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祖师血脉论读诵60分钟

《达摩血脉论》 在大藏经的哪一部
2个回答2022-04-02 15:02
不是大藏经的内容,大藏经里都是佛经,达摩血脉论是著名的达摩四论之一,
而达摩大师是公认的大菩萨,他对佛心的论述我想应该没人会质疑责问
达摩大师血脉论禅语
1个回答2024-01-09 14:15
达摩大师血脉论禅语

  假如见终日见,由为无见,见亦无心。闻终日闻,由为无闻,闻亦无心。觉终日觉,由为无觉,觉亦无心。知终日知,由为无知,知亦无心。终日造作,作亦无作,作亦无心。以下是语录网我整理的达摩大师血脉论禅语,欢迎大家阅读!

  1、原人之心,皆具佛性。

  2、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

  3、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

  4、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心外觅菩提涅槃无有是处。

  5、虚空但有名,亦无相貌;取不得、舍不得,是捉空不得。

  6、前佛后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

  7、佛无过患,众生颠倒,不觉不知自心是佛。

  8、若知自心是佛,不应心外觅佛。佛不度佛,将心觅佛不识佛。

  9、但是外觅佛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亦不得将佛礼佛,不得将心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亦不造善恶。

  10、若欲觅佛,须是见性,见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

  11、念佛得因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报,觅佛终不得也。

  12、若不识得自心,诵得闲文书,都无用处。

  13、若要觅佛,直须见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无事无作人。若不见性,终日茫茫,向外驰求,觅佛元来不得。

  14、虽无一物可得,若求会亦须参善知识,切须苦求,令心会解。

  15、生死事大,不得空过,自诳无益。

  16、故知有为之法,如梦幻等。若不急寻师,空过一生。

  17、然即佛性自有,若不因师,终不明了。不因师悟者,万中希有。

  18、若自己以缘会合,得圣人意,即不用参善知识。此即是生而知之,胜学也。若未悟解,须勤苦参学,因教方得悟。

  19、若未悟了,不学亦得。不同迷人,不能分别皂白,妄言宣佛敕,谤佛忌法。

  20、如斯等类,说法如雨,尽是魔说,即非佛说。

  21、若见性即是佛,不见性即是众生。

  22、即众生性,即是佛性也。性外无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无佛可得,佛外无性可得。

  23、有少法可得,是有为法,是因果、是受报、是轮回法,不免生死,何时得成佛道。

  24、成佛须是见性。

  25、若不见性,因果等语,是外道法。若是佛不习外道法。

  26、佛是无业人,无因果,但有少法可得,尽是谤佛,凭何得成。但有住着一心一能一解一见,佛都不许。

  27、佛无持犯,心性本空,亦非垢净。

  28、诸法无修无证,无因无果。

  29、佛不持戒,佛不修善,佛不造恶,佛不精进,佛不懈怠,佛是无作人。但有住着心,见佛即不许也。

  30、佛不是佛,莫作佛解。若不见此义,一切时中,一切处处,皆是不了本心。

  31、若不见性,一切时中拟作无作想,是大罪人,是痴人,落无记空中;昏昏如醉人,不辨好恶。

  32、若拟修无作法,先须见性,然后息缘虑。若不见性得成佛道,无有是处。

  33、有人拨无因果,炽然作恶业,妄言本空,作恶无过;如此之,堕无间黑暗地狱,永无出期。若是智人,不应作如是解。

  34、本心常现前。

  35、既若不别,即此身是汝本法身;即此法身是汝本心。

  36、此心从无始旷大劫来,与如今不别;未曾有生死,不生不灭。

  37、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好不恶,不来不去;亦无是非、亦无男女相、亦无僧俗老少、无 圣无凡;亦无佛、亦无众生、亦无修证、亦无因果、亦无筋力、亦无相貌;犹如虚空,取不得、舍不得,山河石壁不能为碍;出没往来,自在神通;透五蕴山,渡生 死河;一切业拘此法身不得。

  38、此心微妙难见,此心不同色心,此心是人皆欲得见。

  39、名虽不同,体即是一。

  40、一切时中但有语言道断,即是自心。

  41、故云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

  42、色无尽是自心,心识善能分别一切,乃至施为运用,皆是智慧。

  43、心无形相,智慧亦无尽。故云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

  44、本性即是心,心即是性,性即此同诸佛心。

  4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无定实,幻无定相。是无常法,但不取相,合它圣意。

  46、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

  47、若不见本性,即非禅也。假使说得千经万论,若不见本性,只是凡夫,非是佛法。

  48、道本无言,言说是妄。

  49、动而无所动,终日去来而未曾去,终日见而未曾见,终日哮而未曾哮,终日闻而未曾闻,终日知而未曾知,终日喜而未曾喜,终日行而未曾行,终日住而未曾住。

  50、恶业即得苦报,善业即有善报。

  心心心难可寻,宽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这心是佛。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偈曰:

