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结辩】梁秋阳:从电影里学结辩Ⅱ——如何把道理讲深刻

072【结辩】梁秋阳:从电影里学结辩Ⅱ——如何把道理讲深刻

00:00
08:18

音频全文:

懂得辩论,想得清楚,说得明白。

你好,我是梁秋阳。没想到吧,才隔了一天就又见面了。

 

上一节课咱们聊了怎样用价值打动人,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怎样把价值讲深刻。

 

什么叫深刻?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名言警句,让我们觉得直击心底,仿佛这一句话,把一切事情都解释了。


还记得某一期《奇葩说》里,讨论「找伴侣要找恋爱经验多的还是恋爱经验少」,柏邦妮说,「还是找一个经验少的人,和他一起成长比较好。因为如果一个恋爱经验多的人,他的心里很苦,那你是要给他多少甜,才能填满他那个苦啊?」听着很合理,但谁料马东老师突然回了一句,「邦妮你错了,真的心里很苦的人,只要一丝甜就能填满」。

这就是深刻。

 

很多时候,你想在结辩说出这种话,自然缺不了知识的积累和人生的阅历。但同时,也确实有一些可以被逆向工程的法门。而今天我想和你分享的一个关键的观念就是,要把道理讲深刻,讲通透,讲出独特的味道,重点不在于强调它「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你要讲清楚它「不是什么」。

 

什么意思?



咱们还是以电影来举例。每部电影除了主角之外,还会有很多个不同的人物,其主要功能当然是为了支撑起一个足够丰富的故事。但是回想一下你看过的电影,你会发现另一件事,那就是:所有的配角,多多少少都有和主角的相似之处。

 

比如前段时间轰动全国的《我不是药神》,除了徐峥饰演的主人公,你会注意到,围绕在他周围的人物,基本都和他在某一些特质、处境上颇为相似。

有的和他一样婚姻不幸,被周围人欺负,但依然坚强地为孩子扛起了家庭;有的和他一样勇敢,为了自己在意的人甘愿去冒很大的风险;

甚至还有的角色和他一样从事违反法律的药品贩卖工作,也一样的「盗亦有道」。

 

换句话说,这里的每一个角色,如果在另一个平行宇宙,其实都有机会成为主角那样的英雄。但最终,他们没有成为药神,这就意味着,除了勇敢,除了反抗,除了「盗亦有道」的冒险精神,还有某些更深层次的特质,让主角成为了最后的那个英雄。


而对于这种特质的深刻的叙事,在某种程度上,正是通过展示出主人公与其他角色之间的差别,通过呈现他们在相似境遇下的不同选择,以至于最终不同的人生轨迹,来实现的。

 

这也是讲故事永远离不开这些配角的其中一个原因——因为,主角像他们,却又不是他们的地方,正是作品借以传达出主人公深层次特质的地方。很多时候,做好这一点,电影的表达,自然也就深刻了起来。

 

做结辩,也一样。所谓讲得深,就是能更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而这种把握,在缺乏比较的情况下很难被凸显,因此如果我们想把一个道理讲得深邃通透,最好在细节处、在极端情况下、在与相似的东西进行不断的对比。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当一个道德的人要怎样做。但是在电车难题、牧羊人难题这样的道德困境中,当你的选择在某些时候不同于他人的时候,才能更深刻地展现出你的道德观念。


这也是俗语说「真理越辨越明」的原因,通过不断地制造相似,然后加以分辨和区别,我们才得以进行更深的论述。

 

而很多同学之所以讲东西讲不深,就是因为一味地强调自己的价值如何如何,却没注意到,真正能让大家听明白你想讲的道理的本质的,是它与其他相似的价值的那一点微妙的差异。

 

所以我说,要把道理讲深刻,重点不在于强调它「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你要有意识地去讲清楚它「不是什么」。「不是什么,而是什么」,这不仅是一个在表达时可以套用的句式,更是你在组织自己的论述时,可以拿来用的一种思考方式。

 


那么,对应回辩论,我们该怎么做呢?

