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篇)孔子对人的三维分类法

(论语篇)孔子对人的三维分类法

00:00
13:10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王蒙。今天我们讲君子与小人的第二部分。


孔子很喜欢讲这个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让你从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当中,知道什么是文明,什么是道德,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卑下,什么是粗鲁,什么是愚蠢,给你那么让你互相比较一下。


孔子他还有一个说法,他说 “唯上智与下愚之不移”,移就是移动的一个,有的人站的比较高,是在上面的,它有一种智慧,上等的智慧。还有一种人他表现出一种下等的愚昧,这种愚昧和上等的智慧,你简直就是没法让他们改变。


这个说法我们从现代的平等的这个观念来说,似乎有些问题,但是我们要考虑一下,孔子他的这个上智与下愚,他实际上讲的是一个在教养上一学养上,文化修养上文化熏陶上,文化层次上的区别,他并不是讲出身,阶级,背景。


简单的说,他并不是在拼爹上把人分成上智和下愚,而是一个人他的品质,他处理各种事情,做各种的工作的时候的不同的表现。他认为有的人是上智有的人是下愚,所以他说那些话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而且更重要的孔子他有一个主张叫做“有教无类”,就是我要想教育他的话,我并不把人分成类,分成不同的阶级,不同的出身,不同的背景,把他人看成高低贵贱,而是从他的文明的程度他的修养,他的表现上来看它的高低。


那么朱熹当年更有一句话,他说你看着孔子讲的,君子和小人处处都是对立的,就像白天和黑夜一样,在那互相对比,显示出那种明显的区别,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个话题。


那么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在哪里?首先有一个最笼统的说法,也是孔子所总结的,就叫“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个喻,就是一个口字旁,一个人横一横一个月一个利刀。就是君子他领会的是义,是大道理,是义理,是原则是非,这叫义。我们说一个人深明大意就是他懂得这些大的道理,他按原则办事,他不干坏事,不干那个低下的事,不干丢人现眼的事,不干没有尊严的事,不干害别人的事。


“小人喻于利”,小人他领会的只有一件事,对我有利还是没利,有利我就干,没利我就不干,只要这事对我有利,我可以有各种低下的表现,我可以吹牛拍马,我可以假报成绩,我可以说一些虚伪的话,我可以做一些相对比较下贱的、没有尊严的,也并不是真诚的那些行为,所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我们到现在可以看的出这种区别,有的人他是为自己的一个理念,为自己的一个原则,为自己的一个高尚的追求而忙碌着,这种追求有时候很顺利,有时候并不顺利,我宁可不顺利,也还要保持我的人格,保持我的尊严,我们觉得这个人是个君子。相反的,如果只要对我有利的事,我什么都干,假话也可以说,谣言也可以造,行贿受贿也可以做,当然这个是小人。


所以孔子可以说首先从根本上,就说小人讲的只是私利,只是个人的利益,只是个人的那点好处,眼皮子底下的那点好处,而君子他站位高,他考虑的是大的原则,大的道理,大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是一种理念的美好,这是孔子首先一个最重要的分析。


下边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析,他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坦荡荡,君子很光明,光明正大,所以他很坦率,很坦然,而小人,戚戚是什么意思?嘀嘀咕咕,小人整天想的是自己的那点蝇头小利,整天想的是,我这句瞎话,不要让人家给发现,我卖的假货,不要让人家揪住辫子,不要出事,别人远远的看了他一眼,他就觉得是不是发现了我的什么问题了?是不是发现我干的坏事了,有意见了?他嘀咕,这种嘀咕的人,从外表看不能够说很可靠,但是多多少少看得出来,有的人老躲避别人的目光,有这样的人,虽然不能完全从这一点来判断人,但是我们从目光上,也能看出一个人境界的高低。


