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仁于谦相声

谦恭仁厚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23 17:12
程门立雪

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
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
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小学四年级演讲稿 【把谦让带给社会把仁爱带给他人】 怎么写 急求
1个回答2024-01-28 02:21
谦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做人的境界。学会谦让,尝试谦让,在谦让中学会生活,学会生存,那么,你会慢慢领略到:其实,谦让也是福。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在什么时候谦让,怎样谦让,这是一门艺术!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今天,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所宣扬的那种“谦让”的传统道德,那种“牺牲”的精神,遇到了商品经济大潮中竞争、交换等价值观念的挑战。在今天,这也是理所当然的。试想:在激烈的竞争面前,是谦让还是勇敢面对?这的确是对每一个人的灵魂的考验。



我们说,在今天,道德并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外在的规范来对人进行各种各样的约束,更为重要的是,道德应该成为每一个自主的人发展的内在需要。换句话说,道德的主要作用并不在于约束,更在在于促进自主的人的发展。如果我们把那些传统的道德,仅仅看作为一种约束,一种对自己的自我发展的约束。那么,我们可以说,宁愿不要那样的约束。



再来看看需要不需要“谦让”“牺牲”之类的道德规范吧。



我们只能说,一些传统的东西,在今天虽然有它的存在价值,但我们不是在完完全全,原样原样的状态下来保持和发扬的。如果我们今天仍然一味得拘泥于孔融让梨式的 “ 谦让 ” 与 “ 牺牲 ” ,那我们就恐怕会被它所束缚,我们的手脚就会被它所捆住,我们就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比如,今天的大中专毕业生,在面对有限的各种岗位时,就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尤其是当几个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时候,如果仍然象孔融当年那样,把岗位让给他人,自己再去另外的地方寻找,那你恐怕永远也会处在岗位的寻找之中。以这种保守的态度去“谦让”,去“牺牲”,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是一种迂腐的行为。



从自己本人来说,那无疑可能会失去了一个发展自己的机会,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这样的“谦让”,这样的“牺牲”是不值得的。相反,如果勇敢面对,凭自己的真才实学,在激烈的竞争中,击败了对手,顺利地拿到了 “ 入场券 ” ,那才是我们今天所需要的道德和素质。



而在另一些场合,在另一些领域,“谦让”与“牺牲”,则会赢来他人赞许的目光。这主要是指在日常生活的领域。在日常生活当中,与他人交往,与他人打交道的时候,有时候,“谦让”与“牺牲”就是一种美德。比如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病人,给抱小孩的乘客让座,这是大家所公认的美德。在家庭生活中,小孩如果眼睛里只有自己,把什么东西都占为己有,往往会被大人所诟病,所指责。



所以,在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语中,孔融让梨永远不会过时。我们所需要提醒孩子的是,不要过分的拘泥于这些传统的道德,心目中应该既有自己,也有他人。一味的“孔融让梨”,那是只有他人而惟独没有自己的体现,就会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机遇,对自己的成长与发展不利;一味的以自己为中心,什么时候都把自己的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目中无人,“拔一毫利天下而不为”,那是自私的表现。这应该是我们当前学校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地局限于“孔融让梨”式的道德教育,主张“谦让”,提倡“牺牲”,倡导“毫无利己,专门利人”,结果,我们却培养了一批道德上的“两面人”:在老师面前,在家长面前,可能规规矩矩,一旦走出了校门、家门,可能就是另一副面孔了。



当然,话也得说回来,如果我们培养的人,个个都是虎狼之心,只懂得竞争,那对社会也是一种危害。



所以,我们当前的学校教育,就是应该教育孩子:该“谦让”时才“谦让”,学会谦让的艺术!
神探狄仁杰里,方谦是好是坏
1个回答2022-12-14 06:45
坏的,他是主谋
郭德纲于谦相声吃虾仁台词要全的
1个回答2022-11-11 01:05
可以的,找了很久
谦恭仁厚成语解释
1个回答2023-12-18 05:42
  【成语原文】:谦恭仁厚

  【标准发音】:qiān gōng rén hu

  【繁体写法】:谦恭仁厚

  【谦恭仁厚是什么意思】:指态度谦逊恭谨,为人忠诚老实

  【谦恭仁厚成语接龙】:黄公好谦 → 谦恭仁厚 → 厚今薄古

  【用法分析】: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读音预警】:倡导普通话,请按照音标【qiān gōng rén hu】采用标准四声阅读。

  【出处说明】: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8回:“今日见宋江谦恭仁厚,愈加钦敬。”
神探狄仁杰第一部中的假方谦是怎么代替真方谦的?假方谦的真实身份是?
1个回答2022-12-15 13:10
真假方谦都是蛇灵集团的,真方谦就是刘金,越王失利之后通过其手中掌握的名单当上了刺史,
在一起行动中刘金被抓(真方谦),蛇灵集团就弄了个假方谦控制幽州
谦和仁爱 的出处和详细意思可否告知
1个回答2023-12-17 17:28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解析:

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一是仁爱孝悌;二是谦和好礼;三是诚信知报;四是精忠爱国; 五是克己奉公;六是修己慎独;七是见利思义;八是勤俭廉正;九是笃实宽厚;十是勇毅力行。

中国古代有,“仁爱孝悌”“谦和好礼”的人伦原理。古人所讲的“仁爱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思想精华。仁爱孝悌”是中华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仁”的核心是“爱人”,即重视人,尊重人,同情人,关怀人。而在家庭生活中,“仁爱”以孝悌为根本,兄友弟恭,形成一种浓浓的家庭亲情,
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
1个回答2023-08-28 10:10

【原文】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勇忮而不成。

【出处】《庄子·齐物论》。

【译文】至高无尚的真理是不必称扬的,最了不起的辩说是不必言说的,最亩物具有仁爱的人是不必向人表示仁爱的,最廉洁方正的人是不必表示谦让的,最勇敢的人是从不伤害他人信耐晌的。真理完全表露滑锋于外那就不算是真理,逞言肆辩总有表达不到的地方,仁爱之心经常流露反而成就不了仁爱,廉洁到清白的极点反而不太真实,勇敢到随处伤人也就不能成为真正勇敢的人。

谦卑,谦逊,谦和,谦恭,谦逊的区别
1个回答2023-04-10 07:30
“谦让”形容谦虚地不肯担任,不肯接受或不肯占先。用于平辈之间。

“谦恭”形容谦虚而有礼貌。用于晚辈对长辈非常恰当。

“谦和”形容谦虚和蔼。用来形容与人相处的心态很恰当。

“谦卑”形容谦虚,不自高自大。用来表示对自然的态度符合语境。
明朝第一名臣是于谦,张居正,还是王守仁
2个回答2022-12-15 15:00
王守仁遥遥领先,于谦第二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