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英语作文高中生

屠呦呦是谁?
1个回答2023-11-14 15:36

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 屠呦呦,1930年12月出生,浙江宁波人,1955年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至今。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首席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

屠呦呦的科学贡献是发现青蒿素。她从中医古籍中得到启迪,改变青蒿传统提取工艺,创建的低温提取青蒿抗疟有效部位的方法,成为青蒿素发现的关键性突破;率先提取得到对疟原虫抑制率达100%的青蒿抗疟有效部位“醚中干”,并在全国“523”会议上作了报告,从此带动了全国对青蒿提取物的抗疟研究;她和她的团队最先从青蒿抗疟有效部位中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一成分“青蒿素”;率先开展“醚中干”、青蒿素单体的临床试验,证实了其治疗疟疾的临床有效性;并与合作单位共同确定青蒿素的化学结构,为其衍生物开发提供了条件。她和她的团队按国家药品新规,将青蒿素开发为我国实施新药审批办法以来第一个新药。

青蒿素是与已知抗疟药化学结构、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新化合物,改写了只有含N杂环的生物碱成分抗疟的历史,标志着人类抗疟药物发展的新方向。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以青蒿素类为主的复合疗法(ACT)作为治疗疟疾的首选方案。现已为全球疟疾流行地区所广泛使用,近年来ACT年采购量达3亿人份以上。据WHO《2015年世界疟疾报告》,由于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包括ACT的治疗,从2000年全球疟疾发病2.14亿例、死亡73.8万人,到2015年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下降37%和60%,挽救了大约590万名儿童的生命。

屠呦呦及其团队因研制青蒿素获得多项国内外重要奖励。1978年她领导的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523”研究组受到全国科学大会表彰,1979年“抗疟新药青蒿素”获得国家发明奖二等奖。2011年屠呦呦以“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获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2015年10月,屠呦呦又以“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青蒿素,开创疟疾治疗新方法”,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近年来,屠呦呦研究团队在开展青蒿素功效的拓展研究方面,获得了新进展。

屠呦呦读后感
2个回答2023-11-21 19:13
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无博士学位和留洋背景是“文革”前的历史条件所致,落选院士则值得探究。据了解,前些年屠呦呦曾几次被提名参评院士,但均未当选。像屠呦呦这样做出国际认可的重大科学贡献而落选院士的,在我国并非个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比袁隆平晚一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中科院上海系统所研究员李爱珍,享誉海内外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饶毅…… 这些人是因为学术水平不高、科学贡献不大而落选院士吗?答案显然不是。从上述几位“落选院士”的治学为人风格中,人们或许能得到一些启示。袁隆平至今仍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扎在水田里研究超级水稻;李爱珍数十年如一日呆在实验室里搞研究,如果不是因为她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恐怕还不为社会所知;屠呦呦除了“不善交际”,还“比较直率,讲真话,不会拍马,比如在会议上、个别谈话也好,她赞同的意见,马上肯定;不赞同的话,就直言相谏,不管对方是老朋友还是领导”(屠呦呦的老同事李连达院士语,笔者注);饶毅则是出了名的“敢讲话”,研究之余还在自己的博客和国内外媒体上撰文,批评中国科技体制的弊端、教授不听讲座的浮躁学风等。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四川大学副校长魏于全、中国农大原校长石元春、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虽然因涉嫌学术造假而屡遭检举、质疑,却依然稳坐院士的宝座;相当比例的政府高官和企业高管,顺风顺水地当上了院士,风光于政、学、商诸界。作为“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两院院士的评选无异于风向标、指挥棒,具有无可替代的引领、示范作用。其评选是否客观、公正,不仅事关院士群体自身的尊严和公信力,更影响着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热情,甚至海外留学人员的来去选择。默默工作、不善交际、敢讲真话、贡献卓著的落选院士,涉嫌造假、擅长公关、有权有钱的却顺利当选、风光无限。两相比照,向社会传递了怎样的信号?给公众造成了怎样的印象?是该检讨、改进两院院士的评选标准、方法和程序的时候了。
屠呦呦生了几个娃
1个回答2023-11-30 05:26
两个女儿,大的李敏,小的李军。屠呦呦搞青蒿素研究时,大女儿才3岁多,小女儿1岁多,为了全身心投入工作中,让大女儿上幼儿园全托班,小女儿送到宁波爸妈那儿,三年才见了一面,孩子都不认得她了
屠呦呦介绍
2个回答2023-11-29 18:05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1971年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1972年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1979年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

