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为本也》经典解读

2023-12-17 08:05

1个回答

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为本也》经典解读

境界为本也

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诗者,吟咏情性也。”这是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的主张,人写诗作词全是一时兴起,强调的是创作乃是兴趣之说。阮亭则强调的是诗词的神韵。王国维谈到这两人的提法的时候,沾沾自喜道:“这两人所说的兴趣和神韵之说,只不过说到事情的表面,而我的境界一说却是说到事情的本质。”

其实,细品一下,王国维的沾沾自喜是相当有底气的。严沧浪强调兴趣,而王阮亭强调的是神韵。写诗之前需要兴趣,诗歌写成之后乃看神韵。兴趣乃是诗前,神韵乃是诗后。不管是强调兴趣还是强调神韵,都是片面的。其实更多的,严王二人不过是各执一面,如若谈到创作只强调兴趣性情之说,那么诗歌成品之后的神韵就空虚了;若是只强调神韵,那作品就显得轻浮了。更何况,兴趣和神韵更多的都是个人主观的感受,若是片面强调,则格调就不高了。

王国维所谓的“境界”之说,将诗词的种种融合为一个整体,或者说,本身就是从整体去感知的,抓到的东西更全面。他的“境界”学说是“全”,却又是一个整体上的“虚”,因为它是具体的,说它是具体的却又是虚幻的,而这虚幻却又是可以感知的,而它却又只能感知,它跟下节的“气象”有一定的关联之处。这样的感受也只有“境界”二字能够概括,用“兴趣”来概括嫌太粗太糙,“神韵”来概括的话又太薄,唯“境界”二字最恰当。

【注】

严羽,自号沧浪逋客,南宋诗人,著有《沧浪诗话》。

王士禛,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清代诗人,著有《衍波词》及词话《花草蒙拾》。

相关问答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原文
1个回答2024-04-26 20:32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原文   王国维在《世界语》中说,人要想成为古今的大事业和大学者,必须经过三个境界:“昨夜西风枯翠,独上高楼,望天涯。”这是第一个边界。“我的衣服越来越宽...
全文
王维的三境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2-01 23:38
徘徊,求索,顿悟
王国维的读书三境界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2-21 04:32
立志一一立行一一立功
王国维的三重境界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29 19:57
王国维提出的三境界是有对象的:“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也就是说他是指学业,事业攀登路径上的三重境界,是成就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独上高楼”,说明求学问者达到了一定的认识高度的状态,已经远远甩开了普...
全文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05-22 17:26
有我之境是表现了强烈激动的境界。无我之境也就是忘我之境,是表现宁静淡泊情感的境界。我的《人间词话》上对这条的注释还有很多,记得还有说的是王国维的这种论述也吸收了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关于抒情诗的某些看法。
如何理解王国维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2个回答2022-12-08 22:30
他所说的‘有我之境’,原来乃是指当吾人存有‘我’之意志,因而与外物有某种相对立之利害关系时之境界,而‘无我之境’则是指当吾人已泯灭了自我之意志,因而与外物并无利害关系相对立时的境界。”“在有我之境中,...
全文
梦境是几维空间?
2个回答2022-05-28 10:17
个人意见: 1.梦理论上来讲可以算是自身脑部思维的产物 2.十一维空间总结上来讲是收纳思想的一个地方 3.我个人觉得梦境算是十一维空间
王维的诗歌意境
1个回答2022-12-13 20:45
王维的诗歌意境大部分都以佛系为主,以山水田园为背景和歌咏的主题
生物与环境思维导图
1个回答2024-03-15 11:25
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环境的保护
王国维的“境界”说表现了哪些意境?
1个回答2022-11-19 19:43
王国维的“境界”说,为什么看重“真景物真情感”呢?因为感情与景物交融,会转化为景物的图像,这种图像最容易被人们的直观感受所把握,与人的内心情感相交融,幻化出情景浑然一体的“意境”。这就是王国维所说的...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