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

李白对孟浩然的诗
1个回答2022-09-17 02:5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与孟浩然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8 16:52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 ,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首句点明送别之地是黄鹤楼,次句点明送别的时间是花开似锦的暮春三月,也暗示了这烟花美景将伴随友人一路直到扬州。扬州当时是繁华之都,这时节肯定也是花团锦簇,春光烂漫。后两句传情达意,诗人将离别之情寄托在碧空与江水之间,言虽尽而意未尽,令人回味无穷,堪称送别佳作。
可以用什么成语形容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友谊
1个回答2023-08-23 08:30
情深意长、依依不舍
李白送孟浩然故事
1个回答2024-02-29 04:52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 ,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首句点明送别之地是黄鹤楼,次句点明送别的时间是花开似锦的暮春三月,也暗示了这烟花美景将伴随友人一路直到扬州。扬州当时是繁华之都,这时节肯定也是花团锦簇,春光烂漫。后两句传情达意,诗人将离别之情寄托在碧空与江水之间,言虽尽而意未尽,令人回味无穷,堪称送别佳作。
李白和孟浩然谁大
1个回答2023-01-17 00:42
论年代,孟浩然大于李白。孟浩然生于公元689年,而李白生于公元701年;
论年龄,李白大于孟浩然。李白死于公元762年,活了62岁,孟浩然死于公元740年,活了52岁。
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
4个回答2023-11-20 03:32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 ,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首句点明送别之地是黄鹤楼,次句点明送别的时间是花开似锦的暮春三月,也暗示了这烟花美景将伴随友人一路直到扬州。扬州当时是繁华之都,这时节肯定也是花团锦簇,春光烂漫。后两句传情达意,诗人将离别之情寄托在碧空与江水之间,言虽尽而意未尽,令人回味无穷,堪称送别佳作。
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1个回答2023-01-10 02:54
李白和孟浩然他们都是唐朝的大诗人,他们并没有什么很重要的关系,也就是一般的朋友吧。
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故事,与孟浩然的友谊!
1个回答2022-10-11 05:57
孟浩然和李白是忘年交,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践行时,李白看着孟浩然走远了,在黄河楼上吟出脍炙人口的名诗:《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景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为什么孟浩然叫孟浩然呢?为什么字浩然呢?
3个回答2023-02-02 01:45
他爸他妈起的呗,为什么这么起啊,因为希望他有浩然之气吧
诗跟远方指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5-30 17:15
诗和远方指的是一个人的理想情怀和抱负。出自——高晓松的名句“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原文:一般人所谓的“苟且”,无非是现实中的自己。而“诗和远方”,那才是理想的生活。实际上,现实生活难免重复,或单调枯燥,或充满压力。想象虽然美妙诱人,但要想落地,仍不免回归日常,柴米油盐。

美好的事物总是让人憧憬,就像诗和远方的田野,只是,它们更像空中楼阁,听着让人热血沸腾,却不能拿来当饭吃。在大多数时候,生活就是眼前的苟且,就是一地鸡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有真正经历过苟且的生活,才能体会诗和远方真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