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贾谊论朗读

求解答,贾谊过秦论
1个回答2024-02-14 21:29
《过秦论》写作特点
叙事铺陈对比
用叙事来说理,可以说是本篇最大的特点。作者用千把字的篇幅概括了从秦孝公到秦亡国这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概括地说明了秦之由盛而衰的全过程和主要现象,同时还贯穿了作者本人的观点来说明其所以兴衰的关键所在。这就帮助我们对这一段历史事实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因此我感到,要想写好说理文,必须在善于叙事的基础上来说理才行。所谓在说理文中的善于叙事,还同一般叙事文不一样,要善于概括事实,善于描写事物的大的、总的、突出的方面,善于勾勒整个历史发展的轮廊等等。只有这样,只有通过这种叙事的特定手法,以此为说理的基础,才可能有把握说服读者。我们说,写好说理文,主要是靠\'论\'和\'断\'。\'论\'不能是空论,必须要根据事实立论,即所谓\'摆事实,讲道理\',道理是根据事实来讲清的。\'断\'也不能是武断,必须从大量事实中抽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来,才是精确的判断。《过秦论》就恰好有这个特点。他把大量事实摆出来,结果道理可以不讲而自明,或少讲而大明。
本篇所具有的另一特点:贾谊在用写赋的手法来写说理散文。写赋是需要铺张和夸大的,贾谊写这篇文章可以说通篇都采用了这种手法。比如第一段\'有席卷天下\'四句,\'席卷\'、\'包举\'、\'囊括\'、\'并吞\'等词,基本上都同义;\'天下\'、\'宇内\'、\'四海\'和\'八荒\',也都是同一个意思。同一个意思而一连写上好几句,既有排比又有对仗,这就是写赋的夸张手法。下面第二、第四、第五等段中,都有类似的句子;不胜枚举。所谓\'铺张扬厉\',主要就是指的这一类句子。这样,气势自然就充沛了,自然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笔锋锐不可当,咄咄逼人,读起来有劲头,有说服力,而且有欲罢不能之感。
这篇文章所具有的第三个特点,即作者用全篇对比到底的手法写出了他的论点。对比手法并没有什么希奇,而本篇精采处却在于作者用了四个方面的对比:即秦国本身先强后弱、先盛后衰、先兴旺后灭亡的对比;秦与六国的对比;秦与陈涉的对比;陈涉与六国的对比。几种对比交织在一起,结构自然宏伟,气势也自然磅礴,话也显得更有分量了。主客观形势的不同,强弱盛衰难易的不同,都从几方面的对比中显现出来。

贾谊过秦论
1个回答2024-02-18 19:01
前人指出,贾谊信扒在《过秦搭派论》中作陈涉与强秦之比,有卵石之异。但文章的最后结局居然是卵能碎石,作者滑枝昌力图用这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来揭示的思想是:外强中干,看似强大,其实不堪一击。
《古文观止》的朗读版在哪里可以听到?
1个回答2024-07-25 18:31
《古文观止》的朗读版可以在一些专业的音频平台上找到,如喜马拉雅等,这些平台提供了由专业人士朗读的版本,发音准确,情感丰富,非常适合跟读学习。
《古文观止》的朗读版在哪里可以听到?
1个回答2024-08-06 14:16
喜马拉雅上有《古文观止》的专业朗读版,播音员的朗读富有感情,发音准确,非常适合孩子跟读和学习。
过秦论作者贾谊的生平
1个回答2023-02-04 19:06
总怀疑小贾和怀王有点什么...
贾谊翻译。贾谊,洛阳人也。
1个回答2023-01-10 09:10
贾谊,是洛阳人。
贾谊的典故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01 23:51

贾谊最出名的一个典故是:前车之鉴。

贾谊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年轻的时候,所写的文章便远近闻名。汉文帝听说贾谊精通诸子百家,于是征召贾谊入朝担任博士之职,此时,贾谊年方二十岁。为了表示对汉文帝的忠心,他曾多次受到皇帝的“赞赏上书,陈述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

有一次,贾谊在奏折中引用了夏、商、周二代都统治了几百年,而秦朝只传了两代的历史事实说汉文帝应该效仿夏、商、周三代的做法,改进政治措施,努力治理国家。他引用当时的谚语说:"前车覆,后车戒。”

意思是说,前面的车子翻了,后头的车就要小心了,应当以此为戒,避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接着他又说道:“秦代灭亡的车迹我们已经看到了,如果不注意,我们也会走上灭亡的道路。”

