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秋胡打马

秋胡戏妻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10 19:37
《秋胡戏妻》是一折戏剧,由元代戏剧作家石君宝编撰。

故事概要:

荣归故里

秋胡辞别了妻子和家人,上京求取功名。赶考归来,已是榜上有名,功成名就了。一想到回家经过一段休假之后,便可去上任,春风得意,一路乐得屁颠儿屁颠儿往回走,快走到家门口的时候,却鬼使神差地生出 了一点儿不大不小的岔子。

调戏佳人

在家乡田野里,秋胡远远地望见了一位楚楚动人的女子,正在陌间采桑。秋胡死死地盯了那女子看,简直都看得有点儿呆怔了,于是便忍不住走上前去,立在那女子的旁边,嬉皮笑脸地向那个俏女子求起爱来了……。

没想到那个能采桑的女子,不但偏偏是个已嫁了个人的女子,而且还是个挺要面子的女子。更要命的是,她学那《素女经》学习得很好。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一口将他顶撞回去,可是采桑的女子是极美的——“容仪婉美,面如白玉,颊带红莲,腰若柳条。细眉段绝,”可谓光彩照人,谁见了也得动三分凡心的。更何况是正在春风得意劲儿上的知识分子秋胡呢!

可秋胡却不怕她的回避,一再地从她的这一边绕到另外一边去窥视,为的是将那女子的妖媚容颜看得清楚些。

秋胡的调情话说得文绉绉的,意思已经直露得不能再直露了,换一句乡野间的俚俗话翻译过来,便是:——我想抱抱你,成哩不能成?

秋胡自然是结结实实地碰了一鼻子灰。

可是,接下来的问题就变得加倍地严重了——那田间采桑的女子并不是一个陌路的女人,竟恰恰是秋胡的结发妻子!

佳人系发妻

等两人先后都回到家里之后,不管是他,还是她,一切都明白了。

一场天大的尴尬!

她劈头盖脸便是一句:“一马不配两鞍,单牛岂有双车并驾?”

秋胡说什么好?嗯,不错,你这女人家很能经得起考验的,要是换了旁的什么女子,就不会像你那么坚决果断地断然拒绝啊……

可是,他的妻子不饶他了,不饶自己轻薄的丈夫了!

发妻投河

这收场的场面便是秋胡的蓬头垢面的妻子在众目睽睽下直直地奔出家门去了。直直地往家门前的那条水流湍急的河奔去了!她嘴巴里喊着:——我不活了!我没脸活人了啊!

此时顾恩不顾身,

念君此日赴河津。

缅怀烈女

一个不该发生的悲剧。这便是传统的贞节观的艺术化体现。

但是,比这个悲剧更大的悲剧则是:从那以后,许多地方就建起了一座座“秋胡庙”。

名字叫“秋胡庙”,却不是纪念秋胡的,而是纪念秋胡的妻子的。因为秋胡的妻子没有名字,所以秋胡的名字就成了那颇为死心眼儿的可怜女人的名字了。故事起源于山东。但是后来流传得却极广,据考,全国有不少地方都有“秋胡庙”。于是这可怜而蒙昧的贞节烈女,至少拥有九州十八县的籍贯。
《秋胡戏妻》讲的是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2-08 01:37

中国元代杂剧作品。石君宝著。这是一则早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事见刘向《列女传》。唐有《秋胡变文》。写秋胡新婚才3日,即被征召入伍,妻罗梅英在家含辛茹苦,侍奉婆婆。财主李大户倚势谋娶,遭梅英拒绝。10年后,秋胡得官荣归,在桑园相遇,竟调戏梅英。梅英发现调戏自己的竟是盼望多年的丈夫,顿感羞辱,要求离异,迫于婆母之命,勉强相从。全剧充满喜剧色调,但又写出了妇女的不幸遭遇,讴歌了她们的反抗精神。语言本色,成就较高,今仍在舞台演出。

