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尤利西斯》(下):世俗社会的英雄与反英雄:如何破解乔伊斯的现代文学迷宫?

文学|《尤利西斯》(下):世俗社会的英雄与反英雄:如何破解乔伊斯的现代文学迷宫?

00:00
23:39

世俗社会的英雄与反英雄:如何破解乔伊斯的现代文学迷宫?


点击进入喜马讲书频道页>>>


精华笔记 

20世纪上半叶,以乔伊斯为代表的意识流小说,重要的不只是“说什么”,而是“怎么说”。也就是说,现代小说的叙事方法、文体与语言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最令人瞩目的,就是全方位地运用了意识流叙述视角,促使现代小说从物理时空转向了心理时空。


“内心独白”是常见的意识流手法,根据叙述者介入程度不同,可分为“间接内心独白”、“直接内心独白”二种。小说中的斯蒂芬、布卢姆的意识流,主要是“间接内心独白”,叙述句之间往往省略了“他想、他认为”等过渡句,语法风格因人不同而体现为不同的句式与思维特点。


小说第18章全部使用了”直接内心独白”,此时叙述者几乎完全退出,像导演退出了电影一样,直接在大脑的屏幕上呈现人物的自言自语。摩莉的意识流由八段长句构成,句子之间没有标点,文体风格从清晰到朦胧、从富有逻辑到支离破碎,夹杂着自由联想、转移、跳跃、梦幻等等,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最具创新的篇章。


二、叙述结构与文体形式上的创新


叙述结构、文体创新、语言实验,在《尤利西斯》中达到极致。小说每一章都有固定的学科、文体、象征物和颜色。如小说第1章对应的学科是“神学”,象征物是“继承人”,颜色是“白色、金黄色”;小说开头描写了医科学生穆利根模拟牧师祷告时的姿态,作者挪用了表面庄严肃穆、实际却滑稽可笑的布道文体。在第4章中,为了对应布卢姆阅读报纸的场景,小说使用了广告体;第6章叙述布卢姆参加朋友的葬礼,使用了梦魇式的文体。由于第7章布卢姆的活动空间是报馆,出现了63个大写的黑色小标题,于是小说运用了各种演讲术、修辞术以及简短的新闻报导体,一系列与风相关的词汇,也与《奥德赛》中的风神相呼应。


8章叙述布卢姆吃饭时的场景,运用了蠕动式的散文体,一系列与吃和肠胃有关的词汇,也暗示着《奥德赛》同一场景中吃与被吃的场景。在第14章中,布卢姆到产妇医院探望邻居朋友,乔伊斯模仿英国作家弥尔顿、班扬、笛福、斯泰恩、狄更斯、卡莱尔等二十多个散文大师的写作风格,使用古盖尔文、拉丁文、古英语等多种语言,模拟新闻体、方言俚语、布道体、打油诗和科学论文体,对应着胎儿从孕育到生长、分娩的整个过程,简直成了英语文体的“大杂烩”。


此外,乔伊斯还大量使用双关语、典故、方言俗语、拟声词,以及自造字、颠倒词序、拆散句式、多种语言混用的手法,改变了传统小说在语义上的连贯性与理性,突破了程式化、单一化的陈词滥调,开启了文学语言与叙述文体的无限游戏与解构,可以说把“有意味的形式”发展到极致。


三、普通读者如何破译乔伊斯的文学迷宫?


乔伊斯把百科全书式的《尤利西斯》设置为类似古希腊的米诺斯迷宫。对此,读者有必要了解一些西方文学经典,如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圣经》典故、《神曲》、《哈姆雷特》、《浮士德》以及爱尔兰的历史与文学传统,这些文本中的意象、事件、人物、引语、典故大量出现在《尤利西斯》中,它们构成了相互对照、不断变形的互文关系。读者还得参考参考书提供的都柏林旧地图,记住某些重要的街道、标志性建筑。这是因为《尤利西斯》每一章的地点、时间、事件,都是建立在真实的现实基石上。一些重要的意象或词语在不同的章节中重现,构成了贯穿小说的具有特殊意义的象征物,它们类似音乐中的“主导动机”,在交响乐中不断地回旋、呼应。



因此,读者要尽可能要改变固有的读书习惯,专注于人物内心呈现的各种思绪、意象、形象、感觉、幻想等,从空间上把相关的场景、细节、暗示和参照物拼贴起来。只有通过这种多次反复的“重读”与“重组”的阅读方式,读者才能较好地把握《尤利西斯》,获得探索文学迷宫的乐趣。


四、《尤利西斯》的影响


《尤利西斯》被誉为现代主义小说的喜马拉雅之峰,开拓了文学书写的无限可能性,伍尔夫、福克纳、贝克特、马尔克斯、拉什迪、博尔赫斯、卡尔维诺、埃科等许多作家,都从中受益。学界逐渐形成了一门专门研究乔伊斯的学问“乔学”。


