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史08 | 刘津瑜:罗马与希腊化世界开始交锋

罗马史08 | 刘津瑜:罗马与希腊化世界开始交锋

00:00
26:37

喜马拉雅的听友们,大家好,我是刘津瑜。


我们讲到现在,罗马一直都在和亚平宁半岛的族群打交道,从今天的这一讲起,罗马就要开始面对一个更广阔的地中海世界,当然这也意味着地中海世界的各国各族,要开始应对罗马的到来。


到公元前290年的时候,罗马的势力范围已经覆盖了亚平宁半岛的北部和中部,开始对南部的希腊人形成威胁。我们知道希腊文化对罗马影响至深,以至于我们经常把希腊罗马这两个词连在一起。


但古罗马人和希腊人大规模的接触,是在萨莫奈战争以后了,也就是公元前3世纪以后。那么罗马人和希腊人究竟是怎么开始发生碰撞的呢?在这一讲中,我们就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罗马和萨莫奈人断断续续作战的那半个世纪,也就是说公元前343年到公元前290年,如果我们放眼亚平宁半岛之外,在广阔的地中海世界,那里正在发生更为激烈、范围更广的战争。


地中海的政治和文化格局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我们通常称为“希腊化时代”,是一个希腊语言和文化比以前更加广泛扩散的时代。


“希腊化”时代这个概念(这个“化”字类似“汉化”“西化”中的“化”),是19世纪德国学者德罗伊森提出的一个概念,他的一个重点是所谓希腊和东方的融合(这里的东方指的是埃及、波斯那些地方)。


而这个时代的到来,是亚历山大军事征服的后续,直到公元前31年埃及被罗马征服为止(那个时候,埃及是希腊化世界的一部分)。


亚历山大其实是马其顿人,马其顿王国在希腊本土以北。他的父亲腓力二世率领马其顿方阵(这是一种重装步兵的方块形队列,特点是长矛的长度可以达到4-6米,正面进攻的能力特别强),击败了希腊联军,然后成立了希腊同盟(所谓的科林斯同盟),腓力二世被选为同盟的首领,批准了联合东征攻打波斯的计划。


这个东征计划,最早的建议还是来自希腊人的,希腊有名的演说家伊索克拉底就曾经提议,希腊城邦不要抵挡腓力二世的推进,相反,他们应当在腓力的领导下,一起攻打波斯帝国。


一方面,波斯财富诱人;另一方面,也可以转移希腊城邦当时愈演愈烈的内斗。但是腓力没能开始东征,就被刺杀丧生了。所以亚历山大东征,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纯粹的好大喜功,而是继续原有的计划。


从文化上来说,马其顿上层追随的是希腊语言和文化。马其顿的王室成员可以参与奥林匹克运动会,这说明他们被希腊世界接纳为希腊人。亚历山大本人受的也是希腊教育,他的老师不是别人,正是希腊世界最有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我们经常把亚历山大称为亚历山大大帝。但这个不是他在古代的名号。他确实有个绰号,叫做ὁ Μέγας,拉丁文Magnus,意思是“了不起的”、“伟大的”,指的是征服了广大的地区的人。


确实,他所征服的地区,包括了小亚细亚、叙利亚、埃及、波斯帝国,一直到巴克利亚(Bactria),今天的阿富汗。至于他的头衔,他是马其顿国王、法老,并且自称亚细亚之王。罗马和亚历山大本身没有什么交集,但和他身后的希腊化世界却进行了两百年的纠缠。


亚历山大没能等到他所征服的广大地区成为一个稳固的帝国,公元前323年,他在巴比伦过世的时候,只有33岁,并没有留下有能力的继承人,只有一个年幼的儿子,和一个脑子有些问题的兄弟。



他们最多只能作为傀儡,亚历山大手下的将领们纷纷觊觎王位,争夺势力范围。从公元前323年到公元前276年,战乱频繁,被称为“继承者战争”。亚历山大的帝国分化成多个独立的国家,相互之间合纵连横,既相互征战又通过联姻巩固或者扩张资源。


