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玮《元史》答疑1:难写、难读、难喜欢的《元史》

罗玮《元史》答疑1:难写、难读、难喜欢的《元史》

00:00
05:14

各位喜马拉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的罗玮,欢迎您收听崇贤馆与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二十四史》大师课。


《元史》为什么难

我跟很多爱好历史的网友交流过程中,发现他们普遍对《元史》比较陌生,《元史》也是存在感比较弱的,这个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是多方面的。

第一个就是元朝时间不长,加上大蒙古国时期100多年,在中国历史上这个体量或者比重比较小,因此它留下的各种历史痕迹,没有时间比较长的王朝那么丰富。

第二个是《元史》本身比较难,本身就是一段晦涩难懂的历史,我们翻开明修的《元史》会发现,里面有大量的人名、地名、政权名、部族名、事物名、官职名等等,这些名称都不是汉语,它是用汉字拼写的,来自于蒙古语和多种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一些词汇。所以说,如果你没有专门研究过《元史》,或者学习过那些少数民族语言,你去翻《元史》,基本上看不下去,不知所云。更有甚者,很多个人用同一个名字,很多个地名指同一个地方,或者是一个人有好几个名字,《元史》比较难,阻碍了很多很多历史爱好者去了解《元史》。

还有第三个涉及意识形态或者民族情感的问题,胡汉对立这种思想,华夷之辩的思想,造成对《元史》本身也不太亲近,有排斥的感觉,阻碍他们去学《元史》。这三个是造成《元史》比较薄弱的主要的原因。


为什么《元史》写得差

明初修《元史》总体肯定没有达到对元朝典故非常熟悉的程度,因为明初修《元史》找了一帮文人,江南文人,除了少数在元朝宫廷做过官,多数都是江南文人,没有到过北边,没有参与过元朝政治,所以他们肯定对于元朝典故缺乏了解。另一方面,他们毕竟是元朝生活过的人,对于元朝的一些大问题,还是有所了解。而且他们还拿到元朝的官方的史书档案,可以直接拿来照抄。所以说,明初修《元史》确实是在懂与不懂之间,在仓促进行。这是他们的一个状态。

元朝修《辽史》《金史》情况其实存在很大不同,第一个时间上,跨度就很不一样,元朝修《辽史》《金史》跨的时间非常长,他们从忽必烈时期就开始有这个动意。他们也有比较好的资料储备,尤其《金史》资料储备相对好一点,《辽史》资料比较薄弱,因为距离时间比较长了。《金史》保存有完整的《金朝实录》。元朝初年就开始动意修这个东西,一直到这个元顺帝时期,才把这个工作做完。所以他们修辽、金史的时间跨度是比较长的,八九十年或者更长。完成度相对要比《元史》要好很多。有时间积淀嘛,慢工出细活。

元朝修辽、金、宋三史,时间跨度比较长。一般认为辽、金、宋三史里边修的比较好的是《金史》,金史的质量最高。相对来说,《辽史》和《宋史》一个失于劣一个失于繁。一般认为就《宋史》内容太过复杂,因为宋代资料多,但总体来说,辽、金、宋三史的质量要稍稍高于明修《元史》。因为明修《元史》时间太紧迫了,两次开局一共一年不到,后边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修改增补,时间这么仓促,质量可想而知。


好书推荐

了解元史,我推荐几本著作。如果了解元朝历史概貌,第一部是南京大学韩儒林先生主编的《元朝史》,上下两册,了解这个元朝史的脉络,长于草原民族这方面的梳理。另一部,周良霄先生写的《元史》,收在“中国断代史”里边,是一部元朝的通史,更长于制度史。两本书各有千秋,相互结合着看。如果了解再深入一点,看一些更深入的问题的专题的探讨,可以看看中国台湾省的学者萧启庆先生写了一本论文集,中华书局引进的大陆的简体字版,《内北国而外中国:蒙元史研究》,这本书上两册。探讨元朝的大问题,比如说国号问题、家族问题,还有一些军制问题、族群政策、科举和士人圈,没有很细致的小问题。


蒙古扩展对欧洲的影响

蒙古的扩张、征服对于欧洲的冲击在欧洲历史上应该是绝无仅有的,外来的一个族群,有非常强大的军事攻势,冲击整个欧洲,欧洲当时统治者心目中有非常大的震撼,惊呼这伙人是哪里来的?非常骁勇善战。慌忙之下,认为上帝派来惩罚他们的。蒙古在欧洲文化中也留下了非常多的印记。在很多文献记载、绘画中还有很多蒙古人形象。

蒙古扩张造就了很多世界范围的史书。比如中国元朝的史书,伊朗、中亚地区史籍,用波斯语书写的史书,欧洲还有很多传教士的日记、传记,一些欧洲语言的史书。用不同的语言来描述、追述着同一批人,从多文化角度去追述同一批人,肯定是蒙古对外扩张造成的一个非常大的影响。

好的,本期节目就说到这里。欢迎大家持续关注《二十四史》大师课,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