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登高

写出于" 费祎登仙" 传说有关的一句唐诗
1个回答2022-09-15 21:38
昔人已乘黄鹤去
补全唐代诗人杜甫登高诗句
1个回答2024-03-14 06:47

原文:

登高

杜甫 〔唐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一生艰难,常常抱恨于志业无成而身已衰老,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消愁的酒杯。

西游记唐玄奘初次登场的句子
1个回答2023-09-09 10:06
明显是:阿弥陀佛
唐僧骑马登里戈登..(补充完整)
1个回答2023-10-08 21:10
后边跟着个孙悟空,
儿童唐诗三百首:《登鹳雀楼》
1个回答2024-02-27 08:17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解】:
1、鹳雀楼:在今山西省蒲县西南,传说鹳雀经常栖息于此。

【韵译】: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评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放眼宇宙之
无限,寓寄哲理之深沉。诗的两联皆用对仗,而且对得顺乎自然,气势充沛,浩大无
边,浑然天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遗芳
千古。
山西登州黄县唐氏
1个回答2024-03-11 05:16
黄县,现龙口市,隶属于烟台市;

登州,今蓬莱市,隶属于烟台市;

黄县、登州、蓬莱市、烟台市,都属于山东省,哪里是什么山西省?
登高忘忧的唐诗
1个回答2023-03-14 18:30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李白

登高谩酬佳节,一笑破苍颜。——李曾伯

旧知山里绝氛埃,登高日暮心悠哉。——王绩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跟登鹳雀楼唐李白的区别
2个回答2022-12-07 16:01
《登鹳雀楼》的作者是王之涣而非李白。
原文如下: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释义: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创作背景: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
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93岁教授再登讲台教律诗对联:别让唐诗宋词在我
1个回答2024-01-26 01:2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了一辈子高等数学的退休教师潘鼎坤。本文图片 中青在线
近日,一段93岁高龄教授登台讲授律诗对联的视频,在微博、朋友圈大量转发。“三尺讲台,只为传承。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网友纷纷留言,表达对先生的敬意。
这段视频里的老教授,就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了一辈子高等数学的退休教师潘鼎坤。
择一事,终一生。1951年从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潘鼎坤便与讲台结缘,一站就是60余载。直至90高龄,依然在为大学生做“我爱微积分”等专题讲座。在他的讲述中,枯燥的数学原理变得生动鲜活:他用“以猪寻猪”的故事,让学生理解用已知条件求解未知的奥妙,还会引用李煜的名诗《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解释有限与无限的关系……

这一次,潘教授没有讲自己的专业——高等数学,而是选择“试讲中文对联、诗词中的对称美”。“不能让唐诗宋词这样的好东西在我们手里绝了。”从小念私塾、熟悉诗词格律的他,看到一些出版物上的诗词时,常会皱起眉头,“平仄都不对”。
为了讲好这次课,潘教授认真地准备了好几个月,讲稿写了厚厚一沓。
自嘲“班门弄斧”的他,为自己找了一个强大“后盾”— —《中文大辞典》。他将《中文大辞典》中关于诗词格律的内容进行了“翻译”,用毛笔誊写了绝句、律诗平起式、仄起式的写法, 在可以不严格遵循平仄规律的地方都画上了红圈。
“其实,数学与诗歌具有相似性。”在潘鼎坤看来,数学是表达自然规律的诗歌。数学表达自然规律,诗歌表达人的意志情感,“两者都很抽象,但都表达得十分深刻、准确简洁,而且都强调对称美。”
一身穿了多年的藏蓝色中山装、一只随身携带的放大镜,还有一口略带江浙口音的普通话……5月16日下午,拄着拐杖的潘教授刚走进能容纳百余人的教室,便赢来了热烈掌声。
近两个小时的报告,他始终站在讲台上,从自己的成长历程讲起,带着大家走近唐诗宋词的“平平仄仄”,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他不用麦克风,中间不休息,没喝一口水。四块黑板擦了写、写了又擦。记不清讲稿内容时,他拿起放大镜仔细端详;没有人主持开场,预定时间里,他讲完了全部内容,就如同平常的一次上课下课。

讲座结束,慕名前来的师生围在了老教授身边。他们中,有同样两鬓斑白的老教授,有坐校车从另一个校区赶来的青年学子,还有已经毕业多年的老校友。
“老师的课,传达着浓浓的师者情怀和 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一名青年教师告诉记者。
“我没有心脏病,也没有高血压,每月都领退休金,不干点什么,‘一把火’烧了挺可惜的。”一次辅导讲座上,潘鼎坤面对学 生说,“课堂是我一生最快乐、最享受,也是最留恋的地方。只要你们愿意听,我愿意一直讲下去。”
为什么跟着唐诗去旅行登不上去?
1个回答2022-06-05 19:56

大唐盛世,曾经的辉煌留给了我们许多,其中之一唐诗。《带着孩子,跟着唐诗去旅行》作者任乐乐老师在书中序言中说,“大唐的每一位诗人,都是最资深的旅行家、最优秀的旅行记者。”的确,品读唐读,我们的思绪可以穿越时空,回到千年前,烟波浩渺的东海、白雪皑皑的天山、繁华喧嚣的长安城、顶天立地的三山五岳。

书的内容着实多啊,共十辑,362页,厚厚的。我从目录中选择自己曾经去过的地儿,想再次感受一下华山。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