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音频如何用手机转换成mp3

转自每日一文 荔枝
1个回答2023-11-29 13:00
荔枝

一个学中医的朋友报来佳音;他说荔枝并不上火,湿补而已,要紧的是一吃起码得吃一斤,绝对不能吃得太少;很多人投诉荔枝热气是因为他们一次只吃几颗,如果他们再多吃一点就没事了。

这种说法着实古怪,很难令人入信,可是我却很愿意去相信它是真的,还亲身实验了好几天。结果呢?我不知道,反正我长年火气大,谁晓得脸上那颗新长出来的痘是不是荔枝的功劳?相信这个新理论,并不在于我太爱荔枝,而是因为它解决了一个自幼以来就很困扰我的问题。小时候读到苏东坡咏荔枝的名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时真是非常惊讶,苏大学士果非凡人,怎能一天吃三百颗荔枝呢?现在我终于懂了。

后来,我又发现有人比苏东坡更狂,那就是明朝的宋珏了。

他是福建人,迷荔枝迷到一个地步干脆自号“荔枝仙”,著有《荔枝谱》一部。其中第一句话就是:“荔枝之于果,仙也,佛也,实无一物得拟者。江瑶柱、河豚腴,既非其伦;塞蒲陶、杨家果,不堪作奴矣。”他还说:“余生于莆,既幸与此果遇,且天赋噉量,每噉日能一二千颗。值熟时,自初盛至中晚,腹中无虑藏十余万,而喜别品,喜检谱。”翻成白话,意思就是:“我命好生在福建,才能碰到这种水果,而且我天生能吃,每日随便就吃它一两千颗。所以到了吃荔枝的季节,由它初上市一直到就快过季,肚里毫无疑问已经收藏了十几万颗啦。此外,我还特爱研究不同品种,翻翻荔枝图录,真爽。”

文人要是爱吃,多半还要撰文纪之,所以宋珏就写了《荔枝谱》去记录关于荔枝的种种见闻。问题是文人又喜欢分帮结派,而中国产荔枝的地方分别有福建、广东和四川,所以三地文人虽然都爱荔枝,却要各自尊崇本乡产物,讥刺人家的东西不行。因此福建人不免偏心福建的品种,四川人则以为荔枝独四川最美;相形之下,古时广东文人似乎不及这两个地方多,声势不够浩大,于是形成了广东荔枝排名最末的印象。

在今天看来,这种判断当然大谬,凡是吃过福建“黑叶”的,都晓得它完全不能跟我们岭南的“糯米糍”和“桂味”比较,更别说那传说中的“增城挂绿”了。

最要紧的是前人根本没有评断荔枝的客观基础。当时的运输条件与保鲜技术皆不能与今日相提并论,一个人很难同时吃到几个地方的新鲜荔枝,只能凭个人游历积累下的记忆作准。所以我必须说岭南荔枝方是天下第一,而且这是很客观的意见,全无地域偏见;尽管我是广东人。

我还记得香港第一美食大家江献珠老师自述她家吃荔枝的故事。

那是典型的岭南大户,庭院幽深,果木成林。每逢荔枝当造,一家人就要赶在日出前起床,坐在树底一见那累累果实上头露珠初结,便趁阳光未盛之前把它摘下,剥皮啖之。江老师说,这才是品尝荔枝的良方。因为这种水果很娇嫩,别看它粗壳上长满了硬棘,只要离开树干三数天,就会浑身发黑,色香俱变。水果当然是树上熟为美,其中又以荔枝为最,所以香港才会有这许多“荔枝团”专门去广东果园现采现吃。而江太史家更胜一筹的地方在于他们讲究到了时辰,露水乍现,就要及时取用,差一分都不行。

