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苏轼朗诵

适合朗诵苏轼作品的配乐
1个回答2022-08-30 04:00
关山月 古琴曲
苏轼的诗词朗诵
1个回答2023-08-18 16:40
苏轼诗词。。。配乐朗诵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朗诵配乐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苏轼的诗词朗诵:
古文观止怎么学?反复朗诵吗?
1个回答2024-02-20 03:38

古文观止是文言文,我觉得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要理解句意,不需要反复朗诵,因为如果你只是朗诵的话,并不理解其他意思,这样子没有什么意义,最好的方法就是你要理解每一篇文章的内涵,用心去感受。当然朗诵也有意义,可以让你找到一些感觉。

古文观止怎么学?反复朗诵吗?
1个回答2024-03-20 13:14

背诵到不至于,虽然这本书叫做古文观止,但也并不是说真的看了这本书,其余未收录其中的文章就不用看了,到了清朝,以桐城派占据主流地位,他们对文章的评判是有自己的一套宗旨的,不符合这套宗旨的文章,是不会收录到这其中的,其实历朝历代除了那些极其有名的文章以外,很多富有谐趣、点墨天下的文章还是有的,除非你能够把全唐文、全宋文这些典籍全部细读一遍,否则,是分不出什么是好文章,什么是不好的文章的!

至于《古文观止》的学习,我想有以下几点建议,因为不知道你的古文程度到了哪一级,所以从最基本的给予建议:

1、古文因为选词成篇、起承转合都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别,所以,予以上来之后就一篇一篇这么说,还不如先通读一遍,找出你觉得最朗朗上口、最有趣的文章拿来细读,这样一则不至于将你学习古文的兴趣扼杀在萌芽之中,二则以点带全一样可以提高古文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

2、《古文观止》中选的文章大多是直抒胸臆的佳文,与其死记硬背,不如仔细读读作者是怎么层层渲染自己文章的情绪以感染读者的。中国的古文不像外国和近现代的散文,多多少少有些章法在其中,一篇好的古文,章法是隐藏在文意和感情之中,所以学习作者的写法,比死记硬背一篇文章对你的古文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更有益处!

3、学习《古文观止》不能仅就文章学文章,古人爱用典故,爱用赋比兴等写作手法,所以在学习这些古文同时,多看看类似中国典故辞典等一下工具书等辅助教材,你才能体会古人一些句子的精妙之处的真正所在。

如果你在小学阶段,建议你挑几篇其中感兴趣的文章,好好背背;如果你在中学阶段,那么与其背这些文章,不如多看看作者构思与表达;如果你已成年,大可不必把背看的比什么都重要,体会古文之美不是更有乐趣?当然,如果你的古文造诣本身很深,那么就当鄙人班门弄斧,一点不成熟的建议,仅供参考!

苏轼的水龙吟该如何朗诵
2个回答2023-08-19 21:20
有感情朗诵 要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朗诵苏轼的水龙吟用什么伴奏
2个回答2022-05-19 15:16
故乡的原风景

多次出现在TVB版的神雕侠侣里面的抒情曲,听听看吧。
苏轼的《行香子 过七里濑》适合朗诵吗,朗诵技巧有哪些?
1个回答2022-05-03 02:28
苏轼的《行香子 过七里濑》这首词是适合朗诵的,
读的时候要注意词人当时壮志难酬的忧郁气息
两逗号一分,前半句可以稍稍扬起,然后后半句轻轻放下,作浅叹状。

”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要读出悲愤的情态。
上下阕的最后一句,前两个逗号可以急促一些,最后一个句号要放慢。
上阕从低缓处起诵,下阕从高亢处起诵,即可。

首先,这是一首词,其次,这首词很短,不需要配乐了吧.......
有关苏轼乐观的事例及诗句
1个回答2024-03-20 01:07

1、苏轼因为“乌台诗案”差点送命后被贬黄州后,一次正好出行遇雨,一行人被雨淋得很狼狈,唯有苏轼发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感慨,这不仅是遇雨的感受,更是经历无数人生挫折与磨难后的感悟,是一种对人生超然的乐观。

