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8 喜马拉雅FM
咱们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和财务有关的话题,但是绝大多数人其实对财务报表如何解读是一知半解的,今天咱们就总结了一些问题,然后一一解答,看看这里面有没有你想要知道的答案呢?
问题一: 存货跌价后由于市场价值回升从而转回,想请问一下市场价值回升的大小是根据什么定的呢?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存货跌价损失准备的。存货如果跌价的话,我们说要计提减值准备,如果市场价值又回升了,那么就转回。
这个同学的问题是说市场价值回升的大小是根据什么定的,应该跟确定跌价的时候用同一个标准,也就是说你要对每一个种类的存货进行价值的测试,在年末的时候要用同样的方法来进行价值测试。
如果测试的结果认为这个存货的市场价格回升了,那么就转回。
当然市场价格,咱们可以去通过收集同类商品现在在市场上的售价的平均水平,或者在某一个区域的售价的采样的结果来确定。
问题二: “上市公司销售费用平均水平6%,管理费用平均水平10%”,这个平均是各上市公司的销售费用比重算数平均来的,还是把所有上市公司销售费用加总除以销售收入加总呢?
一个公司利润率在15%以下就很有可能亏损,那么大型地产公司在高杠杆低利润情况下运行是亏损的吗?比如恒大、碧桂园都不到15%的利润率。还是说其实这些资本密集型公司并没有那么高的销售或管理费用比例?
这位同学说上市公司销售费用平均水平是6%,管理费用平均水平10%,他问是各个公司销售费用占比的平均还是所有公司销售费用除以所有公司销售收入,这个现象的方法是各个公司销售费用占收入比重之后的一个平均值。
接下来他说一个公司利润率在15%以下就很可能会亏损,这个问题我觉得问得不够清楚。
如果我把这个问题理解成一个公司的毛利率在15%以下,那我们也只能说毛利率15%要想获得盈利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我们不能说这个时候就肯定亏损,没有绝对的规律。
而且我们说上市公司销售费用的平均水平和管理费用的平均水平是所有各个行业公司的平均水平,就个体的公司而言是有可能偏离这个平均水平,而且有可能偏离比较大的幅度的。
这个同学接下来又说恒大和碧桂园不到15%的利润率,我想他说的还真的是净利润率,所以这个同学可能存在着一些概念上的混乱。
既然有15%的利润率,这应该算是一个不差的利润率水平,当然不能算非常的高利润,但实际上在2016年各个行业的平均利润率水平大概只有8%,所以15%的净利润率并不算低的。
问题三: 公司研发2款平台,会计账面上,我一直把研发人工的工资,差旅费,办公费,外面技术公司提供技术服务,等计入管理费用中的研发费用。公司申请了软件著作权,后续还会申请专利。
我是不是在取得著作权或专利后,要把之后发生的研发费用转为无形资产?
这位同学问的是一个关于研发支出的问题。他说他们在研发的过程当中的各种支出都记在了管理费用里面,后续他还会申请软件的著作权和专利,他问是不是在取得著作权和专利之后可以把发生的研发费用再转回到无形资产里。
首先这是不行的,技术管理费用的无形资产的研发支出是不能够再转入新资产的。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如果他是研发平台,那要看这是一个技术上的探究还是一个产品的开发。
我看这个情况很像是产品开发,如果是产品开发,那么相应的各项支出其实是应该直接在支出的时候就计入无形资产的,或者说可以这样来选择。
问题一: 兰生股份持有的海通证券以公允价值计量后,理论上股东权益大幅增加到52亿导致股东回报率下降,对股价就会有负面影响。
实际上这项投资应该算是非常成功的,如果卖出的话将收到巨大的收益,那么在现实中发生这样的事对股票是正面还是负面影响?