读明人徐渤的《荔枝谱》,方知这是由来已久的古法:“当盛夏时,乘晓入林中,带露摘下,浸以冷泉,则壳脆肉寒,色香味俱不变。嚼之,消如降雪,甘若醍醐,沁心入脾,蠲渴补髓,啖可至数百颗。”徐渤还说,要是怕吃得太多肚胀,可以略略点盐,有消滞之效。

唐明皇为博爱吃荔枝的杨贵妃一笑,特地叫人从四川快马把新鲜荔枝送上长安,一骑绝尘,留下千古佳话。可是以一千多年前的交通状况、保鲜技术,这些荔枝到了长安会是什么模样呢?皇帝宠爱的女人尚且吃不到原味荔枝,一般人就更是只能耳食了。所以在许多古人的心目中,荔枝是种传说中的隽品,不到福建、四川和广东,就没有亲身验证其美味的机会。

关于荔枝的保存,徐渤又录下了一种我闻所未闻的奇特措施。那就是在竹林里头找足够粗大的巨竹,在上头凿开一个洞,把颜色还很鲜红的荔枝埋进去,再敷以竹叶和泥巴混成的填料,紧紧合实。如此一来,竹子本身的竹气可以起到滋润果实的效果,就算放到冬天也毫无变化。如果这是真的,那简直就比冷藏库还厉害。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不算保鲜但也不无风味的办法。一是把刚熟的荔枝连着露水花蒂一起摘下,用黄蜡把它封存起来,一颗颗蜡丸存进陶罐里,然后煮熟一锅荔枝花蜜,冷却后倒进罐中。据徐渤说,这种蜜煎之法可使荔枝“藏至来春,开视如鲜”。

我打算试试跟着做的,是一种叫做“荔浆”的东西。做法是把味带微酸的初熟荔枝榨出白浆,配上煮好的荔枝花蜜,一起倒进瓷瓶子里头封口存放。几个月后,“浆蜜结成香膏,食之美如醲酪”。听起来,这似乎比不合季节上市的冷冻荔枝还好。
荔枝虾球的做法,荔枝虾球怎么做好吃,荔枝虾球的家常
1个回答2024-03-09 01:45
1、把鲜荔枝去皮和核,红辣椒切成小块待用;大虾肉在背上切一刀,深三分之二,然后加盐、味精、淀粉腌20分钟;
2、油锅烧至四成热,将虾球滑熟;
3、锅中留底油少许,放入蒜茸、甘笋花,然后把荔枝、红椒块、虾球倒入锅中,烹少许上汤,加盐、味精、糖,最后用一点水淀粉打芡,盛入盘中即可。
荔枝换绛桃 为什么又是闽剧 越剧
1个回答2024-03-06 02:58
越剧剧目。
荔枝换绛桃后唐庄宗时,福州少女冷霜蝉,端阳节时,到西湖看龙舟竞渡,遇卖画少年艾敬郎,经邻居归大娘荐引,两人互相爱幕,恋恋而别。原来冷、艾两家,是隅河的对门邻居,霜蝉知道敬郎每日在后楼作画,一天,便从楼上投了几颗荔枝过去,敬即接到荔枝,便在一只绎桃上题了“身无彩凤双飞翼”的诗句投给霜蝉,霜蝉又题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诗句还给敬郎。敬郎得诗,思念成病。其母舒氏知道真情后,便假作请医,到冷家去看霜蝉,霜蝉暗示去找归大娘做媒。归大娘为两家说亲,一对情人结成良缘。不料这时闽王征选宫女,将霜蝉抢进宫去,虽经归大娘以闽王乳娘的身份前去说情,但闽王贪恋霜蝉的美貌,不肯释放。霜蝉自知无望,乃求得与敬郎一见,至时二人一同跳进柴塔的烈火之中,化成一对驾鸯,双双腾空飞去。
荔枝录音一直转码中
1个回答2024-01-22 00:26
可能是网络环境不稳定,或者服务器负载过大,导致荔枝录音一直转码中。建议您检查网络环境,确保网络稳定,并尝试重新上传录音文件。
音频转换,录音文件wma转mp3!千千静听
1个回答2024-02-07 05:44