秋胡戏妻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01 22:17

中国元代杂剧作品。石君宝著。这是一则早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事见刘向《列女传》,唐有《秋胡变文》。写秋胡新婚才三日,即被征召入伍,妻罗梅英在家含辛茹苦,侍奉婆婆。财主李大户倚势谋娶,遭梅英拒绝。十年后,秋胡得官荣归,在桑园相遇,竟调戏梅英。梅英发现调戏自己的竟是盼望多年的丈夫,顿感羞辱,要求离异,迫于婆母之命,勉强相从。全剧充满喜剧色调,但又写出了妇女的不幸遭遇,讴歌了她们的反抗精神。语言本色,成就较高,今仍在舞台演出。

秋胡戏妻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4-01 03:51

《秋胡戏妻》是元代石君宝编撰的元代杂剧。被收录在《列女传》中。

求春秋战国(胡晓辉)版的电子书
1个回答2024-02-10 23:50


有偿,PDF电子书。要的话就联系我

又名,秋胡戏妻,的京剧剧目叫什么
1个回答2023-04-13 22:05
应该是《桑园会》
秋胡戏妻的故事概要
1个回答2024-02-13 14:21

在家乡田野里,秋胡远远地望见了一位楚楚动人的女子,正在陌间采桑。秋胡死死地盯了那女子看,简直都看得有点儿呆怔了,于是便忍不住走上前去,立在那女子的旁边,嬉皮笑脸地向那个俏女子求起爱来了……。
没想到那个能采桑的女子,不但偏偏是个已嫁了个人的女子,而且还是个挺要面子的女子。更要命的是,她学那《素女经》学习得很好。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一口将他顶撞回去,可是采桑的女子是极美的——“容仪婉美,面如白玉,颊带红莲,腰若柳条。细眉段绝,”可谓光彩照人,谁见了也得动三分凡心的。更何况是正在春风得意劲儿上的知识分子秋胡呢!
可秋胡却不怕她的回避,一再地从她的这一边绕到另外一边去窥视,为的是将那女子的妖媚容颜看得清楚些。
秋胡的调情话说得文皱皱的:
“哎呀,在下请娘子片时在于怀抱,未知娘子赐许以不?”
调情的意思已经直露得不能再直露了,换一句乡野间的俚俗话翻译过来,便是:——我想抱抱你,成哩不能成?
秋胡自然是结结实实地碰了一鼻子灰。
可是,接下来的问题就变得加倍地严重了——那田间采桑的女子并不是一个陌路的女人,竟恰恰是秋胡的结发妻子! 等两人先后都回到家里之后,不管是他,还是她,一切都明白了。
一场天大的尴尬!
她劈头盖脸便是一句:“一马不配两鞍,单牛岂有双车并驾?”
秋胡说什么好?嗯,不错,你这女人家很能经得起考验的,要是换了旁的什么女子,就不会像你那么坚决果断地断然拒绝啊……
可是,他的妻子不饶他了,不饶自己轻薄的丈夫了! 这收场的场面便是秋胡的蓬头垢面的妻子在众目睽睽下直直地奔出家门去了。直直地往家门前的那条水流湍急的河奔去了!她嘴巴里喊着:——我不活了!我没脸活人了啊!
此时顾恩不顾身,
念君此日赴河津。 一个不该发生的悲剧。这便是传统的贞节观的艺术化体现。
但是,比这个悲剧更大的悲剧则是:从那以后,许多地方就建起了一座座“秋胡庙”。
名字叫“秋胡庙”,却不是纪念秋胡的,而是纪念秋胡的妻子的。因为秋胡的妻子没有名字,所以秋胡的名字就成了那颇为死心眼儿的可怜女人的名字了。故事起源于山东。但是后来流传得却极广,据考,全国有不少地方都有“秋胡庙”。于是这可怜而蒙昧的贞节烈女,至少拥有九州十八县的籍贯。

九龙抬棺胡秋怎么了
1个回答2024-02-17 02:02

胡秋最后被仇家给杀害了。

我是一名抬棺匠,一个鲜为人知的神秘职业。正所谓,生老病死,入土为安,十年间我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算的上见棺无数,福棺寿棺,阴阳棺、子母棺,悬棺吊棺。