诗句:《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释义: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作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2、苏轼生平第一次被贬,贬地黄州,苏轼乐观面对,随遇而安并写下“鱼美、笋香”的诗句。就在这个被贬之地——黄州,苏轼安然而居,开垦“东坡”自耕,从而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一个传奇的“苏东坡”,为后人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三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诗句:《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释义:

自己都感到好笑,一生为嘴到处奔忙,老来所干的事,反而要得荒嘴。长江环抱城郭,深知江鱼味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觉阵阵笋香。贬逐的人,当然不妨员外安置,诗人惯例,都要做做水曹郎。惭愧的是我劝政事已毫无补益,还要耗费官府岸禄,领取压酒囊。

3、苏轼直到将老才从海南渡海回中原,在“夜渡海”之际,他回首这一路的贬谪生涯,对当时的惠州(今广东)那样一个蛮荒瘴疬之地的生活的总体评价是“兹游奇绝”,这真是一种大胸怀、大乐观。

诗句:《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释义:

参星横北斗转已经快到三更时分,雨绵绵风不停老天爷也应该放睛。云忽散月儿明用不着谁人来点缀,长空净沧海色本来就是澄澈清明。虽乘船渡大海空怀孔子救世之志,仿佛听到了黄帝成池优美的乐声。被贬南荒虽然九死一生吾不悔恨,这次远游是我平生最奇绝的经历。

4、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充团练副使的闲散官,这一贬就是五年。苏轼在黄州初寓居于定惠院,后迁居于临皋亭,安于贬所,随僧蔬食,有暇则往村寺沐浴,寻溪傍谷钓鱼采药,自寻欢适。有时也随一叶扁舟,放棹于大江之上,浪迹于山水之间,与渔樵杂处,往往为醉酒的醉汉所推倒,甚至于詈骂,他却自喜渐不为人识,而自得其乐。元丰六年(1083年)九月二十七日,侍妾朝云产下一子,小名干儿,颀然颖异,苏轼欣然,因作《洗儿戏作》诗。

诗句:《洗儿戏作》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释义:

每个人生下孩子,都希望孩子头脑聪明。但是聪明有什么好处呢?我就是因为聪明,遭到人家的嫉妒,被聪明误了一生。只希望自己的儿子愚笨迟钝,没有灾难,没有祸患,而能够官至公卿。

5、苏轼暮年对自己事业进行总结与评价,回首一生,他更多地想到的是黄州、惠州、儋州三个被贬之地,在贬谪生活中,他感受更多的不是痛苦,而是充实,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是实实在在的为民服务,所以一生的功业都放在了三地。

诗句:《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释义:

心灵已然寂静无欲了,不会再为外物所动。这一生漂泊不定,好似无法拴系的小船。有人问我平生的功业在何方,那就是黄州、惠州和儋州。

拓展资料: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东坡在政治上和王安石一派有分歧,两人并没有私怨,却在治国理念上有太大的分歧,王安石为了实行改革不惜离亲叛众,虽千万人吾往矣。但是他的激进、独裁和理想主义注定了他最终的失败。

而苏轼因为说了一些反对的话,发了些牢骚,种下了他后半生的颠沛流离甚至客死异乡的祸根。他因为乌台诗案被一贬再贬,曾写下了“今到海南,首当作棺,次便作墓。仍留手疏与诸子,死即葬于海外,生不契棺,死不扶柩,此亦东坡之家风也。”这可以被当作豁达为后人所称道,在当时的苏东坡看来,又何尝不是他无奈的慨叹。他也曾经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样感情伤感的诗句。而他真正值得人佩服之处就在于在经历了这样的种种艰难后,他还能说:“此心安处是吾乡”,可以说是具有大智慧、大乐观的人。

苏轼的乐观精神对大学生有什么借鉴意义?
1个回答2024-01-20 22:36

苏轼乐观精神,让人受挫折时,不屈服保持乐观积极的精神,豁达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