  吾本来此土。传法救迷情。

  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
达摩血脉论上为什么说:佛不度人
2个回答2022-05-28 15:30
佛的眼中皆是众生,众生无相,众生也是自己。也可以理解为佛心不动念,所有的一切相皆为虚幻,所以不存在度不度谁的问题。你眼前什么都没有,也没有想任何问题,还会有度人的说法吗?血脉论强调的是修行要注重开悟,天赋好的人开悟容易,天赋差的人勤练习也会开悟的。开悟的感觉就是充分理解了佛从心中求这一基本理论,我即是佛,佛即是我
祖传血脉的歌词
1个回答2024-04-03 21:15
风从对面吹过来
我衣衫落满古老的尘埃
一片枫叶做路牌
我走进一个温暖的胸怀
有两行泪水不停的比赛
诉说着桑田变沧海
我两眼打开终于看明白
决定了不离开
一种痛定打过来
那旧情萌发载着我的爱
澎湃
是你呼喊我回来(你呼喊我回来)
还是你给我感慨(给我感慨)
太多的等待期待我已带回来
将热情与你一夜夜烧开
太多孤单徘徊通通往外排
把欲望与你永久的依赖
因为祖传血脉谁也不能改
有一样太深的情感都融入
东海
血祖和始祖同一血脉吗?
1个回答2022-11-18 21:34
血祖和始祖不是同一血脉的。因为两两岸猿声啼不两个根本冰快递到了
找一本小说 里面有10大龙祖 主角是有血龙祖血脉
1个回答2023-08-06 01:25
你说的有点像龙血战神
达摩祖师四祖是谁?
1个回答2024-03-13 17:39

一祖:达摩大师,道场少林寺二祖::慧可大师,安徽岳西二祖寺三祖;:僧璨大师,天柱山三祖寺四祖:道信大师,湖北黄梅四祖寺五祖: 五祖弘忍。湖北黄梅五祖寺六祖:惠能大师。广东韶关南华寺

达摩老祖的故事是不是真的
1个回答2024-01-25 01:24
达摩是印度人,有名的婆罗门族。公元520年,也就是南朝的时候,他从海路到广州,开始中国之旅。
  公元536年。死于洛滨,葬熊耳山。


传说故事:
传说一  
达摩到中国,正是当时的北魏时期。有一名国师菩提流支,很嫉妒达摩,多次加害都没有成功。他叫人在达摩的饭菜里下毒,达摩知道有毒,照吃不误。吃完后就从口中吐出一条毒蛇来。直到有一天,达摩祖师已经确立慧可为佛法的继承人,他才决定圆寂。

