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抗挫力:做成一切大事的基础

24 抗挫力:做成一切大事的基础

00:00
14:21

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做成一切大事的基础—抗挫力。

 

我们可能都听说过,智商和情商。智商是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情商代表情绪管理及沟通合作能力,逆商,则是衡量一个人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谈到的“抗挫力”。

 

在“三商”中,最容易被父母们忽视的逆商,我认为恰恰是最重要的,它更能影响孩子的人格健全和事业成功。我们可以去找一堆名人的成长故事,从他们身上你可以看到,有的人可能智商不高,但也取得了成功;有的人可能情商不高,但也取得了成功;但最终你会发现,所有成功的人,他们的逆商都很高。所以,我说,抗挫力是做成一切大事的基础。

 

每一个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会产生挫折感,只不过程度不同,结果不同罢了。然而逆商高的孩子面对挫折时能积极的去面对,把失败当成动力,很快就能调整好自己的状态,逆商低的孩子面对困难时不知所措,一旦失败就会一蹶不振,轻则成为人生的loser,重则在遇到挫折时容易自我沉沦甚至轻生。

 

我们机构做过一个调研,连续监测了好几所学校初中三年孩子的逆商变化,最后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孩子的逆商非但没有增加,反而降低了。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中国式现状。

 

为什么孩子的抗挫力会那么差呢?

 

现在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家长对他们的需求几乎是有求必应,加上家长无原则的溺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剥夺了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样一帆风顺长大的孩子,没有受过任何的委屈,心理承受能力很差。

 

我们经常会看到的一些新闻事件,比如:高考失利就选择跳楼轻生的,考不了年级第一就去把第一名杀了的,还有因为被老师没收了手机就不肯上学的。原因当然五花八门,比如青春期叛逆、亲子沟通不畅、心理隐患作祟……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不容忽视,就是现在很多孩子缺乏“挫折教育”。

 

需要强调的是,挫折教育,并非简单地让孩子吃苦,故意制造挫折让孩子去体验。有些家长可能对挫折教育的理解是错误的,例如:

 

你要是想让孩子知道在外面被欺负了怎么还手,就得先让他在家里被欺负;

你要是想让孩子有足够的抗压能力,就得从小给他高压的环境;

你要是想让孩子懂得竞争,那就要从小不断打压他;

你要想让孩子谦逊,那就要从小少鼓励少赞美。

 

这样的逻辑看起来没什么问题,然而真的运用在现实中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培养孩子的“逆商”,并不是故意给孩子制造挫折,单纯让孩子吃苦,而是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教会他如何去面对困难,挑战自己从容面对失败,积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美国一项研究,把“抗挫力”比喻成一种“肌肉”能力,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习得的,只有“经受痛苦”本身,才能让我们对抗挫折的这块“肌肉”得到成长,从而越来越强大,甚至百毒不侵。

 

那怎么才能锻炼这一块挫折肌肉呢?下面,我来为你提供几个妙招:

 

(1)学会放手,让孩子在试错中走向独立

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很多家长喜欢守在旁边,生怕孩子出错,这其实很容易动摇孩子的自信心,会在有意无意中传递“你不行”的信息。

 

孩子的成长,需要经历很多的错误和挫折。 我们千万不能妄图把孩子与错误、失败、挫折等隔离开。孩子搭的积木塌了,做的功课错了,考试成绩砸了,先别忙着“代办”,最好趁势引导孩子自己去面对问题,开动脑筋想办法。

 

(2)培养孩子积极的思维模式,正确应对逆境

美国教授德韦克做了一项心理学实验。他找来一群孩子玩拼图游戏。在实验游戏的过程中,通过难易度上调来观察孩子们的行为和情绪反应。在游戏过程中,他观察到在面对困难时,孩子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选择放弃,有的则是愈挫愈勇。教授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些孩子之间的根本差异在于思维形式,其中,一种叫固定型思维,而另一种叫成长型思维,这两种不同的思维形式差异会导致他们产生不同的应对机制。

 

固定型思维的孩子害怕失败,更担心自己看起来不那么聪明、比较笨,从而拒绝接受难度高一点的挑战和困难。在他们看来,成功来源于证明自己有多棒。努力是一个不好的预兆——假如你需要努力尝试,还要不断地问问题,那显然说明你不够优秀。而当这些人找到了自己能够做好的事情时,他们就会想着重复做这件事,以显示自己对这东西有多么在行。

 

而成长型思维的孩子会更在意自己从一件事中是否真正学到了东西,而不仅仅是能够通过考试。他们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次次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去学习、去改变、创造自身价值,迎接新的挑战,做事不易放弃,更能从过程中享受到乐趣,更容易寻求帮助,失败以后复原力更强。

 

研究发现,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在面对困难和挑战中都会有更积极的态度,也更容易取得成功。那怎样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呢?

