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薛永勤

薛永是什么人物
1个回答2024-04-25 21:21

薛永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病大虫,河南洛阳人氏,在江湖使枪棒卖药为生。他在江州卖艺时结识宋江,后参与营救宋江,大闹江州,是白龙庙二十九英雄之一。

梁山大聚义时,成为一百零八将之一,排第八十四位,上应地幽星,担任步军将校。征方腊时战死于昱岭关,追封义节郎。

薛永是河南洛阳人氏。祖父曾是老种经略相公帐前军官,但因得罪同僚,不得升迁。薛永因此流落江湖,靠使枪棒卖药度日,人称病大虫。他曾收裁缝侯健为徒,传授其武艺。

扩展资料:

梁山聚义:

薛永加入梁山后,与陶宗旺一同监筑城垣雁台。他很少随军征战,曾先后为投降梁山的凌振、关胜搬取家眷。

宋江接掌梁山后,在忠义堂周围设立四座旱寨。薛永坐镇后军寨,居第七位。  梁山排座次时,薛永排第八十四位,星号地幽星,担任步军将校。 

两赢童贯时,薛永在九宫八卦阵中把守中央阵北门。三败高俅时,薛永随水军作战,一枪搠伤颍州汝南节度使梅展的腿股,并与郑天寿、李忠、曹正一同将其生擒。

薛永在原著中出场不多,形象较为单薄,因此很少被历代名家所点评。画家牛牧野曾有赞语一首:“如玉如莹,国不能用。惜哉痛哉,洛阳薛永。”

现代读者多因薛永轻松放倒过穆春,便将他捧得很高,认为是梁山中被埋没的好汉。但也有观点认为,薛永放倒穆春,有背后偷袭之嫌疑,在梁山也属庸才之列。

薛勤的资料
3个回答2022-07-09 12:19
曼联对的球员38号
1范德萨(门将

2内维尔

3埃弗拉

4哈格里夫斯

5费迪南德

6维斯布朗

7欧文

8安德森

9贝尔巴托夫

10鲁尼

11吉格斯

12福斯特(门将

13朴智星

14托西奇

15维迪奇

16卡里克

17纳尼

18斯科尔斯

19维尔贝克

20法比奥

21拉斐尔

22奥谢

23埃文斯

24弗莱彻

25辛普森

28吉布森

29库茨查克(门将

33豪森

34波塞邦

35克莱维利

36格雷

37卡斯加特

38薛勒

39切斯特

40阿莫司

41马切达

45布兰迪

99西顿(门将
薛永的相关记载
1个回答2024-05-13 03:50

《水浒传》(节选)
话说当下宋江不合将五两银子赍发了那个教师。只见这揭阳镇上众人丛中,钻过这条大汉,睁着眼,喝道:“这厮那里学到这些鸟棒,来俺这揭阳镇上逞强!我已吩付了众人休睬他,你这厮如何卖弄有钱,把银子赏他,灭俺揭阳镇上的威风!”宋江应道:“我自赏他银两,却干你甚事?”那大汉揪住宋江,喝道:“你这贼配军!敢回我话!”宋江道:“做甚么不敢回你话!”那大汉提起双拳,劈脸打来。宋江躲过。大汉又赶入一步来,宋江却待要和他放对,只见那个使棒的教头,从人背后赶将来,一只手揪这那大汉头巾,一只手提住腰胯,望那大汉肋骨上只一兜,踉跄一交,颠翻在地。那大汉却待挣扎起来,又被这教头只一脚踢翻了。
两个公人劝住教头。那大汉从地上爬将起来,看了宋江和教头,说道:“使得使不得,教你两个不要慌!”一直往南去了。宋江且请问:“教头高姓,何处人氏?”教头答道:“小人祖贯河南洛阳人氏,姓薛,名永。祖父是老种经略相公帐前军官,为因恶了同僚,不得升用,子孙靠使棒卖药度日。江湖上但呼小人病大虫薛永。不敢拜问——恩官高姓大名?”宋江道:“小可姓宋,名江。祖贯郓城县人氏。”薛永道:“莫非山东及时雨宋公明么?”宋江道:“小可便是。”薛永听罢,便拜。宋江连忙扶住,道:“少叙三杯,如何?”薛永道:“好。正要拜识尊颜,却为此得遇兄长。”慌忙收拾起棒和药囊,同宋江便往邻近酒肆内喝酒。

