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内功劲法

博览众长,学习分享,去伪存真,传承太极


陈氏小架太极拳俗称"小圈拳",陈氏太极小架一路即为小架的首个套路;《拳经》云:“若要拳练好,除非圈练小。”即由大圈练至小圈,由小圈练至无圈,方臻神品。陈式小架太极拳一路拳风特点概述:古朴无华,小巧紧凑;身法中正,步法轻盈;以意领气,以气摧劲...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身似行云,浑身是手手非手,但须方寸随时守所守。


太极拳,以中国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2006年,太...


、太极拳八法是指: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个基本招式;五步是指:进,退,顾,盼,定。即前进,后档洞退,左顾,右盼,中定。



关于太极拳的那些事儿里面都有,所谓的内功心法到底都有哪些呢?听完了本音频你就都懂了。

太极内功心法(解守德)

太极拳内功心法

太极拳经


撑开一片天,划出一道云。欲求阴阳理,入我太极门。学武先做人,忠厚为根本。中华太极门,正气满乾坤。多少辛苦夜,学练内家拳。不为浮名累,但为太极玄。太极历史久,代代相承传。海外多迷醉,国人应自怜。太极治百病,活络筋骨通。防身能自卫,螺旋妙无...

王宗岳:明朝万历人,内家拳名家。精通拳法、剑法、枪法,研究数十年,颇有心得。所著《太极拳谱》中之《太极拳论》,被视为太极拳经典理论。另有《阴符枪谱》等。见《清史稿·王来咸传》、《王征南墓志铭》。由武式太极拳开创者武禹襄之甥李亦畲1867年著...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1),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2)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3)由著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4)虚领顶劲, 气沉丹田 ,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也。(5)察四两拔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枰凖,活似车轮,偏沈则随,双重则滞。(6)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 2016、11、7立冬)

作品《太极拳史》作者:于志钧 此系列仅为个人和大家朗读、学习、欣赏。 演读者没有夹杂任何自己主观做出评论和讲解,完全还原本书内容,供听者自行理解感悟。过程中有口误地方,望大家多多包涵。强烈推荐大家去网上或书店购买于志钧老师的这本《太极拳史》...

仁和太极内功基础八桩引导词,大家跟着录音即可练功。

读过很多太极著作,这本书是最细致讲太极松功的,很受益。我将它读给自己,也读给拳友。(不是专业的,用手机录音的,请听者见谅吧)


吴式太极拳的传承来自不易,拳理柔和细腻,人称君子拳,在各派太极拳里长寿者最多。

沈家桢、顾留馨合著《陈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