儿童肾病并不是孩子眼睛肿的唯一原因。
😴睡眠不好
如晚上熬夜(看电视等),睡眠时间少,早晨起床后易出现眼肿,并且有的人眼睛会疼痛发胀;又如,有的人精神紧张,晚上睡不踏实,早上起来也可能出现眼睛肿。
🛌睡觉姿势
如部分孩子偶尔不用枕头,睡一晚上也可能出现眼睛肿,但是也有的儿童睡觉从来不用枕头,眼睛不会肿,这可能与个人习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