把该录音用千千静听打开,在播放列表中选中该录音,按下鼠标右键选择转换格式,打开格式转换窗口,参照图片设置一下就可以转换了

荔枝的由来
5个回答2023-11-08 10:26
荔枝的确原产于中国,英文是用荔枝的广东话谐音变成的,

荔枝原名离枝,因其摘后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得名。意思是果实离开枝头后会很快变质。

虽然离枝这种叫法生动形象,但在中国的文化意识里,离枝和别离相似,不吉利,后来人们就改叫荔枝了。
小荔枝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2-21 21:44

小荔枝是一种常见的热带果树,主要生长在亚洲地区。它的果实呈现出红色的外皮和白色的果肉,内部还带有一颗果核。由于它形状小巧、果肉甜美、口感独特,尤其是外表酷似荔枝而得名“小荔枝”。


小荔枝在中国文化中寓意着人们的团聚和福泽,成为许多重大场合的必备食品,如庆祝婚礼、过年等,也是令人们欣喜的礼品之一。此外,小荔枝还与“福气”相关联,寓意吉祥如意。


小荔枝在中药材中也有着丰富的应用,它是滋补保健的良药。小荔枝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和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有着增强免疫力、美容护肤、清热润燥、畅通肠胃等功效。经常食用它,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益处。


小孩能吃荔枝吗
1个回答2024-01-29 16:53
大人都不能吃太多

第一容易上火

第二 过量食用会中毒
怎么画荔枝
1个回答2024-01-26 03:59

怎么画荔枝如下:

1、先把一颗荔枝的整体轮廓画出来,因为荔枝的表皮是凹凸不平的,所以画荔枝的外在轮廓时需要用小波浪线,再画出荔枝的蒂。

2、接着,在画好的荔枝旁边,画出另一颗剥了一半果皮的荔枝,注意彼此之间的遮挡关系。因为荔枝的果肉是光滑的,所以用弧线代表荔枝果肉,用波浪线代表荔枝表皮。

3、然后,在荔枝表皮上画出纹路,增加点质感。

4、最后给荔枝表皮涂上红色,给蒂涂上暗红色,再给果皮点缀一些暗红色,增加立体效果,果肉不用涂颜色,这样简单又好看的荔枝就完成啦。

荔枝是无棚巧尘患子科、荔枝属常绿乔木,高约10米。果皮有鳞斑状突起,鲜红,紫红。成熟时至鲜链禅红色;种子全部被肉质假种皮包裹。花期春季,果期夏季。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香美,但不耐储藏。分布于中国的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广东和福建南部栽培最盛。亚洲东南部也有栽培,非洲、美洲和大洋洲有引种的记录。

荔枝属于亚热带珍贵水果,果皮上面有凸宽败起的鳞斑,里面的果肉是白色半透明的,味道特别鲜美,荔枝树的木质密实,在木材当中是很有名气的,快动手画起来吧。

荔枝怎么画
1个回答2024-01-27 12:34

荔枝的画法如下:

1、首先要把荔枝树的枝干画出来。

2、往下面再画出来一片叶子的外神喊形线。

3、画出来叶子的筋和分稿备筋。

4、挨着再画出来一片叶子。

5、再画出来一片挨着的叶片,线条要自然,往左侧画出来荔枝的长梗,再画出来多弯的荔枝外形线条。 

6、画出来荔枝皮表游敬野面的凸起。

7、再画出来一条荔枝的长梗和外形的线,在上面画出来凸起的表面,再画出来一个长梗的荔枝,就这样这一幅荔枝简笔画就完成了。

荔枝属于亚热带珍贵水果,果皮上面有凸起的鳞斑,里面的果肉是白色半透明的,味道特别鲜美,荔枝树的木质密实,在木材当中是很有名气的,快动手画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