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冀中的地道战》:战争的艺术 人民的智慧

第九讲 |《冀中的地道战》:战争的艺术 人民的智慧

00:00
12:20

课本内外 

课文介绍了冀中地道战的出现原因、作用、地道的样式结构及特点等,对冀中地道战作了高度评价,热情颂扬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顽强的斗志。



郦师点拨 

对于今天的同学们来讲,这个属于战争年代的地道战,估计不是很熟悉,所以作者开门见山,先给出了地道战的定义。那就是: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接着作者又满含激情的说,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这一种说法立刻就让我们对地道战有了非常大的好奇心,有了一种想要去了解的渴望,想要知道它究竟是怎样,为什么可以在那个时代发挥那么大的作用。于是作者接下去在100多种地道的式样中,特意拎出任丘这典型的一种加以介绍。


虽然这篇课文是要求大家速读的,但李老师要特别提醒同学们,在读书中要关注的是,作者介绍地道的顺序,并细心地加以体会。要知道这一写作的顺序并不是随意来确定的,它其实暗含了读者所想了解的地道的最关键部分。


“地道有4尺多高,个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这一段话就很重要了,因为说起地道一般人都很想知道,首先想知道的常常是它的高度,想象一下人们呆在地道中应该是什么样的情景。于是作者先用一个数字,4尺多高,再通过形象的表述加以阐释,同时还不忘记针对距离地面的高度加以补充,这样就可以解决读者可能会产生的困惑。


接下来的描写更见精细了:“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做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100来人,最大的能容200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大家看这一段描写,从大洞到小洞的那种描写十分精细,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加以描写。当然更精妙的则是下面:“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露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的纺线呢。”


这样一来,作者几乎就把读者所有的疑问都解除了,除了可以储备躲避之外,生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作者用他的生花妙笔写老太太防线的场景,既是对开有气孔的地道的生动描写,也写出了虽然是战争时代,大家因为有信心,因此丝毫不畏惧的心态和心理。除了要保护好人民,地道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打击敌人。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来打击敌人,让敌人尝到了地道战的厉害。正如作者总结的那样,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思考探究 

同学们可以思考并且在写作中练习:介绍一个地方或场景时,应该如何安排写作顺序?读者最容易困惑或最好奇的是什么?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阿给我不

    郦波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下,我们中国是最早使用地道战的国家吗?

  • 1360161hbkj

    老师我们班同学读这片课文才用了1分钟,而我用了3分钟,郦老师我读的慢吗?

    铁树不开花花花花花花 回复 @1360161hbkj: 1分钟太夸张,不正常的,你和我差不多😄

  • Fruinty

    郦老师好,我是五年级的小学生。您说了一个反地道战,请问是什么意思

    守夜人坎贝尔 回复 @Fruinty: 嗯?

  • 声声起

    先生“地道战"声音一出,脑子里就浮现出经典的黑白画面。

  • 爱因斯坦王佳洋

    我在作业帮里面也见到过你的身影哦!

    守夜人坎贝尔 回复 @爱因斯坦王佳洋: 呵呵

  • 乐学好学

    郦波老师好,向您请教一个问题,有作假设这种说明方法吗?这种说明方法常见吗?恳请郦老师解答,谢谢。

    守夜人坎贝尔 回复 @乐学好学: 有 还算常见

  • 斗罗伯特

    国庆节特意给孩子看了电影地道战

  • 东东咚咚咚咚咚

    先生您好,我在读《大学》的时候有一个地方不明白,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其中“止”是什么意思?如果是停止的意思为什么要止于至善呢?

  • qzuser_c9yk

    郦波老师好!请问地道战是从中国传到国外,还是从国外传到中国呢?

    守夜人坎贝尔 回复 @qzuser_c9yk: 中国到国外

  • 1344038wogf

    老师你好,有五年级下册语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