在这个例子中,由于海通证券股票公允价值大幅度上升会导致兰生股东的回报率下降,对股价有负面影响,那么这位同学说实际上这个投资算是很成功的。
那么应该从这个角度说对股票应该有正面影响,最后市场到底怎么看这件事我们是很难真正去预测的。
事实上我们说这个例子是因为他正好发生在2007年开始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实施的时候,那么在没有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下,市场是非常有效的。
实际上在2006年以前就应该能够已经把海通证券股票价格的这种上涨考虑在兰生股份的业绩当中了,虽然这个业绩并没有体现在报表上。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不会因为2007年供应价值体现出来,市场价格就应该上涨,其实我们很难这样来这样判断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公司的股东回报率账面计算出来大幅度的下降,它也同样并不是在2007年才发生的,同样是在这之前就已经发生了,所以这个事情的反应未必会在2007年才在市场上表现出来。
至于说到底我投资一个股票,赚了钱,我的股价是应该上涨还是下降,我想答案应该还是比较清楚的,是应该上涨,只是这样的收益它往往是一次性的,不具有持久性,所以对股价的影响和经营利润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具体来说,如果公司通过经营活动创造了每股一块钱的利润,那么这一块钱的利润,它对股价的影响需要乘以这个公司的市盈率。
比如说市盈率是30倍那么多,赚一块钱,股价应该涨30块钱,如果我是通过这种股票投资多赚了每股一块钱,它对股价的影响从理论上来说就应该是一块钱,因为它不具有持续性。
问题二: 上市公司(华数传媒)总股本为14.33亿元,实收资本为15.42亿元(近2014年实收资本5.42亿,2015年2016年均为15.42亿)。会有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呢?
这位同学看来一定是找了报表去看,这是非常好的。
华数传媒的总股本是14.33亿,实收资本要比这个数大,它在2014年的时候,实收资本只有5个多亿,2015年2016年就增加到了15个多亿。
这个情况,我的理解它有两种可能造成这样的情况:一种是公司新发生了股权融资的行为,另外一种是公司发生了用它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或者未分配利润去转增资本的或转增股本的行为。
这个方式在中国是非常常见的,也就是说把原来列在资本公积的一些项目,或者原来列在盈余公积的一些项目,以及未分配利润当中的一些项目转增为股本,这样转增的情况之下股本就会增加。
但是公司并没有发生真正的对外融资的行为,具体在这家公司到底是哪种情况,还需要这个同学再去核实一下。无论是上面哪种行为,公司都应该会有具体的公告。
问题三: 我在看顺丰控股和申通快递的报表时发现,他们收入基本都来源于快递业务,我想快递行业除了一些包装物不会有存货(顺丰16年末有3.6亿的存货,原因我还没找到),存货周转率的分析对企业来说应该没有实质意义吧?
我想快递行业的固定资产中,运输工具是比较特殊的一类,是否应该针对运输工具做周转分析?
这个同学看的是顺丰控股和申通快递的报表,它们收入主要都来自于快递业务,那么快递行业除了一些包装物不会有什么存货了,但是顺丰在16年年末还有3.6亿的存货,它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首先,这个同学可以关于财务报表的具体项目的注释当中去看一看,公司是怎么解释的。我想可能有一种情况就是快递行业。
就像这个同学所说的,他的运输工具是占的数量非常大的,而这个运输工具其实就是一些自行车什么的,它的价值并不是很高。
而且我估计消耗也非常的快,因为每天都在用。
所以在这些公司是不是把这些运输工具可能并没有记在固定资产里?在存货里了,有没有这种可能性?
这个同学认为说针对运输工具做周转分析是不是有价值,我想应该是有价值的,这是我的猜测,还请这个同学再回去核实一下公司的年报里面的具体披露是什么情况。
总之,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避免进入误区,希望大家在问题中找方法,这样才会在后续的工作的游刃有余,多多积累经验。
读企业报表时,我们不理解的几个问题如何读懂企业报表?读懂企业报表的8个关键,企业报表中蕴含着这些企业关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