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周希田大鼓巾帼叹

在希望的田野上词曲作者是谁?
1个回答2024-08-17 13:51

在希望的田野上词曲作者是施光南。

施光南1940年8月22日在四川重庆出生,父亲施复亮是共青团早期领导人,母亲是四川省江津县人。施光南1948年回源东叶村老家上小学,1949年在金华城内小学毕业。

解放后随父母移居北京,在父亲影响下开始学习作曲,1957年中学毕业后被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1959年转入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先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补习两年,再转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1964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1964年毕业后分配到天津歌舞剧院任创作员。

社会影响:

施光南是新中国乐坛上一位成就卓然的作曲家。其创作涉及多个领域,且达到了相当的艺术水准;而最能体现其艺术成就的当首推其歌曲创作。

他的歌曲旋律既有浓郁的民族风味,又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既有较高的艺术性,又具有通俗性,可谓“雅俗共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其“立足于民族传统,融汇各民族、各地方民族民间音乐之神韵,化为自己的音乐语言,创造性地运用于创作实践”的创作思想,对当代及今后的歌曲创作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希望在田野上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09-03 14:25
有个歌叫
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希望的田野上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06-29 10:36
in the field of hope
希望的田野是谁写的
1个回答2023-11-11 23:06

《希望的田野》是张德民创作的长篇小说。

张德民(1952—),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人,中国当代著名农民作家。张德民被誉为“农民作家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张德民自幼喜爱文学,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创作。张德民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农民视角,关注农村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对农民生活的艰辛和执着进行了深刻的描绘。

其作品语言朴实无华,真实感人,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为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农村世界。在中国文学界,张德民的作品占有一席之地,其凭借扎实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创作风格,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希望的田野》的意义:

1、反映时代变革

小说通过描绘农村生活,展示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

2、关注农民命运

小说以农民为主体,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命运。通过讲述农民们在困境中努力奋斗、积极进取的故事,展现了农民阶级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3、突出希望与奋斗主题

小说标题“希望的田野”象征着农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在作品中,主人公们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这种精神内核激励着读者在困境中勇往直前,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

在希望的田野上段子
1个回答2024-05-23 14:49

我一直在希望的田野上奔跑,虽然也偶尔被失望绊倒。 2,从天堂到地狱,我路过人间!3,初恋无限好,只是挂得早。你说……你喜欢我?其实……我一开始……其实我也……唉,跟你直说了吧,其实我也挺喜欢我自己的。4,问世间谁最坦荡,直叫我当仁不让。

希望在田野上,什么意思
4个回答2022-08-03 04:41
字面上理解是希望寄托在田野上,深一层的理解为你的希望很大
《在希望的田野上》是哪一年创作的?
1个回答2023-03-30 13:01
是1996年
巾帼英雄中的“巾帼”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1-30 15:38

巾帼原是古时的一种配饰,宽大似冠,巾帼后来引申为女子的代称,如今已是对妇女的一种尊称。因此巾帼英雄指的是女中豪杰。相关介绍:先秦时期,男女都能戴帼,用作首饰。到了汉代,才成为妇女专用。三国时有著名的一出戏:诸葛亮出斜谷向司马懿挑战,但后者避而不出,诸葛亮便用激将法,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了“巾帼妇女之饰”,以示羞辱。“巾帼”由来古时候的贵族妇女,常在举行祭祀大典时戴一种用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头饰,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巾帼,其上还装缀着一些金珠玉翠制成的珍贵首饰。扩展资料巾帼不让须眉源自乐府诗木兰辞。北魏末年,柔然、契丹等少数民族日渐强大,他们经常派兵侵扰中原地区,抢劫财物。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加强北部边境的驻防。木兰从军讲的是当时一位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事。花木兰,北魏宋州虞城(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人,巾帼英雄,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民族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田野里的孩子真快乐。你在田野里做过什么快乐的事情?xiexialai
1个回答2024-03-04 06:25

捉蚂蚱、蜻蜓;在小水塘捉小鱼、捞红虫……

巾帼的“帼”当什么讲?
1个回答2024-06-01 12:14
巾帼不让须眉”

巾帼
巾和帼是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和发饰,借指妇女。

巾帼不让须眉源自乐府诗木兰从军记!

木兰从军

北魏末年,柔然、契丹等少数民族日渐强大,他们经常派兵侵扰中原地区,抢劫财物。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加强北部边境的驻防。

木兰从军讲的是当时一位巾帼英雄的故事。木兰据说姓花,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人,从小跟着父亲读书写字,平日料理家务。她还喜欢骑马射箭,练得一身好武艺。有一天,衙门里的差役送来了征兵的通知,要征木兰的父亲去当兵。但父亲年纪老迈,又怎能参军打仗呢?木兰没有哥哥,弟弟又太小,她不忍心让年老的父亲去受苦,于是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木兰父母虽不舍得女儿出征,但又无他法,只好同意她去了。

木兰随着队伍,到了北方边境。她担心自己女扮男装的秘密被人发现,故此处处加倍小心。白天行军,木兰紧紧地跟上队伍,从不敢掉队。夜晚宿营,她从来不敢脱衣服。作战的时候,她凭着一身好武艺,总是冲杀在前。从军十二年,木兰屡建奇功,同伴们对她十分敬佩,赞扬她是个勇敢的好男儿。

战争结束了,皇帝召见有功的将士,论功行赏。但木兰既不想做官,也不想要财物,她只希望得到一匹快马,好让她立刻回家。皇帝欣然答应,并派使者护送木兰回去。

木兰的父母听说木兰回来,非常欢喜,立刻赶到城外去迎接。弟弟在家里也杀猪宰羊,以慰劳为国立功的姐姐。木兰回家后,脱下战袍,换上女装,梳好头发,出来向护送她回家的同伴们道谢。同伴们见木兰原是女儿身,都万分惊奇,没想到共同战斗十二年的战友竟是一位漂亮的女子。

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很快就传开了。后人更将此编成歌谣广泛流传。这些歌谣最后更成为一部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巾帼不让须眉的说法并流传至今
回答者:1358****760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