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王子今:秦直道,秦政的纪念

6.4|王子今:秦直道,秦政的纪念

00:00
25:07

欢迎小伙伴们在评论区积极评论并留言,讨论王子今老师的观点,或者提出疑问,我们会定期送出王子今老师的赠书哦~


这一节我介绍一下秦直道,直道是秦代经营修筑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战略道路,也称做秦始皇直道。我认为它是秦政的一个纪念,它突出显现了秦的行政风格、行政效率。


沟通各地的驰道 

秦帝国,就是秦实现统一之后的政权,对于交通建设是非常重视的。秦始皇二十六年实现了统一,二十七年,他就向陇西北方向巡行。那么在这次巡行的过程中,他走向了秦人早期活动的区域,临近陇西天水的地方。也就在这一年,秦始皇宣布治驰道,就是开始修筑驰道,奔驰的驰,“驰”在《说问解字》里面告诉我们,是非常快速行进的意思。驰道把全国所有的交通干线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沟通各地的高效率的高速道路网。有一些博物馆的通史陈列中,介绍秦始皇驰道修筑工程的时候,往往说它是从咸阳向四方辐射的道路网。这个成见可能还需要澄清,秦的驰道连接起来的交通网,并不是从咸阳向四方辐射这样的格局。

(驰道示意图)


我们看到有几条非常重要的道路,比如说北边道,就是沿着长城线的这条东西向的道路,秦始皇走过,秦二世走过。另外还有一条叫做并海道,就是沿着海岸线,南北方向的这条道路,秦始皇、秦二世以及后来的汉武帝都走过。在秦代已经形成了一个交通干线,它可以使得帝王车队顺利通行,它的通行等级是相当高的。这也不是从咸阳辐射出来的道路。我们要说到的直道也是如此。


汉代人有一位叫做贾山的人,他回顾秦的交通建设,说“道广五十步”,“厚筑其外,隐以金椎”。他讲到了道路的修筑方式,有非常坚实的路基,有非常宽广的路面。“道广五十步”,就是按照当时的尺寸来折算的话,相当于60多米,这是路面宽度非常惊人的高速道路。非常可惜,我们今天对于秦驰道的实际遗存还没有得到确定的考古学收获,在秦咸阳宫的北侧,曾经发现过路面大约50米宽的道路,可能属于驰道系统。


另外从秦咸阳向正南通向长安方向的地方,有考古学者经过钻探,发现了50米宽的路面,现在当然在地下,并没有进行正式的发掘,这应当也是当时的驰道。驰道的修筑,是由中央政府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李斯在秦二世登基之后,曾经被赵高关在监狱里。李斯在狱中上书,他提出了几条自己为这个政权扩张、统一作的贡献,他是用几条罪来叙述,说的是反话,来讽喻。


他说我做丞相已经三十多年了,曾经有过各种政治表现,统一,这是罪一,立秦为天子这是罪一矣,罪二,罪三,罪四,罪五,讲了几条罪状。他其中说到,治驰道,修筑驰道是他的罪名之一。他实际上是在肯定自己管理修筑驰道是为这个帝国作了的重要贡献。李斯的上书并没有送到秦二世的手里,赵高说罪犯怎么还能上书呢。但从李斯上书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他当时的身份是左丞相,负责治驰道,就是修筑驰道的。


这个事告诉我们,在秦帝国,高速道路网的修建是由中央政府丞相这样的高级官员、执政集团的重要主导人物,来主持的。那么,“治直道驰道”,就是在秦临近灭亡的时候,李斯曾经指出过,他说现在社会出现了不稳定的政治危机,“法令诛伐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大家都要造反。现在“又作阿房宫,治直道、驰道,赋敛愈重、戍徭无已”。他说这种道路的修筑,这种交通工程是导致政治危局的重要因素。

(阿房宫书画作品)


堑山堙谷的直道 

那么,我们介绍一下,秦始皇直道,或者是称做秦直道这个工程的修筑。在秦始皇三十五年的时候,开始修筑这条道路。《史记·秦始皇本纪》里面记载,“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这个工程特点是“堑山堙谷,直通之”。不管你原有地形是怎样的,“堑山堙谷”,把山头削平,把山谷垫起来,修筑这样一条南北直通的道路。这里面也说到“道九原,抵云阳”。就是说它的起点就是九原,就是在今天的内蒙古包头,直接通达云阳,就是秦的甘泉宫、林光宫所在。《史记·六国年表》里面说,秦始皇三十五年“为直道,道九原,通甘泉”,也是这个意思。它的起点在长城线上,它通达的地方是秦行政中心所在。

(直道示意图)


这告诉我们,刚才我们介绍过的,它也不是以咸阳为中心向外辐射的,这是从北边长城线上通向咸阳的。这条道路的起点和终点我们应该按照当时人的表述,按照《史记》里面的记录。注意一下秦始皇三十五年开始修筑这条道路,秦始皇三十七年去世之后,装载他尸体的车队是从直道回到咸阳的,就是说这条道路的主体工程已经完成。两年的工期和驰道这个交通网不一样,驰道是可以把原有的重要道路连接起来,把它确定为统一规格进行整修,而这条秦始皇的直道,完全是一个由统一后的秦帝国,重新规划、重新修筑的一条新的道路。它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从长城线上直接通达秦的政治中枢。


