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小满:正阳时节(下)

18 小满:*******

00:00
09:00

小满:正阳时节(下)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宋英杰,欢迎您收听《宋英杰讲二十四节气》。


上一讲讲的是小满时节的物候和气候,这一讲咱们接着聊小满时节的农事与气候。


雪莱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但如果从季节时长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气候特点是“春天来了,夏天还会远吗?”而且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春天变得更短,像是夹在冬天和夏天之间的半个季节而已。

吐槽版的季节更替图


春天本来就短,而且还冷暖无常,人们是棉衣到短袖,短袖到棉衣几番变换,真的是“春如四季”!所以感觉还没来得及过几天不冷不热的春天,夏天就来了!


我在文本当中列举了全国29个城市气候平均的入夏日期,其中有11个城市,也就是38%,基本上是在小满时节进入夏天的。所以,就气候平均而言,从南方到北方,小满时节是入夏的高峰期,像是大家不约而同的集体行动。


从气候上看,这个时候气温的升幅往往北方高于南方,但降水的增幅还是南方多于北方。


华南和江南陆续开始进入雨季,“楝花开后风光好,梅子黄时雨意浓”。对于华南而言,小满芒种是水节,也就是最多雨的节气;对于江南而言,本该在夏至时开始的梅雨,有时也会在小满与芒种交替的5月底6月初提前降临。所以小满的满,更像是河水涨满的满。


在台湾,春夏之交的雨也称为梅雨。梅雨这个词,本是因为江南梅子黄熟时阴雨连绵,算是借用了物候现象的一个气候词汇。


但台湾的梅子,谷雨立夏时节就陆续采收完了。所以这里的梅雨,是文化概念,并非由物候衍生的气候现象。


如果硬要用台湾本地的物候来介定这个雨季,或许可以叫香蕉雨、鲜笋雨(绿竹笋、麻竹笋、白竹笋最盛产的时节),但听起来总觉得很怪异。可见,即使贴切的物候,也无法替代积淀已久的文化。


我们再看这个时候的农事。


在南方,有“小满动三车”的说法,所谓“三车”,说的是丝车、油车、水车。


这个时候蚕开始结茧,养蚕人家开始缫丝,蚕丝要上市了,要“治车缫丝”,要动丝车。


这个时候油菜结籽了,把油菜籽送到车坊去榨油。有人调侃说,到了小满也就有了“油水”,有了油,也有了水。


这个时候水车的作用就更大了,旱则以车引水,涝则以车排水。


谚语说 “蓄水如蓄粮,保水如保粮,无数水车奔忙在阡陌之间。


小满不满,干断田坎。


小满不满,芒种不管。


总之,小满时节水要满。


我在文本当中贴了一张图片,就是在2013年的小满时节,我在贵阳郊外拍的。当时刚刚下过一场夜雨,农民们“抢水打田”,水车在转,犁耙在耕。


这个时候,就一个字儿,忙!忙到大家常常用“错过一晌,误了一季”来形容。


对于农民来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年四季都很忙,但什么时候最忙呢?


我们从古籍当中找一个旁证。


在《阳宅十书》中,列举了九种“值月”的神煞。


按照古人的说法,是根据繁忙的程度,来安排不同数量的神来值班,给人们提供帮助。哪几个月值班的神最多呢?农历三月到五月。


在南方,谚语说:

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


这个时候是既要忙活栽稻子,又要准备开始忙活收麦子。而且,这还不是全部。


我们常说古代是男耕女织,这还是只是男耕的那一部分,还没有讲到女织。


女织的原料北方以棉花为主,南方以蚕丝为主。蚕丝是靠养蚕结茧来抽丝。


说耕田是靠天吃饭,那么养蚕更是靠天吃饭,因为蚕太娇气了,对风,对温度、湿度、光照都特别敏感,而且又能吃又挑食,喂给它的桑叶还要看青熟程度,还要洗一洗晾一晾。是在冷热干湿都恰到好处的环境中被“娇生惯养”。所以古代养蚕的禁忌特别多,关于蚕的祭祀也特别多,还有所谓蚕神,有祈蚕节,甚至还专门建有蚕神庙。


从前人们是把小满定为蚕神的生日,养蚕人家都不会疏忽祭拜蚕神的各种礼数。直到明清时期,江浙一带小满时节还有酬谢蚕神、期待新丝上市的各种庆典,除了供蚕神,还要唱大戏,俗称小满戏。感觉蚕神所享受的礼遇甚至高过了田神,可见人们深深地懂得,一丝一缕来之不易。

清院本-亲蚕图-诣坛

清院本-亲蚕图-祭坛 


记录的是乾隆九年(1744年)清朝首次举办祭祀先蚕神的盛况。


而在二十四节气起源地区,小满时节正是麦子即将成熟之时。文人或许因花事稀落而伤感,但农民们没有惆怅只有舒畅,“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人们在麦气浮动的田野中,期待着麦收,这是人们心目中最重要的一项农事。


很久以来,在中原地区有着热热闹闹的“小满会”。这里的谚语是“小满三日望麦黄,小满十日满地黄”,小满十天之内就麦收了。所以“小满会”既是为了做好麦收开镰之前的各种准备,也像是麦收忙碌前的一场“嘉年华”。


人们到集市中,看看镰刀是不是好用,木杈是不是轻巧,木锨、扫帚是不是顺手,麻绳结不结实,簸箕箩筐合不合适,再看看草帽、蒲扇、凉席、茶壶茶碗之类这些夏天用的东西,还可以置办像板凳、菜板、擀面杖之类的日用品,还可以来份儿烧饼、麻花儿、凉粉儿、包子、胡辣汤之类的小吃,也可以买件衣服或者给孩子买个玩具。


但现在,割麦不用镰,打麦不用场,麦收渐渐地实现了机械化,“小满会”也就渐渐地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成为了一种渐行渐远的文化记忆。


好,这一讲就讲到这儿。这一讲主要说的是小满时节的气候特征和农事特点以及曾经与农事相关的民间习俗。下一讲,想跟大家聊一聊古人的观天测候,为什么要进行气象观测,欢迎您继续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苹果听诗词

    好听,真棒👍

  • 张百万168

    前几天送快递,在路上看到田里麦子都有十成熟了,竟然还没收,我就替那户人着急。

  • 张百万168

    再忙也要抽空来打卡。

  • 相随心转W

    最是小满有真意,花未全开月未圆

  • 兰兰_vs9

    厚积薄发,通古博今,用科学的例证讲叙古老的文化传承,真棒

  • wujianzhong1

    朴实!深厚!

  • a黄玲

    👍👍👍

  • 阳光灿烂的日子a

    今年租了一块地,当一次农民,听这个节目很有用啊

  • 传绮

    夸就对了

  • 兰与Lisa

    那每个季节不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来确定的啊?到底怎么算呢?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