傅永勤读文言文翻译
1个回答2024-01-20 23:10
1. 《陈晋之读书法》的译文

原文

读书惟在记牢,则①日见(13)进益②。陈晋之(12)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遂③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④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⑤数千言⑥,初若可喜,然⑦旋⑧读旋忘,是虽⑨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⑩,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晋之良为得法云⑾。

段词解

①则:那么。

②进益:长进。

③遂:连词,于是,就。

④岁:年。

⑤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

⑥言:字。

⑦然:然而。

⑧旋:副词,随即。

⑨虽:通“惟”,仅,只有。

⑩癖:毛病。

⑪为得法云:是得法的。云,句末语气词。

(12)陈晋之:人名。

(13)通“渐”

解释

读书最重要的就是记牢,那么每天都可以看到进步。陈晋之一天只读一百二十个字, 后来就没有不读的书了。 就算读的再少, 一年积累下来也会有很多。 现在的人谁不读书? 每天都诵读一千多字,开始很高兴, 但是很快的读完,又很快的忘记。 一年连一百二十个字都记不住,何况一天呢? 我年轻时也有贪多的毛病, 现在看着自己肚子里没什么文墨, 才知道陈晋之的方法是对的。

2. 文言文《王冕故事》译文

白话释义: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有人牵着王冕家的牛,来王冕家,责怪无人看管的牛践踏了他家的田地。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

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安阳的大学问家韩性,听说了这个人后感到惊异,于是把他收录为弟子,王冕的学识很快就可以通儒家了。韩性死了以后,韩性的门人对待王冕像对待韩性一样。当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于是王冕把自己的母亲迎接到越城抚养。

时间长了,母亲想要归还老家,王冕就买牛来架母亲的车,自己亲自穿着古代的衣服跟在车后。乡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两旁笑,王冕自己也笑。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己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此文出自明代宋濂所著的《宋学士文集》。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被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时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

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年七十二。明武宗时追谥“文宪”,故称“宋文宪”。

洪武十年(1377年),宋濂告老还乡,朱元璋亲自饯行,并命宋濂之孙宋慎送其回家。

宋濂以头叩地辞谢,并约定说:“臣没死之前,请允许臣每年来宫内觐见陛下一次。”回乡后,宋濂每年乘着帝庆节的机会如约进京陛见。

文章简介:

《宋学士文集》又名《文宪集》作者[明]宋濂。本书为四库全书之一。

序分书序和赠言两种。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作者的意趣、协作缘由赠序创于唐初用于临别赠言多为赞颂、勉励、祝愿、惜别之词。

人物背景:

王冕自幼好学,白天放牛。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

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王冕于是学成了博学多能的儒生。但屡应试不第,遂将举业文章付之一炬。

3. 陈普之读书法翻译

请问是不是陈晋之读书法吧?

原文:读书惟在记牢,则日渐进益。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是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晋之为得法云。

翻译:读书最重要的就是记牢,就可以进步。 陈晋之一天只读120个字, 就没有不读的书了。 就是说的读的太少, 1年下来就很多。 现在的人谁不读书? 每天都背1000多字, 开始很高兴,后来就慢慢忘了。 1年连120个字都记不住,何况1天呢? 我年轻时也有贪多的毛病, 现在看着自己肚子里没什么货, 才知道陈晋之的方法是对的。

4. 陈晋之读书法 全文翻译

译文:

读书只有牢记,那么每天才能渐渐有所长进。 陈晋之一天只读书一百二十多字, 于是没有什么书不读了。

这就是说一天(读的书)不多,(但)一年下来就有很多了。现在谁不读书, 每天将要读几千字, 开始很高兴,然而读过之后随即就忘了,即使一年也学不到多少知识,何况一天呢?

