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滩旅游景点

大足石刻旅游景区的主要景点
1个回答2024-06-07 06:48

大足古号“海棠香国”,位于重庆市西北部,是闻名世界的石刻之乡。大足石刻是对其境内摩崖石刻群的统称,共计石刻造像70余处,总计10万尊,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石刻最为著名,保存最为完好。
大足石刻创于晚唐、盛于两宋,以佛教造像为主,儒、道造像并存,美轮美奂,璀璨夺目,真正体现了外来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儒教、道教文化的历史性融合,集中呈现了中华民族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的核心价值理念,至今影响着中国,感染着世界,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作。
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石刻5处摩崖造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特色
大足宝顶山石刻包括以圣寿寺为中心的大佛湾、小佛湾近万尊大型佛教密宗道场,凡佛典所载,无不备列,几乎将一代大教搜罗毕尽,且以“神的人化,人的神化”创新形式和精湛技艺,将佛教典故民族化、生活化、世俗化,为各类文化层次旅游者所能欣赏和感悟,是大足石刻精华之所在。
位置 
宝顶山位于大足龙岗镇东北15公里处的宝顶镇,海拔527.83米。
造像
宝顶山石刻由“第六代祖师传密印”的赵智凤以一代宗师之坚毅,于南宋淳熙至炉子佑年间(公元1174-1252年间)历时70余年,总体构思组织开凿而成,是一大型佛教密宗道场。刻势磅礴,雄伟壮观,生活气息浓郁,近万尊造像宛如一卷镌刻在500多米长崖壁上的连环图画,前后内容连接,雕刻无一雷同,把中国石窟艺术推上了最高峰。其中的千手千眼观音像更是被誉为“国宝中的国宝”。 北山石刻是大足佛教石窟艺术鉴赏旅游圣地,人物造像个性鲜明,体态优美,比例匀称,穿戴华丽,璎珞蔽体,花簇珠串,玲珑剔透,装饰味浓。普贤菩萨像被誉为“东方维纳斯”、文殊菩萨像被誉为“东方美男子”、数珠手观音像被昵称为“媚态观音”,故北山石刻有“中国观音造像的陈列馆”之美誉,被公认为是“中国石窟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位置
大足北山古名龙岗山,距大足龙岗镇以北1.5公里,海拔545.5米。
造像
北山石刻位于佛湾,开凿于唐景福元年至南宋绍兴(公元892-1162年)。造像崖长约300米,高为7-10米,造像龛窟密如蜂房,分为南、北两段。造像近万尊,造像题材51种,以佛教密宗为主。其次有三阶教、净士宗等,异于中国前期石窟。136号转轮经藏窟是宋代石刻之精华和代表,堪称北山石刻“镇山之宝”。窟正众观音造像秀美、雕刻精细、栩栩如生、整体布局和谐、保存完好无损,堪称东方美神之大荟萃。 石门山石刻题材主要为佛教和道教人物故事,是大足石刻中规模最大的一处佛、道教合一造像区,尤以道教题材诸窟造像最具艺术特色。作品造型丰满,神态逼真,将神的威严气质与人的生动神态巧妙结合,在中国石刻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
位置
石门山石窟地处重庆大足城东石马镇新胜村石门山山巅,因其山有两巨石夹峙如门故名。
造像
石门山石窟开凿于北宋绍圣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094 - 1151年), 沿岩崖造像,崖面全长71.8米,崖高3.4 - 5米,造像12龛窟。所造石像或仙或释、或诸鬼神、居于一区,皆玲珑万状,鬼斧神工,精妙绝伦。此外尚存造像记20件,碑碣、题刻8件、培修记8件、以及文惟一、文居道、蹇忠进等工匠师的镌名。
石篆山石刻是中国最早的儒、释、道三教合一造像区,特别是6号龛儒家石窟造像“孔子十哲龛”世界少有。石篆山计有造像九组,约四五千躯,其中地藏像、老君窟、三世佛窟、文宣王窟、文殊窟、鲁板窟等保存完好,其余均已模糊难辨。
位置
石篆山位于距重庆大足区约20公里的三驱镇佛会村,海拔444.6米,因山势回环形如“篆”字得名。
造像
石篆山石刻,开凿于公元1082-1090年(北宋元丰五年至绍圣三年,其中“诃利帝母像”是最具有史学研究价值的石刻群,龛正壁主像诃利帝母,凤冠霞帔,冠带垂肩,面目秀丽,颈戴项链,身著广袖长服,飘带贴肩压臂垂身两侧,善跏跌坐宝宣台上,左手于身前抱一小孩坐左膝上,右手于胸前持一吉祥果,双脚着靴踏双孔方几。主像左右各立一侍女,头盘双髻斜垂于两耳,著对襟长裙服腰间系带束衣。右侍女之右壁,刻一乳母和两小孩,乳母头绾两髻,两耳垂珰,身着开领广袖长服,袒胸露乳,双手正抱一小孩怀中喂奶,小孩儿天真活泼,煞是可爱,或酣睡,或游戏玩耍。
大足南山石刻以三清古洞为代表,共刻像421尊,在洞窟形制上体现出道教仪式中旋绕一法的运用。在中国宋代道教石窟中,此窟雕刻最为精美,有着极高的宗教、历史、艺术价值。
位置
南山古名广华山,地处大足龙岗镇南2公里,海拔514米,素有“南山翠屏”之誉,自古为大足十景之一。
造像
大足南山石窟造像开凿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崖面长86米,高3.5至10.2米,摩崖造像一共有15龛,是中国石窟艺术中罕见的神仙体系最多、最集中、最完备的纯道教造像,也是大足石刻中书卷气最浓的一处石窟。生动反映了公元12世纪道教已由早期的老君、“三官”崇拜演变为神系、神阶明确的“三清”、“四御”信仰的历史事实。