孔子还有一句话也非常可爱,他和他的一个学生在那谈论的时候,他曾经就说过君子无忧惧,这君子没有什么东西可发愁的,君子也没有什么可害怕的,为什么君子就不发愁了,不嘀咕了,而且也不害怕了,孔子的解释也特别的美好。他说什么,君子为什么无忧无惧,因为他“内省不疚”,简单的说他没有亏心的事情,他没有负疚感,负疚感就是他做过对不起人的事。他做过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甚至于是损人也未必利己的事情。


这样的人如果做过这种错误的事情,害人的事情,欺骗的事情,不合乎道德常理甚至于是不合乎法律的事情,他就有负疚感,他会自己老有一种要出事的感觉。但是君子他没有这种感觉,他并不是为自己的个人的一点儿蝇头小利而奋斗,而是为了一种理念和原则而奋斗。


理念和原则这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直接就对他个人的利害造成重大的影响的事情。所以他不需要忧虑,他也无惧,因为他充满文化的自信,充满道德的自信,充满价值的自信。


孔子在另外一些地方他没有专门提君子,但是他也讲了这种可以说完全符合君子的这种精神面貌,这种精神状态。比如说,他说仁者要山,或者“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一个懂得仁爱懂得智慧的人,他对大自然也有一种亲和的感情,他又爱山又爱水,他有一种乐观的美好的思想情绪。


孔子又有地方说,子在川上曰,就川河河流,他看着河流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说这光阴就这么一点一点的过去了,不管是白天和黑夜,这个时光都在这样流逝。我们从这两句话也得到一个启发,就是君子他有一种和天地相融合的这样一种感情,他对大自然他有一种关照,而且大自然给他一个警惕,也给他一个推动。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说明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等于说在督促自己,在推动他,就是一个君子,你各种有意义的事情你要抓紧做,你不能拖延,你不能懒惰,所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带有一种勉励的这种情感,一种勉励的内涵。


而乐山又乐水,带有一种积极的、一种自信的、一种自己对自己的一生要有一定的意义,要有一定的成就的这样一种决心。所以说君子当然也就是坦荡荡的,而不会是常戚戚的了。


下面我给大家也提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是不是每天都能做到坦荡荡?如果我们照照镜子自省一下,自己反思一下,有没有忧和惧?我想如果我们也都能够做到坦荡荡积极乐观亲和,既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乐山乐水,又自我督促,不敢松懈,就像看到河水东流一样,知道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那我们就是个君子了。下次我们继续讲君子和小人的第三讲。谢谢大家。


【原文】

▪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曹英_mv

    老先生讲的太好了,深入人心。

  • 天上流云21CN

    凡事都有两重性,每个人都可能是君子同时又是小人。就看临事时拿出哪一面。每个人都可能对甲是君子,对乙是小人。对一事情处理象君子,对另一事情处理象小人。就看评判者的立场站在哪一边。

    汉聪_7j 回复 @天上流云21CN: 君子可以在不喜欢的人受到伤害或者真的很需要帮忙的时候,可以放下对他的偏见伸出援手

  • 小征1978

    孔子说得好,但是几千年来人类从来就没消停过,都在追逐利益,孔子的理论在现实中是不是只是包装个人形象的理论,大多数人都是骨子里还是趋名名逐利。

    A风灵子 回复 @小征1978: 真正的君子自古也有,但是不多很少,那些外边君子内里私利的,其实还是小人

  • 1532211sszu

    我有一个困惑,明明自己做的事坦荡荡,但被别人怀疑时,就会心里犯慌,脸红、心跳。像老师说的在表情上看了,准以为我做了坏事。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爱探索爱思考的小胖 回复 @1532211sszu: 没法解决,这是你的天性

  • 逍遥在历史长河

    多少君子被小人算计

  • 龍德海

    我还是当个真“小人”吧!

  • wushaaile

    孔子是绝对的圣人,王蒙老师的解读是美文!

  • 石家庄刘强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做人要有格局,不用只看眼前利益。做人做事要坦荡,有句话说的好,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 听友194964426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 17868657nug

    吃尽苦头,不知道该不该给孩子听,他也是这样的君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