具体而言,可以有两条路线。

 

其一,叫「性质上的排除法」。意思是,就是通过不断排除相近的选项,来彰显某一个价值的深层次内涵。例如,在讨论「网络舆论是否能提升民主」这道辩题的时候,双方都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民主精神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是监督吗?可是在威权主义的语境内,民众也可以有监督权;是对抗官府吗?可即使是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你依靠拦轿喊冤告御状,只要碰上个开明一点的皇帝,闹不好也可以实现对官老爷的制裁。如果这两样都不是,那或许是分权制衡?是实质性博弈权的下放?总之,通过这样不断地排除,你想宣扬的那个真实的民主的精神也就渐渐浮出水面。

 

在一部经典的港片,徐克导演的《黄飞鸿之狮王争霸》里,也有类似的处理。这部电影在试图探讨「武侠」这个价值的时候,用了「科学」来与之对比。当电影里的黄飞鸿发现他的佛山无影脚再快,也快不过子弹的时候,武侠中武的那一面,作为实用工具的价值就被消解了。而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武侠中侠的那一面,象征着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精神情怀的本质,才被凸显出来。

 

在实际训练中,你可以试着用近义词,或功能相似的概念,来进行比较和取舍,以训练自己深入阐述事物本质的能力,例如安全和束缚,温柔和软弱,勇气和智慧,等等。

 

第二条路线,叫「程度上的二分法」。意思是,通过不断营造极端情况,来对某一个价值做精确的定位。比如,什么是勇敢?鲁迅先生说,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但若想讲得更深,你就得划定更清晰的边界条件。例如,要把勇气和鲁莽分开,你就得说清楚,当对方强到什么地步的时候,即使是勇者,也不会选择迎面而上;要将有勇有谋和优柔寡断分开,你又得讲明白,当情况触犯你的底线到什么程度,即使现实条件再不利,你也不会再无动于衷。正是在不同情况下选择的一分为二,才在深层次区分开了普通人的勇敢、邱少云的勇敢、超人的勇敢,等等。

 

而当你能根据设立不同的情景,越发逼近那个微妙精准的界线,你也就能把价值讲得越透彻。

 

 

以上,就是今天我要分享给你的内容。简单总结一下,如果想在结辩中把价值讲深刻,重点不在于强调它「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你要讲清楚它「不是什么」。

具体的思路,一是可以用「性质上的排除法」来明晰它的本质,二是可以用「程度上的二分法」来精确它的边界。

 

最后给大家留个作业:在听完今天这节课后,你觉得马东老师一开始那句话,之所以给人以深刻的感觉,除了它暗合我们许多人的生命体验以外,还有别的原因吗?是什么呢?

 

 

我是梁秋阳,我们下次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雪落荔枝树

    马东老师的话,首先对恋爱经验多的人作了性质上的区别。恋爱经验多的人,他们更懂得珍惜而不是索取,所以一点甜就能填补他们曾经伤痛的裂痕,对恋爱的态度不再是无止境地提出个人要求证明爱的痕迹。其次,马东老师对恋爱经验多的人作了程度区分。他们要的是一点甜,而不是许多甜,他们能从一点甜中冲淡出细水长流的深情。以上?

  • 仲玥_z5

    乍一听邦妮讲的没毛病,用等量甚至更多的甜去填心中的苦,可是马老师描述的情境却更极致,刚开始听到可能会愣一下,吸引人们仔细去想,并且会激起人们心中一些小波浪,带入更多酸涩却有无奈的情绪,有了对比有了更细致的说明,就感到更加深刻了。

    叶秋_pe 回复 @仲玥_z5: 对!类似的还有第四季最终战,罗振宇老师那句“人的成长的本质不是变得更高、更好,是变得更复杂。”

  • 锦衣夜行的神秘人

    类似的还有一句话哀莫大于心死,但聂绀驽却说:哀莫大于心不死。有时候,面对人生的不尽人意,看不开才更可悲。

  • 园林院辩论队

    恋爱经验多的人更懂得珍惜是个伪命题,渣男渣女和被抛弃被伤害的人都是恋爱经验多,都更懂得珍惜吗?

    你是情爱与美好 回复 @园林院辩论队: 谁的新欢不是别人的旧爱,所谓渣与不渣,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平和与平衡的得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