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杜威 教育即生活
1个回答2024-03-13 15:20
杜威从自己的实用主义哲学出发,就教育本质问题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

在杜威看来,教育是儿童现在的生活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最好的教育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因此,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教育除了他自身以外无目的。

学校最大的浪费是:学生在学校不能完全地自由地运用他在校外获得的经验;同时,他又不能把在学校所学的运用于日常生活(学以致用)。使儿童缺乏现实生活的能力,变的“恭顺,服从,小心从事”,没有了创新精神和责任感。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传统教育过分重视前人知识的传授、忽视让儿童参加社会实践的弊端。

可是如何做到呢?

他认为,教学过程相应地分了五个步骤。一是老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景;二是儿童有准备的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与排列;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这种教学过程就是教育史上有名的“教学五步”。
杜威的学前教育内容和方法
1个回答2024-03-20 08:12
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一)论教育本质
  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
  1、"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饥亏碧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
  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证式目标。
  2、"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现在的社会生活。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烂举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但是,空隐"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杜威教育名篇的内容简介
1个回答2024-01-20 16:00

杜威是美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他继皮尔斯、詹姆斯之后,把实用主义哲学加以深化,并结合自己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长期实验,具体加以应用,形成一个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杜威教育名篇》包括了杜威从1897年到1952年的24本(篇)主要论著,其中既有《民主主义与教育》《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明日之学校》《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等一些重要著作,又有《我的教育信条》《教育上的兴趣与努力》《芝加哥实验的理论》《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等一些重要文章。从《杜威教育名篇》中,读者可以了解杜威的教育思想体系。

论述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
1个回答2024-03-13 23:28
参考答案:杜威赞同“儿童中心”从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科目本位”的做法出发,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在以“儿童为中心”的时候,教师并不能采取“放手”的政策,教育过程是儿童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他们双方真正合作的过程。教师不仅应该给儿童提供生长的适当机会和条件,而且应该观察儿童的生长并给以真正的引导
杜威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1个回答2023-01-07 23:28

杜威的教育思想有:

基于对受教育者本身的重视,杜威反对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他指出“有人把感官视为一种神秘的筒子,以为我们能使知识经过这筒子,由外界把知识输入心里去以为只要使眼睛常常望着书本,使儿童常常听着教师的话,就是求得完善知识的秘诀。”

他认为灌输式教育方法不是真正的教育,因为教育即成长,成长的第一条件,是未成长的状态,未字却有一种积极的意思,并不是仅仅虚无或缺乏的意思。他肯定这种未长成的状态是充满能动性和潜能的,不是一味灌输能使之充分发展的。

杜威的教育理念:

对杜威来说,创造充分的条件让学习者去“经验”是教育的关键:“所谓经验,本来是一件‘主动而又被动’的事情,本来不是‘认识’的事情”,杜威“把经验当作主体和对象、有机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他主张以这种进步的教育方法使学习者从活动中学习,经验本身就是指学习主体与被认识的客体间互动的过程。但他又说:“经验的价值怎样,全视我们能否知觉经验所引出的关系,或前因后果的关联。”并不是每一种经验都是有教育的价值的,对经验过程逐渐形成的主体的诠释是关键所在。

正因如此,杜威亦指出培养出学习者自习能力是教育的功用,他说:“教育功用的经验的另一方面,即是能增加指挥后来经验的能力。”他把这种能力的培养称为“改造”,所以他说“教育即改造”。

杜威 教育即生活
1个回答2023-11-19 11:17
杜威从自己的实用主义哲学出发,就教育本质问题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

在杜威看来,教育是儿童现在的生活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最好的教育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因此,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教育除了他自身以外无目的。

学校最大的浪费是:学生在学校不能完全地自由地运用他在校外获得的经验;同时,他又不能把在学校所学的运用于日常生活(学以致用)。使儿童缺乏现实生活的能力,变的“恭顺,服从,小心从事”,没有了创新精神和责任感。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传统教育过分重视前人知识的传授、忽视让儿童参加社会实践的弊端。

可是如何做到呢?

