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夏至:水袋未破(上)

26 夏至:*******

00:00
12:35

购买《宋英杰讲二十四节气》的小伙伴,可以添加微信ID:kylin0503 发送购买截图,加入宋老师VIP专享讨论群,群里提出的问题会不定期被宋老师回答呦】


夏至:水袋未破(上)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欢迎您收听《宋英杰讲二十四节气》。


这一讲咱们聊聊夏至。


上古时期,人们就已经发现有这么一天,白昼特别长。


《夏小正》:時有養白(日)。


所谓养,即长或永之意。也就是十月历法的五月,经常有白昼特别长的现象。之所以說是時有,说明那时候还没有意识到每年必然如此。


夏至日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前也叫作日北至


这一天,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大体上就是云南红河到广西百色到广州到台湾阿里山一线。正午时分,太阳真的是日在中天。平常是立竿见影,但这个时候是立竿不见影。


我在文本当中列举了中国从北到南的十几个城市,夏至日的白昼时长。可见,越往北夏至日的白昼越长,而冬至日恰恰相反。


夏至日,三亚的白昼13小时13分,北京15个小时,而中国最北端的漠河超过17个小时。


但夏至日是白昼最长,既不是日出最早,也不是日落最晚。

而且各地日出最早的日期、日落最晚的日期各不相同,只有白昼最长这一点是一致的,所以古人是很准确地找到了共性。


2013年的夏至,我恰好在新疆的霍城县出差,到了晚上11点才刚刚开始天黑。


2015年我到位于北极圈内的芬兰罗瓦涅米出差,这里的夏至日前后,太阳会一直在地平线之上晃悠,这就是所谓的极昼,当地人把这段时间称为午夜阳光季。我当时是在大暑时节,穿着羽绒服,晚上每隔一个小时拍一张照片。文本当中的照片是我“半夜”十二点拍的。大暑时节,这里也只有两个小时不太黑的黑夜


对于我们来说,夏至时节应该是一年之中日照时间最长的时候,但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为什么呢?很多地方阴雨连绵,雨经常下得天昏地暗,人们根本无法享受到本该拥有的日照。


华南地区是清明时节(常年平均为46日)进入雨季,江南地区是芒种时节(常年68日)进入雨季,而江淮地区是夏至时节进入雨季(常年平均621日)。南方地区正在举行雨季的接力赛24节气之中,哪个节气的降水量最大?夏至!所以夏至也被称为水节或者水节气。天上就像有个装满水的袋子,整天往下倒水。过了夏至时节,才会稍好一些。所以谚语说“夏至未过,水袋未破。没过夏至,您就很难指望雨过天晴。


夏至时节,人们在地里忙活什么呢?

清代-陈枚《耕织图》之一耘、二耘

清代-陈枚《耕织图》之三耘、灌溉

 

在忙活着除草、间苗、施肥,旱了要灌溉,涝了要排水。当然,各地的农事进程有所不同。比如广东、台湾等地陆续开始早稻收获,然后晚稻播种。所以谚语说“夏至早慢锯”或者“夏至禾头空”。


夏至时节,各地对于雨水的需求量非常大。而能否为人们提供丰沛而适量的雨水,第一决定因素,是副热带高压。如果它太弱,华南的雨季便开始得晚。可是如果它太强,华南还没来得及分享到足够的雨水,它就向北挺进,江南的雨季提前开始,而华南就被隔过去了,提早进入闷热的桑拿天。导致的结果可能是华南大旱,江南大涝。即使副热带高压正常向北挺进,夏至时节江淮地区进入雨季,但冷空气苦战之后,如果没有援兵,就很难在江淮地区与副热带高压展开战略相持的拉锯战,于是江淮雨季草草收场,北方雨季提前开幕。可见,一种天气系统稍有异动,便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尽管夏至时节的雨水多,但也很难做到按需分配,而雨水的分配,是既患寡,又患不均。


所以古代的祈雨或者祈晴的各种仪式,大多发生在夏至时节。


《祷雨题张王庙》宋代叶适


夏至老秧含寸荑,平田回回不敢犁。群农无计相聚泣,欲将泪点和乾泥。


祠山今古同一敬,签封分明指休证。愿王顿首玉帝前,请赐此雨周无偏。


《田家苦》宋代章甫


何处行商因问路,歇肩听说田家苦。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


五月将次尽,早秧都未移。雨师懒病藏不出,家家灼火钻乌龟。


前朝夏至还上庙,着衫奠酒乞杯珓。许我曾为五日期,待得秋成敢忘报。


阴阳水旱由天工,忧雨忧风愁杀侬。


《夏至後得雨》宋代苏辙


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


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


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


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


我在文本当中贴了几首宋代的诗,旱了之后就有雨,人们感谢上苍善解人意。但久旱之后还是无雨,人们恨不得将自己的泪水当做雨水来浇地。不敢抱怨雨师慵懒,只能说阴阳水旱任由天工,也只能恳求老天赏赐雨水。


当然,雨水太多,还要祈晴。最常见的,恐怕就是所谓的扫晴娘。


清代《清嘉录》:久雨则剪纸为女形持苕帚檐际,名“扫晴娘”。


就是做个剪纸,挂在屋檐底下,是一位娘子拿着扫帚的形状,象征着扫去满天密布的阴云。


从前,还有那样的童谣,说“扫晴娘,扫晴娘,三天扫晴啦,给你穿花衣裳,三天扫不晴,扎你的光脊梁“。


直到今天,我们还经常能看到晴天娃娃或者雨天娃娃,只不过它们已经变成了装饰性的布偶或者瓷偶,已经不再承担祈晴或者祈雨的功能了。


另外,人们发现,临近夏至时节不仅各地的雨水苦乐不均,就是眼皮底下,也经常是东边日出西边雨。夏雨隔牛背,一头牛可能这半边儿淋雨,那半边儿晒太阳。降水的局地性增强,山区尤为突出。所以到了盛夏时节,大家会发现《天气预报》当中经常会说到局部地区这个词汇,说的就是降水量与众不同的个别地区。


