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英语趣味练习

趣味练习
1个回答2024-02-09 07:15
1、①春风 ②春花 ③春雨 ④春色 ⑤春意 ⑥春心 ⑦春潮 ⑧春寒 ⑨春阴 ⑩春日

2、①含情脉脉 大名鼎鼎 虎视眈眈 得意洋洋 书声琅琅 目光炯炯 众目睽睽 信誓旦旦
②形形色色 兢兢业业 洋洋洒洒 沸沸扬扬 郁郁葱葱 期期艾艾 扭扭捏捏 唯唯诺诺
③滔滔不绝 侃侃而谈 振振有词 窃窃私语 息息相关 草草收兵 亭亭玉立 欣欣向荣
五年级一练通第六页趣味竞赛题
1个回答2024-04-03 13:53
可能是810、840、870 是的么
六年级数学趣味故事
1个回答2024-01-24 18:14

从前有一位老年人,在他临终时,三个儿子围在床前。

他对儿子们说:“我有十七匹马,留给你们,三个人分。分马的时候,老大呢,出力最多,得总数的二分之一;老二嘛,得总数的三分之一;老三最小,你呀,就拿总数的九分之一。”

勉强说完这几句,老人就去世了。三兄弟执行遗嘱时,一致认为这些马是父亲生前心爱之物,决不能将其中任何一匹劈成几块瓜分。但是遗嘱又要完全照办,如何是好呢?

正巧,这时他们的老娘舅骑马赶来了,听完事由,眉毛一扬,说:“我来分。”

猜猜看,老娘舅怎样分马?

因为希望每人得到的马都是整数匹,所以根据遗嘱,在分马的时候,马的匹数应该是三个分母的公倍数。分母2、3、9的最小公倍数是18,因而在分马时的马匹总数最好能成为18的倍数。老人留给儿子们的马是17匹,老娘舅把自己带来的一匹马临时借出来凑数,共有18匹马参加分配。

准备就绪,老娘舅开始宣读和执行遗嘱:

“……分马的时候,老大呢,出力最多,得总数的二分之一……”宣读到这里,老娘舅数出9匹马,让老大领过去:

老二嘛,得总数的三分之一……”读到这里,老娘舅数出6匹马,让老二领过去:

“老三最小,你呀,就拿总数的九分之一。”读完最后这一句,老娘舅数出2匹马,让老三领过去:

三位晚辈分到手的马,总和恰好是父亲留下的17匹:

9+6+2=17。

分马场地上的18匹马,现在剩下最后一匹,这当然就是老娘舅自己带来临时借用的那匹,依然物归原主。


六年级《比的应用》的趣味数学故事
1个回答2024-01-29 20:44
1.符号“+”“-”是五百年前一位德国人最先使用的。当时他们并不表示“加上”“减去”。知道三百多年前才正式用来表示“加上”“减去”。

2.“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有七个块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薄板组成,拼出来的图案变化万千。后来传到国外叫做“唐图”。“七巧板”流传到今天,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智力玩具。

3.传说早岁孙在四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一种滴水的器具来计时,名叫刻漏。

4.乘号“×”是三百多年前一位英国数学家最先使用的。因为乘法是一种特殊的加法,所以他把加号斜过来表示。

5.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 恺撒指定历法。由于他出生在7月,为了神雀枣表示他的伟大,决定将7月改为游拆“儒略月”,连同所有的单月都规定为31天,双月为30天。这样一年多出一天,2月是古罗马处死犯人的月份,为了减少处死的人数,将2月减少1天,为29天。

6.小方是一个木匠,但他很傲慢,有一天,师傅问他:“桌子有4个角,我砍去一个,还剩几个?”小芳说4-1=3,三个。师傅告诉他,有5个
求六年级趣味数学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2-24 11:46
小明和小华比赛做仰卧起坐。比赛开始了,同学们有的在加油,有的在计数:1个,2个,3个,4个,(一直写下去,我比较懒,请楼主填空)99个,一百个。小明和小华打了个平手,势均力敌,两人相视而笑。同学们都很开心
优秀小学生趣味成语游戏练习 一 成语猜谜
1个回答2024-02-24 16:27
相依为命
xiāng yī wéi mìng
[释义] 依:依靠;为命:为生;过日子。互相依靠着过日子。泛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
[语出]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成》:“小人无恒产;与相依为命;不愿售也”。
[正音] 相;不能读作“xiànɡ”;为;不能读作“wèi”。
[辨形] 依;不能写作“一”。
[近义] 患难与共
[反义] 不共戴天 各裤运奔前程
[用法] 多用于人裤备与人之间;胡纯毁也可形容两种事物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偏正式。
[例句]
趣味英语学习
1个回答2024-03-08 01:41

