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小伙伴们在评论区积极评论并留言,讨论王子今老师的观点,或者提出疑问,我们会定期送出王子今老师的赠书哦~
这一节的内容,是给朋友们介绍一下秦的统一路径,以及秦统一的进程。
“王正月”政治理想
其实从战国以来,社会各个层次,都出现了追求统一的这样一种文化趋势,儒家学者比较早的提出了这种理想,我们读《诗经》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另外在《公羊传》中,鲁隐公元年,解释为什么孔子用它做《春秋》的第一篇时,即给鲁隐公历史进行记录的时候,他说到了周天子的时间记录,写“王正月”。“王正月,大一统也”,其中“王正月”是说追求的是一种统一的政治理想。我们注意到,不光是儒学学者讲统一,祈求统一、盼望统一,其实法家学者也是如此。我们读《申子》里面也讲,“一言正而天下定”。天下这种说法,出现很早,但是在战国时期,天下的使用非常之频繁,在《韩非子》这部书里边,出现的天下应当是最多的,大概有260多次。
(申不害著《申子》 )
(韩非著《韩非子》)
那么,怎样实现统一?孟子里边有这样的一段记录,孟子见梁襄王他就给大家说,我见到了君主,他看起来没有太多的威严,我见他并不紧张。但是,王突然问我一句话,“天下恶乎定”,天下怎么能够安定呢?孟子回答说,“定于一”,统一了。各国之间,各个地区之间,就不再打仗了,就不会再流血了。那么对方又问,“孰能一之“,怎么样能够统一呢?孟子回答说,不是杀人者能一之。就是说他期望通过和平的方式,以仁政,以王道来征服人心,这样来实现统一。这是儒学的理想。他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统一就很自然地可以实现。很可惜,秦最后实现了统一,不是按照这个路径,而是通过战争手段,通过暴力,通过流血的战争。
经过了战国时代,在秦始皇时代,秦实现了统一,这是秦王政在位的第26年。这个君主在青年时代,就有过非常复杂的情感经历。他在执政的第17年灭掉了韩国,在执政的第19年灭掉了赵国,随后灭魏、灭楚。在他执政的第26年,灭掉了最后一个东方国家齐国,真正实现了统一。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历史性的变化。他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何以是秦?
那么秦为什么能够实现统一?为什么是秦而不是别的国家实现了统一?就这个问题呢,我想就几个方向,从几个技术性的角度,来探讨秦统一的原因。就是秦人在几个技术层面上,表现出明显优越于东方六国的优势,这样的特点。比如说水利经营、交通建设、机械发明、动力革命、技术管理,我准备从这几个层面来谈。
水利经营
秦人非常注重开发水利。关中地方的水利条件非常好,最早使用水利这个词汇就是在成熟于秦国的《吕氏春秋》这部书里边,他说到了水利。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是农耕经济最重要的生产条件,而秦人尤其重视经营水利事业。我们知道灵渠,这是秦在统一战争中开发的用水利来运输粮食,把湘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联系在一起,体现出高度智慧的水利工程。
郑国渠是韩国水利工程师到秦国来建议他们做的工程。它的最初的目的是使秦国大量的消耗国力,以延迟对韩国的军事进攻。秦人开始进行这个工程。但是韩国人的这个设想和阴谋后来败露了。秦王政,就是后来的秦始皇,把韩国派来的这个工程师,叫做郑国的抓住,郑国承认他最初的动机,就是消耗秦的国力,但是他说这样做可能可以使韩国晚几年灭亡,但是这个工程如果成功,它会使得秦人享受千百年的利益,秦王政释放了他,仍然任命他做这个水利工程的总工程师,完成了这个工程。
(郑国渠)
随后这个工程,这个水渠的命名又用了这个韩国间谍的名字,把它称作郑国渠。这是中国古代比较早的,用人名来命名地名的,比较早的先例。
交通建设
我们再说一下交通建设。秦人对交通建设非常重视。秦人早期经历过游徙生活,经历过长距离的移动,所以秦人的祖先里面有很多人的事迹都体现出他们在交通活动方面的特长。比如说,秦人祖先里边有为商汤驾车的神话人物,有为太戊驾车的传说人物。所谓“蜚廉善走”,奔跑得非常快的叫做蜚廉的人物,也是秦的祖先。特别是造父,在为周穆王驾车西行千里会见了西王母的传说中,为周穆王驾驶车的造父就是秦人的祖先。这种长距离的移动,应当说是在前张骞时代,丝绸之路开发的早期历史中,大家必须要记得的一个历史进程,驾车的人造父后来在西晋时代已经成为天上星座的名字,这也是秦人的祖先。
