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9.学会优雅地讨价还价的艺术?

089.学会优雅地讨价还价的艺术?

00:00
13:07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欢迎来到心理学与社会生活。

 

我们上一次课讲了双赢虽难,但也并不是完全不能实现,特别是在非零和冲突的情况下,还是有不少途径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冲突,形成合作的。所以呢,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学会区分出“你死我活”的零和冲突和共同合作的非零和冲突区分开来。特别是在非零和冲突下,要有把看上去 “非输即赢”的状态转变成“双赢”状态。


一般来说,冲突双方都会有不同的利益,看上去好像各执一方,互不相让,但就像我们上一次课上讲的姐妹二人分橙子一样,两个人虽然在意愿上都想获得唯一的一个橙子,但其实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冲突,因为一个要肉、一个要皮。所以,如果每一方都可以在对他而言不是很重要,但是对对方来说可能非常重要的问题上做出一点点让步,或许就很容易达成利益双赢,形成了对双方都有利的解决方法了。姐姐可以拿到所有的橙子果肉,而妹妹可以拿到整个橙子皮,这就是双赢的解决方案。


当然,要想将非输即赢变成双赢,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我们上次说了几种方法,今天就把它们展开来,给你好好说道说道。


第一,加强沟通。只有通过沟通,才能把双方真正的需要表达清楚,才有可能找到解决冲突的方法。就象唐长老说的,“想要你就说嘛,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


沟通为我们做出判断提供足够的信息。假如你和6个陌生人组成小组,你们每人有60元的启动资金。如果你选择将启动资金捐出来给我,那么我会将这60元翻倍,也就是变成120元,然后再平分给其他6个人,这样每个人就多出了20。所以,你可以算一下,如果你们7个人都选择把钱捐出给我,让我翻倍后再返还给你们,那么你虽然捐出了60元,但却可以得到其他人6个人每次20元的分红,加起来就是120元的报酬。很明显,对于你们这个群体而言,合作是最有利的行为,群体成员同时选择捐款可以提高收益,实现双赢。然而,如果参与者间不能讨论,而是各自独立做出选择的话,只有30%的人会选择捐款;而在群体讨论后,这一比例就上升到了80%。


第二,提高对冲突情境中他人的信任。信任可以显著的降低合作风险,也是互惠合作的起点。在囚徒困境中,我们很可能会将自己的行为解释为是外部压力的作用:“我不得不向警察坦白,因为对方很可能会利用我的”,也更可能对自己潜在的合作者作出消极的评价:“他一看就是一个不靠谱的人”、“他很可能早就出卖我了。” 这些都是不信任的表现。


但是如果你足够了解你的队友,或者足够信任TA,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当然,信任并非凭空产生,信任是要建立在信息的基础上。人际亲密度会调节信任:你很容易相信你的朋友,但是如果是街边的陌生人你就会三思而行。因为你不了解陌生人,此时的盲目信任不仅不会促进你们的合作,而且会损害你自身的利益。这也进一步表明了沟通的作用,也许沟通中提供的信息,会有利于提升信任,从而增强合作。


第三,倡导合作和利他的社会规范,建立和健全保障机制。如果我们在社会中建立良好的社会规范,就有可能促进个人的合作行为。一项著名的实验证明了当我们以合作规范引导个体时,他们会表现出更多的合作行为。实验者在斯坦福大学进行了囚徒困境的实验,但是有趣的是,研究者发现,当这个实验被命名为“华尔街游戏”时,只有1/3的参与者表现出了合作行为;但当这个实验被命名为“团体游戏”时,合作的比例竟然增加到了2/3。华尔街作为金融机构的代名词,更大程度上代表了竞争的社会规范,而团体游戏中的团体两个字,则暗示了合作的规范,从而激活大家的合作行为。


第四,有时可以引入外部威胁,促进群体内部的合作。你过这样的经历吗?一对情侣正吵得不可开交,此时路人甲上去想劝劝他们,结果这对情侣异口同声地说到:“关你什么事?!”这可把路人甲给惹怒了,“我好心劝你们,反倒被你们骂。”于是挽起袖子就要教训一下他们。这个时候,通常在几个人彼此间相互推搡与谩骂中,情侣二人迅速兵释前嫌,和好如初、一致对外。这就是外部威胁对合作的促进作用。911 事件后,面临着恐怖袭击的威胁,国家内部的合作受到促进,美国国内变得空前团结,布什的支持率从51%一下子上升到了90%,在公开演讲中,政客们更多地使用“我们”这个主语,而黑人对美国的国家认同也明显上升。所以,恰当地引入一些外敌,确实也对内部冲突解决有很大帮助的。