秦始皇三十七年,他走到沙丘这个地方时去世,二世皇帝继位,杀掉了蒙恬,“道九原入”,就是说这个车队是从九原回来的,就是通过直道,回到咸阳的。这个工期只有两年时间的道路,司马迁在《蒙恬列传》里面说,我到了北边,就是北部的长城防线,“自直道归”,沿着直道回到关中中部,回到长安,司马迁应当是跟随着汉武帝走这条路的。


司马迁说沿途看到“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对滥用百姓的力量,实在是太随便了。秦始皇修筑的这条道路,司马迁走过这里的时候,感叹工程浩大,感叹工程艰巨。“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说明了直道和长城边防的关系,它是直接把长城这条国防线和首都咸阳联系起来的一条交通干道。它是和向北与匈奴作战的军事行为和国家的防务、中央政府对于全国管理密切联系起来的一条道路。


(司马迁)


直道可以看做秦政的纪念,当时“赋敛愈重,戍徭无已”,民众承受了非常深重的苦痛,但是直道工程的大体完成又标志着建筑规划、工程组织、劳动管理、行政效率的突出的历史性进步,只有秦帝国才能够进行这样的工程。从相关的历史迹象来看,直道工程应当是以军事化的形式组织施工的,因为工程的最高指挥是蒙恬,是北边长城防线上的主官。那么秦王朝的军事体系和战争机器的完备,通过秦直道的建设,也可以得到体现。因为它直接是为战争服务的,所以工期要求非常紧,工程效率非常高。


今天,我们从陕西和甘肃之间的子午岭这条山脉,在山顶上行走,可以看到很多路段都保留着秦始皇时代修筑这条道路的遗存,很多地方路面,十几米、二十几米、四十多米,有的地方看起来,很可能有五六十米的宽度,在许多地方可以看到因为这条道路在汉代依然在应用,在汉帝国与匈奴的战争中,仍然起到支持性的作用。

(子午岭)


烽燧与虎符 

在这条道路沿线的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秦汉的建筑遗存,秦砖汉瓦,可以看到堑山堙谷保留的痕迹,有的地方几十米高的路段,是从沟底夯土一层一层夯上来的。在战国时期就曾经使用烽燧,就是白天悬起旗帜,晚上燃起烽火的方式来报告敌情,来报告敌军的入侵。燕国,赵国,秦国,当时应当都有了这种烽火系统,《史记》里面明确的记载是李牧,“赵之北边良将也”,他在赵国北边的防务上使用了烽火。那我们看到秦的制度里面,秦的兵符,秦的虎符,铭文里面就说到了烽燧,也说到了烽火,它大致是说甲兵之符,右在君,左在地方官。这个虎符是剖成两半,一半国君掌握着,另外一半领兵的军官掌握着。用兵兴士,备被甲五十人以上,一定要把这两个虎符合起来才可以调用五十人以上的军队。但是如果是烽燧之事,虽毋会符,也行殹。就是说,如果遇到紧急敌情,看到了烽火燃放,虽然这两个符也没有合在一起,也要尽快采取军事行动。它说到了烽燧,烽火燃起就是极其特别的、紧急的敌情警报。在秦直道的附近,我们看到了很多的烽火台,我们进行实地考察,可以看到秦汉时期的砖瓦遗存。

(虎符)


考古学者进行了勘测,在沿线发现了很多处的烽燧遗址,都有非常显著的痕迹。甘肃省的考古学者也发现在甘肃境内也有一些直道的遗存,也有一些烽火台的遗存,有学者认为,说不定这些烽火台的遗存,这些烽燧遗存,在秦昭襄王时代就已经有了。在汉代我们看到,匈奴进犯的时候,有烽火通于甘泉长安的记载,就是说甘泉是秦直道的南端,烽火通于甘泉,就是说这一道烽火警报系统仍然在发生着作用。

(烽燧)


在秦直道附近有一些和扶苏有关的传说,扶苏在当地是被敬为神的。还有这样的遗存,所谓两女寨,据说是扶苏两个女儿安葬的地方,也在直道附近,还有扶苏墓,扶苏的庙等等。这些传说告诉我们,直道系统提供了非常好的信息传递手段。另外还有关于蒙恬的一些传说也在直道附近流传着。在往后南北朝、唐宋时期,直道附近出现了一些佛教遗存,石窟寺的遗存也和直道有关系。它告诉我们这条古代道路,在秦代修筑的这条交通干线,长期成为联系南北的道路。


见证历史的子午道 

另外还要给大家提示一个现象,就是直道中很重要的一个路段在子午岭上,在陕甘之间的这条山脉上。


子午是正南正北的意思,是正南正北的方向,而子午这两个字快读和“直”这个字,也很相近。另外我们注意到秦代在咸阳南面有一条重要道路叫做子午道,子午道应当和秦代的都城建筑规划有一定关系。北边子午岭直道,南边子午道,而子午道旁边有一条河。


