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白话文详解全集

杂阿含经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1-26 01:04

《杂阿含经》原名《相应阿含》,由原始佛教基本经典,是“四部阿含”之一。后世传诵中,误将《杂部》(南传佛教《谨滑卜小部》,诸经篇幅短小,事多杂碎,故名)之名称,覆译于《相应阿含》,故名《杂阿含经》。近现代学者公让凳认此为佛灭后“五百集结”中,最早集成的一部经典。全经包括五十一相应,乃佛祖在世时对弟子所说的重要教理,以“五蕴”、“六入处”、“十八界”为禅观,对“缘起”、“四圣谛”祥穗的阐释,了知一切法是“非常”、“苦”、“非我”,从而获得真正的解脱。《杂阿含经》是禅修的经典,文章精简杂录,超过一千三百多篇经文,包含:“五阴诵”、“六入处诵”、“杂阴诵”、“道品诵”等。

什么是杂阿含经?可以到那里去读呢?
1个回答2023-08-16 04:56
到缅甸去读,
杂阿含经906
1个回答2023-11-13 00:41
法相坏经:迦叶叹昔制戒少,比丘却乐学习,今制戒多,却不被乐受。佛乃说正法之退减、五浊、像法等因。

(九〇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摩诃迦叶住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晡时从禅觉,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世尊先为诸声闻少制戒时,多有比丘心乐习学;今多为声闻制戒,而诸比丘少乐习学?」

佛言:「如是,迦叶!命浊、烦恼浊、劫浊、众生浊、见浊,众生善法退减故,大师①为诸声闻多制禁戒,少乐习学,迦叶!譬如劫欲坏时,真宝未灭,有诸相似伪宝出於世间;伪宝出已,真宝则没。如是,迦叶!如来正法欲灭之时,有相似像法生;相似像法ⓐ出世间已,正法则灭。譬如大海中,船载多珍宝,则顿沉没;如来正法则不如是渐渐消灭ⓑ。如来正法不为地界所坏,不为水、火、风界所坏,乃至恶众生出世,乐行诸恶、欲行诸恶、成就诸恶,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律言律、律言非律,以相似法,句味炽然ⓒ②,如来正法於此则没。

「迦叶!有五因缘能令如来正法沉没。何等为五?若比丘於大师所,不敬不重,不下意③供养;於大师所,不敬不重,不下意供养已,然复ⓓ依倚ⓔ而住④。若法、若学⑤、若随顺教⑥、若诸梵行,大师所称叹者⑦,不敬不重,不下意供养,而依止住,是名。迦叶!五因缘故,如来正法於此沉没。

「迦叶!有五因缘令如来法、律不没、不忘、不退。何等为五?若比丘於大师所,恭敬尊重,下意供养,依止而住,若法、若学、若随顺教、若诸梵行,大师所称叹者,恭敬尊重,下意供养,依止而住。迦叶!是名五因缘如来法、律不没、不忘、不退。是故,迦叶!当如是学:『於大师所,当修恭敬尊重,下意供养,依止而住;若法、若学、若随顺教、若诸梵行,大师所赞叹者,恭敬尊重,下意供养,依止而住。』」

佛说是经已,尊者摩诃迦叶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校勘]

ⓐ 「相似像法」,巴利本作 Saddhamma paṭirūpaka。

ⓑ 「灭」,宋、元、明、圣四本作「减」。

ⓒ 「然」,圣本作「燃」。

ⓓ 「复」,圣本作「后」。

ⓔ 「倚」,大正藏作「猗」,今依据宋、元、明、圣四本改作「倚」。

[注解]

①大师:在经中通常指佛陀。

②句味炽然:

③下意:谦逊。

④然复依倚而住:然而仍留在僧团中糊口。

⑤学:学处,即所学之处,一般指戒律。

⑥随顺教: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因为是随著次第而顺序教学,因此称作「随顺教」。

⑦诸梵行,大师所称叹者:佛陀所称赞的这些清净修行人。

译文

九〇六、法相坏经:迦叶叹昔制戒少,比丘却乐学习,今制戒多,却不被乐受。佛乃说正法之退减、五浊、像法等因。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尊者摩诃迦叶,住于舍卫国之东园鹿子母讲堂。他在晡时(申时),从禅觉醒,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在一边。他白佛而说:「世尊!到底是甚么因,甚么缘,世尊从前为诸声闻少制戒时(戒条很简单),有好多的比丘,都心乐习学。现在为诸声闻制定好多的规戒,而诸比丘却少乐习学呢?」