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2015年10月,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人物评价

屠呦呦具有严谨的科学精神,她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原则。在科研工作中,她不断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勇于创新。她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科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正是这种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使她在中药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屠呦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她将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给社会,让世界上不少生活在最贫困地区的人们得到了青蒿素的帮助,缓解了病痛。她不仅关注个人的学术成就,更关注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她的研究成果不仅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也为全球抗击疟疾这一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屠呦呦 感想
1个回答2023-11-23 23:51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熠熠闪光的人物,其中最灿烂最耀眼的是科学家。这本书讲述了古今中外许多科学家的动人故事,记录了他们为人类作出的重大贡献。

这些科学家在艰苦的环境下,刻苦学习、锲而不舍的努力研究,细心观察,历经种种磨难,最后获得成功。比如电视的发明者贝尔德,从小身体就不好,但他克服困难,刻苦学习,考入大学,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实验,最终将人的形象搬上屏幕,为人们的学习、娱乐做出很大贡献。发明大王爱迪生从小就爱观察思考,总是不停地问各种问题,有了答案,他就亲自验证。爱迪生的一生,是在不断创造发明中度过的。他的一生,竟有1000多项发明。列如,发明留声机、碳丝灯泡、电车、有声电影、电话机、发电机、电动机……宇宙之谜的探索者霍金,小时很爱动脑筋,做作业时,最不喜欢别人在旁提示,无论多难的题,他都要独立去完成。有一次老师留了13道相当难的习题让同学们去做,有几个人费了好大劲才做出一道,多数人都泄气了,而霍金一口气做出了10道,还感到非常遗憾。霍金这种不怕困难、独立学习、爱动脑筋的好品质,我很感动。还有勤勉敬业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思想超越时代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能工巧匠的祖师鲁班;还有令人敬仰的全才张衡;外科的祖师华佗……

看了屠幼幼获奖报到不但学到了知识,还使我深受教育和鼓舞,这些故事告诉我们:科学家从小爱学习、爱读书,对科学都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科学,献身科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遇到困难,从不退缩,总能坚持不懈,直到成功为止。我要向科学家们学习,从小养成爱读书、爱学习的好习惯,将来做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学习科学家遇到困难时,不退缩,要认真思考,直到找到问题的答案。有成就的科学家都不是在父母的威逼下苦读出来的,他们靠的是自己的勤奋和悟性。童年常常是一生中决定去向的时期。只有从小爱科学,方能长大攀高峰。
屠呦呦的两个女儿
2个回答2023-11-30 05:26
屠呦呦当时很努力工作,国家任务一到,孩子一扔就走了。大女儿被送到托儿所全托班,小女儿送到宁波老家。因工作任务繁忙,她和女儿三四年才能有一次母女相会。
大女儿叫李敏。
屠呦呦主要事迹有什么?
1个回答2023-11-19 09:30
2017年1月9日,屠呦呦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2019年5月,入选福布斯中国科技50女性榜单。
屠呦呦研究员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优秀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历年来曾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等称号。40多年来,她全身心投入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疾病疟疾的防治研究,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另外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屠呦呦结过几次婚
4个回答2023-11-29 00:29
一次,屠呦呦的丈夫叫李廷钊,浙江宁波人,是教授级高工,曾在国家冶金工业部和钢铁研究总院工作。李廷钊大学毕业后到苏联留学,回国后发现屠呦呦仍然独身一人,于是鼓起勇气大胆表白,随后他们组成了幸福的家庭。1963年,他们在北京重逢两年后,正式走进了婚姻殿堂。
你怎样看待屠呦呦的成功?
1个回答2023-11-27 13:46

