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知识卡片
点击图片,跳转后点击左下角即可分享:
本集引文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本集文稿
在孔子之前,中国就已经有了学校,但那时候的学校远未普及,是专门用来教育贵族子弟的。孔子把教育普及到了非贵族子弟的平民中,但有这样机会的平民毕竟只可能是少数,这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民众是没有受教育的机会的。我们只要想想一百年前中国人中的多数,文化水平不高,甚至识字率都很低,所以在孔子时代这当然是一个更突出的问题。
所以第一,孔子强调“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而民众中的大多数都是没有机会学诗,没有机会学礼的。孔子倡导的“有教无类”已经是一个非常了不起观念,但你要孔子把民众看作是可以自治,可以做主的群体,大概是没有可能的。这也就是我们早已用烂了的一个词,就是所谓的“历史局限”。再伟大的人也不可能没有一点历史局限。
第二,孔子所处的时代是前民主的时代,你要让孔子有多少民主思想,恐怕也只能是现代某一部分人不切实际的幻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在以前讲哪些《论语》新解是不可信的时候,对试图让孔子披上民主的袍子的学者提出过批评。而集中的例证就是孔子的那句我们很多朋友都知道的名言,就是: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论语·泰伯》篇里的这两句话一般的解释,民就是民众、百姓,由是做,不可是不能、不可以。所以最普通的理解如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翻译为:“老百姓可以叫他们照着我们的道路走去,不可以使他们知道那是为什么。”
李泽厚先生的《论语精读》翻译为:“可以要老百姓跟着走,不一定要老百姓知道这是为什么。”这个意思在我看来,应该没有什么不妥。
因为在一个前民主的,教育又远未普及的社会里,孔子一方面要求统治者先要端正自己,然后要求统治者不要动不动就起杀机。在这样的制约下,他又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思想,我想是符合孔子思想水平与认知水平的。
但到近代以后,尤其是受到过民主思想影响的学者,越来越不满意传统的解释。例如近代翻译过《天演论》等西方思想史名著的思想家严复,他承认因为国种教化的关系,“无论何种文明,其中冥昧无所知与程度不及之份子恒居多数”,意思是一个社会中无知的人、文化程度不够的人总是占了多数。而他把“不可”解释为无可奈何的意思,而不是不让、不可以的意思,也就是不是禁止的意思,而看成是对民众无知的一种焦虑。
这样一来孔子的话在他看来也就没有毛病了。另一位同时代的思想家,也是国学大家梁启超把这两句话理解为:可以有法子令他们依着这样做,却没有法子令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还有一位当代学者从《论语》的文本里找证据,说《论语》里常有拿“不可”作无法去做某件事、没有能力去做某件事的证据,如《里仁》篇里记载: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颜渊》篇里记载: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但这位学者也承认,《阳货》篇里阳货的话:
“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
这里的不可表示的就是禁止,也就是说《论语》里的不可既可以用来表示无可奈何的意思,也可以用来表示禁止的意思。既然两个意义都存在,那么他的例证恐怕就不能用来作为某一种解释的证据了。
有学者还找来《孟子·尽心》篇里的话: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也,众也。”
孟子说:民众做了的事不能知其所以然,常做的事也不能知其所以然,一辈子都做也不知道它的道理所在。这个做的事是什么,古来注《孟子》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这也是成语“习焉不察”的来历。有人拿这话来证明孔子的“不可使知之”的来历跟孟子的“不知其道”是一个意思。
孟子的话很多都可以拿来跟孔子的话相印证,但这段话并不是孟子对《论语》的注释,所以拿孟子的话为例子,说孔子的“不可”一定不是禁止的意思是不一定靠得住的。
如果说这个解释还有可能成立的话,那么有的学者的解释就走的更远了,他们对这样的解释也不满意,因此他们从标点上来动脑筋,把这句话改读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个意思是,如果民众知道规矩依礼而行,那就让他们去做;如果民众不知道规矩,不能依礼而行,那就要开导他们,来让他们知道。
有的学者甚至把“使由之”解释为“让民众放手去自由行使权力”,这就有点像现在我们批评有些官僚作风一样,民众的房屋妨碍了市容、妨碍了交通,需要拆迁,你明白这个拆迁光荣的道理,高高兴兴地拆了那就最好,你要还不明白那就不能强拆,要先跟你做好思想工作,让你知道拆迁不仅必要,而且光荣的道理,然后再让你高高兴兴的拆迁。
这个恐怕不可能是孔子的本意,也不是大多数《论语》注释家和研究者同意和接受的。至于还有走的更远的,我以前在哪些《论语》新解是不可信的一讲里已经提到过,我就不再重复了。
总而言之,孔子的这句话有一定的愚民的倾向,这大概是多数学者都同意的。古来的注释如此,而现在的杨伯峻、李泽厚等先生的解释也是如此,李泽厚先生还在下面做了一个说明,说:
这两句当然为主张民主的现代人所大为诟病,但这在古代并不奇怪,古代的民主正是为民做主,民为贵也只是这种意思,而并非人民做主的现代民主。而这种只是for the people
,不是of the people或by the people。今天的为人民服务,最多也不过是在of the people的名义下的for the people而已。
所以李泽厚先生说这不足为怪、不足为病,时易世变,孔子的是非当然不是今天的是非。而另一位注《论语》的北京大学教授李零先生更发挥说:
“由之”是指顺道而行,这里是指按统治者的意志办事,叫干什么干什么,统治者讲不平等有合理性,主要是着眼于人类实际存在的不平等,如出身、财富、权势和道德,还有体力、智力和性别差异。
当父母的往往认为小孩懂屁事,用不着跟他讲大道理。当丈夫的往往认为,女人都是头发长见识短,也是能哄就哄,用不着跟他讲大道理。古代统治者对他的子民,也往往做如是想。孔子认为老百姓是中人以下的糊涂蛋,只能听上等聪明蛋,也就是贵族统治者的摆布,而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话很难听,但很坦白,而且在古代世界是公认的常识。鲁迅讨论过愚民政策,他说古往今来的统治者都希望民尽其力而没头脑,但老百姓真把大脑去掉,也就不能尽力。你要马儿跑,马儿要吃草。你要人出力,不能没头脑。但即使现代民意也是操控于最有势力利益集团,愚民的阴影仍挥之不去,专制是古代的愚民政策,民主的民意下也有愚民政策,受骗总是老百姓。
李零先生的感慨非常沉痛,而在中国古代的思想家里涉及到愚民政策,孔子的话还是很温和的。到了法家的时候韩非子的话要更厉害的多,大家可以参看余英时教授的一篇文章《中古国代的反智论》,这个反智,这个智就是智力的智,智慧的智。
而在《论语》涉及到政治观念的时候,孔子还讲过一句名言,就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我们下一次再接着讲。
在of the people 的名义下的for the people,离by the people尚有距离。精譬!
意思是不能断章取義?看问題要全面?但是全面很难哎!怎麼办?
老师能否麻烦再推荐一下《论语》读本,我是最近收听傅老师的讲课,喜欢上《论语》
13581928uzn 回复 @1896572rvip: 老师在前面已经推荐过多次,最初从钱逊先生的《论语读本》或者金良年先生的论语译注入手,参见第9期,每周答疑
孔子宣扬教化,为什么会有“不可使知之”的话呢?愚见认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断句应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听友77046380 回复 @省身行者: 这种猜想早已有之,是不对的。因为这样断句的话,中间的不就应该用否了。古语和今语不同。供参考。
已读文稿
中人以下不可语上
发扬国学
让人去做事相对容易,让人完全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很难。
不学诗 无以言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孟子曰:行之而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