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风流忹少年:偷香窃玉,沈约瘦腰

2018-04-18    喜马拉雅FM

大家知道“韩寿偷香、相如窃玉、张敞画眉、沈约瘦腰”吗?从字面意思感觉是一些男女之情的典故,今天咱们就来揭开古代“四大风流”的真面目吧!

惊!“瘦腰”也风流?——沈约瘦腰

这个典故的主人公叫沈约,字休文,是“竟陵八友”之一,南朝吴兴武康(浙江德清县西)人,南朝(宋、齐、梁朝时期)文学家、史学家。

南北朝齐永明年间,有一大群文士集合在竟陵王萧子良左右,形成了一个文学群体,文学史上称“竟陵八友”: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

他出身于南朝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

沈约母亲曾说“我儿读起书来,连我这个当娘的都怕,简直没日没夜,茶饭不思,为此我偷偷把灯油减少了,这样他就能早点就寝了吧!”

所以,年轻时候的沈约就已经是博通群籍,写得一手好文章了,并且对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从二十几岁的时候起,用了整整二十年时间,终于写成一部晋史。可惜,这部晋史没有能够流传下来。

沈约虽然文名大噪,但在政治上却没有突出建树。公元502年,萧衍即位,是为梁武帝。沈约在灭齐的行动中立下汗马功劳,被任命为尚书仆射,受到梁武帝的宠信。

沈约才情雄厚,却恃才旷放,梁武帝几次都想治他的罪。再三惊吓,沈约终于病倒了,日益憔悴,腰围速减。

为什么说“沈约瘦腰”呢?在文学上多用于文人品性,含义就是病容憔悴、抑郁多疾的带有怜悯性质的贬义词汇。

南唐著名词人李煜词中有“沈腰潘鬓消磨”一句,指的就是沈约。

后来,明代诗人夏完淳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之诗句,这其中的瘦腰男子指的就是沈约。

“沈约瘦腰”有点文人张狂,说话或写诗作文喜欢夸张、比喻之语。

而且,沈约这个瘦腰,并不是风月所致,实在是宦海沉浮后,对自己身家性命的日夜担忧所致。所以现在看来将沈约与窃玉偷香的“风流”放在一起实在有些冤枉了他。

女追男,隔缕香——韩寿偷香

韩寿偷香的主人公叫韩寿,字德真,是西晋时期官员,曹魏司徒韩暨曾孙,西汉初年诸侯王韩王韩信之后,也是西晋开国功臣贾充的女婿。

他家里好几辈都是做官的。本人风流才俊,晋书上说韩寿“美姿貌,善容止”,用现代话来说就是“超级大帅哥”。

西晋初年,晋惠帝的老丈人贾充,招了一名手下,叫韩寿。大伙一瞧,真不赖,有颜有实力的一个小伙子。

韩寿有次来贾充家中议事,被在花园之中游玩的贾午(贾充的女儿)给看见了。只一眼,便再也无法忘怀。

自此贾午害了相思病,只要一想起韩寿,小心脏就止不住得怦怦跳动。

而后贾午婢女化身恋爱助攻,到韩寿家里,替小姐转达心意。韩寿听后也很动心,二人心心相印,一拍即合,就开始了频繁地幽会。

过了段时间,贾充发现女儿开始喜欢打扮,而且召集官员开会的时候,总闻到韩寿身上有一种奇异的香气(此香料外国进贡,晋武帝特赐,只此一家),于是怀疑韩寿与女儿私通。

机智的贾充导演了一出府中失窃案,借机派人检查院墙,发现端倪。喊来女儿身边的侍女审问,才得知了实情。

但贾午与韩寿已生米煮成熟饭,贾充也只好妥协,把贾充嫁与韩寿为妻,韩寿也借助妻族的势力平步青云。最后名利双收,成了人生赢家。

在西晋元康初,韩寿病逝了,他这一生很幸福,也挺浪漫的。

韩寿和贾午的这段爱情故事后来被明朝陆采作过《怀香记》,许多文人将“韩寿偷香”作为典故使用。后来慢慢的“偷香”便成了男女暗中调情的意思。

一曲《凤求凰》,窃得美人心——相如窃玉

相如窃玉的主人公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司马相如,字长卿,汉族,蜀郡成都人,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有明显的道家思想与神仙色彩。

他是一个穷书生,少年时代喜欢读书练剑,二十多岁时买了个官职,做了汉景帝的武骑常侍,但这些并非其所好,因而有不遇知音之叹。

司马相如最擅长的是作赋和弹琴,可以说他写的赋是声名远播的。但搞艺术毕竟不同于玩刀枪,当“秀才遇上兵”的时候,他感觉有种曲高和寡般的寂寞。于是,便故借病辞官,投奔临邛县令王吉。

但古人所理解的“风流”一词与我们现今是有很大差别的,大概相当于如今所说的浪漫倜傥,令人十分向往,并非指男女之情。

所以想要了解历史,真的需要细细深究,才能了解其中的奥秘哦!

偷香、窃玉、画眉、瘦腰,品品古人的风流浪漫

古人浪漫起来不输现代人!


打开喜马拉雅,下载离线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