佛陀说:「像如是的,迦叶啊!由于命浊(寿命缩短)、烦恼浊(贪瞋痴等诸烦恼盛起)、劫浊(饥馑、疫病、战争等恶业兴起)、众生浊(人间果报渐衰,众生心钝体弱,苦多福少)见浊(邪见恶见盛行)等五浊,而使众生的善法退减之故,大师才会为了诸声闻多制禁戒,然而都很少乐于习学。」

迦叶啊!喻如劫将坏时(世界成立后,会存续一段期间,然后会破灭-坏劫),真宝仍然未灭。然而却有诸相似的伪宝会出现在于世间。伪宝出现后,真宝就会隐没(喻相似的像法出于世间,正法则灭)。像如是的,迦叶啊!如来之正法欲灭之时,就会有了相似的像法(相似于正法的像法)会产生。相似的像法出现于世间后,正法就会灭。喻如大海中之船,如载了太多的珍宝时,就会顿时沉没。如来的正法,则不如是,乃为渐渐的消灭的。如来的正法,不为地界所坏,不为水、火、风等界所坏,乃至恶众生之出世,而乐行诸恶,欲行诸恶,成就诸恶,将非法说为是法,将法说为是非法,非律为律,律说为非律,以相似之法,句味炽燃之故,如来的正法,乃于此而隐没。

迦叶啊!有五种因缘,能使如来的正法沉没。那五种呢?如果比丘于大师之处,不恭敬、不仰重,不下意供养(态度不恭顺),在大师处,不敬不重,不下意供养后,然而又依猗而住。或者对于法,或者是对于学,或者对于随顺教,或者对于诸梵行-大师所称叹的人,不敬不重,不下意供养,而反依止而住。这名叫做,迦叶啊!由于此五因缘之故,如来的正法,于此而沉没(1.大师,2.法,3.学,4.随顺教,5.所赞之梵行人,都不敬重供养,为之五因缘)。

迦叶啊!有五种因缘,会使如来之法与律不没、不忘、不退。那五种呢?如比丘在于大师处,恭敬尊重,下意供养,依止而住。或者是对于法,或者是学,或者是随顺教,或者诸梵行-大师所称叹的人,都能恭敬尊重,下意供养,依止而住。迦叶-这名叫做五因缘,能使如来法与律不没、不忘、不退。因此之故,迦叶啊!应当要如是而学:在于大师之处,应当修习恭敬尊重,下意供养,依止而住。或者是法,或者是学,或者是随顺教,或者是诸梵行,为大师所赞叹的人,都恭敬尊重,下意供养,依止而住。」

佛说此经后,尊者摩诃迦叶,欢喜而随喜,作礼后离去。

[对应经典]

《别译杂阿含经》卷六第121经。

南传《相应部尼柯耶》〈迦叶相应16〉第13经像法经。

十三.虚假法义

  

  这是我所听见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的祇树给孤独园。

  这时候,大迦叶尊者前往世尊那里,对世尊作礼,坐在一边,然后对世尊说: “大德,是什麼原因和条件,以前少学处但多比丘建立究竟智;是什麼原因和条件,现在多学处但少比丘建立究竟智呢?”

  “迦叶,是这样的,当众生的质素减退,正法开始消失的时候,便会多学处而少比丘建立究竟智。

  “迦叶,在虚假的法义还没有在世间出现的时候,正法是不会消失的;当虚假的法义在世间出现的时候,正法便会开始消失了。

  “迦叶,就正如假金还没有在世间出现的时候,真金是不会消失的;当假金在世间出现的时候,真金便会开始消失了。

  “迦叶,同样地,在虚假的法义还没有在世间出现的时候,正法是不会消失的;当虚假的法义在世间出现的时候,正法便会开始消失了。

  “迦叶,地界不能令正法消失,水界不能令正法消失,火界不能令正法消失,风界不能令正法消失4,而是由於有愚痴的人出现,这样便会令到正法开始消失。

  “迦叶,正法消失是不会像沉船那样迅速的。迦叶,有五种东西会导致正法混浊和消失。这五种东西是什麼呢?