教案中思政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学会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完善并优化“人生价值观”的知识体系的建构,理解学科逻辑,强化专业术语。把握人生价值观的考情和考向,“记得住、写得出、用得上”人生价值观的主干知识分析材料解决问题。

方法与途径:在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领会启示类材料性试题解题方法和答案生成过程;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用全面、发展观点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

情感与评价:体会生命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坚定拼搏高考和人生的坚定信念;感悟榜样的力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设计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感悟,主动获得新知,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达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的原则,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哲理,明白人生的道理,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设计理念

1、新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强调生活化。

新课程的理念就是要在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本课依托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的“人生故事”展开,从屠呦呦的事迹中让学生感悟出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为自己制定人生规划,从而实现知化与能力的目标。

2、新课程要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对问题的设置,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愿说,有话能说。因此,根据屠呦呦视频以及所给材料,设计好问题,是本课的一项重要工作。问题的设计切入点要小,思维含量要较高,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屠呦呦——我眼中的勇士
1个回答2023-11-29 20:21
屠呦呦、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和图灵,入围BBC评选的"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

“在艰难时刻仍然秉持科学理想”

“砥砺前行亦不忘回望过去”

“其成就跨越东西”——BBC对“20世纪最伟大人物”候选人屠呦呦的评价。

因为屠呦呦,青蒿素的发现,为世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抗疟药。如今,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数据显示,世界上一半的人口都存在患有罹患疟疾的风险之中,其中非洲尤为严重。当时,世界强国美国也曾斥资进行研究,想要攻破这一人类难题,但可惜全都失败了。

美国那么先进的技术都不行,国内的条件就更加艰苦,用着老式设备,我们能有奇迹发生吗?

大家都在质疑时,她,屠呦呦坚定地说: “没有行不行,只有肯不肯坚持的问题。”

带着对科学的信仰,屠呦呦表示愿意牺牲一切个人利益 。当时她是中国中医药研究院带领研究员。开展研究后,她就独自前往河南。分别时女儿们尚小,重逢时大女儿已经不愿意开口叫她妈妈,小女儿也已认不出眼前的母亲。

屠呦呦在一次次试验中不断前行。无论试验结果的好与坏,不断尝试不断前进,是唯一的出路。后来,屠呦呦从中国古籍中受到启发,《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顺着古籍的思路,继续往下走,情况危急之下,甚至不惜以身试药。终于,发现了青蒿素,为全世界带来福音。

屠呦呦,她的事迹值得敬佩。我第一次看到关于她的故事时,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是感动也是激动,试想有几人愿意放弃家庭,三年只见孩子一面,全身心扑在科研上?

能做到专心扑在科研上,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想想有多少全职家庭主妇,想想有多少人为了多点时间陪伴家人宁愿选择低工资。就像之前王烁老师提到的,一个班里的同学,学习成绩最好的学霸,将来的发展往往只是中上水平,最有成就的人,往往是班上成绩不怎么样的人。 这种现象不是因为学霸读书读傻了,更不是读书无用,而是学霸们理性选择的结果。学霸会选择稳定,会去平衡工作、生活、娱乐等等。

而那些有大惊喜的人呢?他们往往是因为和命运赌了一把结果,他们选择了风险,选择了挑战,放弃了安稳。

蔡志忠曾经说过:“爬上珠穆朗玛峰顶端的那个人,一定不是身体最强壮的那个,而是那个死都要爬上去的人。 ”在我眼里,屠呦呦就是那个“死都要爬上珠峰的人”,她是个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