这是我国的著名速算大师周根项老师经过数十年潜心研究数字运算的规律和技巧,发明了数十种快速运算的巧妙方法,运算快速准确、方法简便。孩子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家长、老人也可以轻松掌握。

向左转|向右转

学习的趣味作文
1个回答2023-08-15 04:45

童趣练习题
1个回答2024-02-22 14:52
(一)第1段



1、“明察”、“细察”是两个关键词语,意思是观察敏锐仔细,才能获得“物外之趣”。



2、作者观察本领高超的句子: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3、写作者观察习惯的句子: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4、写作者观察收获的句子:故时有物外之趣。



5、写作者儿时视力极好,又能观察入微的句子: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6、写作者幼时观察事物的癖好的句子: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7、写作者观察有所发现的句子:故时有物外之趣。



8、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故时有物外之趣。主旨词:物外之趣。



9、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物外之趣。



10、“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11、点明时间的一个词语是:童稚时。



12、余忆童稚时的特异之处是: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13、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总领全文,点明中心。



14、明察秋毫:在文中形容视力极佳。



15、“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两句是(夸张)地写作者幼年时(视力敏锐),又表现孩子的(天真、稚气)。



16、作者善于观察,常得到怎样的妙处?故时有物外之趣



(二)第2-4段



1、运用夸张,写蚊子叫声的句子:夏蚊成雷。



2、写作者观察夏蚊时,产生奇异想象的句子:“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 则或千或百, 果然鹤也”,“作青云白鹤观, 果如鹤唳云端”。



3、第二段所记之趣源自于:夏蚊成雷。



4、第二段中点明所写内容属想象的一个词语是:私拟作。



5、儿时将蚊飞烟中比作鹤唳云端,你觉得这样的联想有何依据?



外形相似:有长足,有双翼;动作相似:都会飞;环境相似:有烟缭绕,像白云悠悠。



6、第二段最能体现“趣”的句子:为之怡然称快。



7、把蚊比作鹤时,作者写自己入神的语句: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8、文中“昂首观之”的内容有: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9、写观蚊所感的句子:为之怡然称快。



10、第3段中写作者幼时视小为大,胸有丘壑的“神游”之乐的句子:



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11、第3段中作者描写的“物外之趣”的句子是什么?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12、第三段写作者幼时观察景物的地点是: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观察的方式是:蹲其身,使与台齐;观察的所得感受是: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13、观察二虫斗时,虾蟆搅局,我的第一反应是:



不觉呀然一惊;接着的举动是: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4、找出第三段中和“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相照应的句子是:



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15、第四段中与课文首句相照应的句子:余年幼。



16、第四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17、第四段中“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中可以看出幼年沈复有哪些特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1)表现了对吞食小虫的虾蟆的厌恶和痛恨之情。(2)充满童趣,而且善良,爱惜生灵。(3)是个天真,正直、善良、可爱的孩子。



七、解释词语



1、余忆童趣时:时候 故时有物外之趣:常常



2、昂首观之:看 作青云白鹤观:景观



3、明察秋毫:看到,看清 必细察其纹理:观察



4、项为之强:因为。 以丛草为林:当作。



5、定神细视:精神。 神游其中:感受、想像。



6、徐喷以烟:介词,用。 以丛草为林:介词,把。



7、物外之趣:助词,的 昂首观之:代词,它,指蚊子
童趣的练习题
1个回答2024-02-22 15:14
一、基础部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_______,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__________________,心之所向,则或_________,_________;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为加点字注音。
怡然称快: 庞然大物:
癞虾蟆: 项为之强:
2.上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3.为文章的空白处填上原文。
4.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昂首观之:
怡然自得:
素帐:
方出神:
鞭数十:
驱之别院:
5.翻译句子。
(1)又留蚊于素帐中。
(2)以丛草为林。
6.作者回忆了童年哪几件趣事?
7.作者幼时为什么会“时有物外之趣”?
8.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富有情趣的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9.请从文中找出几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