有的地图上标志为池河,水池的“池”,有的写作迟缓的“迟”。有的方志里面记载,这条河发了洪水,水位下降得比较迟缓比较慢,所以叫做迟河。但是有的地图把它直接写作直道这个“直”,直河,当地方言“直”和“迟”,也是很接近的音。子午道和直河位于咸阳的南边,是进入秦岭的这条古道。北边的子午岭直道,与其形成了这种南北对应关系。我们以为它可能是当时都城规划的基本构成内容。按照当时人的神秘主义意识,认为子午这个南北直达的道路正对着这个方向,可能有什么神秘意义。


我们举一个例子,王莽的女儿做汉平帝的皇后,14岁的时候,王莽宣布“皇后有子孙瑞,于是通子午道”,他的女儿14岁了,那么已经成年了,可以生育子女了,“有子孙瑞”,祥瑞的瑞,“于是通子午道”。子午道这个正南正北的道路,和皇帝皇后生孩子有什么关系,在当时人的理念中,它就是有一种神秘的关系。有关这条道路的实际应用,刘邦是从这条道路进入关中的,所谓“道由子午”,“兴于汉中”,刘邦先进关中,按照楚怀王事先跟主要助手们确定的协议,他本来应该做关中王。但是当时项羽的势力非常强,他带领着诸侯联军40万,刘邦的部队10万,在灞上这个地方驻扎,于是有了鸿门宴的著名故事。刘邦向项羽请安,向项羽谢罪,项羽分封十八诸侯,他自己也没有做关中王,回到彭城做西楚霸王。他在关中和陕北地区,分封了三个王,而把刘邦封到汉中,刘邦很委屈地到了汉中,他经由的这条道路就是子午道,就是北边正对着直道子午岭的这个子午道。

(鸿门宴)


那么,秦始皇当时规划咸阳建设的时候,曾经有过道路规划,他说“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南山作为他的宫殿区域的南阙,而北边是有一个北阙的,就是直道上的石门。子午道,就是刘邦入汉中的这条道路,在三国时期曾经也有过很重要的作用,关中的很多遗民,在关中凋敝,战争频繁的时候,他们南下通过秦岭,从子午道进入到汉江平原。诸葛亮北伐,魏延曾经向他提出一个建议,就是率领一支奇兵,从子午道突袭长安,但是“诸葛一生唯谨慎”,没有采纳这个建议。


对于直道和子午道的关系,就是沿着子午岭南北通达的直道与沿着直河通向汉中平原的子午道,这两者之间,一南一北的关系,要进行合理的说明,我们还要做更多的工作,我们还要做更多的考察和分析。这一讲就到这儿。

(魏延奇谋)


第四讲复习课 

你好!王子今老师的第四节课程已经结束了,我们来复习一下。

本节的核心词是秦直道,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年开始命大将蒙恬监修的一条从九原到甘泉的重要军事要道,比较突出地显现了秦的行政风格和行政效率,特点如下。


第一、驰道的修筑,是由中央政府统一规划,军事管理。它不是以咸阳为中心向外辐射,而是从北边长城线上,通向咸阳的。它是直接为战争服务的,在之后的汉帝国与匈奴的战争中,依然起到支持性的作用。


第二、在直道沿线发现了很多烽火台的遗存,烽火台用于传递讯号;秦始皇出巡路上去世,装载他尸体的车队是从直道回到咸阳;其长子扶苏被赵高伪造诏书赐死,扶苏自刎于直道,因而秦直道附近至今仍流传着扶苏的传说;在往后南北朝和唐宋时期,直道附近出现了一些佛教石窟寺遗存,这条古代道路,长期成为联系南北的重要道路。


第三、神秘的子午岭与子午道。首先子午岭跨陕西、甘肃两省,位于黄土高原腹地,因与本初子午线方向一致而得名;子午道因穿越子午谷,且从长安南行开始一段道路方向正南北向而得名;其神秘感来自于汉元帝年间,“莽以皇后有司孙瑞,通子午道”,这正南正北的道路与皇帝和皇后生孩子有何关系,但在当时人的理念中,它就是有一种神秘的关系。无独有偶,子午道也即刘邦入汉中的道路。


这就是本节课的要点,谢谢你的收听。


加入学习群 可添加运营微信:liaojie86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小猴子曰

    听王子今老师讲,真舒坦!

  • 散翎

    要想富,先修路。

  • 深蓝_k1h

    一天阅读30万字不可能吧?

    小碗炸酱面 回复 @深蓝_k1h: 不到300页左右的书,理论上是可以的。古代没有现代生活这么复杂,皇帝也无需面对拥堵问题,时间比较充裕。

  • 梅香清韵依旧

    为什么不更新了,花了钱的

    新亚人文书院 回复 @梅香清韵依旧: 每周1、3、5更新~祝你学习愉快!

  • 冥府乄你的千落

    我真的要变成同性恋了

  • 我感恩每一天

    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Sky老师读书

    王老师比较严谨!

  • 李李源

  • 彦喵登喵

    👍👍👍

  • 1587715jsjg

    秦始皇死于沙丘!沙丘不是在河北邢台吗 怎么说是从直道回咸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