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剑 金蛇剑

碧血剑金蛇营有多少人
1个回答2024-01-23 02:24
200人。金蛇营,出自金庸武侠小说《碧血剑》,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碧槐物血剑小说里橘橘面的金蛇营有200人。金蛇营为金庸先生作品《碧血剑圆明团》中,袁承志所组建的江湖武装力量。
金蛇剑和碧血剑哪个厉害?
1个回答2024-01-25 16:42

我个人认为还是碧血剑厉害,金蛇剑见月反光,剑光杀人,千军万马,无可匹敌;碧血剑忠臣热血,三年化碧,惊天动地,所向无敌;七绝旋风剑,多剑飞舞很是好看,但花里胡哨,对付普通人行,高手还是不中用。

金蛇剑和碧血剑哪个厉害?
1个回答2024-01-19 04:00

金蛇剑不是碧血剑。

金蛇剑是金庸武侠小说《碧血剑》中神兵利器,原属云南「五毒教」 所有,是其镇教三宝之一。

此剑金光灿烂形状奇特,剑身犹如是一条蛇盘曲而成。蛇头构成剑尖 蛇尾藏与剑柄,握在手中甚是沉重,原是由黄金铸造而成。

此剑形状甚是奇特,整柄剑就如是一条蛇盘曲而成,蛇尾勾成剑柄, 蛇头则是剑尖,蛇舌伸出分叉,是以剑尖竟有两叉。

为什麽碧血剑不叫金蛇剑,而叫碧血剑
5个回答2022-05-19 08:07
那把宝剑必须要见血才会有威力 然后书名因为讲的是袁成志的故事 所以 不用金蛇剑用碧血剑
《碧血剑》中金蛇郎君这个人物存在吗?
1个回答2024-02-29 06:19

此人物是虚构的,历史上没有这个人,是金庸为了丰富小说剧情虚拟出来的人物。

小说里最吸引人的人物就是金蛇郎君夏雪宜,他是贯穿整部小说的隐藏主角,虽然没有正式出场,却是必不可少的角色,女主角温青青是他亲生的女儿。在小说里,关于他的所有故事都是在其他角色的口中描述出来的。

书中写到,夏雪宜小时候,石梁派的温方禄对他姐姐欲行不轨,还把他们全家5口人全部杀死,只有夏雪宜幸存了下来。长大后,夏雪宜想去偷五毒教的毒药,结果被毒蛇咬伤,被万妙山的庄主何红药救下,何红药对他一见倾心,而他却利用何红药前往毒龙洞,偷走了洞里的24枚金蛇锥和金蛇剑,还盗走了建文帝埋在洞里的藏宝图,然后他行走江湖,人们都称他为金蛇郎君。

夏雪宜一直没有忘记家仇,他准备好后就对温家开始了报复,他抓走了温仪,却因为她温柔和坚贞的性格爱上了她,两人生下了女儿夏青青。后来温家五老用计将夏雪宜抓住,挑断了他的手筋脚筋。虽然被何红药救了,但是何红药发现他爱的是别人,十分愤怒地打断他双腿,他在华山的一个洞穴里逝世。

过了很多年,袁承志才意外发现夏雪宜的骸骨和遗物,获得了金蛇剑并修炼了金蛇秘笈,俩人虽然素未谋面但是接下来师徒缘分,整部小说的故事由此展开。

金蛇郎君是碧血剑里面的?那小时候看的不是金蛇剑?而是碧血剑?
1个回答2023-01-26 20:59
金蛇剑和碧血剑不是一个啊
碧血剑 金蛇郎君夏雪宜是怎么得到金蛇剑的
1个回答2022-08-21 13:03
得到之前还爽了一把
全蛇朗君碧血剑
1个回答2022-04-24 09:19
不知道你的题目是什么,希望过吧
碧血剑和金蛇剑一样吗?
1个回答2023-01-27 10:04
应该是一样的(在原版小说里).因为袁承志看到的金蛇剑上沾有碧血,所以一样.
《碧血剑》里面讲的明明是金蛇剑,为什么叫碧血剑呢?
1个回答2024-01-05 18:25

这个问题我喜欢,不是封闭式的提问。

首先我们要纠正这个问题里面的一个说法,那就是问题中说《碧血剑》里的主线讲的金蛇剑。其实,如果要正确梳理碧血剑的故事脉络,还是要看金庸先生是怎么评价自己这部作品的。金庸说:“《碧血剑》的真正主角其实是袁崇焕,其次是金蛇郎君。”而这两个主人公在书中都没有正式出场过。金蛇郎君身上隐藏的是个人的深仇大恨,袁崇焕身上隐藏的是家国恩仇。金庸在写《碧血剑》的时候,当时的他对于袁崇焕是十分敬仰崇拜的,甚至在《碧血剑》后面还附上了自己写的一篇《袁崇焕评传》。我在读《碧血剑》的时候,顺便也完完整整地读完了《袁崇焕评传》。

所以碧血剑这个名字的由来,显然是出自袁崇焕,“碧血”一词也是出自庄子,里面说到:“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庄子·外物》。屈死的伍员对应的是谁呢?答案很明显了,当然是袁崇焕了,因此碧血一词指得就是袁崇焕,而非金蛇郎君。

那么金庸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一部书的篇幅,用一个武侠故事来写袁崇焕呢?其实从金庸武侠小说的创作过程中,也是可以看到大师这一生的思想转变的过程。金庸最开始的小说,包括《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这样的小说,换句话说三观很正,都是站在汉人立场去描写那场大变,而道后期的《鹿鼎记》,就可以看出早年所谓宣传的那种三观正,革命理想都转化为对于现实的妥协和承认。金庸24年出生,《碧血剑》的成书时间是56年,32岁的金庸,当时去香港不多久,身上热血沸腾,血气方刚,所以对被冤杀的袁崇焕一案充满了愤懑可以理解,到了《鹿鼎记》中,这样的情绪显然淡了很多,即使是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这样的事情,从韦小宝的口中说出来,不说戏谑吧,那也是多了一种对于往事的回忆。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