所以我们一定要施行仁政,安抚百姓。汉文帝认为贾谊的意见很好,于是采取了相应的轻摇薄赋、提倡节俭、奖励运肢答农桑等休养生旁慧息的措包经过他和儿子汉景帝两代皇帝的治理,社会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国力也逐步强大起来。历史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后来,人们把贾谊所引用的谚语“前车覆,后车饥销戒”“前车之鉴”,用来表示要以前面翻车概括为的事故作为警戒,吸取教训,不要再重复这样的做法。现在,多用来比喻要吸取别人失败的教训,以防自己再走上失败的道路。

贾谊最出名的一个典故
1个回答2024-01-29 18:27

贾谊最出名的一个典故是:前车之鉴。

贾谊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年轻的时候,所写的文章便远近闻名。汉文帝听说贾谊精通诸子百家,于是征召贾谊入朝担任博士之职,此时,贾谊年方二十岁。为了表示对汉文帝的忠心,他曾多次受到皇帝的“赞赏上书,陈述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

有一次,贾谊在奏折中引用了夏、商、周二代都统治了几百年,而秦朝只传了两代的历史事实说汉文帝应该效仿夏、商、周三代的做法,改进政治措施,努力治理国家。他引用当时的谚语说:"前车覆,后车戒。”

意思是说,前面的车子翻了,后头的车就要小心了,应当以此为戒,避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接着他又说道:“秦代灭亡的车迹我们已经看到了,如果不注意,我们也会走上灭亡的道路。”

所以我们一定要施行仁政,安抚百姓。汉文帝认为贾谊的意见很好,于是采取了相应的轻摇薄赋、提倡节俭、奖励运肢答农桑等休养生旁慧息的措包经过他和儿子汉景帝两代皇帝的治理,社会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国力也逐步强大起来。历史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后来,人们把贾谊所引用的谚语“前车覆,后车饥销戒”“前车之鉴”,用来表示要以前面翻车概括为的事故作为警戒,吸取教训,不要再重复这样的做法。现在,多用来比喻要吸取别人失败的教训,以防自己再走上失败的道路。

贾谊的生平简介
1个回答2024-02-23 21:19
贾谊生平简介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是西汉著名的大儒,人称贾生、贾子、贾长沙。汉高帝七年(前200年),贾谊出生,这个时代正是西汉政权刚刚建立的年代,它既给贾谊带来了施展才华的机遇,也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坎坷和痛苦。



  贾谊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基本上生活在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之中,他的生活也基本上是以读书习文为主。18岁时,他便以能诵诗书擅写文章而闻名于郡中。当时的名士河南守吴廷尉欣赏他的才学俱优,将他列置门下。



  公元前180年,汉文帝刘恒即位。听闻河南守吴公颇有学识,且政绩卓著,便征召吴公为廷尉。汉元帝元年(前179年),贾谊在老师吴廷尉的推荐下,被征召入朝,立为博士。一年之中,又被破格晋升为太中大夫。从此,22岁的贾谊便踏上了仕途,成为西汉政治集团中的一员。



  汉文帝对贾谊很器重,在把他破格提升为太中大夫,又与诸大臣商议,想把他升擢为公卿,但遭到群臣的反对。此后,汉文帝开始有意疏远贾谊,并将他派去当长沙王的太傅。



  在政治上受挫的贾谊辞别了京城,来到了地处偏远的长沙。他听说长沙地势低,湿度大,自认为此去长沙将享寿不长,而且又因为是被贬谪,心情非常不好,常常拿自己与屈原作比。在这种情况下,他便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吊屈原赋》。



  汉文帝七年(前173年),文帝思念远在长沙的贾谊,于是将他召进皇宫。当文帝听完贾谊的一番宏论后,十分感慨地说:“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过不多久,汉文帝拜贾谊为梁怀王的太傅。在任梁怀王太傅期间,贾谊仍对政事十分关注,而且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写下了如《治安策》、《论积贮疏》等名篇。



  汉文帝十一年(前169年),梁怀王刘揖人朝,不幸坠马而死。贾谊认为自己作为梁怀王的太傅而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因此非常伤心。一年以后,由于伤感过度,贾谊也于汉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死时年仅33岁。



  贾谊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就在这短暂的一生中,他却为中华文化宝库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他是骚体赋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鵩鸟赋》。在西汉政论散文的园地中,贾谊的散文也堪称文采斐然。刘勰《文心雕龙.奏启》称其奏疏是“理既切至,辞亦通畅,可谓识大体矣。”其最为人称道的政论作品是《过秦论》、《治安策》和《论积贮
贾谊最出名的一个典故?
1个回答2024-02-12 16:16

屈贾谊于长沙”出于王勃《滕王阁序》

汉文帝对贾谊很器重,在把他破格提升为太中大夫,又与诸大臣商议,想把他升擢为公卿,但遭到群臣的反对。此后,汉文帝开始有意疏远贾谊,并将他派去当长沙王的太傅。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