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寻伺上下不定

450寻伺上下不定

00:00
05:34

“悔眠生上。必不现起。”这个话怎么讲呢?玄奘法师这些地方,哎呦,我的阿弥陀佛! “悔眠生上”,悔眠的境界,在欲界里面得了定,上生了、超出了欲界了,没有了,生在上地(上一地),初禅进一步、高一点了是二禅,二地已经到色界上了。二禅的上面是三禅。等于我们爬楼梯了,一层一层,菩萨呢,初地、二地、三地等等分十地哦,这个小乘的境界是四禅八定,三界里头分九地,“三界九地”,换一句话说,你修行的定力功夫低,有悔眠在欲界中,超过了这个,生在上地,“必不现起”,到了二禅境界里,就绝对没有睡眠了,得了定,也没有悔了,疑悔的心理就没有了,不然不叫二禅,这是必然的。 “寻伺上下。亦起下上。下上寻伺。能缘上下。”我的妈呀,这是个咒子,你看玄奘法师大概故意刁难我们后世的人。寻伺境界,生在上(上地),有没有下地的寻伺呢?那么,譬如说,你地位高了,想不想当时在乡下的时候的小朋友?如果你在那个乡下很苦的地方出生,当你发了财,在台北修了高楼很有地位,有时候还想不想啊?寻伺。“上”有时还想想“下”,偶然有。所以“亦起下上”在下界的人,像我们没有得到定哦,也想象那个上地那个定是怎么美妙,他也在幻想。所以“下上(的)寻伺”,下地想上地这个思想,“能缘上下”。所以,“下上”、“上下”的寻伺境界都是有的。即使生到了上地,超过欲界,初禅以上呢,悔眠是没有了,寻伺这个思想境界是不定的,这个是不定法。不过那个思想有程度不同,玄奘法师为什么“下”啊“上”啊、“上”啊“下”啊,那么用呢,也有他的道理。1791 所以,有时候我仔细想想,看古人不能随便批评,想想他不会比我更笨吧?为什么会在文字上这样用呢?再往深里想想,他用的也有道理,非常有理由,寻伺境界的“上下”、“下上”是程度不同。上地想下地,譬如说,刚才我们举一个例子,你是乡下出生穷苦的人,我们少年穷苦出来,到了中年或者是晚年大成就的时候,回想起来,还是对少年穷苦的朋友环境还是很怀念的。会不会啊?会。但是你那个怀念的程度啊,这个时候就“上下”,上地想下地,不是在下地那么严重了,很轻了,想想是想想,哎呀,某人恐怕还没有发财,应该帮他一点忙,可是睡着了,第二天起来,忘了。所以你这个上地想下地,是很轻微的;下地想上地啊,那就很严重了。当我们在苦的时候,想爬高,那个是很严重。换句话说,我们竞选的时候,没有选上,“拜托拜托投我一票”,这句话是非常诚恳,下地问上地。当选了以后,你来找他,帮我一个忙,“好嘛,好嘛,这两天太忙,我也记得你是投过我的票,等我忙完了再忙”。那就是“上下”、“下上”中间,是会差那么多。现在我们法师敲了磬了,告诉我们下课,不是上课。“上、下”就到这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