大足石刻旅游景区的主要景点
1个回答2024-06-08 07:04

大足古号“海棠香国”,位于重庆市西北部,是闻名世界的石刻之乡。大足石刻是对其境内摩崖石刻群的统称,共计石刻造像70余处,总计10万尊,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石刻最为著名,保存最为完好。
大足石刻创于晚唐、盛于两宋,以佛教造像为主,儒、道造像并存,美轮美奂,璀璨夺目,真正体现了外来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儒教、道教文化的历史性融合,集中呈现了中华民族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的核心价值理念,至今影响着中国,感染着世界,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作。
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石刻5处摩崖造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特色
大足宝顶山石刻包括以圣寿寺为中心的大佛湾、小佛湾近万尊大型佛教密宗道场,凡佛典所载,无不备列,几乎将一代大教搜罗毕尽,且以“神的人化,人的神化”创新形式和精湛技艺,将佛教典故民族化、生活化、世俗化,为各类文化层次旅游者所能欣赏和感悟,是大足石刻精华之所在。
位置 
宝顶山位于大足龙岗镇东北15公里处的宝顶镇,海拔527.83米。
造像
宝顶山石刻由“第六代祖师传密印”的赵智凤以一代宗师之坚毅,于南宋淳熙至炉子佑年间(公元1174-1252年间)历时70余年,总体构思组织开凿而成,是一大型佛教密宗道场。刻势磅礴,雄伟壮观,生活气息浓郁,近万尊造像宛如一卷镌刻在500多米长崖壁上的连环图画,前后内容连接,雕刻无一雷同,把中国石窟艺术推上了最高峰。其中的千手千眼观音像更是被誉为“国宝中的国宝”。 北山石刻是大足佛教石窟艺术鉴赏旅游圣地,人物造像个性鲜明,体态优美,比例匀称,穿戴华丽,璎珞蔽体,花簇珠串,玲珑剔透,装饰味浓。普贤菩萨像被誉为“东方维纳斯”、文殊菩萨像被誉为“东方美男子”、数珠手观音像被昵称为“媚态观音”,故北山石刻有“中国观音造像的陈列馆”之美誉,被公认为是“中国石窟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位置
大足北山古名龙岗山,距大足龙岗镇以北1.5公里,海拔545.5米。
造像
北山石刻位于佛湾,开凿于唐景福元年至南宋绍兴(公元892-1162年)。造像崖长约300米,高为7-10米,造像龛窟密如蜂房,分为南、北两段。造像近万尊,造像题材51种,以佛教密宗为主。其次有三阶教、净士宗等,异于中国前期石窟。136号转轮经藏窟是宋代石刻之精华和代表,堪称北山石刻“镇山之宝”。窟正众观音造像秀美、雕刻精细、栩栩如生、整体布局和谐、保存完好无损,堪称东方美神之大荟萃。 石门山石刻题材主要为佛教和道教人物故事,是大足石刻中规模最大的一处佛、道教合一造像区,尤以道教题材诸窟造像最具艺术特色。作品造型丰满,神态逼真,将神的威严气质与人的生动神态巧妙结合,在中国石刻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
