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声︱攻入蜀王府

那人进入了王府,只见王府内的宫殿非常辉煌华丽
1个回答2024-02-22 16:43
《聊斋志异》— 考城隍的白话译文。
原文:移时入府廨,宫室壮丽。
入蜀记 文言文
1个回答2024-01-30 20:08
1,悉,全的意思,就是说看不全12峰!2,到天明才慢慢停止!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蜀国为啥攻打吴国..
1个回答2024-02-12 22:49
三国志上说,刘备借口孙权袭击关羽,导致关羽死亡,进攻吴国。按照易中天先生的说法,是为了转移刘备嫡系集团和刘璋嫡系集团、成都豪族集团间的矛盾。说起来也比较可信,应该是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也应该是为了从吴国手中获得合肥附近的战略支撑点。以便更加主动的进攻曹魏。
陆游入蜀记原文及翻译
1个回答2024-02-27 06:49

《入蜀记》是南宋陆游入蜀途中的日记,共六卷,其中两篇原文及翻译如下:

7月14日原文:(七月)十四日,晚,晴。开南窗观溪山。溪中绝多鱼,时裂水面跃出,斜日映之,有如银刀。垂钓挽罟者弥望,以故价甚贱,僮使辈日皆餍饫。土人云,此溪水肥,宜鱼。及饮之,水味果甘,岂信以肥故多鱼邪?溪东南数峰如黛,盖青山也。

翻译:(七月)十四日,傍晚,天晴。打开船舱中向南的窗,观看河山风光。姑熟溪中有很多鱼,不时冲开水面跃出来,夕阳照映溪水,如同银刀一样。垂竿钓鱼、拉网捕鱼的人满眼都是,因为这缘故,鱼价很低,家僮差役们每天都吃得饱饱的。当地的人说,这溪水很肥,适于鱼的生长。等到我唱了这溪水,觉得水味道真根甜,难道当真是因为水肥的缘故吗?溪的东南许多山峰像青黑色的颜料染过一样,原来是青山啊。

 

8月21日原文:(八月)二十一日。过双柳夹,回望江上,远山重复深秀。自离黄,虽行夹中,亦皆旷远,地形渐高,多种菽粟荞麦之属。晚,泊杨罗,大堤高柳,居民稠众。鱼贱如土,百钱可饱二十口;又皆巨鱼,欲觅小鱼饲猫,不可得。

翻译:(八月)二十一日,(船从黄州上游戚矶港出发)经过双柳夹,回头望江上,远山重重深幽清秀。从离开黄州,虽然行进在双柳夹中,也都空阔辽远,地形渐渐高了,大多种些豆子、谷子、荞麦之类的粮食作物。晚上,在杨罗洑停泊,这里堤岸宽大,柳树高密,居民稠密众多。鱼像土般便宜,一百个铜钱(买的鱼)可以使二十个人吃饱;又都是大鱼,想找点小鱼养猫,不能找到。

