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7【结辩】谢宇:先手结辩如何先发制人——三样法宝帮你克服先发言的劣势

067【结辩】谢宇:先手结辩如何先发制人——三样法宝帮你克服先发言的劣势

00:00
08:32

音频全文:

你好,我是谢宇!


生活中面对种种争论,经常会有一个有趣的场景,大家都想说最后一句。你常会听到“我最后说一点”“我补充一点”“我再讲一点”这样没完没了的纠缠。因为如果你是那个最后说话的人,意味着在你后面再也没有人有机会反驳你,更容易一锤定音——所以领导,也总是在最后发言。


如果是在辩论场上,打过先手结辩的辩手也都体验过,被后手结辩支配的恐惧。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当你必须要先发表观点的时候,应该怎样尽量让你发言的影响力不被后续的发言者削减?在竞技辩论中,也就是,如何克服先手结辩的劣势?

 


先手结辩和后手结辩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一句话:后手结辩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结辩的方式和内容,甚至可以针对先发言者做出精准打击。


因此,先手结辩的一大要点就是:尽可能地限制后说话的人的发挥空间。就像牧民们在草原上围猎的时候,总是先设置好陷阱,这样野马就无法自由来去,抓到它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

 

那么,怎样限制对方的发挥空间呢?我为你准备了三件制胜的法宝。咱们分别取个名字,叫做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和嫦娥奔月



先说第一件法宝,后羿射日。

后结辩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淡化自己处理劣势的内容,或者通过话题跳跃,来逃避不利的交锋。然而,即使你明知道他是在逃避,但他也是最后一个说话的人了,怎么办呢?很简单,这就需要你自己树靶子再自己打掉,也就是所谓后羿射日,或者说“预反驳”。


要怎么做呢?用一个动作来比喻,就是「剥洋葱」,一层一层驳掉对方的立论

具体来说:就是沿着对方立论体系的逻辑构成依次攻击,先反驳对方的前提,质疑其合理性,然后假设在前提成立的条件下,定义也缺少依据,没有理论没有语境站不住,接下来假设对方定义成立,依次攻击对方的论点,不断砍掉对方的论证,最后将对方的立论逼至价值的角落,然后一口气消灭。


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全」过全方位无死角的打击,封死对方所有回应的套路和闪转腾挪的空间,让他无处可躲。


当然你会问,一场比赛信息繁杂,难道我要都说一遍吗?的确,很多时候我们没法真的面面俱到,这时就需要你用结构性的表述,来营造「全面感」。

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讨论「金钱是不是万恶之源」,胡渐彪前辈在结辩中就使用了这种方法。他先将正方立论归纳为两个前提下的三层论点,接下来逐层反驳。通过“反驳第一部分,假设成立,反驳第二部分”的循环,从结构上「笼罩」住了正方立论,让后结辩的人逃无可逃,那句“先把这部分掩起来不看”也成了经典。



再来看第二件法宝,精卫填海。

一场辩论赛打下来,在结辩之前的交锋内容,我们姑且称之为存量信息,这些是你和对方结辩者都掌握了的。所以,从内容上想要更有效地限制后手结辩,不仅要关注存量信息,更要制造增量信息。也就是以比赛中交锋点为基础的新角度、新层次、新内容,也就是通过“留问题”,给对方布置作业,让对方疲于奔命,成为填海的精卫。


留什么问题呢?最有效的是以下三种:

第一、挑战对方核心论据,如对方在实证上唯一的一份数据等;

第二、质疑对方关键逻辑,如对方证明某政策弊大于利的主要论点是伤害自由意志,可以质疑对方为什么自由意志完全不可以侵犯;

第三、追问对方价值导向,如对方倡导爱情是自私的,那么你问他这对生活有什么作用,人们按照这样的价值又该怎么做,等等。

这些问题因为本身就是内容上的关键节点,因此一旦点破,对方往往必须处理。



当然,除了问什么,还有一个核心的问题是「怎么问」:我要如何保证对方一定会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呢?除了反复强调,还有别的办法吗?


有,咱们先聊一个具体而强力的做法:场景构建。什么意思呢?

黄执中前辈在2003年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曾经有一篇广为流传的结辩。当时讨论的是「大学生创业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他在发言的时候,没有空洞地归纳逻辑,而是构筑了一个很简单的场景「你说大学生不要创业,是因为会失败。那我问你,你会因为初恋女友很可能以后未必成为结婚对象,就劝别人大学不要谈恋爱吗」从而反攻对方观点:即使失败也无所谓,至少会是人生历练。


是的,通过场景构建,将要攻击的论点,转化到具体的场景中,给听众留下的,就不是抽象的逻辑,而是真实的画面。对方能直观感受到问题的严重,就不得不直面了。


如果说后羿射日的预设反驳,是为了在空间上限制对方重点在「全」,那么精卫填海的留问题,就是为了内容上给予压力重点在「痛」


甚至有时候啊,给对方留问题都不一定是留问句,而是留下一个对方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因此,你的核心不在于这个问题的措辞多尖锐,而在于能否在场上留下足够深刻的印象,让对方不敢不处理,所以用场景构建之类的方式往往是最有力的选择。

 


最后的第三件法宝,叫嫦娥奔月。也就是通过刻意地将自己的价值导向引向高处,避免先说话的人在情绪渲染、价值倡导上的劣势。

什么意思呢?因为人性深处,对于不同的价值是有偏好的,相对于那些承认消极的、表露无奈的观点,大多数人总是相对愿意接受更积极、正面的主张。因此,如果先手结辩选择了偏保守的价值,那后手结辩可以先抑后扬,踩着你的肩膀输出一个更激昂或者更积极的价值,在听众那里的观感势必吃亏。


所以如果你是先发言的人,要有意识地抢先一步,选取更积极进取的价值,限缩对方可以进一步抬升的空间,这就是所谓的“抬价值”,让己方的价值宛如皓月当头,对方即使强行追上,也最多打平。


而在具体操作上,只需要把握一个原则:「递进感。比如,先选取一个小的案例,再从对个体的分析扩大到对群体的关照,之后将这个群体的具象属性,转化为一种抽象价值。带着这种价值理念,先投射回小处,再上升到大处,完成两个从小到大的循环。


而且,其实世间道理永远是一层压一层,只要你有「递进」的意识,即使是消极的观点,也能衍生出积极的观念。

比如在199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上,反方复旦大学立场是“人性本恶”面对这看起来充满了黑色与悲观的立场,结辩时蒋昌建前辈却大胆再跨一步,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将悲观消极的承认接受,升华为看清事实后的清醒奋发。与罗曼·罗兰的名言——「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异曲同工,同时也反客为主,直接封死了对方价值的上升空间,一击制胜。

 


好了,以上三点,就是我想和你分享的「先手结辩绝地求生攻略」

后羿射日预反驳,全面封锁对方空间,站稳脚跟;

精卫填海留问题,从核心论据、关键逻辑、价值导向三个方面入手,通过场景构建制造对方不得不直面的天坑;

嫦娥奔月抬价值,在递进中抢占价值高地,以逸待劳。

 

辩论是人生的良师益友,

希望他的陪伴看到你的成长,

不求成功,幸福就好。

这里是【超级辩手】

我是谢宇,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Listening_5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