位置
石门山石窟地处重庆大足城东石马镇新胜村石门山山巅,因其山有两巨石夹峙如门故名。
造像
石门山石窟开凿于北宋绍圣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094 - 1151年), 沿岩崖造像,崖面全长71.8米,崖高3.4 - 5米,造像12龛窟。所造石像或仙或释、或诸鬼神、居于一区,皆玲珑万状,鬼斧神工,精妙绝伦。此外尚存造像记20件,碑碣、题刻8件、培修记8件、以及文惟一、文居道、蹇忠进等工匠师的镌名。
石篆山石刻是中国最早的儒、释、道三教合一造像区,特别是6号龛儒家石窟造像“孔子十哲龛”世界少有。石篆山计有造像九组,约四五千躯,其中地藏像、老君窟、三世佛窟、文宣王窟、文殊窟、鲁板窟等保存完好,其余均已模糊难辨。
位置
石篆山位于距重庆大足区约20公里的三驱镇佛会村,海拔444.6米,因山势回环形如“篆”字得名。
造像
石篆山石刻,开凿于公元1082-1090年(北宋元丰五年至绍圣三年,其中“诃利帝母像”是最具有史学研究价值的石刻群,龛正壁主像诃利帝母,凤冠霞帔,冠带垂肩,面目秀丽,颈戴项链,身著广袖长服,飘带贴肩压臂垂身两侧,善跏跌坐宝宣台上,左手于身前抱一小孩坐左膝上,右手于胸前持一吉祥果,双脚着靴踏双孔方几。主像左右各立一侍女,头盘双髻斜垂于两耳,著对襟长裙服腰间系带束衣。右侍女之右壁,刻一乳母和两小孩,乳母头绾两髻,两耳垂珰,身着开领广袖长服,袒胸露乳,双手正抱一小孩怀中喂奶,小孩儿天真活泼,煞是可爱,或酣睡,或游戏玩耍。
大足南山石刻以三清古洞为代表,共刻像421尊,在洞窟形制上体现出道教仪式中旋绕一法的运用。在中国宋代道教石窟中,此窟雕刻最为精美,有着极高的宗教、历史、艺术价值。
位置
南山古名广华山,地处大足龙岗镇南2公里,海拔514米,素有“南山翠屏”之誉,自古为大足十景之一。
造像
大足南山石窟造像开凿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崖面长86米,高3.5至10.2米,摩崖造像一共有15龛,是中国石窟艺术中罕见的神仙体系最多、最集中、最完备的纯道教造像,也是大足石刻中书卷气最浓的一处石窟。生动反映了公元12世纪道教已由早期的老君、“三官”崇拜演变为神系、神阶明确的“三清”、“四御”信仰的历史事实。

白石滩的意思是啥呢?
1个回答2024-01-24 04:44
白石滩,辋水边上由一片白石形成的浅滩,是著名的辋川二十景之一。



白石滩

王维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这诗是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描写白石滩月夜景色,清新可喜,颇堪玩味。



