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8 喜马拉雅FM
正德元年时,皇帝刘瑾专权,紧接着刘健、谢迁被驱逐出朝廷。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当两京各部官员都不再说话的时候,属于监察官员的南京户科给事中开始上书。
他为什么还敢上书呢?这里面有个道理,因为我们古代社会有一些特别的规矩,是代代形成的。
古代的监察官员总体上都属于言官,所谓的言官主要任务就是说话、批评、谏言,可以批评朝政,可以监督官员,有一些特别的情况之下,言官甚至可以闻风奏事。
闻风奏事的意思就是即使未必能掌握了某某官员贪赃枉法的真凭实据,但是听说或者说道路有人传言,如果是监察官员,那就可以上报。
紧接着派钦差去查,一查果真如此,那就抓起来。没有事的话会不会把原来上奏的言官抓起来治罪?
我们自古以来的规矩是不行的,因为言官的任务就在于监督官员的行为,这是他的义务。
南京户科的给事中戴铣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才敢继续给朝廷上书。可是他不知道,这个时候的朝廷是一个不正常的朝廷,上书之后的结果,刘瑾非常恼火,人家都不说话了,你这个戴铣还敢说?
他把戴铣抓起来,关进了死牢。最后戴铣死在了死牢,实际上是把戴铣廷杖了之后关进了死牢。
关进死牢以后,《明史》之外别的史料表明,戴铣是死于正德三年,并不是像原来所记录的那样直接死在监狱里了。
因为戴铣先生实际上也是一个很好的学者,他还是主要做朱熹的学问。正德元年的时候他编过一部书,叫做《朱子实纪》,这个应该是最早的关于朱子的年谱,总共有十二卷。
正德元年他因上书入狱,但是这本书是正德八年的时候,由他的外孙汪愈把这本书印出来的。汪愈在这本书的后记里头谈到过这件事情,就是戴铣是正德元年把这本书编成,正德三年去世。所以戴铣应该是出狱了,出狱以后就去世了。
在戴铣上书被关进了监狱之后,再也没有人敢说话了,可这个时候,王阳明却再次上书,挽救戴铣。
王阳明先生的理由很简单,戴铣是言官,按照历来的规矩,是不能处死他的,不能因言而得罪。现在把戴铣给关起来了,这样一来,天下事务将来谁还肯出来说啊?
王阳明先生上书的语气非常平稳,并无太过激烈的言辞。但是当时刘瑾看到阳明先生还在说,心想,谁都不敢说了,结果你还在说,这王守仁何许人也?胆子竟敢如此之大?
于是刘瑾又把王阳明先生又抓起来了,廷杖四十,打进监狱。王阳明先生究竟廷杖多少,史料记载是不一样的,廷杖四十是通常的讲法,也是《阳明先生年谱》的记载,有的也说五十,史料记载不完全一致。
实际上和戴铣一起上书的还有一位人,在《阳明先生年谱》当中没提到,但在别的一些资料当中倒是提到了,这个人是牧相。
牧相是什么人呢?牧相是阳明先生父亲王华的学生,阳明先生曾经和牧相算是同学。还不只是同学,后来王华觉得这个牧相为人、学问各方面很好,就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他了,他又成了阳明先生的姑父,所以关系比较复杂。
《阳明先生年谱》里头没提到牧相,但是在徐象梅的《两浙名贤录》记载了阳明挽救戴铣和挽救他姑父的事情。
王阳明上书并没有私心,因为当时刘瑾的做法是非正义的,不论是戴铣还是牧相,都不能被关进监狱,都不能被打进死牢。牧相上书了之后,《两浙名贤录》的记载,他“廷杖九十,决而复书,下锦衣狱”,也是被打进了死牢。
刘瑾在王阳明上书之后非常之气愤,也非常之恼火,给王阳明廷杖四十。就明朝的廷杖来讲,它是专门用来对付士大夫的,专门对付政府官员的,专门用来羞辱政府官员的。
因为古代的政府官员基本上都是知识分子,所以也是用来羞辱知识分子的,这是明朝朱元璋以来一个特别的发明,即公开当众打政府官员的屁股,这是很羞辱、侮辱人的一种刑罚。
但它也不只是羞辱人,执行廷杖的锦衣卫,实际上打你二十仗可以把你打残,也可以把你打死,也可以让你只伤其皮肉,不伤筋骨,这里头名堂很多。
而且在正德之前的廷杖是不同的,如果明天执行,被打的人可以做一些预备的,可以穿棉袄,也可以身上裹上一些厚衣服、毯子、棉絮等等,都是允许的。
但是现在从刘瑾开始,不许裹这些东西了,而且是光着屁股打。所以王阳明很可能就是第一个光屁股挨廷杖的。
综合各方面的资料,王阳明在监狱里被关了三个月。从他的一些诗歌中可以知道,王阳明先生在监狱里演周易。
对中国历史稍微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最早演周易的人是周文王。《史记》说,文王拘于羑里而演周易,被商纣王关在羑里的监狱里面,然后他在那里演周易,演来演去,把八卦变成了六十四卦,穷尽三才之道。
王阳明先生在监狱里面演周易,实际上是他在特定的条件之下,特定的情景之中的再次表现出来的必为圣人之志。
正因为他演周易,所以他也完全能够坚信,自己的圣人之志只不过是暂时受到了阻遏而已,而终将是要发展为伟大的事业的,他进一步坚定了必为圣人之志。
通过史料同样可以分析出来,王阳明在监狱里还在讲学。监狱里关得不止他一个人,有别的几个人,其中有一个人就是林富。林富很有意思,他的孙子叫做林兆恩,林兆恩是三一教的创立者,三一教就是儒释道三教归一,称为三一。
王阳明先生在监狱中,自己演周易,仍然不改他的圣人心智,并且还在讲学,讲的是圣人之道、圣人之学。
他不论外界的环境如何的变动、如何的艰难、如何的困苦,都不改变根本的志向,并且总能够从外界艰难困苦的环境当中,获得超越于现实的、淡然于现实的、疏离于现实的一种精神自身的完整性,这种行为是非常人所及的。
也正是王阳明的这样一种既不脱离现实、又疏离于现实的精神状态,才使他最终能够实现他自己思想的完整境界的飞跃。
被贬龙场:文人之羞辱——廷杖王阳明也是挨过廷杖的,可是廷杖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