 

以上,是我们针对合作的影响因素提出可能的一些方法,假如双方已经进入沟通,甚至是谈判环节,那么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冲突的一方要宣布希望和解或是合作的意愿。也就是说,要表达出自己想要恰当解决问题的决心,然后主动地做出一些降低冲突的示好行为,比如让出一些利益,让对方降低敌对的紧张感,并邀请对方进行回报,促使沟通或谈判向好的方向发展。但一定记得的是,在行动之前要声明这个行动是为了减少彼此的紧张,是为了促进问题的解决,不然很可能对方会认为你是示弱或有诈,毕竟在冲突时,要保持清楚的头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并且这样的声明还有另一种好处,就是给对方造成了心理和舆论上的压力,使对方不得不去遵守互惠原则。也就是说,一方主动示好、降低冲突时,另一方有责任作出回报,也要相应地去为减少冲突而努力。就像情侣两个就打扫卫生产生争论时,要是女朋友主动地说自己去做饭,男生往往就更愿意承担洗碗的责任了。


其次,发起和谈者要实现自己的诺言,就是做自己声明中说到的和解行动,以建立双方的信任。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开空头支票,光说我们要怎么怎么做,却不见行动。只能真正执行了,才能让别人相信我们是真心想要去解决问题的。


1963年,美国总统肯尼迪发表了一个演讲——《实现和平的策略》,他认为所有的问题都是人为造成的,并且可以人为解决。然后他就声明了自己第一个和解行动,要让美国停止所有的大气核试验,除非其他国家进行试验,否则不会再继续试验。在苏联,肯尼迪的演讲被全文发表,仅仅用了五天的时间,苏联的总书记赫鲁晓夫就做出了回应,声明他已经下令停止生产战略导弹。不久之后,进一步的互相回报出现了,美国同意卖给俄国小麦,而俄国则同意两国之间开通热线等等。在一段时间里,两国之间的关系都趋于缓和。所以,总要有人先迈出合作的一步,后面很可能会开启一个良性循环。


当然,就算你摆明了合作的立场,并且做出了让步,对方也未必会有相应的回报。哪怕最后双方没有如我们所愿达成合作或和解,至少我们已经努力去积极解决,而且也并不一定就会危及我们的利益。因为主动地退让并不意味着示弱和妥协,友善并不意味着容忍不合理的要求。


最后,我再给你介绍社会心理学家查尔斯·奥斯古德提出的一种叫做“GRIT”的冲突解决方案。这是由四个英文单词组成,分别是Gradatim逐步地、reciprocal互惠的、initiative主动的和tension reduction减少紧张。相信你已经明白了这个方案,就是需要冲突双方应用互惠原则,主动地、逐步地去减少彼此之间的紧张感,使得冲突慢慢地降级,也就是我们古话中所说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首先是主动。当冲突发生的时候,我们可以积极地去思考,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导致这次冲突呢,我和冲突的对方到底在什么观点或者利益上产生了矛盾呢?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主动地让对方知道,我们想要和解的愿望和决心。比如你和别人因为发生争执而冷战,总要有人主动去化解这个矛盾的。如果双方都被动等待,说不定会错过一段好的关系。


第二是要贯彻互惠的原则。既然发生了矛盾,就说明存在利益上的冲突了,但只要不是零和冲突,彼此双方总是有共同利益的。那么找到这个共同利益,就有可能实现互惠与双赢。比如你很希望可以有更多的假期,能有时间陪伴自己的家人。但对于公司而言,最希望的当然是员工不要休太我的假,能够更好地完成公司的既定目标,这看上去似乎就发生了矛盾。但如果按照工作的总时长来浮动休假时间,加班加的多,工作都完成了,那就可以有更长的休假,这样满足了双方的共同利益,就实现了双赢。


最后,在真正行动的时候,我们要慢慢来,逐步地去减少紧张。一口吃不成胖子,矛盾也不是立马就能完全解决的,而且我们也需要通过一小步的试探,去了解对方的意愿和需要,找到潜在的共同利益。


无论是加强沟通,还是提高信任,创造合作的氛围,或者是履行自己的承诺,都需要你们双方在互惠的基础上,主动地、逐步地去减少彼此之间的差异,慢慢减少冲突的强度,最终实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当然啦,你并不会因为听了这次课,就马上能够掌握这个技能,同样也是要在不断的生活实践中,慢慢学习和掌握哦!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将本条音频分享给你的家人和朋友,让更多的人学会合作,达成和解,实现双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ivyk

      好听!!!

    陈昌凯 回复 @ivyk: 谢谢你喜欢,希望对你有用!;)

  • 甘心207

    心理学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