九龙抬棺是一部12集的当代传奇类电视剧。男女主之间有一段回忆是涉及沈大人和顾大人的。君廉我贪,君贤我恶。相爱相杀,无止无休。两只在一起后的日常:上朝不听讲,搞小动作。

其他:

枪声来的极其的突然,然而赖以自豪的危险预兆,却在这一刻没有任何的反应,这让我的心脏猛的沉了下去,因为解释只有一个,子弹并不是射向我的。

身后,传来了噗的一声响。 以及胡秋痛苦的闷哼声! 我就算是不用回头也知道,一定是胡秋中枪了。脑袋嗡的一下子,就好像是有一道天雷在里面炸响而已,整个意识陷入到了一片空白之中。

我不敢回头去看,因为我害怕我看到最不想看到的一幕。我有些机械的扭过头,看见的是胡秋正用手捂着自己的胸口,痛苦的倒了下去。

 胡秋,她中弹了! 这一刻,我眼前的世界静止了,耳朵中没有了任何的声音,只剩下一片嗡鸣,整个人头重脚轻,就仿佛是失重了一样。

我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胡秋的身体一点一点的倒了下去。

以上内容参考:九龙抬棺-笔下文学

秋天的胡杨作文
1个回答2023-12-08 11:54

秋天的胡杨作文如下:

长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成长在大漠边疆的胡杨树,用坚定与不屈,书写了三千年的苍茫与美丽。——题记

对胡杨树的最初印象,源于杨红樱的《男生日记》,虽然作者只是寥寥几笔的点出胡杨树的特点,但“长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的胡杨,从此便刻入我的记忆。

说来也巧,那年父亲恰好被派往甘肃那一带公干,刚回到家中就滔滔不绝的讲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景,然而提到最多的,正是那大漠中的胡杨树。

色彩分明的照片上,高大挺拔的胡杨树披着一身金色的铠甲,孤独的,沉默的站立在荒漠的中央,如同一个坚忍的卫兵,一肩扛起三千年的风沙肆虐,佑护着曾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西域三十六国的繁荣,楼兰龟兹的兴盛。

父亲又指着另一张照片笑着对我说:“由于当初去往塞外时尚是暮春时节,胡杨树的叶子仍是暗绿,与普通的树木的叶子没什么区别,所以一点都不显眼。”说到这儿,父亲顿了顿,脸上的表情也渐渐转为回忆和钦佩,右手轻抚着我的肩膀,感叹着说:“孩子,你要成为一棵真正的胡杨树啊!”

当日我听得似懂非懂,如今我却终于了解,那在春夏之际看似普通的胡杨,经过漫长的时光洗礼后,于百叶调残的秋日却能傲迎风沙,绽出一数耀目金芒的辉煌与灿烂,而后,便是三千年的沧桑变幻,三千年的轮回重生。

然而,这样神奇而美丽的树,这样坚定而不屈的树,却没有多少真正的知音,恰如曾经,玉门关上撑起大唐鼎盛的戍边将士,谁又曾了解他们心底“一日征人尽望乡”的苍凉与悲壮?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晃经年,然于此静谧之夜,我依然会想起风沙漫天的大漠中,如斯坚忍,倔强,刚烈的胡杨,还有那些同胡杨一般,永恒地站立在精神的至高境界中的——大写的人。

那一棵棵屹立在大漠中的胡杨树啊,便是我心中永恒的丰碑!

求二胡十级古曲《汉宫秋月》的背景故事
1个回答2024-02-24 02:15
[编辑本段]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汉宫秋月》   《汉宫秋月》本是一首琵琶曲,后改编为二胡曲。《汉宫秋月》虽列十大古曲之一,但乐曲的历史并不长。乐曲要表达的主题不是很具体。不少相关文章对此曲解题时都模糊地称,此曲旨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幽怨悲愁的情绪。有的文章称,此曲细致地刻画了宫女面对秋夜明月,内心无限惆怅,流露出对爱情的强烈渴望。