  “迦叶,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不敬顺导师,不敬顺法义,不敬顺僧团,不敬顺修学,不敬顺禅定。

  “迦叶,这就是会导致正法混浊和消失的五种东西了。

  “迦叶,有五种东西会带来正法久住、清晰、不会消失。这五种东西是什麼呢?

  “迦叶,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敬顺导师,敬顺法义,敬顺僧团,敬顺修学,敬顺禅定。

  “迦叶,这就是会带来正法久住、清晰、不会消失的五种东西了。”

注  4这里的地界、水界、火界、风界是指地震、水灾、火灾、风灾四种自然灾害。

[读经拾得]

本经中能令佛法不没的五因缘是对於以下五者的恭敬、尊重、下意供养,依止而住:

大师:佛陀。

法:佛法。

学:戒律。

随顺教:教学。

诸梵行,大师所称叹者:清净修行人。

在各对应经典中,这五者表列如下:

除了「随顺教」在南传作「定」外,其馀意义都相同。

由本经也可见,在佛法中「尊师重道」和「依法不依人」不相违背。

(因为五浊,因为众生善法退减,所以「今多为声闻制戒,而诸比丘少乐习学」。另 evan 认为:这一经表面上是在问「制戒和学习」的关系,而实际上是在探讨更深一层面的问题。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动机的问题(道心)。)
元杂曲的详细介绍?
1个回答2024-03-10 14:14

元杂剧具有完整、严密的结构体制。元杂剧还有一些特点,如剧本注重舞台性,角色分工类型化,漠视生活外部形态真实,以类型化、象征化的手法,表现剧作的内在情绪,作家流逸的情思与本质性的真实生活相结合等等。完全具备了戏曲的本质特征,它走完了戏曲的综合历程,是严谨、完整、统一的,又是个性鲜明的戏曲艺术。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这比之以滑稽取笑为主的参军戏或宋杂剧可说已起了质的变化。作为一种成熟的戏剧,元杂剧在内容上不仅丰富了久已在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

杂阿含经怎么读读a还是e
1个回答2023-08-22 12:36
我听老和尚读a。
手语怎么表达复杂的含义
1个回答2024-02-22 15:18
双手五指微曲指尖相交替转几
包含杂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24 13:29
经查没有包含杂志的四字成语
杂志_词语解释

【拼音】:zá zhì
【解释】:1.零星地记载传闻、逸事、掌故的笔记。2.古人亦以为书名。如:宋江休复有
五谷杂粮的主要含什么成分?
1个回答2022-06-13 22:36
糖分淀粉 蛋白质
杂阿含经的部类
1个回答2023-03-30 11:11

全经共有五十卷,一三六二小经(大正藏编目),内容相当于南传巴利本之相应部(Sam!yutta-nika^ya,共有五聚五十六篇二○三品,计二八五八小经),为汉译四阿含中之最大部者,其成立时期,亦为四阿含中之最早者。依性质而区别,全经可分为三大部类:
● 第一部分,即‘修多罗’,内容为蕴、处、缘起、食、谛、界、念住等之道品。
● 第二部分,即‘祇夜’,为以偈颂问答而说法。
● 第三部分,即‘记说’,为佛及诸弟子之所说,此分别编于各卷之中。
上述之三大部类,依次相当于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五所举之‘所说’、‘所为说’、‘能说’三类。
杂阿含经保存了原始佛教之风貌,其中虽含有后代之编纂,然大部分皆为早期成立者。本经之法句大多简明,于实践上之修行法门,列有念住、蕴、界等道品。由佛陀及弟子对话之中,显现出四双八辈之别,依八众而说‘众相应’,使在家、出家、男女老少、诸大弟子等皆能领受法益。

杂阿含经共几卷?
1个回答2023-08-11 21:14
你这是要交作业还是?

北传:
《杂阿含经》为南朝刘宋求那跋陀罗在元嘉二十年(443年)于杨都祇洹寺口述,宝云传译汉文,慧观笔录,共五十卷,现代在高昌及于阗发现梵文片断,与现存《杂阿含经》一致,因此可以推断它是由梵文本译出,属于根本说一切有部。另有十六卷本《别译杂阿含经》,译者失传,译出的时间可能早于五十卷本。可能属于饮光部或法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