那么秦人立国也直接和一次重要的交通活动有关系,就是秦襄公以兵送周平王。从这时起周平王才封秦襄公为诸侯,《诗经》里边的秦风,就是秦地的民歌里边,有很多体现出秦人喜欢车马的诗句,相当多。而秦人是比较早的,在祭祀天地的时候,在祭祀神的时候,用车马的模型来作为祭品。这体现出他们的信仰世界中,车马的重要。秦人的风习,富贵人出行的时候,有大队的车列,大队的车马随行。
我们都知道“秦晋之好”这个成语。在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曾经保持过比较好的外交关系。那么我们看到,秦晋之间黄河水面上曾经架设过临时的浮桥,这是秦人的经营。黄河历史上第一座常设的浮桥,也是秦国修建的,在秦昭襄王五十年的时候修建,“初作河桥”这是黄河上历史记载非常重要的一次桥梁,以桥梁建筑实现通行的方式。
我们再看车辆的发明和制作,比较早的车辆是单辕车。我们看到西周时期的车辆通常都是这种形式,它一般至少驾两头牲畜来牵引,或者需要四头或者六头牲畜。秦人发明了双辕车。我们在陕西凤翔高庄的秦墓里边,看到了出土的双辕车的模型,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双辕车,它可以只驾一头牲畜,驾一头牛,一匹马就可以牵引,它对道路宽度的要求也大大降低了。
(双辕车细节分析图)
(双辕车复原图)
另外是关于独轮车。我们看到的文字记载和图像资料都告诉我们,独轮车是在东汉时期,民间非常普及的车辆。那么后来有学者告诉我们,独轮车的创始年代可以上推到西汉晚期,这是非常重要的考古学发现。但是近年在陕西临潼秦始皇帝陵兵马俑2号坑的工地的发掘报告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地面上发现的,每一个地层发现的一些车轮的痕迹,中间有很多是只有一道痕迹,没有和它并列的、和它平行的另一道痕迹。这告诉我们独轮车在这个时候已经发明,而且已经应用在工程运输活动中,这应当也是秦人的发明。
秦人曾经组织过一些大规模的运输工程。比如支援晋国,《左传》里边有明确的记载。在秦昭襄王12年,曾经给楚国运送了五万担的粮食,《秦本纪》里边记载“予楚粟五万石”,按照汉代运输车辆的载重指标,一车装载25石的规格来计算,那么运送这五万石粮食需要2000辆运输车辆,这是一个规模非常宏大的运输车队。
那么交通能力的优越,对于战争的胜负意义非常重要。秦人比较善于远攻,比较早的大军团、长距离远征的历史记录是秦人创立的。秦穆公曾经攻打郑国,当时人评价,“径数国千里而袭人”。秦统一战争中间,调动数以十万的大军,连年出击,这是需要强大的运输力量保证后勤供给的。《孙子兵法》里边说的“师者远输”,秦人在这方面是体现出优越能力的。我们看到天水放马滩秦墓出土的年代,在战国晚期的木板地图上,它绘制了交通道路,甚至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里程也记录下来了,其中还有关口、关隘的设置,它用特殊符号来显示的。那么秦统一以后的交通建设,也是中国历代王朝中间,交通建设、交通条件开发里边比较显著的。
机械发明
我们在天水礼县圆顶山贵族墓出土的一件器物,即车型器,是青铜制作的一个小小的匣子,它下面有四个车轮,车轮是可以转动的,做得非常巧妙,上面的机械设计非常的精美,四个角各有四个鸟,鸟是可以旋转的。当四个鸟的头部旋转向中央时,盒子上面的两个盖子就锁住了。当四个鸟的方向都旋转为头向朝外时,盒子上面的盖子就可以打开了。
(车型器)
秦人在机械设计方面的优越,我们还可以通过这样的事例来进行说明。秦始皇帝陵,司马迁给了我们几百个字的记录,他说到,“令匠作机弩矢”,用机械引发的可以自动发射的弓箭,盗墓者如果进入,那么它自动可以发射,射杀这些盗墓者。另外这个陵墓里边,陵墓的地宫里边“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用机械方式让这个水银制作的江河湖海的模型流动起来。这段记录还说到,秦始皇安葬之后,有人说“工匠为机,藏皆知之”,这些工匠对于下边的这些机械构造是熟知的,于是(秦始皇)把他们通通都杀害。就是几百字的记录里边出现了三个“机”字,一个机相灌输,一个机相灌输,一个工匠为机,告诉我们秦人的建筑设计里边,也非常重视机械结构。
(机弩细节分析图)