 

首先,我们需要学会更加明智地表扬孩子。不要表扬孩子的智力或能力,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对孩子的表扬一定要具体、明确,要表扬孩子做事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比如夸赞孩子的努力、专注、坚持、创意、策略等等;这样才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去坚持、继续发展和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家长要让孩子们明白,一次不合格,不代表失败。而是表示孩子“在这一领域还在学习的轨道上,尚未达到终点、仍需改进。”比如说:如果孩子说“我学不好数学”,请对他说:你只是在数学能力方面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而已;如果孩子说“这个太难了,我做不了”,请对他说:你只是现在暂时做不了,但你可以多花一点时间和力气。

 

这样,孩子就不会在乎一时的输赢,不会将事情的成败与自己的能力挂钩,而是明白自己仍然有进步的空间,可以通过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努力学习使自己的能力越来越强。

 

(3)学会理性面对挫折,用正确的方式排解负面情绪

 

很多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听到不顺耳的话,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会不论场合发泄情绪,比如:大哭大闹,攻击他人,伤害自己等。所以,教会孩子排解负面情绪,也是培养孩子抗挫力的关键。

 

首先,家长需要先让自己的心境平和下来,温柔地制止他的不良宣泄行为,然后轻轻地拥抱着他,耐心沟通,引导他说出自己的不满,疏导他的情绪,并告诉他你知道他的感受。

 

如果是在人多的地方,就把孩子抱离到一个安静的、可以独处的地方安抚。切记不要简单粗暴的方式直接镇压、遏制孩子的发泄行为,这样表面上看效果显著,可实际上,孩子是出于害怕才停止宣泄,原先的不良情绪没有得到舒解,又多了被粗暴压制的痛苦,可谓是雪上加霜,极易出现情绪问题。

 

其次,孩子的不良发泄有时是因为提出的要求未得到满足,我们不能出于对孩子的疼爱或觉得烦躁,见到孩子哭闹或撒泼就马上无条件“投降”,满足他的不合理要求。你可以温柔地指出不合理性,然后通过语言或外界事物,巧妙地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从糟糕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停止不良的宣泄行为。

 

如果在你做出各种努力后,孩子还是不愿意停止,我也不建议你让孩子肆意宣泄,因为以后,外面的世界没有人给你孩子宣泄啊。我建议你家里设两个东西,一个是“冷静墙”,一个是“正念瓶”,具体做法,我在文稿中帮你准备好了,你只要记住有两个巧装置,妙办法,具体准备要做的时候,你可以翻阅文稿对照着做,一定可以帮得上你的孩子。

 

冷静墙:

什么是“冷静墙”呢?

就是在家里选一个特殊的地方,比如卧室或沙发旁边的墙面,小孩子房间,甚至是独立的卫生间的墙面,作为孩子处理情绪的地方,告诉孩子,如果有情绪,要第一时间到“冷静墙”去。

刚开始的时候,你需要陪着孩子去“冷静墙”。不论孩子情绪多激动,你都不要评价,也不要和他争论,只是拥抱他,抚摸他的后背,温柔地告诉他,“我知道你很生气,别担心,我就在这里陪你,让我们先安静下来好不好。”

然后,可以引导孩子做深呼吸,先大口吸气,然后用力吐气,一口一口地,把愤怒吐出来。

也可以让孩子使劲攥拳,数1,2,3,然后松开手;再使劲攥拳,1,2,3,再松手,直到最后抖抖手,用力把愤怒甩掉。

重复这些动作,直到孩子恢复平静。

 

正念瓶:

除了“冷静墙”,“正念瓶”也是一个有兴趣又好用的工具。

首先,你需要先和孩子一起来做一个“正念瓶”。就是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瓶里装满热水,把1/3瓶的无色液体胶水倒入水中,让孩子挑选一种食物色素,加到水里。盖上盖子,摇晃瓶子让胶水和食物色素充分混合。然后,再加入glitters,就是闪粉。充分摇晃,混合,就做成一个漂亮的正念瓶了。

当孩子情绪激动时,就让他摇晃这个正念瓶,看着闪粉在瓶子里上下飞舞,慢慢降落到瓶底,他会越来越放松、平静。正念瓶有助于孩子理解人的大脑处理情绪的过程。

 

除了“正念瓶”,还可以跟孩子一起制作其他的压力舒缓工具。

比如把纸剪成不同的形状,三角形或者圆形等都可以,糊成一个手掌大小的口袋,里面装上海绵,然后封口,再把口袋图上颜色,做一些设计。比如说圆的,让孩子画成巧克力饼干,三角形的,就让孩子画上肉肠比萨饼,或者画一片带着籽的西瓜。

画完之后,让孩子把这个小纸包攥在手里,因为里面有海绵,纸包可以压缩,也可以复原,这就是孩子的抗压力包,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可以用这个抗压力包来帮助缓解。

等孩子情绪稳定之后,你再好好跟他聊聊,了解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然后和他一起分析讨论,看看下一次要如何避免冲突,能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千万不要在孩子情绪的风口去试图说教,那样只会让孩子情绪更激动。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讲到这里了,总结一下,今天你认知到了,抗挫力是做成一切大事的基础。也得到了提升孩子抗挫力的一些方法和妙招,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今天是你成长为更好的爸爸第24天,期待你的进步,如果你觉得我们的课程对你有启发,欢迎你分享给你的朋友,我们下节课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