《尤利西斯》问世之际,徐志摩正在英国剑桥大学留学,他赞叹最后一章摩莉的意识流“像一大卷瀑布倒挂,丝毫不露痕迹,真乃大手笔”。20世纪40年代,翻译家吴兴华开始翻译《尤利西斯》中的某些章节;到80年代开始,学者金隄翻译的一些章节刊载在《世界文学》。


1994年,金隄的《尤利西斯》、萧乾夫妇的《尤利西斯》中译本同时出版,引发了中国读者的阅读风暴。2021年,学者刘象愚的全译本问世,成为这部天书的第三部中译本。中国学界也出现了不少研究乔伊斯的专家学者,如把乔伊斯与鲁迅的文学创作进行对比。他们在乔伊斯与鲁迅之间找到许多共同性。这两位天才作家生活在同一个时期,他们的作品都旨在揭露本民族的精神麻痹症,探寻改造国民劣根性的良方;形成了写实主义与象征主义融为一体的杂糅风格,只不过乔伊斯的艺术实验比鲁迅走得更远,也更极端。


一个多世纪以来,在许多乔学专家与乔迷们的持续努力下,晦涩玄奥的乔伊斯变成大众喜闻乐见的流行作家,成为爱尔兰的国家文学形象的代言者,国际都市都柏林城市的令人瞩目的文化符号,如同莎士比亚、歌德、塞万提斯一样。正如伦敦大学约翰·萨瑟兰教授所言:“让我们去享受乔伊斯吧,我们生活在一个注释本的黄金时代,乔伊斯已不再让我们畏如天书。”


20世纪50-60年代,乔伊斯的批评家与读者创造了一个以小说主人公命名的“布卢姆日”(Bloomsday),它被爱尔兰政府确立为“国家文学节”,人们用戏剧、绘画、音乐、电影、展览、研讨会、文学旅行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地考察、探究乔伊斯的文学迷宫,并借此把都柏林打造成“世界文学之都” 。每年的616日,来自世界各地的“乔迷”聚集都柏林,有人穿上布卢姆时代的服装,扮演着不同的主人公的模样,徜徉在小说人物走过的大街小巷,在圆形炮台、海滩边追寻斯蒂芬的踪迹,在餐馆品尝当年布卢姆吃过的爱尔兰特色的套餐,在斯蒂芬公园或基尔酒吧朗诵摩莉充满诗意的内心独白。如今,北京、上海也经常举办乔伊斯作品研讨会和“布卢姆日”纪念活动。


2022年,正值《尤利西斯》出版百年纪念,让我们试着一起阅读、欣赏这本意识流巨著,这是我们纪念天才作家乔伊斯的最好方式。




书名:《尤利西斯》(下)

作者:(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

今日解读:刘燕

解读人简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为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女性文学、基督教文学、跨文化交流等。

主播:秋安

策划编辑:周向荣

总编辑:左宓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子叶梦晓

    文字除了有社交功能(信号功能),还有创造功能。可能作者只是想要探索文字更多的可能性。同样的,至于他有没有才华,是他人评价的。至于有没有为难读者,是基于读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可以选择不读这本书,也可以在有了一定西方文学基础之后,再来挑战这本书。希望我有一天可以去看看原著,共勉~

  • 大白胖掌门狗

    用不着为读不懂这本书感到沮丧 乔伊斯本来就是用这种精英文体来对抗当时的大众通俗文化潮流的

  • 哇噻2018

    主播的声音也太好听了吧

  • 恣意纵横

    文字不是为了沟通和交流吗?难道是为了炫耀才华和为难读者?

    恣意纵横 回复 @超爱读书的喵: 解说对于帮助我理解这本书还是帮助很大的,是我自己不喜欢意识流小说。看这类书像在建巴别塔。《喧哗与骚动》那样的书我自己基本上能看明白,感觉没必要通过这种方式让人理解智障人士的视角。表达的方式有很多种,优秀的作品浩如烟海,对于我这样一个只是爱读书,没有研究目的,也没有挑战欲和征服欲的人来说,有点时间会选择其他书籍去读。

  • 毛毛牛bj

    此书太过于高妙,咱这水平可能消受不了,敬而远之吧。

    小雨的读书频道 回复 @毛毛牛bj: 我还有英文版的

  • JackHoo

    主播声音悦耳,超高水准讲解,怎么关注主播的个人账号

  • 大漠孤鹰_沈阳_13H

    主播的播讲风格是值得称道的。不卖弄、不做作。中规中距而又不失高雅华丽。

    朗笙的声 回复 @大漠孤鹰_沈阳_13H: 确实是这样

  • 硬派老生_龙哥

    不错👍

  • 超爱读书的喵

    看了评论区和文稿作者介绍,终于知道大学与大众有多远。

  • 空调笔筒

    确定了,不是我喜欢看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