当时人说机械之变都是与军事生活有关系的。比如说弩机,驽机的制作,它对于战争的胜利是非常重要的。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一封信里边讲到,通过军队的历史来验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联系。他说,一般来说,军队在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规模运用机器是在军队里首先开始的。我们今天也知道,最尖端的技术,首先应用于军事,首先应用于国防,在秦的历史中也是如此。秦的兵器中还有一种叫做连弩,可以连续发射的弩,秦始皇曾经使用这种连弩来射海中的巨鱼,连弩应当说是当时最先进的兵器。而这种兵器在汉代的战争中、汉与匈奴的战争中,在实战中应用,我们是看到了历史记录的。
(考古中出土的弩机 )
古人说,兵械、军械,说甲兵器械,都告诉我们机械制作,机械发明它对于军事的意义。
动力革命
还有一点就是动力革命。秦人在这方面,在技术层面上也体现出和东方六国相比较的优胜之处。首先是自然力的开发,开发利用自然力来节省人力,这是生产方式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这种动力革命对于历史前进的意义非常重要。
秦人非常重视养马,他曾经为周天子在汧渭之间养马,马大蕃息,于是受到周天子的信用。那么另外对于引入一些中原人原先没有认识到的,所谓西方奇畜,秦人也是有先行的经历。李斯的《谏逐客书》,他说到“駃騠”,说秦的宫廷里边有骏良駃騠,也是因为郑国的事件发生以后,秦王宣布外国人统统赶走。李斯是外国的客,他于是上书,这是非常有名的《谏逐客书》。他说所有外国的东西,你都不要,一定是秦国之所生,才可以使用。那么外国的美女你也不要了,外国非常好的音乐舞蹈你也不要了,外国的珍宝你也不要了。另外还说到“骏良駃騠,不实外厩”,非常好的良马,以及“駃騠”,“駃騠”很多学者认为它是骡子,这是中原原先没有的一种动物。
(《谏逐客令》与李斯)
另外驴的大量的引入是在丝绸之路开通之后,《盐铁论》里边说,“骡驴馲驼,衔尾入塞”,但是我们看到比较早资料,战国时期的资料,就是和秦有关的鄂尔多斯地方征集到的,带有驴的形象的青铜铸件,应当是和秦文化有关的。
另外,关于动力革命,《战国策》里有一个说法,《战国策》里记录赵国的社会上层在讨论要不要和秦人决战的时候,说到秦人是“以牛田,水通粮”,所以是“不可与战”。一个叫做赵豹的贵族告诫赵王,这个国家非常厉害的,他们用牛来耕田,用水来运粮。这个国家你不要跟它作战,希望你一定要慎重的考虑。
著名历史学家徐中舒就曾经指出,牛耕的普遍推行是战国时代秦国的事,如果没有牛耕,秦国也就不能抽出更多的壮丁和积累更多的粮食来做长期的战争。如果没有水通粮,就是后来的漕运了,那就不能把它所积聚的粮食输送到远方去征服其他的国家。牛田、水通粮,这种动力革命的形式是非常重要的。在天水放马滩秦墓出土的木版地图上,我们看到很多关口的设置是在河流的两侧,他告诉我们这些河流当时一定是可以通航的,所以在一定的地方设置了关卡,来控制它的运输行为。
(砖画《牛耕图》)
技术管理
最后我要说一下,秦人在技术层面上表现出优越的,还有技术管理。技术管理方式的提升,对于秦的整个生产力进步意义非常重要。在战国时期有一种制度叫做“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就是在一些产品上要刻上质量责任者的名字、工匠的名字、工长的名字、车间主任的名字,甚至监制者,甚至高到丞相一级的官员的名字,以便于质量检查。这个制度在战国时期其他一些国家也有,但是记录这个制度比较确定的文献是在《吕氏春秋》里,是成熟于秦国的这个文献里边。
另外我们说秦的工程组织也达到非常高等级的水准。举一个例子,秦始皇陵的工程。陈胜发起反秦暴动之后,几十万大军攻入到关中,打到戏水,秦二世非常惊慌,从远方调动兵力已经来不及,怎么办?有一个官员叫章邯,他就建议,说骊山,就是秦始皇帝陵这个工程上有很多的劳动者,可以发给他们兵器,让他们来组织成一个新的军团来作战,于是(秦二世)采用了这个建议。章邯成为这支部队的首领,这支部队竟然击败了几十万农民军,同时又向东进军,击败了楚国的主力。楚国名将项羽的叔父项梁,在定陶之战被击破,项梁死在定陶,这支部队后来成为秦王朝末期最强大的一支主力军,我们疑惑的就是这些在进行陵墓施工的工匠,为什么拿到武器马上就能作战呢?我们的一个推想,就是他们在工程进行期间,他们就是以军事化的方式组织的。
(秦楚定陶之战)
他们可能有些类似于后来的工程兵、铁道兵这样的组织方式,生产建设兵团这样的组织方式,所以他们拿到武器,马上就可以进入到战争状态,而且成为常胜军团。
秦的统一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按照李学勤先生的说法,他说继此之后,汉代创造了辉煌的文明,秦统一的影响范围绝不限于亚洲东部,我们只有从世界史的高度才能评估它的意义和价值。
学者观点