元末娄元礼的《田家五行》中记录了这样一则故事:


前宋时,平江府昆山县作水灾,邻县常熟却称旱。上司谓接境一般高下之地,岂有水旱如此相背之理?不准后申。其里人直赴于朝,诉诸史丞相。丞相怪问,亦然。众人因泣下而告曰:昆山日日雨,常熟只闻雷。丞相曰:有此理。悉听所陈。


交界相邻的昆山与常熟,一个是总下雨,一个是只打雷,形成旱涝的两个极端。“有关部门”的官员不知晓“夏雨隔田晴”的天气规律,以为蹊跷。昆山说的是实话,常熟也没有谎报军情。直到大家哭诉详情,丞相领悟了其中的道理。


所以古时夏季占卜天气,常常更侧重自己脚下的“一亩三分地”,“晴雨各以本境所致为占候”。


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抱囡走未离。


小范围雷雨,一边无雨,一边看见要下雨却避走不及。


于是古人用分龙雨来解释这种蹊跷的降水现象。夏天,负责降雨的龙多了,令出多门,降雨的政策体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夏至时节的天气,是人们心中设防,却常常防不胜防。


以五月二十日为分龙日。前此夏雨时行,所及必遍。自分龙以后,或及或不及,若有命而分之者。故五六月间,每雷起而云簇,而不移时,谓之过云雨。虽二三里,亦有不同。夏雨隔田晴。


正因为夏至时节是农事的关键阶段,又是降雨的鼎盛阶段,所以人们把夏至日之后的15天又细分成三个段落,称为 “三时”。三时,从前是人们起居、劳作、出行等等特别谨慎的时段。我们知道一个节气分为三个候,每个候是五天。但夏至的这个所谓三时,每个时的时间并不均等,是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也有称为上时、中时、下时的。


因为这时候农作物生长旺盛,特别需要雨水的滋润,总体而言人们欢迎降雨,所以有夏至雨,值千金的说法。但有的地方忌讳每个“时”的最后一天下雨,所谓“三时三送,低田白弄”,觉得这种降雨容易造成渍涝。


《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


在人们眼里,夏至即将结束时的三时雨如同甘霖。当然,在荆楚庆贺“三时雨”之际,闽浙陆续出梅,告别雨季,所以苏轼写道: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也就是夏至即将结束的时候,东南沿海开始盛行东南风,开始进入副热带高压笼罩下的伏旱季节了。


另外,自古以来人们都把夏至作为天气占卜甚至年景占卜的一个重要的关键日,相关的民谚非常多。我在文本当中贴了四类谚语,人们如何看待降雨,如何用风向预测旱涝,也包括夏至是在月初还是月底,是在端午之前、之后还是与端午日期相近,都可以进行占卜。可见,在阴晴不定的夏至时节,人们的内心是多么忐忑。时间的关系,这些谚语就不展开解读了。


夏至降水的价值:


夏至黄金水。


夏至有雨十八河,夏至无雨干断河。


夏至过后起北风,城墙底下捞虾公。


 


夏至时风向的预兆:


夏至北风多雨水。(广西)


夏至北风旱,西风秋雨多。(陕西)


夏至北风送雨来。(江苏)


 


夏至日在农历月初还是月底:


夏至月头,无水养牛。


夏至五月初,麦子一把麸。


夏至五月头,边吃边发愁。


夏至五月头,种田男儿不用愁。


夏至五月底,谷黄米价起。


夏至五月终,十个油坊九个空。


 


夏至日在端午之前、与端午相近、在端午之后:


夏至端午前,庄家闲半年。


夏至逢端午,穷汉受罪苦。


夏至赶端阳,好汉卖婆娘。


夏至赶端阳,腾空万间仓。


夏至端午后,庄家吃酒肉。


好,今天这一讲就讲到这儿,这一讲主要说的是夏至日是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而夏至也是24节气中,中国雨水最多的一个节气。所以说夏至未过,水袋未破


下一讲,咱们聊一聊人们的夏至生活。欢迎您继续收听《宋英杰讲二十四节气》。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黄叶舞秋风_l1

    这个真不错👍👍👍👍👍很好👍

  • O长小耳朵的糯米团O

    太困了,讲的没有抑扬顿挫

  • 在其板屋

    有资料,有观点,还深入浅出,诙谐幽默。

  • 张百万168

    坐标河南信阳,中国南北分界线。今天夏至,日出5:17,日落19:33,白天时间是14小时16分钟。

  • 敖歌

    我出生于60年代河南信阳一个山区。小的时候秋收季节,老天爷总是阴雨绵绵,缺吃少穿靠天吃饭的年代,真真愁死我勤劳的母亲。记得连续下雨几天,母亲就用纸剪小人贴在屋檐下,嘴里念叨着“和尚头倒贴着,保证明天日头”。真真第二天天就不下雨了。。。母亲已经走了11年了。。。听宋老师讲这段,勾起我很多回忆!谢谢宋老师!

    敖歌 回复 @敖歌: 你好!老乡,我罗山人,离你不远

  • 1385060emic

    宋老师讲的太好了!听您讲节气真是一种幸福

  • 悦读悦赞

    很有趣!长知识!谢谢宋英杰老师精彩讲解!

  • 张百万168

    今年的雨确实下得天昏地暗

  • Nathan624

    宋老师这个断句断得有点莫名啊~

  • 可乐不可口了

    2019.9.17杭州打卡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