我年轻时也有贪多的毛病, 到了现在每当想起自己腹中诗书不多十分空虚, 才知道陈晋之的方法是对的。

原文:

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

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晋之为得法云。

扩展资料:

阅读启示

读书不要贪多,贪多嚼不烂,精读记牢,积少成多。不要求快求多,要扎扎实实记牢。不能囫囵吞枣,否则就没有效果了。陈晋之的这些读书方法,虽不十全十美,但对我们还是有启发的。

作者

陈善,出生于宋朝,字子兼,罗源(今属福建)人,乾道年间进士,约生活于北宋末南宋初,曾被任命为国子监学录,但尚未赴任就去世了。

著有《扪虱新话》一书(也作《扪虱新语》),初名《窗间纪闻》,是笔记作品集。此书兼涉经史子集,可从中窥见当时学术思想、流派等相关问题,其史料价值不容忽视。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收录《扪虱新话》一书,并对此书作者、内容加以评述,但与史实多有出入。

东汉薛勤的简介
1个回答2022-07-07 10:03
搜一下:东汉薛勤的简介
薛勤和陈蕃的资料
1个回答2023-04-03 22:47
续写了爱干净与爱学习的勤奋努力都要坚持不懈每一个人都各有长处而学习是帮助我们增强学习知识增多大脑的动力和发挥的想象力
不勤奋,于是永远不得成功的实例
1个回答2024-03-01 04:55
伤仲永

龟兔赛跑中的兔子
勤奋努力永不满足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8-25 13:30
“勤奋努力永不满足”是樱胡腊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做稿态度和工作态度。它的意思是,无论你做什么,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去做,不断追求进步和提高,永远不要满足于现状,而是要不断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脊滑不断进步。这种态度可以帮助人们取得更好的成就,实现更高的目标,让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命运永远眷顾那些勤劳的人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7-31 16:00
就是越努力越幸运的意思。人们在努力当中积蓄力量,自然会有更多的机会去让自己变优秀。加油吧,
勤思勤答勤问演讲稿.
1个回答2024-03-04 18:33
勤思勤答勤问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yin)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立志勤学

读书要趁早
刻苦学习 立志勤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

立志勤学,“立志”与“勤学”两者之间紧密相联,它揭示了求知成才的方向和道德之间的辩证关系。只有立下宏伟坚定的志向,才会产生勤学苦练的决心;只有坚持不懈的勤学,才能真正实现宏伟坚定的志向。
自古以来,志士贤人都十分重视立志向学的价值和意义,将其视为治学、求知、建业、立国的根本。《尚书·周官》中说:“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唐代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后汉书·耿龛传》言“有志者,事竟成”。这些至理名言阐明了“立志”与“勤学”的辩证关系,突出强调了勤学对于学识、增智、成才的意义,并对勤奋学习的学风加以倡导与弘扬。

中国古代学子文人立志勤学的名人很多,事迹很生动。其主要特点:

(1)自孔子始,逐步形成了读经研史的传统。汉代“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经典成为历代文人立志勤学的范本。(2)求学育人,具有早抓,抓小的特点。少小立志,自幼成才,不乏其人。如唐代的韦述,10岁就读了2000多卷古书,10岁就撰写唐史30卷。(3)治学严谨,攻读不辍,活到老学到老。明代的李贽,在50多岁时还拜焦闳为师学习了3年《易经》,从59岁到70岁,又到湖北龙潭的艺佛院读书著述整整10年。(4)艰苦勤奋,坚韧不拔,表现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奋求欲。如“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月”、“凿壁”,都生动地描述了读书人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坚持自学,不懈不馁,卓有造就的感人事迹。(5)在民间形成了注重立志勤学的时尚。流传了许多勤学格言,如“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等等。

立志勤学是求知启智的根本途径,是育人成才重要条件。进行立志勤学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立志勤学的精神,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进行立志勤学教育包括以下内容:

1.教育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像古今中外所有伟大人物那样,少年立志,志在国家,志在人民,志在天下,矢志不谕。把“救国救民”、“为中华之崛起”作为自己人生奋斗目标,并为实现志向刻苦学习,无私无畏学习。

2.教育青少年学生勤奋学习。懂得勤奋学习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基础的道理,并付诸于行动。学习要持之以恒,要有一个“挤”劲、“钻”劲、“韧”劲,切忌浅尝辄止,不求甚解,马马虎虎,粗枝大叶。在学习中,要讲求科学地学习方法,变苦学为乐学,有效地利用每分每秒,提高学习效率。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学风,要“多思”,要好学好问,既不但向书本学习,更要向能者学习,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3.教育学生谦虚求实,有自知之明。懂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的深刻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强以不知为知。能做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见贤思齐”、“每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此项教育应与前途理想教育对接,使立志勤学具有现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