白石滩,辋水边上由一片白石形成的浅滩,是著名的辋川二十景之一。王维的山水诗很注意表现景物的光线和色彩,这首诗就是用暗示的手法写月夜的光线。它通过刻画沉浸在月色中的景物,暗示出月光的皎洁、明亮。如头两句“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写滩上的水、水底的石和水中的蒲草,清晰如画。何以夜色之中,能看得如此分明?这不正暗示月光的明亮吗?唯其月明,照彻滩水,水才能见其“清”,滩才能显其“浅”,而水底之石也才能现其“白”。不仅如此,从那铺满白石的水底,到那清澈透明的水面,还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生长其中的绿蒲,——它们长得又肥又嫩,差不多已可以用手满把地采摘了。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个“绿”字:光线稍弱,绿色就会发暗;能见其绿,足见月光特别明亮。月之明,水之清,蒲之绿,石之白,相映相衬,给人造成了极其鲜明的视觉感受。



前两句,是静态的景物描写。后两句,作者给白石滩添上了活动着的人物,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气。“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写一群少女,有的家住水东,有的家住水西,她们趁着月明之夜,不约而同地来到白石滩上洗衣浣纱。是什么把她们吸引出来的呢?不正是那皎洁的明月吗?这就又通过人物的行动,暗示了月光的明亮。这种写法,跟《鸟鸣涧》中的“月出惊山鸟”以鸟惊来写月明,颇相类似。



此诗的意境跟《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近似,而与《辋川集》中那些清冷幽僻的诗作不同,它富有生活气息,表现了一种自然、纯真的美,也寄托着诗人对这种自然、纯真的美的追求。
外滩景点介绍
1个回答2024-06-12 01:28
百余年来,外滩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在世人面前。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公里。东面西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建筑群。解放前,外滩曾是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外滩原指旧上海县城至苏州河南岸的黄浦江西岸的滩地,1845年被辟为英租界,以后外国的洋行、银行等相继在此建立,至本世纪初,由于外国银行大量进驻上海,上海遂成为旧中国的金融中心。不少银行或财团在外滩大兴土木,营建豪华大厦。近些年,上海又新建了一些现代风格的高楼大厦。这新老建筑的融合,也恰恰是现代化大都市上海风貌的真实写照。在短短的一个多世纪中,上海从一个海滨小城一跃成为远东最大的都市。外滩的建筑,出自许多位建筑设计师之手,也并非建于同一时期,但它们的建筑色调却基本统一、整体轮廓线条的处理也是惊人的协调。无论是极目远眺、或是徜徉其间,都能感受到一种雍容华贵的气势。著名建筑有东风饭店、外滩12号圆顶建筑、海关大楼、和平饭店、中国银行大楼、上海大厦等等。夜幕中,巍峨的大厦在彩灯辉映下,更显得璀璨夺目。
外滩景点介绍
1个回答2024-02-21 01:14
百余年来,外滩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在世人面前。

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公里。东面西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建筑群。

解放前,外滩曾是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外滩原指旧上海县城至苏州河南岸的黄浦江西岸的滩地,1845年被辟为英租界,以后外国的洋行、银行等相继在此建立,至本世纪初,由于外国银行大量进驻上海,上海遂成为旧中国的金融中心。不少银行或财团在外滩大兴土木,营建豪华大厦。近些年,上海又新建了一些现代风格的高楼大厦。这新老建筑的融合,也恰恰是现代化大都市上海风貌的真实写照。在短短的一个多世纪中,上海从一个海滨小城一跃成为远东最大的都市。

外滩的建筑,出自许多位建筑设计师之手,也并非建于同一时期,但它们的建筑色调却基本统一、整体轮廓线条的处理也是惊人的协调。无论是极目远眺、或是徜徉其间,都能感受到一种雍容华贵的气势。著名建筑有东风饭店、外滩12号圆顶建筑、海关大楼、和平饭店、中国银行大楼、上海大厦等等。夜幕中,巍峨的大厦在彩灯辉映下,更显得璀璨夺目。
白石滩的意思是啥呢?
1个回答2024-01-16 15:37
白石滩,辋水边上由一片白石形成的浅滩,是著名的辋川二十景之一。





白石滩

王维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这诗是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描写白石滩月夜景色,清新可喜,颇堪玩味。