  《汉宫秋月》很可能与《汉宫秋》有一定的关系。而《汉宫秋》是一出元末杂剧,作者是马致远。《汉宫秋》讲的是王昭君和亲出塞的故事。

  汉初时开国元勋多为布衣出身,而后妃、宫女也多出身微贱。基于这一传统,汉朝的宫女与嫔妃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因而,每一位宫女都心存梦想,即有朝一日能获得被皇帝宠幸的机会。然而王昭君在宫中深居数年,却连皇帝的影子都没见过。

  葛洪的《京西杂记》中介绍了一则在后世广为流传的故事。宫廷画师毛延寿因向王昭君索贿不成,就在王昭君的画像上点了一颗痣,使王昭君的相貌显得比较普通。由于宫女太多,汉元帝只凭借画师呈上的画像上来选择宫女。这样一来,原本拥有惊人美貌的王昭君就淹没在众多的宫女里了。此为野史,不足为信。

  据《后汉书·南匈奴传》记载:“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以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斐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然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从上面的文字中可以看出,王昭君之所以自愿远嫁匈奴,是由于“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与其在宫中过着冷清孤寂的生活,让青春年华年复一年的老去,不如远赴异域。所以听说和亲的机会后,王昭君果断的毛遂自荐。然而,皇宫内的生活虽然孤寂,倒也平静,匈奴所居之地是草原大漠,未来如何,谁也不知。李白有诗云:“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杜甫显然很同情王昭君,他写下了“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的诗句。而做为政治家的王安石却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他认为昭君出塞不是件坏事,写诗云,“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王昭君出塞时,是否充满了悲怨情绪,后人已无法得知。无论如何,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并不轻松的人生选择。虽然这是一次政治婚姻,但王昭君的想法也许并不复杂,并非抱有为“汉匈两族世代团结友好”的目的。这种说法显然是意识形态对历史的强行解读了。

  后来昭君在匈奴生了两个儿子。呼韩邪单于死后,他的儿子继位,欲娶昭君。父死后,子可娶继母,兄死后,弟可娶其嫂,这本是胡俗,在匈奴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昭君觉得难以接受,于是上书汉成帝求归,成帝敕令其可以不尊汉习从胡俗,昭君后来只好服从。唐代吴兢在《乐府古题要解》中却说,昭君誓死不愿改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儿子,于是,“昭君乃吞药而死”。难道历史上的“昭君怨”就是源自这等讹传?

  昭君的结局还算圆满。前一段正在热播的《汉武大帝》汉朝和亲送去的宫女倩儿被匈奴烧死。虽然是虚构的情节,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宫女命运的悲惨。

  宫女之怨是个传统话题。汉乐府中有不少关于宫女之怨的题材,如《玉阶怨》,《昭君怨》,《昭君悲》等。后来甚至形成了专门描述后宫的诗体,名为宫词。唐朝张祜的一首五言绝句《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即是描述宫女的佳作,写出宫女积郁难遣的深怨。唐朝诗人王建、五代时后蜀花蕊夫人都曾做过《宫词》百首。

  宫女身居深宫,不得自由,日久自然生怨。另一方面,西汉辞赋家邹阳在《狱中上梁王书》中曾感叹:“女无美恶,入宫见妒。”三千嫔妃和宫女,整天想的事情是向皇帝一人争宠,怎能不妒。然《汉宫秋月》中的幽怨并非小家碧玉式的、弱不禁风的闺怨。汉代宫娥身材健硕,能陪皇帝骑马、打猎,宫内活动受到的限制也较后世皇宫为少。因而她们怨则怨矣,本身并不幽闷纤弱。

  汉代宫女中也有不怨的。有一个有趣的民间传说,讲汉代有一个宫女名叫元宵,做得一手好汤圆。她每天极为想念家里的父母姊妹。她的诚心感动了皇帝,以后每年正月十五,汉武帝批准家家户户做汤圆,点灯笼,允许娘娘宫女出宫与民同乐。那一天,元宵在自己的灯笼上写着“元宵”两字,带着自己做的汤圆出宫,与家人团圆。

  且把遥远年代里的幽怨抛在一边,听《汉宫秋月》,品十五元宵,岂非快哉?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