说到秦统一的原因,为什么是秦能够实现统一?以前有学者认为秦的社会制度比东方六国先进,秦的商鞅变法进行的比较彻底。那么这样的看法现在看来是有问题的。
李学勤先生说,必须重新描绘晚周到秦社会阶级结构的图景。他说“有的著作认为秦的社会制度比六国先进,我们不能同意这一看法。从秦人相当普遍的保留野蛮的奴隶制关系来看,事实毋宁说是相反。就是秦的社会制度,现在从很多迹象看来,并不显得比东方六国先进。应当说我们讨论秦的社会形态,秦的阶级关系,秦的社会制度,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秦统一的原因,可能我们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工作,而从一些实证的基础上,从技术层面上来观察,来分析,来理解秦统一的原因也可能是必要的。
第二讲复习课
你好!王子今老师的第二节课程结束了,我们来复习一下。
秦的统一的路径和进程,是基于从战国以来,社会各个层次都出现了追求统一的文化趋势。但是就像毛主席提出的“枪杆子里出政权”一般,最后秦完成大一统并非靠思想而是靠战争武力征服,战争的背后,是卓越的技术水平明显优越于东方六国。
第一,水利经营。秦人注重开发水利,众所周知的郑国渠、都江堰、灵渠,都是秦人主持修建的,极大地造福了百姓。
第二,交通建设。秦人在交通活动方面极其擅长,秦人祖先里有人为商汤驾车,也有人擅长奔跑,是长途远行的记录者。秦人修建了黄河历史上第一座常设的浮桥,以桥梁建筑实现通行的方式。秦人发明了双辕车、独轮车,成功地组织过一些大规模运输活动。
第三,机械发明。秦人发明了车型器,绘制了交通道路,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兵器——连弩,即可以连续发射的弩,秦始皇帝陵的建造中曾令工匠制作机弩施,用机械引发,可以自动发射弓箭,射杀盗墓者。更为称奇的是陵墓的地宫里边出现了流动的江河湖海的模型,其以水银灌注模型,用机械方式使其流动,形似水波。
第四,动力革命。首先是自然力的开发,节省人力,此外引入西方奇畜,用牛来耕田,用水来运粮,抽出更多的壮丁和积累更多的粮食来支撑长期的战争。
第五,技术管理。在战国时期有一种便于质量检查的制度成熟于秦国,即在产品上刻上质量责任者的名字,便于责任到人。另外秦国工程组织严谨,生产力高效,一旦拿到武器,马上进入战备状态。
秦之所以统一全国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其社会制度优于六国,在实证基础上,从技术层面上来观察分析是更有说服力的。
这就是本节课的要点,谢谢你的收听。
加入学习群 可添加运营微信:liaojie86
是关卡(qiǎ)
1394053npxh 回复 @XXNYDNXHYY: 教授不是主播,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教授,没办法要求标准普通话。
有所谓学者真是太幼稚了,秦灭六国统一中华最直接的原因是强大的军事实力,军事虽不是唯一但一定是主要原因,非要从文化上找,实在是舍本逐末!难道元灭宋是因为元文化比宋强,显然是军事实力,还有一条,就是统治者或最高决策者的个人喜好,始皇、成吉思汗不都是尚武、好武之君么?
小学生翘课打牌 回复 @XingHQ: 文化形态影响政治格局,政治格局决定了军事风格,你去看一看《南北战争三百年》,看看文化是怎样在军事上起作用的,并且最后也反复强调了不是是因为秦文化先近才赢的东方六国啊,你举元的列子干什么。并且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本来就是两码事。不要急于贬低别人来体现自己懂得多,很容易暴露的。
老师越讲越好了,建议就像这个郑国渠的故事一样,老师多讲一些生动的故事,少讲一些抽象的概念,因为概念太专业了,如果不详加进一步的说明,它就难免抽象难于理解。
王老师讲的很好,逻辑清晰,深入浅出
韩国人到秦国修了郑国渠。。高中时对此是有点怨念的。。
杜季柳 回复 @彬宇Acacia: 同感
秦朝的强大可以说是划时代的,估计是太前卫了,大势还接受不了。。也怪秦始皇死的太早了,这么一个强大复杂的国家机器,估计也只有他才能驾驭的了。不管是贤臣还是小人,他都能统御的了。所以我想无论是胡亥还是扶苏,他们都掌管不了这个超越时代的国家
为什么播音中有那么多短信的声音啊???
新亚人文书院 回复 @荣颜_21: 您是不是开了手机通知哈 课程是在录音棚录制 不会有其他杂声哒
河姆渡人也有牛耕啊
王老师讲得非常好,引人入胜啊
秦重实用性,水利,建筑,桥梁…简直就是基建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