白石滩,辋水边上由一片白石形成的浅滩,是著名的辋川二十景之一。王维的山水诗很注意表现景物的光线和色彩,这首诗就是用暗示的手法写月夜的光线。它通过刻画沉浸在月色中的景物,暗示出月光的皎洁、明亮。如头两句“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写滩上的水、水底的石和水中的蒲草,清晰如画。何以夜色之中,能看得如此分明?这不正暗示月光的明亮吗?唯其月明,照彻滩水,水才能见其“清”,滩才能显其“浅”,而水底之石也才能现其“白”。不仅如此,从那铺满白石的水底,到那清澈透明的水面,还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生长其中的绿蒲,——它们长得又肥又嫩,差不多已可以用手满把地采摘了。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个“绿”字:光线稍弱,绿色就会发暗;能见其绿,足见月光特别明亮。月之明,水之清,蒲之绿,石之白,相映相衬,给人造成了极其鲜明的视觉感受。



前两句,是静态的景物描写。后两句,作者给白石滩添上了活动着的人物,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气。“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写一群少女,有的家住水东,有的家住水西,她们趁着月明之夜,不约而同地来到白石滩上洗衣浣纱。是什么把她们吸引出来的呢?不正是那皎洁的明月吗?这就又通过人物的行动,暗示了月光的明亮。这种写法,跟《鸟鸣涧》中的“月出惊山鸟”以鸟惊来写月明,颇相类似。



此诗的意境跟《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近似,而与《辋川集》中那些清冷幽僻的诗作不同,它富有生活气息,表现了一种自然、纯真的美,也寄托着诗人对这种自然、纯真的美的追求。
白石滩的意思是啥呢?
2个回答2022-05-19 02:27
白石滩,辋水边上由一片白石形成的浅滩,是著名的辋川二十景之一。

白石滩
王维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这诗是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描写白石滩月夜景色,清新可喜,颇堪玩味。

白石滩,辋水边上由一片白石形成的浅滩,是著名的辋川二十景之一。王维的山水诗很注意表现景物的光线和色彩,这首诗就是用暗示的手法写月夜的光线。它通过刻画沉浸在月色中的景物,暗示出月光的皎洁、明亮。如头两句“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写滩上的水、水底的石和水中的蒲草,清晰如画。何以夜色之中,能看得如此分明?这不正暗示月光的明亮吗?唯其月明,照彻滩水,水才能见其“清”,滩才能显其“浅”,而水底之石也才能现其“白”。不仅如此,从那铺满白石的水底,到那清澈透明的水面,还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生长其中的绿蒲,——它们长得又肥又嫩,差不多已可以用手满把地采摘了。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个“绿”字:光线稍弱,绿色就会发暗;能见其绿,足见月光特别明亮。月之明,水之清,蒲之绿,石之白,相映相衬,给人造成了极其鲜明的视觉感受。

前两句,是静态的景物描写。后两句,作者给白石滩添上了活动着的人物,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气。“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写一群少女,有的家住水东,有的家住水西,她们趁着月明之夜,不约而同地来到白石滩上洗衣浣纱。是什么把她们吸引出来的呢?不正是那皎洁的明月吗?这就又通过人物的行动,暗示了月光的明亮。这种写法,跟《鸟鸣涧》中的“月出惊山鸟”以鸟惊来写月明,颇相类似。

此诗的意境跟《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近似,而与《辋川集》中那些清冷幽僻的诗作不同,它富有生活气息,表现了一种自然、纯真的美,也寄托着诗人对这种自然、纯真的美的追求。
金石滩发现王国冬天还开吗?
1个回答2024-03-02 22:46
听朋友说在下午6点以后去可以买到90元的票,2006年是打折价160,等到2007年就应该190-200多了,具体现在还不清楚,冬天时候那闭园整修的。 5月1号前后开门的,哈利波特的纪念品现在还没有,因为都是卖迪斯尼的东西,也许等到今年开业了会有吧

至于做车,在大连火车站,金家街,开发区,保税区,等等都会做到金石滩的轻规。到金石滩下之后做出租车大概10-20元之间
上海滩故事背景?
1个回答2024-01-19 15:55

上海滩故事的背景是30年代上海滩所发生的一系列的。悲欢离合,人情世故。

以海滩为背景的童话剧本
1个回答2024-01-26 00:23
《人鱼公主》
《哪吒闹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