我们之所以讲这些,主要是想说明一个问题:罗马和希腊世界大规模接触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希腊世界,已经不是雅典、斯巴达称霸的城邦时代,而是马其顿王国、叙利亚王国还有托勒密埃及行成了鼎足之势。


希腊的军队也不再是公民兵,而是包括雇佣兵在内的职业军队。希腊化世界还涌现了一批超级大城,比如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这是亚历山大创建的城市),叙利亚的安条克,等等。另外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独立王国,包括帕加马王国(在今天的土耳其境内)、伊庇鲁斯王国等等。


伊庇鲁斯王国是距离意大利最近的希腊化王国(在今天的希腊和阿尔巴尼亚的西岸),离意大利的脚跟只隔着狭窄的海域,它也会是第一个和罗马交战的希腊化王国。这是个相对贫穷的王国,山地居多。但它还是一个有点地位的王国,亚历山大的母亲就来自于伊庇鲁斯的王室。


公元前281年,意大利南部的希腊城市塔伦图姆(有时也翻译成他林敦,这个城市的详情我们稍后还会再讲)向伊庇鲁斯求援,请求他们帮助击退罗马人。


当时的国王是皮洛士(Pyrrhus或者Pyrrhos,公元前319–272),熟悉荷马史诗的听友们可能知道,《伊利亚特》的主角、希腊的大英雄阿基里斯的儿子就叫做皮洛士。


疑为皮洛士大理石雕像(摄于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


而伊庇鲁斯王国正是把他们的起源追溯到阿基里斯的儿子皮洛士的。所以这个王国,虽然并不是希腊起源,但那个时候,已经非常的希腊化了。


这也不是南部意大利第一次邀请伊庇鲁斯来支援他们,皮洛士的叔叔就曾经应那里希腊城邦的邀请,帮他们对抗当地的一些土著居民,比如卢卡尼亚人,等等。但是现在他们的对手不同了,变成了罗马人。


皮洛士很爽快答应了塔伦图姆的请求,但他不是没有自己的企图。这位皮洛士国王,经历十分曲折。他出生于公元前319年,父亲是伊庇鲁斯的废王,所以他年纪很小的时候就经历过阴谋、流离、战争和背叛。他曾经在埃及托勒密一世那里做过人质,受到了托勒密一世的赏识,娶了他的养女。


也正是在岳父托勒密一世的帮助下,公元前297年(20岁出头的)皮洛士恢复了在伊庇鲁斯的王位。也算是托勒密布置的一颗棋子,因为伊庇鲁斯就在马其顿王国的西边,可以用来监视当时马其顿王国的动向。


这位皮洛士国王绝不是和平分子。他和希腊化世界的其他头领一样,以亚历山大为效仿对象,抱着征服与扩张的野心。皮洛士算得上是亚历山大的堂兄弟,特别积极地掺和马其顿的内乱,甚至曾经短暂地统治过马其顿。


来自塔伦图姆的求援恰恰符合皮洛士的帝国野心,这个野心包括把南部意大利和西西里的希腊人纳入他的势力范围,并背靠着这个来争夺马其顿。


那么塔伦图姆又是怎么回事,它和希腊的渊源是什么样的呢?公元前八世纪到公元前五世纪,是希腊的大殖民时代,他们在南部意大利和西西里创建了38个殖民地,更确切的说是移民点,因为这些都是独立的城市。它们也是非常富裕的城市,希腊人都觉得它们很奢华。


无论是商贸,还是文化艺术、哲学、数学、工匠的技艺,都是整个意大利最发达的。这些城市当中包括我们现在还耳熟能详的地方,比如那不勒斯,它的意大利语名字是Napoli,这个词来自希腊词Neapolis,字面的意思是“新城”。


它是意大利南部库迈(Cumae)的殖民地,而库迈本身有可能是希腊人在意大利的第一个殖民地。而塔伦图姆是斯巴达的殖民地,希腊名称叫做Taras,塔伦图姆是罗马人对它的称呼,地点是今天的塔兰托,盛产橄榄和羊毛,并且出产昂贵的紫色染料,是非常富裕的海湾城市,在南部意大利有着显著的势力。