传说二
  就在菩提流支第七次下毒害达摩,达摩才被毒死。他的弟子们将他用棺木安葬了。
  也就在这一天,北魏的一个去西域的使臣宋云,走到葱岭一带,遇到达摩祖师,还与他问话:“大师,您将法传给谁了?”
  达摩祖师说:“你以后会知道的。我要回印度去了。”又脱下自己的一只鞋给宋云说:“你快点回去吧,你们的国王今天会死去。”
  宋云回来后谈起此事,不相信达摩已死。于是众人打开棺木一看,里面只有一只鞋子。有人说,达摩祖师到中国来的时候已经有一百五十岁。
达摩祖师有什么传说
1个回答2024-03-01 12:45
历史上还流传下来不少关于达摩的故事,其中家喻户晓、为人乐道的有:一苇渡江、面壁九年,断臂立雪,只履西归等。
达摩祖师的故事和来历,他是怎么修成正果的
1个回答2024-03-03 23:26
故事:
达摩东来
  有一天,达摩向他的师傅求教说:“我得到佛法以后,应到何地传化?”般若多罗说:“你应该去震旦(即中国)”。又说:“你到震旦以后,不要住在南方,那里的君主喜好功业,不能领悟佛理”。
  达摩遵照师父的嘱咐,准备好行李,驾起一叶扁舟,乘风破浪,飘洋过海,用了三年时间,历尽艰难曲折,来到了中国。达摩到中国以后,广州刺史得知此事,急忙禀报金陵,梁武帝萧衍立即派使臣把达摩接到京都,为其接风洗尘,宾客相待。
初见梁武
  梁武帝是笃信佛教的帝王,他即位以后建寺、写经、度僧、造像甚多,主张自我解脱。他很自负地询问达摩︰‘我做了这些事有多少功德?’达摩却说︰‘无功德。’武帝又问︰‘何以无功德?’达摩说︰‘此是有为之事,不是实在的功德。达摩是禅宗大乘派,主张面壁静坐,普渡众生。由于他们的主张不同,每谈论起佛事,二人总是不投机。 ’武帝不能理解,这时达摩感到南京不是久留活动的地方,于是便告辞萧衍,渡江北上入魏。
  记载这个传说的最古文献是敦煌出土的佚名《历代法宝记》(774年间撰)和唐·宗密《圆觉经大疏钞》卷二之上。后来禅宗著名的《碧岩录》把它作为第一则‘颂古’流传。以后,它便成为禅门众所周知的公案了。
关于神光
  时神光于伊洛披览群书,以旷达闻,慕师之高风,断臂求法,师感其精诚,遂传安心发行之真法,授彼一宗之心印,改名慧可。经九载,欲归西方,嘱慧可一宗之秘奥,授袈裟及楞伽经四卷。未久即入寂,葬于熊耳山上林寺。越三年,魏使宋云度葱岭时,适逢达磨携只履归西方。师之一生颇富传奇,亦难辨其真伪。师之示寂年代有梁大通二年(528)、梁大同元年(535)或二年等异说。又梁武帝尊称师为“圣胄大师”;唐代宗赐“圆觉大师”之谥号,塔名空观。
一苇渡江
  竹林找到达摩“一苇渡江”石刻 这块“达摩画像石碑”是明代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所刻的,在碑上,达摩络腮圆眼,拱手站立在渡江芦苇上。在画像左侧篆刻着“大明弘治四年辛亥岁三月季春定山释子八十翁……”字样的文字。 “这块石碑是1491年由80岁的临济宗三十二世住持高僧手绘的,主要描绘的就是达摩当年渡江的故事!”负责恢复和复建南京定山寺的智光法师回忆,在《梁史》和浦口地方志书中,都曾经记载过达摩在定山寺居住的故事。此次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挖掘出定山寺遗址,加上这块明代石刻的印证,“我们可以确认,这里就是1500年前达摩的真正驻锡(居住)地。”
一苇渡江的另一种说法
  关于一苇渡江还有一种说法是达摩和梁武帝对话后,梁武帝深感懊悔,得知达摩离去的消息后,马上派人骑骡追赶。追到幕府山中段时,两边山峰突然闭合,一行人被夹在两峰之间。达摩正走到江边,看见有人赶来,就在江边折了一根芦苇投入江中,化作一叶扁舟,飘然过江。至今,人们仍把幕府山的这座山峰叫做夹骡峰,把山北麓达摩休息过的山洞称为达摩洞。今日长芦禅寺内的一苇堂,就是为纪念达摩渡江后参拜长芦寺而建的。达摩“一苇渡江”后,在江北长芦寺停留,后又至定山如禅院驻锡,面壁修行。定山寺至今留有“达摩岩”、“宴坐石”、达摩画像碑等遗迹。其中,达摩画像碑为国内最早的达摩造像碑,比嵩山少林寺的祖师碑要早120多年。定山寺成为禅宗重要丛林,被誉为“达摩第一道场”。
少林禅缘
  达摩过江以后,手持禅仗,信步而行,见山朝拜,遇寺坐禅,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到达了嵩山少林寺。达摩看到这里群山环抱,森林茂密,山色秀丽,环境清幽,佛业兴旺,谈吐吻洽。心想,这真是一块难得的佛门净土。于是,他就把少林寺作为他落迹传教的道场。广集僧徒,首传禅宗。自此以后,达摩便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祖庭。现在少林寺碑廊里还有达摩一苇渡江图像碑。

来历:
达摩,全称菩提达摩(梵文:बोधिधर्म、英文:Bodhidharma、又称:菩提达磨),意译为觉法。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的始祖,故中国的禅宗又称达摩宗,达摩被尊称为“东土第一代祖师”、“达摩祖师”。与宝志禅师、傅大士合称梁代三大士。于中国南朝梁武帝时期航海到广州。梁武帝信佛。达摩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后卓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后出禹门游化终身。

修成正果:
空相寺 空相寺是佛教初祖达摩大师弘汉葬身之处,近年来常有中外僧人接踵来此寻根问祖。古老的空相寺过去是佛门圣地,现在依然是灿烂的文化圣地。 据清朝和民国的《陕州志》记载,佛教于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传入陕州时,就修建了空厢寺,距今已1900多年,是与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同一时期的佛门圣地。 空相寺是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的葬地,它以达摩舍身求法、开创佛教禅宗而闻名天下。据史籍记载,达摩初祖在少林寺传法慧可之后,即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传法5年,于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十二月圆寂,终年一百五十岁。众僧徒悲痛之极,依佛礼将初祖大师葬于定林寺内,并修建了达摩灵塔和达摩殿。梁武帝萧衍亲自撰写了“南朝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的碑文,以示对达摩大师创立禅宗的纪念。后来东魏使臣于元象元年自西域取经返回途中,遇见达摩大师杖挑只履西归,立即报于皇帝。皇帝闻之,命人挖开达摩墓葬,只见只履空棺,方知大师已脱化成佛,遂将定林寺更名为“空相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