他认为,教学过程相应地分了五个步骤。一是老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景;二是儿童有准备的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与排列;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这种教学过程就是教育史上有名的“教学五步”。
比较分析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育理论。
1个回答2024-01-23 00:31
赫尔巴特和杜威是西方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二者教育理论既有统一性,也存在着对立,其表现如下:
(1)赫尔巴特和杜威在教育理论上的统一性
①他们对哲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理解,是其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前提。赫尔巴特的哲学思想受康德和费希特影响,其在《普通教育学》中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与其哲学认识论是密不可分的。而杜威的教育理论则是建立在他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上的。
⑦赫尔巴特和杜威都十分关注教育的目的、道德教育、课程理论以及教学过程等教育的基本问题,他们的教育理论都是建构在这些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的。而由于二者在哲学认识论、教育观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他们在论述这些问题时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特别是在对教育目的认识上: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第一目的是要发展人的多方面的兴趣,使人的各种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道德,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五种道德观念,成为普鲁士培养优秀的公民。
杜威则认为,促进儿童的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社会性的要求和儿童的需要并不总是相对抗的,因此,教育也是社会进步及改革的基本方法。杜威理论中理想的人应该具备良好的公民素质、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等。虽然二者的论述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从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论述教育目的。
(2)赫尔巴特和杜威在教育理论上二的对立点
①道德教育方面,赫尔巴特更重视个人的观念的培养,杜威则注重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赫尔巴特认为存在着五种道德观念的培养,即内在自由、完善,善意、法权和正义。观念是最根本的要素,人们用这些观念来调节个人意志和社会冲突,就能使自己成为服从既定法制的、有美德的人。
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重视人的独立性、独创性和毅力。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而非竞争等。在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上,杜威认为,学校生活、教材、教法皆应渗透社会精神,道德教育应有社会性的情境、社会性的内容和社会性的目的,还要建立在学生本能冲动和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基础上。
②在课程内容上,赫尔巴特提倡分科课程,而杜威强调活动课程。
赫尔巴特提出了多方面兴趣的概念以及教学必须培植多方面兴趣的要求。他认为多方面兴趣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他把人的兴趣分为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同情的、社会的、宗教的六种,认为课程的设置要适应这多方面的兴趣。所以,他把所有的学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历史的”学科,包括历史、文学和语言文字等,另一类是“科学的”学科,即各种自然学科及数学等,提出了一个比较广泛的课程系统,是一种较为系统的分科课程理论。
而杜威要求“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要求以生活化和活动教学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儿童的亲身经验代替书本传授。这种活动性的课程范围很广,包括园艺、烹饪、纺织、绘画、唱歌、讲故事、阅读等形式。他认为,这些活动既能满足儿童的心理需要,又能满足社会性的需要,还能使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总的来说,是一种综合各门学科的活动课程。同时,杜威还指出成年人的知识和技能对于未成年人的经验也是有指导价值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使儿童最终获取较系统的知识,同时义能在学习过程中顾及儿童的心理水平。
③教学过程方面,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形式阶段理论,杜威强调五步教学法。
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利用学生原有的旧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从而获得新观念的过程,并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的理论。他把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归结为观念的运动。他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两个基本环节:“专心”和“审思”。由此就形成了教学的四个阶段: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联想——把新知识跟旧知识联系起来;系统——作概括结论;方法——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
杜威认为,在教学方法上,师生应该共同活活动、共同经验,书本降到次要的位置,活动和经验才是主要的;教学活动也不限于教室。他把思维的五步法直接运用到教学方法上: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第三,学生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第四,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第五,在现实情境中解决问题。
④在教师和儿童的地位上,赫尔巴特强调教师主导,杜威强调儿童的兴趣。
赫尔巴特在这方面重点论述的是纪律问题。他认为,纪律的本质就是约束儿童的意志,管理本身并不是教育,而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他提出了威吓、监督、命令,禁止和惩罚等管理的方法,对待学生采取严酷的态度,很少注意到儿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杜威十分关注在教育中儿童兴趣的发挥和经验的形成。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儿童的生长,实质上是提倡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要求摒弃压抑、阻碍儿童自由发展的东西,强调经验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个体在经验过程中的主动性,使一切教育和教学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要求等。
(3)在教育史上,一般来说,把赫尔巴特作为传统教育的代表,而杜威则是现代教育的代表。两大派在教育理论上的分歧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三个中心”的对立,即教师中心与儿童中心的对立、系统书本知识中心和个人直接经验中心的对立、课堂教学中心和活动中心的对立。这两个派别的争论已经持续了一个多世纪,虽然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度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但是总的来说,这三个中心的“对立”,揭示了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最为基本的相互联系的几个因素。无论是现代教育对于传统教育的批判,还是传统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反驳,他们的争论都离不开“三个中心”的问题,而对对方的批判也都击中了对方教育理论中存在着的问题和弊端。
因此,从杜威和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比较以及两大派的争论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是,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根据各国的实际国情、学校的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考虑不同学科和课程自身的特点,灵活地选择课程和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一刀切或是盲目地跟从某一种派别的做法,过分强调“三个中心”中的任何一个中心,都是不科学不客观的,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会违背教育的内在规律。
杜威的幼儿教育思想是什么?
1个回答2022-08-28 11:33
杜威的幼儿教育思想可以归纳为三句话:“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杜威的教育理念
1个回答2023-12-12 07:32

