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献学里有哪些有意思的典故或逸闻?

2023-11-29 00:45

2023-11-29 00:51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更多回答
中国有一些很好的典故,可惜没有经过很好的梳理。大多数典故都被按戏谑与否的原则随意搜录在一起,反而意思不大了。聊斋志异里讲过一个故事,某人很有钱,而且千杯不醉。一天碰到有个异人,指出他的肚子里有虫,所以千杯不醉。此人当然要求把虫弄出来。结果哪里知道虫出来之后,家里一下子就变穷了。他醒悟过来了,这是一条寄生在他身上的福虫,给他带来福气,但要偷喝他的酒。这条虫其实完全可以不管它,喝醉不喝醉根本是小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一些境遇不错的人,妄想要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结果就是最后要到的并不是你想要的。
《列子》:宋国有田夫,冬天在太阳下晒太阳,觉得非常舒服。回头对其妻曰:“负日之暄(暖和),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这与井底之蛙不一样。井底之蛙因为所知甚少,对别人的话将信将疑,这很正常。但野人献曝就不一样了,他假定别人不知道某事,非要指点。今天很多知识分子自身毫无所长或者专业知识早已过时,还经常献计献策,其实就是野人献曝。
道旁苦李这个故事很简单,《世说新语》: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一起玩,大家看见道旁的李子树都去摘,王戎不动。别人问他,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道旁苦李今天已经成为经济学乃至政治学中许多规律的核心,甚至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学的秘密。比如朝鲜比伊朗在国际上要嚣张很多,但一直没人动,原因就是与伊朗比,没有石油也没有什么地缘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