它和罗马之间的冲突又是如何发生的呢?这里又有两个前情提要:


首先,在萨莫奈战争之后,罗马得以控制意大利中部,从东海岸到西海岸,这就让罗马人直接逼近希腊人的势力范围。罗马城虽然距离南部意大利有相当的距离,但是罗马在萨莫奈战争之后创建了一批殖民地,这些是效忠于罗马的据点,他们的公民拥有拉丁权,这是仅次于罗马公民权的权利。


如果他们移居罗马,可以享受和罗马公民同等的权利。用后来西塞罗的话说,这些殖民地是“帝国的堡垒”。罗马人通过盟友、分布各处的罗马公民,还有这些殖民地,在意大利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网络,无形的长城。


公元前312年,罗马还修筑了一条通往南部城市卡普亚(这不是座希腊城市)的通衢,叫做阿庇亚大道,方便运送军队和物资。希腊城市不感受到压力是不可能的。


公元前291年,罗马把原来萨莫奈的城市维努西亚(Venusia)变成了一个人口众多的拉丁殖民地,虽然距离罗马有400多公里,但距离塔伦图姆只有100多公里,就像是杵在塔伦图姆后院的钉子。


其次,南部意大利的希腊城邦之间并不团结,他们并不因为享有共同的语言和文化就形成联合阵线。不但城与城之间有矛盾,城邦内部也争吵不休。


公元前285年,塔伦图姆海湾的希腊城市图里(Thurii)因为受到南部意大利另一个族群卢卡尼亚人的攻击,他们没有向塔伦图姆求援,而是转向了罗马,罗马人派遣驻军,并且还在附近的另外三个希腊城市也驻扎了军队。这就招致了塔伦图姆的敌意,因为图里没有找他们,虽然他们共享一个海湾。


当塔伦图姆看到10艘罗马船只出现在海湾的时候,他们击沉了4艘。有的史料说,塔伦图姆以前曾经和罗马签署过一个条约,罗马的战舰不能从他们那里经过,所以他们认为他们是有理由进攻罗马船只的。在这之后,塔伦图姆还去攻打图里,驱逐罗马驻军。当罗马派遣使节到塔伦图姆来交涉的时候,遭到了讥笑和羞辱。这么一来,罗马就有了理由宣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塔伦图姆向伊庇鲁斯的国王皮洛士请求支援。前面我们提到过,皮洛士他之所以接受这个请求,他是有自己的盘算的。所以对这次跨海支援,皮洛士的投入还是相当大的。


据普鲁塔克称,他先派遣了3千士兵到塔伦图姆,后来接连输送了3千骑兵、2万步兵、2千弓箭手、500投石手到南部意大利,另外还有20只战象。这些战象对于罗马人来说是新鲜事物,罗马的士兵和马匹一开始都不知所措,造成恐慌。皮洛士的骑兵也是相当强劲,侧翼包抄的能力远超当时意大利的骑兵。


但即使有这些优势,皮洛士在与罗马作战的时候并没有占到明显的上风。罗马军明显更加团结,作战方式也更加灵活。公元前280年,在Herakleia一战中,皮洛士虽然胜利了,但是代价是惨重的。


双方伤亡数字,古代的作家有的说罗马人15千人战死,有的说是7千;皮洛士的军队,有人说是损失13000人,也有人说是4千。古代作家笔下的数字,常常虚构夸张。但无论是哪种伤亡人数,在古代社会都是惊人的。对于皮洛士来说,虽然他算是打了胜仗,但损失惨重。


皮洛士派遣使节到罗马求和。元老院在资深元老瞎子阿庇乌斯·克劳狄乌斯(Appius Claudius Caecus)的坚决反对下,拒绝和谈。公元前279年,双方在阿斯库鲁姆(Asculum)交战。


罗马人的军队包括罗马人和盟友提供的兵力,还有专门对付战象的设备;皮洛士的军队除了带来的伊庇鲁斯人和雇佣军之外,还有塔伦图姆提供的重装步兵(“白盾军”)和雇佣军,另外南部意大利的非希腊人,包括前面提到的卢卡尼亚人(这个比较有意思,因为以往他们是和希腊人作对的),还有一些不甘心的萨莫奈人,也加入了皮洛士一方。