杜威的教育理念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说:

1.教育即生长

杜威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基本上是以本能为核心的情绪、冲动、智慧等天生机能不断开展、生长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这种本能的生长。以此为基础,杜威提出了著名的“儿童中心主义”教育原则。

2.教育即生活

在杜威看来,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因此,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他认为必须把教育与儿童的眼前生活融为一体,教儿童学会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所在。根据“教育即生活”,杜威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教育原则----“学校即社会”。意在使学校生活成为一个经过选择的、净化的、理想的社会生活,使学校成为一个合乎儿童发展的雏形的社会。

3.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经验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和实用主义教育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他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这种过程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增加经验。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由此杜威又提出了另一个教育基本原则---“从做中学”,他认为这是教学的中心原则。

四、论教育的目的

1.“教育无目的”说(即“教育无目的说”)

基于教育即生长、生活,即经验不断改造的理论,杜威提出,教育是一种过程,除这一过程自身发展以外,教育是没有目的的。杜威不是一般的教育无目的论者,他反对那种普遍性的终极目的,而强调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中的具体目的。当然,只强调教育过程而抛开社会影响来讲教育目的,这是片面的。

2.教育的社会性目的

教育的社会性目的是为社会进步服务,为民主制度完善服务。杜威认为,过程以内的目的并不否定教育的社会作用和社会目的。相反,教育是社会进步和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最基本、最有效地工具。杜威要求教育为社会进步服务,为民主制度的完善服务。

五、论课程与教材

1.批判传统课程

杜威强烈反对传统教育所使用的以既有知识为中心的课程和教材,他认为传统课程在智育方面极度贫乏,教材中充斥着许多呆板而枯燥无味的东西。他提出“教材心理化”,儿童获取知识应当估计儿童的心理水平,在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应是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让儿童从做中学。

2.从做中学

对于教学和课程,杜威的基本原则是“从做中学”,传统教材与教法脱离儿童本身的需要,不考虑儿童个人的生活与经验。应为学生“设备相当的环境”,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在“做”中习得经验,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六、论思维与教学方法

1.思维方法

思维包括五个步骤:感觉暗示;明确问题;提出解决假设;推断结果;检验假设。

2.教学步骤

在思维理论的基础上,杜威把思维的五个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展开,形成了教学的五个步骤:第一,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第二,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第三,他要占有知识资料,;第四,展开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对方法进行检验。也可以简单概括为:情境—问题—资料—方法—检验。

七、论道德教育

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任务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提出了新个人主义:(1)新个人主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而不是无情的竞争,落实到教育上,杜威则特别强调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要求学校为一个真正的合作社会造就公民;(2)新个人主义重视理智的作用。

八、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杜威是西方现代教育思想的代表,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的巨人,其教育理论不仅系统全面,而且洋溢着现代气息,奠定了现代教育思想的基石。

杜威的主要教育观点
1个回答2022-09-24 10:50
杜威的观点就是说要做好一个完美的人生。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