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过秦论

求解答,贾谊过秦论
1个回答2024-02-14 21:29
《过秦论》写作特点
叙事铺陈对比
用叙事来说理,可以说是本篇最大的特点。作者用千把字的篇幅概括了从秦孝公到秦亡国这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概括地说明了秦之由盛而衰的全过程和主要现象,同时还贯穿了作者本人的观点来说明其所以兴衰的关键所在。这就帮助我们对这一段历史事实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因此我感到,要想写好说理文,必须在善于叙事的基础上来说理才行。所谓在说理文中的善于叙事,还同一般叙事文不一样,要善于概括事实,善于描写事物的大的、总的、突出的方面,善于勾勒整个历史发展的轮廊等等。只有这样,只有通过这种叙事的特定手法,以此为说理的基础,才可能有把握说服读者。我们说,写好说理文,主要是靠\'论\'和\'断\'。\'论\'不能是空论,必须要根据事实立论,即所谓\'摆事实,讲道理\',道理是根据事实来讲清的。\'断\'也不能是武断,必须从大量事实中抽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来,才是精确的判断。《过秦论》就恰好有这个特点。他把大量事实摆出来,结果道理可以不讲而自明,或少讲而大明。
本篇所具有的另一特点:贾谊在用写赋的手法来写说理散文。写赋是需要铺张和夸大的,贾谊写这篇文章可以说通篇都采用了这种手法。比如第一段\'有席卷天下\'四句,\'席卷\'、\'包举\'、\'囊括\'、\'并吞\'等词,基本上都同义;\'天下\'、\'宇内\'、\'四海\'和\'八荒\',也都是同一个意思。同一个意思而一连写上好几句,既有排比又有对仗,这就是写赋的夸张手法。下面第二、第四、第五等段中,都有类似的句子;不胜枚举。所谓\'铺张扬厉\',主要就是指的这一类句子。这样,气势自然就充沛了,自然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笔锋锐不可当,咄咄逼人,读起来有劲头,有说服力,而且有欲罢不能之感。
这篇文章所具有的第三个特点,即作者用全篇对比到底的手法写出了他的论点。对比手法并没有什么希奇,而本篇精采处却在于作者用了四个方面的对比:即秦国本身先强后弱、先盛后衰、先兴旺后灭亡的对比;秦与六国的对比;秦与陈涉的对比;陈涉与六国的对比。几种对比交织在一起,结构自然宏伟,气势也自然磅礴,话也显得更有分量了。主客观形势的不同,强弱盛衰难易的不同,都从几方面的对比中显现出来。

贾谊过秦论
1个回答2024-02-18 19:01
前人指出,贾谊信扒在《过秦搭派论》中作陈涉与强秦之比,有卵石之异。但文章的最后结局居然是卵能碎石,作者滑枝昌力图用这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来揭示的思想是:外强中干,看似强大,其实不堪一击。
过秦论作者贾谊的生平
1个回答2023-02-04 19:06
总怀疑小贾和怀王有点什么...
贾谊的《过秦论》共几篇?主要内容
2个回答2023-02-07 04:51
分上、中、下三篇,是他思想论述的代表作,贾谊是有名的思想论证家,可惜英年早逝,唉,…
刘邦时贾谊写过《过秦论》吗
2个回答2022-12-17 14:03
没有!都不是一个时代的人贾谊活跃时期是在汉文帝时期。
关于贾谊的《过秦论》的相关 选择题 。
3个回答2022-08-31 11:58
第一题D,第二题A。
第一题中ABC均是陈述句,所用的特殊用法是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是被动句,被天下人耻笑。
第二题中很明显A不正确,文中原意是秦始皇振奋起前六世的勇气,扫平六国,属于理解问题。
在下薄见,望请笑纳。呵呵
贾谊认为秦灭亡的原因,他是怎么论证这个问题
1个回答2023-01-20 11:55
楼主可以去看贾谊的《过秦论》,说的便是他对于秦朝二代而亡的看法。
共分为三篇:
前篇中,贾谊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中篇中,贾谊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二世之过也”;
后篇中,贾谊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在秦危亡时刻,秦王子婴没有救亡扶倾的才力。
贾谊的《过秦论》中有一句是“铸以为金人十二”,请问有什么典故吗?
1个回答2023-01-03 05:55
秦统一后收集六国兵器熔化铸造为十二铜人
表示从此天下太平
没有战争了
贾谊翻译。贾谊,洛阳人也。
1个回答2023-01-10 09:10
贾谊,是洛阳人。
贾谊的典故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01 23:51

贾谊最出名的一个典故是:前车之鉴。

贾谊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年轻的时候,所写的文章便远近闻名。汉文帝听说贾谊精通诸子百家,于是征召贾谊入朝担任博士之职,此时,贾谊年方二十岁。为了表示对汉文帝的忠心,他曾多次受到皇帝的“赞赏上书,陈述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

有一次,贾谊在奏折中引用了夏、商、周二代都统治了几百年,而秦朝只传了两代的历史事实说汉文帝应该效仿夏、商、周三代的做法,改进政治措施,努力治理国家。他引用当时的谚语说:"前车覆,后车戒。”

意思是说,前面的车子翻了,后头的车就要小心了,应当以此为戒,避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接着他又说道:“秦代灭亡的车迹我们已经看到了,如果不注意,我们也会走上灭亡的道路。”

所以我们一定要施行仁政,安抚百姓。汉文帝认为贾谊的意见很好,于是采取了相应的轻摇薄赋、提倡节俭、奖励运肢答农桑等休养生旁慧息的措包经过他和儿子汉景帝两代皇帝的治理,社会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国力也逐步强大起来。历史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后来,人们把贾谊所引用的谚语“前车覆,后车饥销戒”“前车之鉴”,用来表示要以前面翻车概括为的事故作为警戒,吸取教训,不要再重复这样的做法。现在,多用来比喻要吸取别人失败的教训,以防自己再走上失败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