也就是这些族群的加入,补足了皮洛士在上一场战役中人力的损失。这场战役的结果是又一次“皮洛士式的胜利”,也就是损失惨重、得不偿失的胜利。


就在那个时候,西西里的希腊国家叙拉古来请皮洛士帮他们对付迦太基人。(迦太基人是当时地中海世界另一支强大势力,他们起源于腓尼基人,据点在北非现在突尼斯的位置,我们在下一讲中还会再来详细叙述。)皮洛士于是抛弃了意大利的希腊城市,转战西西里。


他在那里起初比较顺利,甚至迦太基人都来求和。但是他开始有了些刚愎自用的行径,比如处死叙拉古的贵族等等,引起了西西里的希腊人的不满,开始倒戈。皮洛士搞不定西西里,就又返回意大利。


但是南意的希腊城市也不再信任皮洛士。公元前275年,也就是在他初次踏上意大利的土地5年之后,在罗马人手中遭受了决定性的失败。


皮洛士最终决定撤离意大利,这之后他又去竞争马其顿的王位,但并不顺利;他企图攻下斯巴达,却怎么也打不下;公元前272年,去攻打希腊城市阿尔戈斯(Argos),运气更加不佳,死在了阿尔戈斯狭窄的巷道中。


古代世界流传的说法是,他被一位老妇人从屋顶上扔下的瓦片或石头打中了脑袋而死。对于他到处征战的一生,这个结局或许有些讽刺。


同年,塔伦图姆被罗马人攻陷。皮洛士在离开意大利时,给塔伦图姆留了一支驻军,但是塔伦图姆人内部关于下一步该怎么办,意见并不统一,一派主张向罗马臣服,另一派建议向迦太基求援。


迦太基也确实派了舰队去塔伦图姆,但他们来得太迟了,塔伦图姆已经向罗马投降。塔伦图姆仍旧保留名义上的独立,继续沿用自己的法律和管理机构,但不得不承受罗马人的驻军,还要支付巨额赔款,要向罗马提供物资等等。


这场与大希腊轰轰烈烈的战事,对于罗马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首先,塔伦图姆的陷落,让南部意大利失去了唯一能跟罗马抗衡的力量。到公元前265年时,罗马控制了除了山内高卢之外的整个意大利,领土已经达到27千平方公里,但实际上罗马能够操控的人力、物力远超这个范围,因为罗马并不总是直接占领被打败的城市,因为占领对于人力有比较高的要求,要派驻兵、派遣人手管理等等。所以罗马一般依旧让城市自治,由本地人自行管理。


但是这些自治的城市又分为好几等,有的有投票权,有的没有;有的享有公民权,有的享有拉丁权,等等。这是一种很高明的做法,一方面减少管理成本,另一方面让这些城市不能齐心协力联合起来和罗马对抗。


其次,罗马从希腊世界抢夺了大量的艺术品和财富,并且开始自己的文学艺术发展的道路,这个道路首先从翻译希腊人的作品开始。罗马和希腊世界之间相杀相爱的关系还会继续发展。公元前一世纪的罗马诗人贺拉斯有一句名言,Graecia capta ferum victorem cepit et artes intulit agresti Latio。意思是:被征服的希腊征服了征服者,并把艺术带给了粗鄙的拉丁姆。


最后,罗马的名声开始在希腊化世界传播。不但如此,罗马人控制了南部意大利,意味着他们和北非的迦太基人之间只隔着一个西西里岛。在下一讲中,我们就来看一看罗马和迦太基这两个强权之间是如何较量的。


谢谢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梦回唐诗

    拉里拉杂,家常里短,完全没有主线,缺乏清晰的历史观。

  • JTse_mh

    为什么同在地中海沿岸 希腊人那么早出现了哲学 而罗马却在武力和行政管理房间出类拔萃呢?

  • 琳诺_9j

  • 天行者_风

    不错的节目

  • 听友195378008

  • 13809660ydf

    熟稔(shu 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