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原文诵读)

《老子庄子》经典诵读全书的意思
1个回答2023-03-08 14:31
无为而无不为
《庄子》中最值得背诵的是哪篇?
3个回答2022-09-12 19:05
庄子内七篇都还不错的
结合翻译看看 还是不错的
履庄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1-29 14:23

译文:

黄誉李家的孩子履装从小聪明能干,读书过目不忘。经常有新想法,并将其动手制作成小工艺品。七、八岁读私塾时,他偷取了木匠的刀锥,雕凿了一个小木人,放在桌子上能自己行动,手脚都可以动,观看的人都称其为神。

黄履装所制作的器物很多,我无法一一全部给记载下来。我记得他做过一个小车有一个轮子,长三尺多,可以坐下一个人,拉就能走。可以用手控制,可以去任何地方,一天行八十里路。

做一个木狗,放在门旁,可以进屋触动机关就叫,叫的非常像,独一无二.聪明的人都听不出来是真的是假的。做木鸟,放在笼中,能飞能跳,能唱歌。做水器,水能上下能像线,高五尺多。这些都非常奇妙,我不能全不记下来。

原文:

黄子履庄,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则立吠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出自明末清初张潮《虞初新志·黄履庄传》。

具体特色

《虞初新志》二十卷,卷首有辑者康熙二十二年(1683)“自叙”及“凡例”,末为康熙三十九年(1700)“总跋”3。然据学者考证,跋时是书只有八卷,后陆续刊成二十卷,其时约在四十三年(1704)。先后历时二十余年最终成书,说其耗费了张潮半生心血当不为过。

全书载文一百五十篇左右,所收皆出自明末清初时人之手,以钱谦益、吴伟业、魏禧、周亮工、侯方域、李渔、余怀、王士禛等名人居多;体裁包括传奇、志怪和志人各类,然以情节曲折、富于文采、篇幅较长的传奇为主。

传奇诸篇,多以塑造人物见长,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无不有栩栩如生的刻画和呼之欲出的描状。该书之问世,在文言小说编纂史上自呈一亮虚逗种别开生面的崭新容貌,创立了一种独具品格的小说体类,标志着“虞初”体小说的正式诞生。

《虞初新志》所收篇章与以前各家选本有所不同﹐其中大抵真人真事﹐不尽是子虚乌有。是明末清初出现的一种比较独特的文体。如秦松龄《过百龄传》魏禧《姜贞毅先生传》﹑王思任《徐霞客传》﹑吴伟业《柳敬亭传》都是实有其人其事。

至如侯方域的《郭老仆墓志铭》就更是真实记载﹐敬卖《虞初新志》所收故事的题材很广泛﹐一般都带有一些奇异的情节或不寻常的事件和人物﹐如王士禛的《剑侠传》﹑彭士望的《九牛坝观觝戏记》等﹐最为突出。

履庄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
1个回答2024-01-27 06:41

译文:

黄誉李家的孩子履装从小聪明能干,读书过目不忘。经常有新想法,并将其动手制作成小工艺品。七、八岁读私塾时,他偷取了木匠的刀锥,雕凿了一个小木人,放在桌子上能自己行动,手脚都可以动,观看的人都称其为神。

黄履装所制作的器物很多,我无法一一全部给记载下来。我记得他做过一个小车有一个轮子,长三尺多,可以坐下一个人,拉就能走。可以用手控制,可以去任何地方,一天行八十里路。

做一个木狗,放在门旁,可以进屋触动机关就叫,叫的非常像,独一无二.聪明的人都听不出来是真的是假的。做木鸟,放在笼中,能飞能跳,能唱歌。做水器,水能上下能像线,高五尺多。这些都非常奇妙,我不能全不记下来。

原文:

黄子履庄,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则立吠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出自明末清初张潮《虞初新志·黄履庄传》。

具体特色

《虞初新志》二十卷,卷首有辑者康熙二十二年(1683)“自叙”及“凡例”,末为康熙三十九年(1700)“总跋”3。然据学者考证,跋时是书只有八卷,后陆续刊成二十卷,其时约在四十三年(1704)。先后历时二十余年最终成书,说其耗费了张潮半生心血当不为过。

全书载文一百五十篇左右,所收皆出自明末清初时人之手,以钱谦益、吴伟业、魏禧、周亮工、侯方域、李渔、余怀、王士禛等名人居多;体裁包括传奇、志怪和志人各类,然以情节曲折、富于文采、篇幅较长的传奇为主。

传奇诸篇,多以塑造人物见长,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无不有栩栩如生的刻画和呼之欲出的描状。该书之问世,在文言小说编纂史上自呈一亮虚逗种别开生面的崭新容貌,创立了一种独具品格的小说体类,标志着“虞初”体小说的正式诞生。

《虞初新志》所收篇章与以前各家选本有所不同﹐其中大抵真人真事﹐不尽是子虚乌有。是明末清初出现的一种比较独特的文体。如秦松龄《过百龄传》魏禧《姜贞毅先生传》﹑王思任《徐霞客传》﹑吴伟业《柳敬亭传》都是实有其人其事。