僚人入蜀是从哪里去的
1个回答2024-03-16 01:01
从公元338年(东晋咸康年间)开始,居住在贵州牂牁的几十万僚人开始北上入蜀。

梁朝李膺的《益州记》云:“李雄时尝遣李特攻朱提,遂有南中之地。寿既篡位,以郊甸未实,都邑空虚,乃徙旁郡户三个以上实成都;又从牂牁引僚入蜀境,自象山以北尽为僚居。蜀土无僚,至是始出巴西、渠川、广汉、阳安、资中、犍为、梓潼,布在山谷,十余万家。僚遂挨山傍谷,与土人参居。……种类滋蔓,保据岩壑,依林履险,若履平地。”
送友人入蜀
1个回答2024-03-28 15:25
诗人一开始写蜀道艰难,暗指作者入京后的不得志,而后写入蜀后、旅人一路行程必然或可能经过的地点和环境,为行者分忧,向行者劝勉。诗人重点写蜀道的崎岖和瑰美风景目的是指友人必然经过一段艰苦的历程,而后到达舒畅的新天地;末联折回自己,写自己政治上的失意,调子显得低沉。意思说,我在长安,政治上的沉沦,看来已成定局,你到了成都,不必请严君平占卜了。
送友人入蜀
1个回答2024-03-05 11:38
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人在栈道上走,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来,从人的脸侧重迭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而升起翻腾,象是腾云驾雾一般。“起”、“生”两个动词用得极好,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想象诡异,境界奇美,写得气韵飞动。言外之意就是:山崖从紧靠脸的地方向上直冲云端;骑著马好像在腾云驾雾。
《送友人入蜀》
1个回答2024-03-12 18:51
蜀道一方面显得峥嵘险阻,另一方面也有优美动人的地方,瑰丽的风光就在秦栈上:“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此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写得生动、传神,含意丰满,表现了多方面的内容。它包含的第一层意思是:山岩峭壁上突出的林木,枝叶婆娑,笼罩着栈道。这正是从远处观看到的景色。秦栈便是由秦(今陕西省)入蜀的栈道,在山岩间凿石架木建成,路面狭隘,道旁不会长满树木。“笼”字准确地描画了栈道林荫是由山上树木朝下覆盖而成的特色。第二层的意思是:与前面的“芳树”相呼应,形象地表达了春林长得繁盛芳茂的景象。最后,“笼秦栈”与对句的“绕蜀城”,字凝语炼,恰好构成严密工整的对偶句。前者写山上蜀道景致,后者写山下春江环绕成都而奔流的美景。远景与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衬,风光旖旎,有如一幅瑰玮的蜀道山水画。诗人以浓彩描绘蜀道胜景,这对入蜀的友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抚慰与鼓舞。尾联忽又翻出题旨:“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李白了解他的朋友是怀着追求功名富贵的目的入蜀,因而临别赠言,便意味深长地告诫:个人的官爵地位,进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何必再去询问善卜的君平呢!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卖卜为生。李白借用君平的典故,婉转地启发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可谓谆谆善诱,凝聚着深挚的情谊,而其中又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尾联写得含蓄蕴藉,语短情长。



  这首诗,风格清新俊逸,曾被前人推崇为“五律正宗”(《唐宋诗醇》卷一)。诗的中间两联对仗非常精工严整,而且,颔联语意奇险,极言蜀道之难,颈联忽描写纤丽,又道风景可乐,笔力开阖顿挫,变化万千。最后,以议论作结,实现主旨,更富有韵味。清人赵翼曾指出李白所写的五律,“盖才气豪迈,全以神运,自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与雕绘者争长。然有对偶处,仍自工丽;且工丽中别有一种英爽之气,溢出行墨之外”(《瓯北诗话》卷一)。这一评语很精确,正好道出了这首五律在对偶上的艺术特点。
杜少府之任蜀州拼音版
1个回答2024-02-20 05:48

杜少府之任蜀州拼音版如下:

送【sònɡ】杜【dù】少【shǎo】府【fǔ】之【zhī】任【rèn】蜀【shǔ】州【zhōu】。

城【chénɡ】阙【quē】辅【fǔ】三【sān】秦【qín】 ,风【fēnɡ】烟【yān】望【wànɡ】五【wǔ】津【jīn】 。

与【yǔ】君【jūn】离【lí】别【bié】意【yì】 ,同【tónɡ】是【shì】宦【huàn】游【yóu】人【rén】 。

海【hǎi】内【nèi】存【cún】知【zhī】己【jǐ】 ,天【tiān】涯【yá】若【ruò】比【bǐ】邻【lín】 。

无【wú】为【wéi】在【zài】歧【qí】路【lù】 ,儿【ér】女【nǚ】共【ɡònɡ】沾【zhān】巾【jīn】 。

译文: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赏析: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的结尾,于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有的却要拖一个尾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歌的出处
1个回答2022-09-10 17:35
《王子安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