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说年轻人让座的老年人们,请用拜托代替命令

2018-04-18    喜马拉雅FM

人不可能永久辉煌,也不可能永远落魄,谁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然而,当有人向你伸手,需要你的帮助的时候,就怕他不是单纯地索要帮忙,而是有心利用。

我们在沟通的时候,有时候希望对方能给我们做一些事,我们用语言把这个希望表达出来,往往无意间就形成了一个指令。

但是,指令本身是一个内容。比如,我给你一个人说,“帮我倒杯水过来”,这句话是一个内容,就是倒水这个动作本身。

关系沟通

但是,这内容背后它其实藏着一个关系沟通。在这句话里面,我实际上做出了两个层面的输出:第一,我需要一杯水,这是内容层面;第二,就是关系层面,我发起了一个定义,我把它定义为应该服从我命令的那个人。

倒水这件事当然是可以做的,人人都可以做。但是不一定会做,因为他在考虑,到底是哪一层沟通,如果他真的帮我倒了水,内容层面上在听我的话,可是在关系层面上意味着他接受了我的定义,这就是在行为上给我的一个授权,他授权我给他的命令是有效的。

就好像是他成为了我的一个下属或仆人。有的时候会很不爽,特别是我和他在关系上没有尊卑之分,不是他的领导或者贵宾,他帮我做这件事,他就会有点屈辱。

如果说我确实手脚忙乱,那会儿确实顾不上喝水,给他这个要求,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我是游手好闲的在那坐着,我就给旁边的人说“你帮我倒杯水过来”,有的人就会顶我一句“你不会自己倒呀”,或者人家客气地说“我现在不方便,你自己倒吧。”

他是真的不方便倒水吗?不一定,也许他只是不想接受我对关系的定义。

比如:孩子本来想做事,想收拾房间,妈妈在旁边来一句:你看你房间乱的,赶紧去收拾。孩子一听:我本来打算收拾的,现在我不想动了。

你觉得这孩子别扭吗?其实不是,是因为妈妈给了这个指令,收拾房间这件事就不再是收拾房间这个动作本身了,它附加了一层含义,因为我一旦做了这件事,那就意味着我在服从于你。

我本来愿意做这件事,但是,我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一种关系,为了拒绝这个关系,这个孩子就拒绝这件事。

有时候坐地铁就会遇到这种情况,你有座位,一个老人家站到你面前,你要是看到了,当然就会站起来让座。

如果没看到他就会提醒你,有的人语气很硬,会说:“小伙子,给我让个座儿!”

这就是我们说的这个情况,我本来可以让座,但是我现在让座就变成我该让的,我就会很不爽,大部分人就忍了,可是我也遇到过反唇相讥说“我凭什么要给你让座呢?”

然后就吵起来了,这种架吵的很吃苦,不占理,围观群众都说“你那么年轻,给老年人让个座,怎么还不愿意了,什么素质呀。”

但其实重点根本不是让不让座的事,重点是让座背后的那层关系,我到底是因为照顾你才让座,还是因为屈服于你才让座,这到底是人情呢,还是好像你给我的一个义务。

请求式关系

如果这个老年人比较有技巧一点,就会说“小伙子我腿脚不太好,你能不能让我坐一会。”这个做法加了一个“能不能或者好不好”,所以在内容层面上他还是想让你帮忙,但是,在关系层面上他换了一种关系。

意思是说:虽然我有这个需要,但是你要是拒绝我,这也是你的权利。

想想看,如果老年人这么去说的话,我相信99.9%的人,都会二话不说站起来帮着忙的,这种表达方式和前面的指令相对应,叫做“请求”,它定义的关系是我接受,你有你的自由意识,所以我只是提出了我的需要,你可以答应你也可以拒接我。

当然了,你用请求的方式和别人说话,理论上来说,你被拒绝的概率就会增加,因为其实你是在邀请别人对你有一个回应,“好不好?不好”,“能不能?不能”,“可以吗?不可以”。

他可以答应你,也可以不答应你。

家长在管孩子的时候,如果有事实不容商量的话,就不要开这个口,你可以在沟通的时候直接用指令的语气,动用我们在关系上的权威性,而不要在那个命令后面加上一个“好吗“?

比如在军队里:长官在下令的时候,还问上一句好不好,同不同意吗?当然家长也不可以在一些重大的事情上说,“红灯亮了,这个时候你可不可以不要过马路,你慢一点好吗?”这个时候他是不会用请求的语气的,因为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命令。

但是,凡事不绝对,有时候我们在沟通当中,用的请求的语气,对方反而更愿意答应。

定义的位置

刚刚让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又比如说:在求婚的时候,你明知道对方可能是愿意的,可是你要用非常谦卑的请求的语气问“你愿意嫁给我吗?”

这个提问方式,就是把自己放在了一个被选择、被考虑的位置上,这个位置的好处就是很平等,被问到的人,她不需要为了反抗这个位置而反抗你的要求。

如果你直接被指令给拒绝了,对方拒绝的可能不是这件事,而是拒绝你给她定义的这个位置。我可以给你倒水,但我凭什么给你倒水呢?

如果我们用请求的方式重新定义说“你可以拒绝我,我承认你有被拒绝的权利”,一旦我们被给予了这种空间,反而我们不需要用拒绝去证明什么和反抗什么了。

既然,你承认了我有这个权利,那我就可以专心考虑,我到底要不要倒这杯水本身,而不需要借着倒水去表达别的东西。

如果倒水就是倒水,让座就是让座,那这些事怎么好拒绝呢?

我们举的是生活当中一些很小的例子。其实,每个人都懂,但是在大事上,我们也会犯类似的错误,有时候我们需要帮忙做什么事,觉得胸有成竹,觉得这件事你肯定会答应,结果被拒绝了。

这种时候,问题是到底出在这个事上面呢,还是出在这件事背后我们自身的态度上呢?会不会你的拒绝,只是为了拒绝我对这种关系的某种定义。

在我的经验当中,越是稳操胜券的关系,越是有可能出现反转。如果是一件对方多半会答应的事,你最好放低一点姿态,避免在关系上形成“这件事不是不能做,但你吃准了我一定会做,那我就偏偏不想按你的想法去做”这种尴尬的局面。

要记住,有时候对方拒绝你,不是在拒绝你的要求,而是在拒绝你定义的关系。

所以,无论你我,说话做事之前一定要先换位思考,先想想别人的感受,尽量礼貌一点。

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只要你态度诚恳、温和,适当地定义你寻求帮助的位置,而不是别有用心地去利用,定能赢得他人的帮助,迎来大家的喝彩!

相处之道:为什么求婚时人们会说“你愿意嫁给我么?

想要别人帮忙时,一定要用拜托的语气,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打开喜马拉雅,下载离线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