至如侯方域的《郭老仆墓志铭》就更是真实记载﹐敬卖《虞初新志》所收故事的题材很广泛﹐一般都带有一些奇异的情节或不寻常的事件和人物﹐如王士禛的《剑侠传》﹑彭士望的《九牛坝观觝戏记》等﹐最为突出。

谁有《道德经》和《庄子》的朗诵版啊~~~
1个回答2022-05-25 11:51
上verycd搜一下‘白云出岫’就有很多了啊。全是古文的朗诵。
诵读的诵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2-20 08:27

诵就是感情饱满地抑扬顿挫地读,是我们小学时必用的方法,比如我们在小学时的朗诵,背诵。进入中学以后这样的方法就少用了,尤其是在高中,但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诵,不管是朗诵,背诵,在我们的人生路上需要诵来伴随着我们。

其它释义:

1、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

2、称述,述说;

3、诗歌;

4、怨谤;

5、读出声音来;

6、背诵。

扩展资料

诵组词:

吟诵、告诵、传诵、默诵、记诵、讽诵、背诵、诵读、披诵、讨诵、赞诵、熟诵、诵诤、诵呪、口诵、诵吟、覆诵、作诵、精诵、肄诵、念诵、晦诵、弦诵、谙诵、诵说、沮诵、梵诵、倍诵、演诵、诵咏。

一、吟诵吟诵 [ yín sòng ] 

基本释义 :吟咏诵读。

二、传诵 [ chuán sòng ] 

基本释义:流传开来,被很多人诵读或称赞。

三、讽诵 [ fěng sòng ] 

基本释义 :抑扬顿挫地诵读。

四、熟诵 [ shú sòng ] 

基本释义:反复诵读。

五、赞诵 [ zàn sòng ] 

基本释义:赞叹称颂。

六、口诵 [ kǒu sòng ] 

基本释义:读出声音来;朗读。

写一篇关于庄子的故事,并说明这个故事体现了庄子哪些性格特点。
1个回答2024-01-22 08:42
惠子相梁



这则故事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态度。这则故事很富有趣味性,主要表现在:其一,故事发展常常出于人的意料之外。做了大官,好朋友来看望自己,这是令人高兴的事情,惠子对庄子来梁国起初的反应可能也是欣喜。可是在别人的挑拨下,他马上对庄子起了疑心,进而大动干戈,在城里进行大搜捕,非要把庄子拿捏在自己手里不可。气氛骤然紧张。庄子对此的反应呢?他没有躲,没有逃,而是大大方方地主动来到惠子面前。面对利欲熏心、薄情寡义的惠子,庄子是不是要破口大骂呢?不是。他远远地从奇鸟“”讲起,直到最后勾连一句,才让惠子意识到原来“”的故事是在骂他。其二,人物形象形成鲜明对照。惠子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的心思,以为庄子像他—样,贪图高官厚位,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关于庄子对爵禄的态度,《庄子·秋水》中还有这样的故事: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派人去请他。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这个故事可从正面给本文的故事以补充。其三,比喻巧妙贴切,收到言简义丰的效果。以比喻志向高洁之士,以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尖锐深刻。尤其是写鸱卫护“腐鼠”的丑态,更是传神。刘凤苞说:“一赫(即 “吓”)字,且护且拒。如见其状,如闻其声,真传神之极笔。结句径以赫字坐梁相,看得自己身份绝高。孰为腐鼠?孰为?可想见其胸中寄托。惠子非真有此事,特庄子寓言以醒世耳。”(《南华雪心编》)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这个故事在《庄子》一书里显得别具一格,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关于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一)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二)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三)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



以上是从逻辑角度对二人的辩论进行分析,其实,就这段充满机智的文字描写而言,我们不必斤斤计较于逻辑,而可以从二人的思想、性格、气质差异上来看待这段对话。惠子是名家,好辩,对于事物更多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对于在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的庄子自然也就缺乏理解与认同了。



另外,庄子的一些思想对我们理解他所说的“鱼之乐”也不无启发。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理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乐”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写一个关于庄子的故事,并写出体现了庄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1个回答2024-05-18 03:20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道家的超脱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有一个关于庄子的故事,他的妻子去世,朋友去看他,却吃惊地发现他一边拍打瓦盆,一边按着节拍唱歌。他的朋友很不高兴地批评他:“你不但不哭,居然还这麽做?”庄子回答说,他并非没有悲伤的感情,但是死是回避不了的事情,既然这是自然运行的规律,为什麽还要哭呢?在庄子的思想里,具备理性的知识,就可以摆脱情感的束缚,达到灵魂的自由。在这一点上,庄子和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的观点是一样的。
庄子 故事两则体现了庄子什么 思想
1个回答2024-01-20 23:30
第一则《惠子相梁》:这则故事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态度。

第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粱》貌似没有主题,这篇短文讲的是一场惠子与庄子之间的辩论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