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巴黎的肚肠丨在集市中领略巴黎的气质(上)

214.巴黎的肚肠丨在集市中领略巴黎的气质(上)

00:00
13:05

Hello大家好!这里是昕薇FM,我是马延。

《昕薇》创刊于2000年,这里是年轻女性潮流专属地,读《昕薇》与爱美的人在一起!

 

朋友们都知道我是一个集市控,每每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都喜欢通过逛当地的集市去了解这座城市的气质。如果说道路是城市的血脉,那么菜市场就是城市的肚肠,它蠕动缓慢,在“快时代”的中国纷纷遭弃,同速食文化立国的美国也格格不入,却在慢生活积淀深厚的欧洲生生不息。

几乎每座欧洲名城,都拥有一个或数个引以为傲的“斯卡布罗集市”,城市肌体所需的营养,多年来就孕育在这些看上去不那么干净的生理褶皱中。用足迹抻开它们,会发现其中别有洞天,不仅丰富美味,而且浪漫多情。

世界历史演进至今,得到公认的全球中心只有两个——东有中古的长安,西有近代的巴黎。后者作为西方文明中心的地位,无论是“日不落”时代的伦敦,还是身处唯一超级大国的纽约,都只能无限趋近,却无法超越。为何?巴黎乃是城市之母,其所孕育、泽被的西方乃至世界文明,尤其是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非政治、经济因素可以比拟。巴黎的菜市场,和这座城市一样,堪称“历史创造的历史奇迹”。

 “白天带着一种十分柔和的灰色徐徐降临,以一种水彩画明亮的色彩洗濯着一切。这些菜堆波浪起伏,犹如急促的海涛,这绿色的潮流仿佛在马路的陡壁夹道中,秋雨落地而迅逝,留下精致而美妙的影子,动人的紫色、染有乳色的玫瑰红、沉浸在黄色中的绿色、还有那把旭日东升的天空变成一幅变幻不定的丝织品的乳白色。随着光芒四射的漫天朝霞映在郎比托街的深处,所有的蔬菜越发苏醒了,从零乱地散落在地面上大片蓝色中脱颖而出……”

——埃米尔·左拉《巴黎的肚肠》

自然主义的一代宗师、曾任法国作家协会主席的左拉,1873年写下《巴黎的肚肠》,描述了规模巨大的中央菜市场(Les Halles Centrales),它如同是整个巴黎的消化系统,优美而强劲地运转着。左拉在文字中表现出的色彩感,不逊于他的好友塞尚,而他不吝以各种颜色描绘、给人感觉有如花团锦簇的中央菜市场,就是巴黎这座花都的即视浓缩版。

海明威说:巴黎就是一场流动的盛宴。另一位美国人伍迪·艾伦则用一部《午夜巴黎》来证明这一点。作为不夜城和美食之都,这样一场午夜盛宴必须得有舌尖版,而当仁不让的主角正是中央菜市场。他们的女同胞、作家兼美食家朱丽亚·查尔德对美好时代(BelleEpoque)最美好的记忆是这样的:“凌晨3 点酒吧打烊后,我和朋友们去中央菜市场溜达,看膀大腰圆的工人们肩背手提地从卡车上卸下成箱新鲜的蔬果,准备当天的生意……我会和朋友们在市场边找家开门营业的小馆子,因为没有什么比一碗中央市场边热乎乎的洋葱汤,更能给巴黎的浪漫长夜画上完美句号的了……像我一样,凌晨在那儿闲逛的还有艺术家康斯坦丁·布朗库西。至于美国作家哈里·科罗斯比,每每宿醉后,他都是搭着市场农夫卖菜车返回住处的……”(《我的法兰西岁月》)

巴黎的地图看上去像是一个蜗牛壳,中央菜市场就位于这个蜗牛壳的中心地带,西边与古老的皇宫——卢浮宫咫尺相望,东边与市政厅比邻而居。它并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菜市场,但一定是持续营业时间最久的一个——从中世纪起到20 世纪60 年代末最终停摆,始终源源不断地给这座城市供给食物。12世纪,“胖子路易”(路易六世)提议在巴黎修建中央市场,按出售的商品种类分作四个区域——这个分区传统在欧洲菜市场界沿用至今。后来,其继任者“少爷路易”(路易七世)颁布诏令,敕建中央市场——这个市场比后来举世闻名的王宫卢浮宫还要年长。

从12 世纪开始,中央菜市场在原址上延续了八百载,但其在世界菜市场界“独孤求败”的地位,还是19 世纪中后期确立的。1863 年,好大喜功的拿破仑三世主持法国的现代化改造,而翻新的巴黎中央菜市场就成了这个舌尖大国最辉煌的新式建筑。

一个半世纪后,你在离菜市场遗址不远的巴黎历史博物馆的老照片里,就可以亲自见识这座巴黎第一座砖铁、玻璃和木材混合结构的宏伟建筑:十个巨大的钢骨玻璃大厅各司其职,集中一个大类的商品,彼此如曹操的铁甲锁战船般以室内道路相连,并与市场外的街巷纵横连接,形成四通八达的运输网。所谓“中央”,既是指地点,也是指建筑规划的模式。

其实,这“中央”还有第三重维度,指向人文、社会领域。菜市场建成于中世纪晚期,宗教禁锢尚严,于是,它除了为巴黎人的胃服务,还成了通向世俗欢乐世界的窗口。历史学家基佐在《法国文化史》中提到:“市场里已聚满了各色人等,喜剧、杂耍、大篷车上的演员成为市场的一部分。”巴黎人在这里学会吃喝,学会文艺,也学会社交,花都享乐至上的城市传统也正是在此奠基。

除了享乐,这里就没发生过什么正事?还真有。说起来,中央菜市场的辈分真是够大——和法国王宫论起来是老大哥,更是巴黎市政厅之父。《布尔乔亚饮食史》一书中写道:“中世纪时统管市场的大监管被渐成实力的肉铺老板们取代,他们才是日后布尔乔亚阶层的主力。市场上的水上商团办公室就设在现在的巴黎市政厅里。巴黎的市政机构雏形就是直接从这个行当诞生的……”菜市场竟是孕育了法国资产阶级参政议政传统的摇篮!不奇怪,马克思早就说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970 年,作为法国首都体内最大的“首堵”,中央菜市场遭遇了这个最为珍爱自己历史传统的国度罕见的拆迁,在原址上建起了巴黎乃至欧洲最大的城市中心交通枢纽,它成了巴黎版的“人民广场”,汽车、地铁、市郊铁路,南来北往、东奔西走都绕不开,这也反证了原建筑因妨碍交通而拆迁的必要性。所以现在对于这个神一般的存在,很多人的印象就是乌泱泱的人群和长得仿佛望不到尽头的扶梯,穹顶之下已无任何盛宴的感觉。

 

关于巴黎的市场,短短一期的内容自然是绝对说不完全的,下期节目我将继续带大家通过巴黎的集市来领略这座城市的魅力。

节目最后分享一首Helmut Lotti的歌——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都很熟悉——《La mer》。

这里是昕薇FM,我是马延。节目中所用到的音乐可以在我的新浪微博“马延不是马老师” 里找到,大家如果有想要听的主题内容也可以直接在微博留言,我会第一时间回复你。那么,我们下次再聊,bye~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花大凉

    马老师你好

    cv狐狸尾_喵星 回复 @花大凉: 你好啊~有问题可以私信我或者关注我的微博:马延不是马老师。这样我会回复得及时些~